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员工为何不敬业

中国员工的敬业度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究竟是谁的错?
马跃 史斌
    一直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化问题,发现有个词让我们爱并愁着,这个词就是敬业。曾很真诚地赞许一个朋友“敬业”,可他很认真地说他不敬业,只是“职业”而已。我很认真地以为“敬业”这个词已经变了味。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员工敬业的比例仅为13%,而中国只有6%;常被认为是勤勉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敬业率也分别只有7%和11%;敬业率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拿马(37%)、哥斯达黎加(33%)和美国(30%)。 
  中国员工的敬业度 
  中国员工的敬业度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指数大大低于美、英等发达市场,同时也低于泰国等一些亚洲邻国。权威调查结果表明,几年前,中国员工的敬业比例还是9%,几年之后,敬业率反而降到了6%,这让国人情何以堪。 
  什么原因致使我们中国人敬业度如此之低呢?宏观地看这是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中国的产业结构核心是建筑业和制造业,而在这些产业中的从业者的创造思维是很难激发出来的,敬业程度自然不会太高。何况,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或合资企业全部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仅仅作为口号,员工毫无归属感可言,敬业率自然难以提升。这些宏观方面的问题交给专家去解读好吧,下面从微观的个体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不敬业。 
  如果自己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它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载体,那么,员工根本无法从这份工作中得到成长并体会到价值所在,这份工作对于员工来说根本没有除糊口外的价值感,在这份工作中员工根本无法体会到尊严的存在,为什么要员工敬业? 
  笔者曾在一些生产加工行业的工厂做过调查研究,大部分从事生产的员工,从早到晚只是无休止的劳动,单调而机械的动作,对工作早己乏味,工厂又缺乏娱乐活动,缺少娱乐设施,员工在工作中找不到快乐,更谈不到幸福。又拿什么让员工敬业呢? 
  中国人是最喜欢比较的,我们经常做这样的比较:工作相同,付出的劳动成本相同,可最后得到的报酬却天壤之别;再者,不同性质或体制的组织间,薪酬差距越来越大;同一组织间,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公平感、嫉妒感”开始弥漫,此时谈论“敬业”,似乎只能让我们变成“傻根”才成。 
  “敬业”的定义是保证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但当下最火热的“国考热”,谁敢说往政府机关挤破头皮的年轻人葆有职业理想,而不是贪图体制内的稳定呢?所以说“不敬业”是我们面临的职场生态的话,不敬业的前提首先是“难敬业”。换言之,没有给员工营造“敬业”的环境,没有给员工提供“敬业”的条件,甚至没有为员工提供“敬业”环境与条件的意识。例如现在很多企业上班时间能早一分钟就早一分钟,甚至把晨会的时间安排在上班之前,如某保险公司,九点正式上班,却把上班时间改为八点三十分,这半小时是晨会时间,如果迟于八点三十分,迟到一秒钟就罚款;劳动合同法的“空子”能钻就钻,钻不了创造机会也要钻;搞个学习型团队,把培训时间全部搞到下班以后,侵犯员工休息时间,不参加培训算旷工等等,这一切做法,凭什么让员工“敬业”? 
  敬业员工幸福指数更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典人算不上勤奋,从工作时长上几乎可以称得上“懒”,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瑞典等北欧国家最大的特点之处在于,瑞典人的工作时长相当之短。例如,瑞典很多企业是上午九点半才上班,下午四点多就下班,瑞典法律甚至还规定,不允许加班。除了双休日和公共节假日以外,每年还能够享受25个工作日的带薪年假。 
  然而“201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显示,瑞士名列第一,瑞典和新加坡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很多人不禁扪心自问:让瑞典人“九点半上班、四点多下班”却保持竞争力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因此员工敬业的前提是具备基本的能够“敬业”的条件,尤其是80后、90后员工,自我意识很强,对权利的保护也在争取,让员工敬业更需要具备“敬业”的条件。这一观点恰恰可以解释另一种现象,以工作时长而论,中国人在工作上不可谓不拼命,不投入。按经合组织(OECD)2011年的数据,在三十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重要观察国中,中国人的日均工作时长高居第四,仅次于日本、韩国和墨西哥,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准长了22.7%,比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长了50%以上。除此之外,中国的法定假期和带薪假期在世界上也是公认地短。中国人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在工作方面,但工作态度却令人担忧,因为许多员工感受不到施展的空间,感受不到上级和同事的重视,对岗位没有归属感,也不能从工作中获得进步。这些企业更多的是打疲劳战,员工怨声载道,又有什么“敬业”可谈。 
  当然企业文化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无论国企、民企、私企,官场的等级制度森严,官僚制深入其中,等级高的人,每每要求等级低的人服从,甚至命令等级低的人。一般情况下,等级高的人很少会尊重下级的意见,即使有也大多做个样子,展示自己亲民的一面,难有上级干部真从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真正思考员工的建议在企业发挥作用。而每个等级的人,大多无非是把自己的岗位当成饭碗,混口饭吃。也就是说,在现在的企业文化中,员工很难得到尊重,所以,很少有人会爱企业如家,基本没有人把所从事的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曾经遇到过很多本来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年轻人,而当他们遭遇了各种职场瓶颈,个人利益一次一次被企业“冠冕堂皇”地践踏后,他们的选择也就不得不给自己放松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我对得起自己的职场良心就行。”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职场指南。 
  HR经常会说,敬业的员工其实幸福指数更高。这话不假,可对于从业者来说,他们对生活幸福指数的总体认知与职场体验是息息相关的。那如何才能提高从业者的敬业指数呢?HR继续会说,“第一,他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第二,他从事的工作是自己擅长的;第三,他从事的工作自我感觉是有价值的。”相信HR所说的标准绝对正确,但是也许忘了,这三项标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外部职场生态做保障。至少,每个从业者应该能获取他预期的薪酬,最基本的工作利益与职业环境。 
  中国人为什么不敬业?这不全是员工个人的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为什么不敬业?
瑞典绝大多数IT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职场心理】敬业是职场最受重视的美德
职场上的敬业,从来不是拿身体拼命
老板想让员工主动离职,一般会有这三个明显的暗示,别再追随
【员工风采】当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