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的权力悲观主义:明明是操心的命,却背上了残暴的名

朱元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洪武帝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开国君主,他的草根奋斗史和开国之君的历史位置让他成为历代人们的励志典范,但血腥残忍地清洗功臣又让他不容于传统的道德框架。因此,很多人即使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也会加上一个“残暴”这样的形容词,有些人甚至就是一言概之,称之为“暴君”。建国之前,朱元璋是个有志的、开明的、进取的、有决断力的领袖;建国之后,他是个勤奋的、爱操心的、多疑的、残暴的、谨慎的、保守的开国之君。

人还是同一个人,只是时间和身份不同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不同了。朱元璋登上皇位后的一系列举措,合理不合理自然有后来的历史来验证,但是我们要想真正地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首先还是要跳出个人的主观情绪和成见,这样才能真正地让这个雄才伟略的君主的“心思”得到真正的理解。

我为什么在题目中会觉得朱元璋在权力上带有悲观主义的呢?通常我们一个人得到的过程越是艰辛,对于结果就越是在乎,政治权力也是如此。朱元璋也是格外在意自己的皇权安全性的,他的残暴也几乎是来源于此。这种悲观主义色彩在政治中是常见的,甚至绝大多数的权力拥有者身上都存在,毕竟,对于一个政客来说,权力是值得他们在乎的,而且权力本身也是极度不安全、不稳定的。只不过,朱元璋的悲观主义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已。

朱元璋为什么会被称为暴君?

杀人并一定就是残暴

关于“朱元璋残暴”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需要一分为二去看待的问题,但是细究朱元璋如此历史形象的源头,基本上可以不完全概括如下:

(一)洪武四大狱: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其中大批开国功臣被诛;

(二)废除宰相职位,皇帝独揽大权;

(三)锦衣卫镇抚司狱(洪武十五年设,二十年罢);

(四)廷杖。

以上四点见于正史,至于野史所云太祖诛杀暗讽他出身的士人等,多不足为信,洪武年间诏书屡见“朕淮右布衣”之类的文字,可见太祖并不避讳自己的出身。遭人诟病的锦衣卫也只是旋设旋罢;至于廷杖,属法外施行,恶名昭著,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廷杖虽摧残士大夫躯体,但大臣被杖,天下以为至荣,终身被人倾慕,于士人气节方面并无太多损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朱元璋所谓专制残暴与严刑峻法,大多是针对勋贵官吏。这也是其残暴形象的主要源头,“四大案”更是其主要证据。

很多人也只是看到了案件的本身

事实上,很多史实都可以证明,朱元璋对于老百姓是相当体谅和保护的,他很害怕也很痛恨百姓遭受贪官酷吏的虐待。例如开国功臣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东,与当地豪强勾结,欺压百姓,多行不法,并构陷番禹知县道同致死,太祖发觉后就下令将朱亮祖和朱暹鞭死。

如果朱元璋的残暴是建立在他大量诛杀功臣的逻辑基础上的话,那么是否就是简单的兔死狗烹的老戏码呢?或者仅仅是因为他生性薄凉、性情残暴?显然并没有这么简单,例如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此时太祖已六十六岁,在古代绝对算是高寿,如果真的动了杀机,可能早已下手,何必一直拖延?所以,与其说他是因性情残暴或兔死狗烹等理由大开杀戒,毋宁说是随着当时政治军事的变化而不得不做出如此决策。

可惜,很多人只看到了朱元璋高举屠刀的表象,未及深思,便把残暴和朱元璋捆绑在一起了。

朱元璋是怎样走上“杀功臣”之路的呢?

从来都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朱元璋带着一帮兄弟攻进了元大都,赶跑了蒙古人,曾经的带头大哥变成了九五至尊,难兄难弟也水涨船高地变成了朝之重臣。这些老伙计都是跟着太祖一步一步打出来的,他们是大明权利金字塔仅次于塔尖人物的存在,但每个人的下面还有无数塔基、塔座。这就是当时大明王朝的基本权力构架。

但是,这种粗糙的权力结构本身是十分不安全,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帝王之术的常识,也是历史的规律。所以,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朱元璋对于权力的绝对掌控和平衡分配是势在必行的

可明朝初年,朱元璋并没有诛杀功臣,反而大搞分封,奖励那些有功之臣。原因有四:

1、按功行赏,这些利益在理论上那些功臣应得的,江山初定,即便翻脸也不是时候。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元和其他残余势力还没有清楚,还需要这些功臣们进一步的北伐南征。

3、当时的诸皇子尚且年幼,权力分散没有更好的选择。

4、朱元璋自己也需要时间来巩固和消化权力,也需要时间来集聚威望和凝聚人心。

朱元璋把皇位当成了私人财产

随着时间的前移,局面越来越稳定。朱元璋早已将各皇子分封至各地,多在边界之地带兵戍边,以尽早了解政治,掌握兵权,取得真正的实力。皇子们羽翼渐丰,朱元璋自然也底气更足。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去布置新的政治局面了。

