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不小心 你的耳朵就会受伤

    3月3日是我国的“爱耳日”。耳朵让我们听到各种声音却常被忽视,有时候耳朵已经受伤、听力逐渐流失,人们还全然不知。

    3月3日上午,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举办的“爱耳日”活动上,众多专家提醒大家要有爱耳、护耳意识,多多了解听力残疾现状、致病原因、康复方法,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听力残疾的发生几率,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

    这些原因都会让耳朵受伤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8502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054万人,仅次于肢体残疾者2472万人的数字。我国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一般而言,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  据2010统计显示,我国先天性耳聋发病率为2.19‰,其中半数由致聋基因引起。因此,准备怀孕的夫妇,不要忽视孕前检查,特别是自己耳聋、有耳聋家族史、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预防或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

    2、孕期  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或带状疱疹等)、孕期耳毒性药物的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会对孩子的听力有影响。

    3、婴幼儿期  新生儿出生时如果合并严重窒息、严重黄疸、重度羊水污染等,也可导致听力损失。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引起听力损失的比例会高于足月新生儿。新生儿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也可能损害听力。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均应该接受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问题。

    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感染性疾病(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噪声及中耳炎等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如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也会因感冒发热或头部碰撞等在儿童期出现听力损失。 

    4、耳部外伤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耳朵的构造精巧、脆弱,尤其是耳廓暴露于头部两侧,容易遭受各种直接外伤,总是掏耳朵、孩子将异物放入外耳道等,都容易导致耳朵受损,影响听力。

    5、噪音  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警告,由于年轻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或者去酒吧、夜总会,全球11亿年轻人正面临听力受损的危险。人的耳朵对于60-70分贝的声音是比较适应的,音量超过100分贝则足以使耳内部的听觉器官毛细胞死亡或损伤。可在生活中,很多人却戴耳机长时间听超分贝的声音而浑然不觉。

    6、中耳炎  中耳炎是各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主要病源。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如果你在感冒后、乘飞机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一定要当心。   

    7、药物中毒性耳聋  耳毒性药物主要损伤内耳,会影响到耳朵的两大重要功能:平衡与听觉。以往我国耳聋(尤其是聋哑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就是耳毒性药物中毒。

    耳毒性药物中又以氨基苷类抗生素造成耳聋为多,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如果耳中毒以前庭为主,患者则以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如走路不稳、眩晕等。若损坏以耳蜗为主,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由于小儿往往不能及时觉察听力下降,常常导致言语发育迟缓,粗心的家长经常认为“贵人语迟”而耽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耳毒性抗生素有明显的个体易感性,即有人长期使用而听力不受影响,而有的人可能一次小剂量使用就造成严重耳聋。耳毒性药物中毒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常常是母系遗传。耳聋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以于停药后发现,而且在停药后1年仍可继续恶化。

    孩子耳朵不好有啥表现

    今年“爱耳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我国0-14岁儿童超2.2亿人,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达460多万人,7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人,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  

    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3岁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如果此阶段儿童由于听力障碍不能接受到足够的言语信息刺激,就不能够掌握发音技能,成为“大舌头”,甚至成为“聋哑残疾人”。

    尽管现代医疗、康复手段可以使许多患者“聋而不哑”,但是需要社会和家庭承担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神压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幸的发生。

    听力正常的孩子,平时的表现应该是这样的:

    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

    3-6个月就能辨别声音方向;

    6个月左右能听到较小的声音;

    6-7个月能发出“爸、妈”声音;

    8-9个月能发“爸爸、妈妈”;

    1岁能模仿学语;

    2岁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3-4岁能讲短小的童话故事。

    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应该立即就医,尽快到耳科或听力中心检查听力。

    耳朵也有“老”的时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听力会逐渐下降,耳朵越来越不灵敏。您是否对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走亲访友时,长辈常常听不清身边的人讲话而不时打岔;在家看电视,父母把电视机音量调得非常大;给父母打电话时,更是得对着手机大声喊,交流非常困难。

    这种随着年龄增大听力不断减退的生理现象就是老年聋。交流的不便常常使老人感到孤独或生活乏味,甚至导致他们的心理、生理疾病。老年聋已经成为我国听力残疾发病原因的第一位。

    老年聋主要因听觉器官衰老退化所致,这是生物的恒定规律,只是每个个体衰老退化的程度、速度不同而已。除了年龄因素,这种疾病还与生活环境、工作经历、既往病史、营养条件和健康状况有关。那么,我们要如何减缓老年性听力下降?已发生听力下降又该如何处理呢?

    1、改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高脂肪类饮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易使血黏度增高,影响内耳供血,不利于听力。吸烟饮酒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影响内耳供血,因此要戒烟忌酒尤其是戒高度白酒。

    2、避免接触强声或噪声。比如远离鞭炮,不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合使用耳机等。

    3、积极治疗基础病。多年临床实践证实,有效防治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均可改善老年聋患者的听力。

    4、每年查听力。由于老年聋是听力逐渐下降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初期很难有所察觉,因此最好每年进行听力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5、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如果听力已然下降,影响了日常交流,就要及时到医院或正规的助听器验配店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切忌自行在网上购买尚未调试的助听器或使用别人用过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的声音放大量往往不符合患者本人的听力情况,会进一步导致听力下降。及时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同样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延伸阅读

    测测听力是否下降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如果你有以下的问题,建议早些去医院检查。

    1、电话中与别人交流比较困难。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意思。

    4、觉得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偏轻或有些含糊不清。

    5、有时候听不清一句话里的某几个字,经常要别人重复。

    6、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大到别人都嫌吵。

    7、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交流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门铃声。

    10、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助听器知识及评估适配
很不幸,你离耳聋很近;很幸运,你能选择远离
耳聋
肾开窍于耳——肾精是耳朵的“助听器”
中国1.5亿人都有这个病,中老年人最多!若条件符合,可领补助
七招预防老年性耳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