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喜达行在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诗人杜甫冒险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不久被任命为左拾遗。他回顾这段惊险的经历,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如果死在敌占区又有谁能报信呢?回来之后才开始怜惜自己。当回顾起惊险的逃亡经历时,诗人作了一个假设,如果自己不幸死在了被安史叛军占据的地方,又有谁会在意?又有谁会把自己的死讯传递出去呢?想到这里,他不免觉到人生惨淡,而如今,自己幸运地来到了皇帝身边,便产生了一种劫后重生的欣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远眺着太白山的积雪;欣喜地望着武功山一带的天空。当诗人陷于乱军之中的时候,当时生死悬于一线,他不敢设想自己能够脱身,重新回到皇帝身边。而眼下,当时不敢奢望的事情已成为现实,在凤翔行在,他远眺太白积雪,仰望武功天空,心中的欣喜应是无以复加的。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置身于朝班众臣中才觉到安定;望见汉家七校雄师才觉到内心复苏。到达凤翔行在不久后,诗人便被任命为左拾遗,得以位列朝班,得以领略王师雄风。于是,以往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得以告一段落,诗人的生活重归平静,开始为唐王朝的中兴建言献策,并且相信,凭借着王师的力量,一定能够击败叛军,重塑太平。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如今大唐的国家社稷;一定能够有复兴的希望。经历了真正的绝望之后,诗人的内心更加坚定,虽然眼下叛军的依旧猖獗,仍旧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但他依旧坚定地相信,大唐的国家社稷,一定能够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中兴。这是诗人的期待,也是君臣百姓共同的期待。

只有经历过黑暗,方能明白光明的可贵。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诗人历经艰险,重返凤翔行在,得以劫后重生,这更坚定了他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信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二十八首《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杜甫)
周少波 |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 说说杜甫在凤翔
杜甫五律《喜达行在所三首》读记
看图识唐诗(576)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大唐中兴时期的西府猛将
[上下五千年]杜甫写“诗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