陆续会有一些功臣朱元璋的政治洗牌中沦为了牺牲者,这固然摆脱不了人们常说的“狡兔死走狗烹”的意味,但从皇家集权的角度来讲,朱元璋不这么做的话,朱家的江山就可能会有风险。所以,我们常说政治与道德无关,也就是这个原因,其本身就是自私的。

雪崩之下,谁又能说得清楚哪片雪花是无辜的呢?一群从基层干起来的功臣,现在天下太平、大权在握了,小放纵一下?小奢侈一把?小傲娇一些?历史以来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些“蝴蝶”无意扇动的翅膀,却成了朱元璋政治清算最好的切入点和理由。历史上的很多故事,都是相似的,杀功臣也是老戏码。朱元璋也是从这个老套路开始的而已。

朱元璋的清算程度为什么会那么剧烈?

剧烈的反差也能让人迷失

封建君主对于功臣的清算这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像朱元璋这么剧烈,在历史还是少见的,这就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出身问题了。前文虽然说了,朱元璋虽然在登基之后,在诏书之中从避讳自己是个农民出身的问题,因为这本身是一个客观事实,他避免不了。同时,向“天下人”坦诚也可以彰显他的气度。这并不能说明其内心对于皇权的安全感是牢固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出身是能影响、甚至扭曲一个人的安全感的,出身越低,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越强烈,对最后的胜利成果也就越在乎,越害怕失去,进而就会对他人越来越不信任,这是人之常情。朱元璋做过乞丐、做过和尚,所以他拼命地维护大明王朝世代永昌,维护这天下永远姓朱,在他内心里,并不一定是他自己有多么贪图富贵,但他实在是受够了那种苦日子,太害怕子孙后代回到起点,这种心思绝对是有的。

朱元璋也不是天生就爱杀人

从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来看,唐宋相对来说对于功臣的态度就要温和一下,刘邦和朱元璋作为两个平民皇帝,对待功臣的态度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刘邦也是掌握权力之后,逐步地消灭了那些异姓王,但总算还是留了一些没有什么实权的列侯,而朱元璋之所以给人比刘邦更“赶尽杀绝”的感觉,是因为朱元璋的自身情况和刘邦还有区别。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朱元璋的大清洗是分两次的。第一次基本上可以算是给太子朱标清路,可惜朱标英年早逝,于是已在人生晚年的朱元璋不得不再搞一次清洗,硬生生地把孙子朱允炆扶上皇位。

只是朱元璋也没有想到他辛辛苦苦扶上马、送一程的朱允炆,最终还是没有走在他的政治预料之中,被朱棣夺了皇位,从而一无所有。这是后话,不作多说。但是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如果朱允炆削藩成功了,那么汉朝和明朝这两个由平民开创的王朝发展的轨迹简直就是高度的吻合历史就是这么类似而有趣。

太子朱标的死对朱元璋有什么影响?

朱标曾是朱元璋的全部寄托

清朝人赵翼对明太祖杀功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又汉光武、唐太宗定天下时,方年少,计身老则诸功臣已皆衰殁;宋太祖年虽长,而恃有弟可以驭诸臣,故皆务保全。至明祖则起事虽早,而天下大定,则年已六十余,懿文太子又柔仁,懿文死,孙更孱弱,遂不得不为身后之虑。是以两兴大狱,一网打尽。此可以推见其迹也。

在这段描述中,其实已经把朱元璋对于权力交接和传承的那种忧虑描写得很详细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时候已经39岁了,建立大明后北方的蒙古政权一直是心腹大患,前后八次北伐,60岁时才击破北元,直到去世前两年,还在北伐。

可见朱元璋迫不及待地进行政治清算是有客观原因的。外有强敌,内有功臣,他的皇位坐得并不安心,但雄才伟略的朱元璋自己还能压得住,可是自己的接班人是否能够压制这帮“如狼似虎”的部下呢?这是朱元璋不得而知的,关键自己时日并不多了。所以朱元璋其实很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他对太子朱标的培养是历史上最用心之列。

朱元璋对朱标是煞费苦心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谕曰:“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凡此皆心为权度。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洪武十年,朱元璋就开始刻意地培养太子朱标参政了,不得不说用心良苦。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细节去探索朱元璋为了帮助朱标站稳脚跟所做的努力。

朱元璋清洗旧官僚的明初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这四件让朱元璋背上千古骂名的答案就是有三件发生在朱标从参政到死亡这段时间内(朱标死于1392年)。

洪武十三年到洪武十八年,五年时间,如此密集发生了3次大案,且株连甚广,背后的受益者正是太子朱标。经过这一番清洗之后,必定有新官僚由太子提拔,太子会逐渐有自己带起来的班底,同时可能擅权的文官也被消灭干净。

