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中医学的第一要旨就是掌握生物的“活态”

中医学的第一要旨就是掌握生物的“活态” 
 
传统中医学并不注重人体的功能、结构等理化指标,而是注重人体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下,即,人是怎样“活”着。这一点可以从《黄帝内经》对不同层次的人,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平人的描述看出。这些不同层次的人都可认为是健康态以上的人。

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二、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三、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四、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五、平人者不病也。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二、为什么“活”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1、关于“活”的含义,在《状态波与中医学理论探索》一文中我是这样来定义的:“同样是从均匀、简单、平衡涌现出有序、复杂、非平衡,与耗散结构相比,‘活’ 的生物体系(自创生、自生长、自复制、自适应)存在着更加复杂的支配规律。生物体系源自耗散结构又高于耗散结构,它的有序性是以耗散结构为基础,它的‘活’的特征是多种不同耗散结构系‘再组织’的结果。”2、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有重大突破,自然科学面临严峻挑战》一文中,我又进一步这样来叙述“活性”的:“状态波是经络穴位的微观本质,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对称和破缺,是远离平衡态的稳定态,是维持细胞有序状态的能量场。状态波可看成是场编织,场编织指不同领域、不同数量级的相互作用力或场,本来互不相关,确奇妙的在同一个层次(如细胞)之中形成相互交织、互相扭结的活结构。状态波的这种属性使得细胞的生命过程与整个宇宙状态演化发展紧密联接起来,并以经络穴位体系为古老中医学的创始者所发现。因此,建立在经络穴位基础之上的中医学,是关于自然与活性的知识学问。活性是指非线性循环往复的相干过程,如同发动机的工况一样,是对处于“运行”之中的复杂相干状态的描述和表达。”

从上述可见,生物“活”的内涵有两个方面,除了自创生、自生长、自复制、自适应这样的“主观能动性”以外,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天、地自然之间的非线性循环往复的状态相干,且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它包含了(一)生物生长的必然;(二)进化的必然。因为,一方面生物的“生气通天”近看则是生、长、收、藏,如树木的年轮就是这样的轨迹等;另一方面生物受五运六气的影响,远看则是更大的慢周期的相干,如竹子开花周期……地质演变周期等。可见,生物“活”的内涵是广阔而又具有新意的,不同的“生气”与“通天”对应着不同的健康态,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平人”,当然,还要包括“病态”在其中。

在查询了辞海等词典,实在找不到比较贴切表达生物“活”的意义的情形下,我觉得原来用“活性”一词也不是很好,因为“活性”通常用来描述物质的活动、活跃、行为等(activity),与生物的活着、度过等(live)含义相去很远。因此,我觉得用“活态”一词较好,一方面能够表达出live和activity 的内涵,另一方面与状态科学比较贴近。

三、活态是中医学对生命现象的正确认识,是一个重要概念
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是以形式逻辑和实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形式逻辑体系除了自身不可避免的悖论以外,其理论体系处理复杂性时的无能为力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系统科学的前沿发展就是说明。近年来,CAS理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等已经突破了传统科学范式,将生物、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复杂属性引入到系统思想中,形成了超越以往科学传统并能够解决自适应、进化、遗传、报酬递增、混沌等等复杂问题的系统科学,实现了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的跨越。特别是针对跨领域、跨学科、跨层次的复杂问题,人们已经开始承认理论体系明显不足,必须与专家经验结合,从而形成理论与经验的有机混合。这样一种变化预示着科学范式转移之必然。但是,在真正上升为质变的范式转移之前,现代科学,特别是以形式逻辑为依托的理论体系都不能很好的处理活态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则是显然的。因为活态一方面包含着自创生、自生长、自复制、自适应,是形式逻辑体系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一旦用形式逻辑体系去描述这些现象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悖论——自我相关,一种在生物普遍存在的复制现象,但在形式逻辑体系则是产生矛盾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活态的生气通天等属性显然超出了形式逻辑体系有限论域的范畴,它将宏观引力场与微观电磁力等跨领域的相互作用编织在一起,不为现有的理论体系所包容。

反之,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可视为就是对自然及其活态的模拟。(一)“宇宙的演化发展是对称破缺,状态波的本质是对称破缺,传统中医学的阴阳观也是对称破缺。由几何学可知,在一维轴线上两点决定一条线段,在二维平面上三点是对一个面的最基本的描述,在三维空间中四点可描述一个实体,在四维时空里描述事物状态的最基本要素是五个不对称的‘点’。可见,中医学‘五行’是源自对状态的高度抽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什么不把地球看成生命体呢?地球具有生命的特征:有着独特的偏心角以及伴星月亮,地球与太阳、月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球白昼和四季分明的非线性循环以及月球引力的非线性周期变化,这些变化与地球内部变化相结合形成地球大气、地壳、土壤、海洋之间物质、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正是有了地球这个‘生命之母’才蕴育了寄生其上的生物圈Ⅰ号。人只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人的状态与自然的状态是不可分割的,人的状态与自然的状态是相关的。因此,认识人必须首先认识自然,在自然的状态中看待人的状态才能清晰、才能正确,传统中医学就是这样源于自然、效法自然。” (《论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境界》)

