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徽州人用柴火暖起的暖心至深饮食原味,有谁还记得???

现在科技发达了,做饭都用电饭锅、微波炉,炒菜用电磁炉;如果不用电,还可以用液化气、煤气,只需按一下电钮,划一根火柴,就可以坐等享用了。毫无疑问,这些现代化设备干净、方便、快捷,相比起农村乡下的大锅灶,烧柴火技术条件要优越得多。



但电饭锅焖的大米饭,远没有乡村烧柴火蒸煮的大米饭香。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八十年代农村里,每到煮饭的时间,砖和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旁,劈柴声,炒菜声,大呼小喊吃饭之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于是,在袅袅升起的炊烟里,处处都能读到有随风飘散的诗和闻到扑鼻的菜饭之香。



在我的记忆中,柴伙与自己的家乡有关,更与我的父母密切相关。小时候,在那个有七口之家里,平时做饭,冬季烤火,柴火从来都是唯一的燃料。没有柴火,日子根本就没法过。



因此,柴火的多与少、干与湿,无不关乎他们的情绪,关乎我们家的生活质量。每年秋收过后,父母亲顾不上歇息一会儿,系上镰刀、提着斧头不断地往山上赶去砍柴,肩扛背驮回家。然后锯好,劈好,晒干摞起来,确保了雨雪天气的柴火断供。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孩子们总喜欢围在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旁,听着劈柴声、闻着饭菜香。每到寒冷的冬天,大家最喜欢给爸爸妈妈打下手,坐在灶台前帮助添柴烧火取取暖,有时候还乘着大人们不注意,伺机从锅内馋上几嘴。



似乎在现在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只是那入口醇香的味道

久久难以让人忘怀......


灶屋四壁被烟熏得黑漆漆!



灶台前引火一般用的都是杉木的刨花、干的杉树枝子,抓一把塞进去,噼里啪啦地就燃开了,大自然的美味也弥漫开来。灶膛前闪烁着的火苗,舔着锅底,也映着妈妈慈祥的脸庞。火燃得旺的时候,在灶膛口窜动着,扑向早已被熏得幽黑的墙面。



那时的灶台上常备灶上三件:油罐、盐罐和米汤罐;灶门前常备灶下三件:火钳、柴刀和吹火筒。





引火烧柴煮饭,若遇上生湿木柴不肯燃,就会用吹火筒(在两尺长的竹筒中间穿个孔)吹火,有时吹得两颊红涨疼痛,且被浓烟熏得泪流满面,但一旦想到马上会有好吃的,就是吹肿脸巴也在所不辞。


烟熏火燎的灶屋,系着围裙的妈妈,大铁锅里蒸着红薯糕粿主食,满屋弥漫着温暖的味道。




柴火灶蒸红薯



记忆中的炊烟总是跟烤红薯联系在一起,放几个红薯放到灶膛里,等飘出饭香的时候,红薯还在接受着火的熏烤,酝酿美味。




等红薯出灶的时候,满满一层灰也抵挡不住它的诱人飘香,顾不了那么多,直接掰开就吃,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柴火灶,烧柴火煮饭菜,传达出暖心至深的饮食原味。




除了可口饭菜,味脆而香的锅巴也是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

那是记忆中最温馨的味道!

也是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孩子唯一的零食




没错,就是它!是属于70、80、部分90后小时候的回忆!

锅巴:烧米饭时,在锅底形成一层略焦而不炭化的锅巴,其味脆而香。



小时候,每次吃饭,兄弟姐妹们都抢先端着饭碗去盛饭,总是把饭勺挖到锅底,看看有没有黄灿灿的锅巴,总是小心的将黏附于锅巴上的饭粒刮干净,剩下的,就是我最喜欢的“锅巴”了。如果能取到整块锅巴,那是相当的幸运,一张馋嘴轻轻地凑上去咬一口,脆脆的香香的,那感觉,真幸福!



现如今,很少用柴火煮饭,大家都用电饭锅,锅巴几乎很少出现了。虽然超市里也偶尔会看到锅巴零食卖,买过一次,总是没有记忆中自家锅底的锅巴好吃。



岁月如歌,流年似水。如今,时代发展了,农村也富裕了,使得农村的柴火灶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时代的洪流让太多东西,成为了“年代感”的代名词。无论离家多么遥远,魂牵梦绕的,永远是家里的那童年印象中香喷喷的红薯、锅巴,那土灶上烧柴火饭的温度!



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情怀,柴火灶保存下来的记忆,总是回味悠长。在外的徽州游子,你说是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克友|柴火土灶米饭香
温暖的灶台
新式无烟节能柴火灶的结构设计(附尺寸)
寻味宁夏:银川农村炕锅巴的美味,有多好吃?
野作高效柴火灶
农村小伙发明的柴火灶,节能又省钱,用30年都没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