朱标之死让朱元璋伤心欲绝

但不幸的是,朱标英年早逝,不然等他即位时,已经有二十多年处理朝政的经验,想必地位稳固,手段娴熟。但朱标一死,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安排和计划,被迫之下,中断近十年的大清洗再次出现,而且这次十分直接的清洗掉了最威胁皇权的武人集团。但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是蓝玉?因为蓝玉本身是朱标的亲密战友,朱标的岳父是常遇春,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是朱标的舅丈人。而且蓝玉和朱标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可以推测,他本身就是朱元璋刻意留给太子的班底,蓝玉对朱标的忠心程度更是毋庸置疑,毫无疑问,朱标若即位,蓝玉必定贵极人臣。

蓝玉北伐凯旋,路过朱棣的北京,回南京之后对朱标说“臣观燕王在国,举动行止,与皇帝无异。又闻望气者言,燕有天子气,愿殿下先事预防,审慎一二!”朱标回答蓝玉:“燕王事我甚恭,决无是事。”蓝玉则说:“臣蒙殿下优待,所以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不愿臣言幸中。”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

显然在朱元璋心中,如果朱标即位,那么有蓝玉和他麾下的一干将领一定是朱标最好的凭仗,但是朱标死了。蓝玉会不会对皇太孙也忠心耿耿呢?显然这个跋扈的将军不太可能会服从自己的晚辈,所以1393年的2月,朱元璋终于发动了著名的蓝玉案,蓝玉案中诛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之后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也被诛杀了。

蓝玉不曾想到自己也会被清算

这些人在朱元璋本来的计划中应该是太子朱标的班底,尤以手握重兵的武将居多,虽然朱标不比自己手段狠,但是通过姻亲关系,这批武将足以保朱标江山永固,可惜朱标一死,皇太孙又不成器,断无可能驯服这些武人,只能痛下杀手,不料最后便宜了朱棣。不过即使雄才大略如朱棣,也被剩余的老臣旧将打了几次灰头土脸。从这个意义上,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子孙也确实煞费苦心,如果留下这些勋旧,自己死后皇太孙必定被架空,所以只能动刀了。

朱元璋虽然是一代枭雄,但终究是一个父亲。我们很多很多的父亲,不正是像朱元璋一样,无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这些父亲本身是备受煎熬还是意气风发,他们都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甘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为孩子去铺好能力范围内的路。所以,当我们在指责朱元璋残暴的时候,试图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去分析,或许会别有感慨。

尾声: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更是一个好好父亲

朱元璋看到朱标的表现很是欣慰

从朱重八到朱元璋,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只有朱元璋自己心里清楚。他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受苦,他甚至为朱家子孙规划了一条他心目中认为的康庄大道,这在伦理常情上是无可非议的。

吴元年,年十三矣,命省临濠墓,谕曰:“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俭,为守成令主。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祖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不易。”

十三岁的朱标,生长于帝王之家的贵公子,就被朱元璋命令回乡扫墓,希望他能看看皇宫外的世界,体会旅途的艰辛,探察民间疾苦,去问问父老,了解父亲当年起兵创业,打下这份江山的不易。这种作为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击垮了朱元璋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洪武元年被立为太子的朱标,就被朱元璋配备了最雄厚的“师资”力量,哪怕这些大臣平时需负责军国大事,然后还要抽出时间辅佐太子。这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不正是一个父亲最动人的光辉吗?

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难以自已,这种“情到深处”的父爱,难道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和动容的吗?

尽管爱得有点自私,或者,对于未来没有那么自信,朱元璋都无愧于一个好父亲。

即便我们只看到朱元璋坚硬的一面,他也是个好皇帝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不能用私人情感来为朱元璋开脱政治上的责任。那么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我们依然可以说,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

对百姓来说,他宵衣旰食,没日没夜批阅奏折(有记载,数字记不住了)。他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他实施移民屯田和军屯;他组织兴修水利;他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他丈量土地,清查户口;他反贪反腐,廉明吏治,他坚守国门,不屈不挠……他为什么不是一个好皇帝?

朱元璋的残暴是对功臣残暴、对权臣残暴、对官员残暴(特别是贪官)。他的残暴有巩固权力的需要,也有治理天下的需要,他何尝愿意在所不惜地背上那些“千古骂名”?

我们不能纯粹从人性道德上来评判政治,但说朱元璋残暴,本身就是一种纯粹从人性道德出发的说法。所以,对于朱元璋,我们作为历史的过来人,真的没有必要去吹毛求疵。他无愧于一代雄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标不死,朱棣敢反?但凡朱棣有一丁点理智,他也不会自寻死路
朱元璋杀了太多功臣,为什么唯独不杀徐达?
第一武将蓝玉,为什么必须死?
蓝玉霸占元妃、强抢民天,朱元璋都忍,却为何容不得他广收义子
朱元璋为何非要诛杀蓝玉,也不看看朱标死后,蓝玉说的话有多嚣张
朱元璋没想杀光功臣,但1392年发生一件事,让他决定动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