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初功臣中,比韩信死得更冤的是谁?不想造反的彭越为何被灭门?

彭越剧照

在名利场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这句话对吗?不尽然,因为名利场中的敌友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它是随着利益相关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英国某首相发自内心的感慨,或许能成为很多人混迹名利场的认知参考。

彭越同志作为楚汉时期的名将,有能力、有胆识、有功绩,而且野心不大,侵犯性和伤害性也不大,但最终也是血染功劳簿,成为了名利场中令人惋惜的一丝点缀与背景。

刘邦为什么要杀他呢?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生活问题就是:为什么乖宝宝也会挨打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那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去找答案。情花之毒虽难解,但七步之内必有解药,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的答案其实基本上都隐藏在简单生活逻辑下的生活环境之中。

彭越的人生简介

彭越这个人,出身不详,从其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来看,应该也只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底层老百姓出身。

打个比方,彭越就相当于是秦末某个村里或者乡里的小能人,要说他有什么社会声望或者渊博学识,那无疑是过于抬举他了,基本上走出他家乡那百十里地,没几个人认识他。但若说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混吃等死的普通老百姓呢,他在周围的人群之中,总是那么鹤立鸡群,别人干点什么事情总愿意以他马首是瞻,并坚信他是可以带着大家发财致富的。

这种人在我们生活之中是不是很常见,我们姑且称之为小地方或者小范围的天赋领袖。这种人,几乎在每一个社会性群体之中或者生活范围之内,都是存在的。比如刘邦,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加强版的彭越。

彭越出生在今天的山东巨野北,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彭越靠着偌大一片钜野湖泽,自然也就走上了打渔为生的道路。

但是,身为乱世人,生活总会有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愤而慨之的彭越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带领一帮人落草为寇了。毕竟钜野湖泽区域是真正的三不管地区,要知道其后世在水域不断缩减的情况下,依然留下了梁山泊这么一个著名的“革命基地”。

彭越落草为寇没多久,著名的大泽乡起义就爆发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陈胜、项梁等人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而且所到之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实在是太拉风了。于是,彭越手下的一些年轻人坐不住了,纷纷劝说彭越:“反秦现在是一个风口,只要走上这条道路,大抵能起飞,很多英雄豪杰都争相注册公司,抢占市场,咱们何不仿效他们?”

但是,彭越却十分淡定地回答说:“不急,让子弹再飞一会,现在搞出点动静来的,也就只有陈胜和项梁两支队伍,咱们不如再等等,看看后市!”

就这样,彭越又在钜鹿泽度过了一年多的安静岁月。此时,又有一百多的年轻小伙组队前去抱彭越的大腿,主动要求彭越带着他们干革命。

彭越却表示,你们把我当什么人了?来者不拒吗?你们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大家各过各的便是极好的生活了。

但是,这一帮小伙认定彭越就是他们的明主,一番掏心掏肺、痛哭流涕之后,彭越被感动了,终于答应接纳他们。并和他们约定,明天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大家过来办入职手续,迟到的人是要被杀头的哦。

这帮小伙自由散漫惯了,并没有把彭越这番话理解透彻,人家这是在找个机会立威,哪是什么随便说说的呢?结果,第二天迟到的就有十多个人,最后一个人甚至直到中午才来。

法不责众。遇到这种情况,彭越真的能把这十几个人都杀了吗?显然不能,这容易激起民变,还没开始搞事,就先杀百分之十的下属来立威?没有这种搞法的。所以,彭越就转了个弯:“我能力有限,本来不想当你们的老大哥的,但你们执意要我当,盛情难却,我也不好再推辞。但是我刚当上你们的老大,说的第一句话就不好使了?这叫我以后怎么管理大家?今天迟到的人很多,咱也不一一追究了,但最后到的那个人肯定是杀头的!”

如此这般,大家才知道事情搞大了,真要出人命了,于是纷纷求情,并表明今后令行禁止,只要彭越别第一次集合就动刀子。

但是,彭越岂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就杀了,并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

经此一事,大家对彭越都心生敬畏,再也不敢像过家家那样,嬉皮笑脸了。

彭越建立自己的原始队伍之后,便慢慢带领大家向外拓展,主要是吸收一些流民和各路诸侯逃散的士兵,没过多久,他的队伍便发展到了一千多人。

也正在此时,刘邦从砀地(他岳父老家)北上攻击昌邑(今巨野东南)。攻打昌邑城对于此时的刘邦(十战九败)来说,其难度比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更大,战绩、实力和能力没一样跟得上。