(二)“状态波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极限环轨道,指状态波与微观、介观、宏观因素相干其稳定态不因变化的出现而塌陷,它既是生命活性、能动性的客观表现,也是评价疾病与健康的客观指标。因此,可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证给出定义——证是对状态波极限环轨道客观指标的表达……”(《论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境界》)

(三)“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内经,天元纪大论)

(四)四气、五味、归经
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药物自身,是对物质成分相互作用的认识,是以物质结构为核心的,比如西药多半都是注重药物分子式——结构;其二是间接作用,即介质水的状态,近似于和疗医学的作用原理,比如和疗制剂等,是对复杂物质存在形式的深刻认识;其三是汤剂,是前述二者的结合,既有药物成分的作用,也有水的状态等,中药汤剂就是此类典型,是双重作用的结果。

四气——温热寒凉是从人体状态改变来区分药物的,注重的是人体呈现出的反应;五味——酸甘苦咸辛(淡、涩)是对药物成分的认识,接近现代科学知识的认识,注重的是药物成分;归经则是指药物前二者作用的靶区,即前两者在人体中的作用区域。

不难看出,中医学对药物的认识比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深入了一步,除了对药物成分的客观认识以外,它还包含着对活态的正确认识。

四、活态是中医学的优良资产
从有限到无限、从辩证到活态、从形式逻辑规律上升到全面把握状态相干规律就是中医学推动科学范式转移之所在,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和中医学的分水岭。现代科学体系用收敛的眼光和有限的手段探索自然,其对自然的认识局限于物质结构及其形式逻辑体系规律,仅只是自然的一个侧面;中医学通过体悟认识自然,是身心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方方面面的自我循环、是不可说的禅机,它激发了人体新的有序并调动其所蕴含的深刻规律去全面把握自然和规律,是关于活态的知识学问。

(一)自觉区分不同的范式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体系与处理活态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前者是有限的、静止的、简单的,因此,可用一系列的具体信息进行符号化,比如质量、重量、体积、分子式、血色素等等,并用方程式将这些要素联系起来。与之相对,后者是关于活态的,是复杂的,是状态演化发展的,是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只能用互为参照的法则去描述,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等等。两者具有不同的范式,自觉区分两者的差别是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于人们对活态的认识有限,往往是以现代科学的范式为准绳,将两者的范式混淆。或者用前者来代替后者从而否定后者,或者将前者的范式强加给后者,或者说后者朴素、落后、原始需要进行改造而结果是改造成前者。这就是导致多年来中医学存费之争的根源。

(二)进而取之与退而求之
活态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具有自创生、自生长、自复制、自适应,另一方面与天、地万物之间的状态相干)使得从物质成分、形状大小到能量多少都无法对活态给出准确的描述,也就是说,当我们向前去求其准确描述时,我们反而丧失了活态,我们得到的是结构、元素、能量这样一些破碎的信息,即使我们能够用方程式把它们联系起来;反之,当我们退而求之,退回到更加广阔的视角,我们虽然丧失了对其从结构、元素、能量、形状等等上的精确认识,但是,我们得到了对活态存在与表现的完整把握。这就是公认的中医学固有的特征。

因此,不论那一种理论多么的完善,只要是进而取之的,那都是“中药变西药”,只是对现代科学的一个推动与发展;反之,如果是退而求之的,并且是建立在活态的基础上的,则都是对中医学的推动和发展。

这可以作为一种判断的依据。

(三)理论与实践
从现代医学难以克服的悖论来看,一方面是药物抗药性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药物副作用的不可避免——压下葫芦翘起瓢,现代医学将面临无法逾越的鸿沟。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脱离活态的必然。因为生物的核心就是活态,离开活态生物就不成其为生物。

中医学人首先掌握了活态及其规律,因此,自觉于医学理论和实践中发扬和发展活态及其理论体系应当成为今后医学的主流。中医学人必须明确到这点,这是中医学的专利,是优良资产,千万不要手捧金饭碗去讨饭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学基础理论有重大突破,自然科学面临严峻挑战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不懂阴阳,中医基础连入门都算不上!阴阳知识详解梳理,必看
0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
视频:0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