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用方言“叶韵”


这期讨论一下用我们的方言读诗时的押韵问题。

首先,方言亦可读诗。在官话不曾普及的年代,人们用各自的方言习文读书是很自然的

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他是常州人,在自传中他曾特别提到,自己儿时生活在北方,家中上下都用北方话,唯独读书念字,用的是家乡常州话(也是吴方言的一种),教书先生也都是父母特为从常州请来的。可见,用家乡方言读书,也是过去的一种传统。


诗歌是韵文,需要押韵,它的诵读比一般文章要复杂些。古人写韵文,有的是依照当时口语来押的(唐朝以前),有的则须参考规定的韵书(唐以后),可是语言是在变化的,所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用现代的汉语读古时的诗歌,有的诗还可以押韵,有的却不能,有的在一处方音里不押韵,在另一处却可以押,这都是自然的现象。

下面举两首我们熟悉的唐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

汗滴禾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前一首五言律诗,双句入韵,但无论用普通话还是慈溪话,可以发现四个韵脚“深、心、金、簪”都不同韵,只有在换做粤语时,韵脚分别读作“深 sam、心 sam、金 kam、簪 tsam”,韵母同为am,才可以押韵。

后一首五言绝句,一、二、四句入韵,三句的韵脚在普通话和慈溪话中都同韵,而在粤语中,这时却分别读“午 ng、土 thou、苦 fu”,反而不同韵了。


往近了说,就是我们宁绍的方言,各处押韵的情况也很有不同,例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选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前一首韵脚用宁波话读分别为“城 dzin、征 tsin、情 dzin、鸣 min”,可以押in韵,而绍兴话里前两字均念开口,所以不能押韵。

后一首韵脚在绍兴话里分别为“处 tshiu、去 khyu 文读、住 ziu”,押iu韵,而宁波话一、三两字念合口,又不能押韵了。

可见,在维持诗歌押韵的方面,各方言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那么如何弥补呢?

古人就想出一种“叶韵”的办法。

“叶”者协也,所以叶韵又称为协句,它是指将韵文的某些字音修改,以求韵律和谐,是古人为了诵读前代诗歌而设计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押韵而强制改字音。

一个有名的例子是《诗经》里《邶风·燕燕》第三章里的一段:

燕燕于飞,下上其

之子于归,远送于

瞻望弗及,实劳我

《诗经》是先秦诗歌的记录,押韵出自天然,可历经年代更替,字音变迁,韵脚就不和谐了,为了令其重新押韵,到了南北朝,就有位叫沈重的浙江学者提出,为了协调诗律,不妨把韵脚改读“古音”,例如把“南”读作“宁 nin”,就可以与“音”和“心”押韵了。

叶韵从南北朝始,至唐宋间最盛,明清以来渐受到批判。如今随着音韵学的发展,我们已可用科学的方法,推断出过去各朝代汉字大致的读音了,可这并不意味这叶韵失去了其价值。

在我看来,叶韵的本质不在于考古,而在于追求音律的和谐,不在于音的对错,而在于美的感受。因而,我不但很赞成它,还觉得它应该应用到我们的方言中来。


例如我们熟悉的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 ya → yo

白云生处有人 ko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huo

这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是要押韵的(七绝首句以入韵为正),因而,首句句末的“斜”字,长久以来被改作xia,从而与“家 jia、花 hua”押韵, 这原是一例叶韵的典型。

在我们慈溪话中,斜原念 ya(zia的省读),家念 ko,花念 huo,因而我觉得应将“斜”叶韵作 yo,以求音韵的和谐。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o

小桥流水人家 ko

古道西风瘦马 mo

夕阳西下 gho

断肠人在天涯 nga →ngo

此曲在普通话中押a韵。在慈溪话里,前四句韵脚“鸦 o、家 ko、马 mo、下 gho”都入o韵,“涯”字我们方言原本读 nga,这里不妨改读 ngo,以求前后和谐。


这里再多说一句,由于慈溪话中常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一个字有多个音,那么在可选的情况下,最好读可以押韵的那一个。例如《木兰诗》中的:

万里赴戎机 kyi

关山度若飞 fi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 i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kyu

“归”在慈溪话中有“kuei(规)、kyu(句)”二读,为了与“”押韵,最好选 kyu 这种读法。

而在另一首《从军行》中:

十五从军征,十八始得归 kuei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 zei

为了与“谁 zei”押韵,这里的“归”就最好念 kuei

举了这些例子,不知有没有加深您对方言读诗的了解呢?方言本身是一件优雅、严肃而值得学习的工具,用它来交流、读诗、歌唱或是当做研究的样本,都可以是十分有趣的!

格么好哉,阿拉下期再会!

参考资料:

王力.汉语音韵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

王力.汉语诗律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

近期链接:

亚岁说“亚”

金庸武侠里的浙江(上)

土话里那些文绉绉的词儿

吴粤闽三语的《清平调》

我的德国房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三大辙口诀与简明韵脚大全
谈谈歌词的押韵方式/晏玉学
《诗经》为什么不押韵?陈第破解千年古音之谜
远上寒山石径xi&?|诗词中的“神奇读音”
用音乐理论审视汉语诗韵/邓国栋
格律诗禁忌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