彭越觉得自己这样一个小公司,各路大神从自己的地盘过,有必要主动跟大神示好,广结善缘嘛,日后好相见。于是,便率军主动支援了刘邦。

但是,刘邦还是一如既往地拉稀,昌邑照样没有打下来,刘邦便决定继续带领军队向西进发。分别之际,彭越却表示他就不跟着刘大哥继续往西走了,想继续扎根于钜野泽打游击。

历史为什么很有趣?正是因为它总会时不时透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按照刘老三之前的尿性,他绝大概率会臭不要脸地想办法吃掉彭越这支千人小分队,但是,这次他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对彭越动手。

究其原因,可能是刘邦和彭越结识之后,觉得彭越终非池中之物,留下这么一个人说不定以后能给自己留条后路。事实上,最后确实被刘邦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彭越继续率领他的人马驻扎在钜野泽中,隔三差五地收编包括魏国逃散的士兵在内的流亡人士,日子过得相当逍遥。

等到项羽和刘邦在关中争风吃醋时,彭越的部队已发展到一万多人了。

这就很有趣了!一个人的欲望永远是跟实力、能力成正比的,以前的彭越手下只有一千多人,若是大家不怎么尊重他,他也不会说什么,因为实力不允许;顶多是如果有人把他当回事,他内心里充满感激而已!但现在不一样了,彭越手下有一万多人马了,这放到哪里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个时候,谁要是不重视他,他内心里一定会恨死谁的。

历史的天平不经意间又往刘邦身上稍微地倾斜了一点!因为项羽在鸿门分封诸侯的时候,他根本就和彭越没有任何交集,而且他要考虑天下各路诸侯的利益平衡问题,怎么可能打开上帝视角去实现彭越的心理满足呢?

结果,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彭越的利益,这就完全把彭越给得罪了。你项羽看不起谁呢?你以为这天下就是你项家的天下?你想怎么分蛋糕就怎么分?老子就是不服,逮到机会就要弄死你!

公元前206年7月,田荣自立为齐王,起兵反抗项羽。刘邦这个老流氓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立即派人和彭越取得联系,这么多年,只要我刘邦把你当老兄弟看,我现在给你送来将军印信,这便是给你最需要的名分。你帮我进军济阴(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西北)吧,让看不起你的项羽付出惨痛代价!

意难平的彭越果然上钩,毅然发兵。项羽命令部下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却被彭越打得大败。

公元前205年春天,刘邦和魏豹以及各路诸侯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

刘邦说:“彭将军收复魏地十几座城池,急于拥立魏王的后代。如今,魏王豹是魏王咎的堂弟,是真正魏王的后代。”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

自此,彭越在刘邦这条船上绑得死死的了!为啥?因为刘邦给了彭越内心之中最在乎的东西——名分——名正言顺的江湖地位。

楚汉相争的时候,彭越对刘邦简直就是有求必应,不断发挥自己善于打游击的优势,想尽各种办法去恶心项羽,为刘邦创造战略空间。

直到楚汉相争胜负趋势渐趋明朗的时候,彭越干了一件蠢事:刘邦命令他进行垓下合围的时候,他听说韩信在齐地找了各种理由想当齐王,他觉得凭借目前微妙的局势,自己也完全可以仿效韩信,弄个魏王当当。

这件事蠢在什么地方呢?简而言之就是他不该给自己心中认定的未来领导上套。你要给他上套,就不能死心塌地地把他当领导;你若以后就想跟着他过点安稳日子,就不能给他去上套。这一点,后来会详细分析的,在此不赘述了。

刘邦后来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先满足了韩信和彭越的胃口,达成了垓下合围的战略目标,成功弄死了大魔王项羽。

至此,刘邦和彭越都登上了人生顶点,刘邦当上了皇帝,彭越也被刘邦封为了七个异姓王之一的梁王(由之前的魏王改的)。

汉朝立国后,心满意足的彭越彻底开始老实了,甚至每年都主动到朝廷去跟刘邦表忠心。但是,跟刘邦表忠心有用吗?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说有病,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

此时,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但如此良言,彭越却根本就听不进去,咱就是有病,咋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时候,彭越手下的太仆得罪了他,他打算将其斩杀泄愤。这个太仆破罐子破摔,慌忙逃到了刘邦那里,二话不说,便将“造反”这顶大帽子扣到了彭越和扈辄身上。

刘邦一听,表面愤怒,内心惊喜。咱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妙哉!便当机立断地派出自己的特种小分队出马缉拿彭越。

可怜那一心想过安稳日子的彭越根本没有半点防范,结果自然被缉拿归案。

刘邦逮捕彭越之后,便将其囚禁在洛阳,命令主管官吏好好审理一番。刘邦这种态度之下,彭越就陷入了“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的困境,审理结果毫不意外的是证据确凿。

但是,刘邦和审案人员心里还是有数的,于心不忍之下,还是没有判彭越死罪,而是将其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若彭越就此醒悟,接受命运的安排,或许也能得个善终。但是彭越觉得自己意难平,自己还有机会。当他走到郑县时,遇到了前往洛阳的吕雉,他觉得大哥不讲道理,大嫂一直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要不找大嫂诉诉苦,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于是,彭越找到吕雉,一顿哭泣说自己忠心耿耿,完全是被冤枉的,希望吕雉能帮忙说说情,让自己回到故乡昌邑。

吕雉不动声色,假装应承,便带着他又回到了洛阳。

回到洛阳之后,吕雉对着刘邦就是一顿伤害性输出: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

刘邦听完之后,也明白自己确实是有点妇人之仁了,但这事已经过去了,自己总不能又出尔反尔吧?

吕雉表示这事好办!再次让彭越的门客举报他阴谋造反,廷尉王某人领会了圣意,主动上奏请求诛灭彭越家族。

刘邦这次选择了顺势而为,简简单单的“准奏”两个字,让彭越被杀,家族被灭,封国被废。

分析:彭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前面说了,彭越是一个小范围的能人,这种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他们身上会有一个什么特性呢?那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他们是能干事的,也是能成事的。但是一当他们被推上一个更高大上的舞台时,他们很容易格格不入。

彭越和我们当下很多不安于现状的人一样,对社会、对生活有一颗敏感的心,能认真去分析和把握一些大且明显的时代趋势,并渴望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影响和成就身边的人。

这种人对社会和生活有着敏感的触觉,并能当机立断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他们超越常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也没有多少雪花是能够幸免的。在秦末那个乱世,独善其身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彭越选择依托钜鹿泽的有利地形,循序渐进地单干,这说明彭越在思想上是超越同时代大多数底层农民的。

后来,当他决定走出钜鹿泽,毕竟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他也想带兄弟们去看看,说明他的思想也并不十分狭隘。毕竟作为一个带头大哥,如果不找个合适的时机去增广见闻,去提升自己和整个团队的见识,那么,他们的队伍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注定只能成为一股悍匪,等待着某位大佬最后气定神闲地来收编。

而且,彭越率兵刚刚走出钜鹿泽,便选择以支持刘邦打怪的方式和当时声名不显的刘邦结成战略同盟,说明彭越这个人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毕竟,在一个行业之中立足和发展,当自己的实力还足够弱小的时候,最高效的生存之道就是广结善缘、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刘邦确实运气好。因为当时如果不是刘邦而是项羽率军攻打昌邑,绝大概率,彭越也会率军支持项羽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历史的蝴蝶效应就产生了,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就不一定会遗忘彭越,彭越也就不一定会彻底走到项羽的对立面了,那么,失去彭越的支持,楚汉相争的结果就不一定会以刘邦胜利而告终。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不存在的假设。

最后,从彭越的作战特征来看,彭越的战术思想也是相当先进的。所谓的先进战术无非就是因地制宜,你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战术,不作无谓的牺牲,不作意气之争。彭越作为当时的小股势力,依托于有利地形打游击,趁机壮大自己的队伍,这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所以,彭越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游击战大师,是实至名归的。

可是这么一个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彭越为什么最后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呢?事出必有因,彭越身上究竟有什么隐藏的局限性,导致他最后难以捞到一个好下场?

彭越身上的局限性还是来源于他的阶级和见识。他是一个做人和做事都很纯粹的人,遇到什么事情,往往只会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合理或不合理,而不会客观理性地去预判风险和后果。

他的命运转折点无疑是项羽分封天下,因为项羽让他感觉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他就决定一辈子不分青红皂白地与项羽不对付,最后走入了情绪的死胡同,成也项羽,败也项羽。

项羽没有考虑到他的利益,这确实是项羽考虑事情不周全,但是客观地讲,这事能完全怪项羽吗?毕竟你彭越当时的江湖地位还不够,项羽总不能未卜先知地强行去安利你吧?

你感觉心里不爽,闹闹小情绪还是可以的,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喝,逆来顺受也并非王道。但我们在处理自己的情绪矛盾时,千万不能围绕着自我情绪一条道走到黑。敌人的敌人就真是朋友?项羽对你不好,对刘邦也不好,所以刘邦就是你的知己、你的朋友?你就要不分利益、不分对错,逮到机会就和刘邦绑到一块?

没错!彭越正是这么干的。田荣在齐地造反时,刘邦给他送去将军印信,他便帮着田荣去牵制项羽,结果被项羽教做人了。

先不说彭越的实力允不允许他公开与项羽为敌。首先,他都不明白刘邦那个将军印信有多大的含金量?一个自身难保的人,他封出去的官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吗?就为这点屁事,你就给人家当枪使?

当然,彭越也可以认为刘邦看得起自己,士为知己者死嘛,咱就给刘邦卖命了。但你知道你配合的田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典型的忘恩负义之辈,你配合他去恶心项羽又是图个啥呢?

基本上可以看出,彭越这种人之所以难成大器,就是因为彭越是一个很容易被情绪收买的人。别人给他一点小恩小惠,或者给他戴几顶高帽子,他就会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肝脑涂地地效犬马之劳。谁要是不经意之间得罪了他,就算你是霸王霸主,彭越也会跟你死磕到底。

彭越这点小心思被人老成精的刘邦拿捏得死死的,楚汉相争那几年,基本上可以做到对彭越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又有朋友会说,给刘邦当个小弟不香吗?人家最后不是当皇帝了吗?水涨船高,跟着大哥发财,不正证明彭越眼光精准吗?

大家想多了,你们这么想,并不代表刘邦会这么想!刘邦是一个能共富贵的人吗?他老婆吕雉他不信任,替他打下三分之二江山的韩信他也一直不信任、他逃起命来连两个亲生骨肉都可以踹下马车、他的连襟兼老兄弟,且性格极其憨厚的樊哙他都想杀……他会和你彭越共富贵吗?

又有人会抬杠,这些事不都是发生在之后吗,彭越怎么可能知道刘邦是一个这样的人呢?那好!再解释一下!

看一个人的品行,一定要学会去看他的秉性。像刘邦这种整天满嘴跑火车的,经常出尔反尔的人,一般都是不可能与人同甘共苦的。他对人的态度之中,最核心的目的只有两个字“利用”,你有用的时候,当他爹都没问题;你没用的时候,给他当个宠物,他还要考虑你会不会反咬他一口。

权力的本质是追求绝对权力,绝对权力的本质是消除隐患。所以,如何与领导划清界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彭越显然不懂!

因为后来翅膀越来越硬的彭越又做了一件蠢事,就是前面所说的,他趁着刘邦想彻底消灭项羽的机会,要挟刘邦封他为魏王。

道理很简单,你到一个公司去上班,你感觉自己的资历、能力、功劳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了,但是就是心里焦虑领导为什么还不提拔自己呢?于是,你主动去要挟领导,再不提拔我我就撂挑子不干了!这不愚蠢吗?领导今天迫于无奈给你想要的,明天他可以再找个机会要回来不?就算领导明天也没有机会找你算账,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回想往事,不痛快了,再拿你寻开心一下可以不?

项羽死后,彭越对于刘邦来说,其实就和韩信一样,失去了核心意义,相反,他们都对刘邦在心理上造成了本质上的伤害。因为他们都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伤害,所以,当吕雉捅破这层窗户纸时,刘邦便顺水推舟地将彭越杀害了,还特么永绝后患地夷灭三族!

当然,彭越被杀,在客观上来说,还与他占领的地盘战略价值有关系,他若是像长沙王吴芮那样守着一块不毛之地又老实听话,说不定刘邦也会放过他。

说了这么多,彭越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傻白甜”。为什么他会活成傻白甜呢?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格局不够,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当自己取得一定成就之后,感觉自己选择的路比别人都对!

古今中外,当一个人找各种理由去自我肯定和认可时候,这种人基本上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去迎接死亡的,无一例外!

刘邦为什么要杀彭越?

很多人对于刘邦杀彭越表示不理解,明明彭越都已经缴械了,等于是被拔了牙的老虎,留下来当个宠物养着不更好吗?毕竟可以给自己积点阴德、留点口碑!

这话没错!但是,不错的意见就代表所有人都会这么想吗?

当时的刘邦在想什么?他在想如何完成他们老刘家集权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想集权的领导,你会希望你手下是一批什么样的人?是狗还是虎?是羊还是狼?答案不言而喻!

很不幸的是,彭越早已用之前的经历证明自己是一个虎狼之辈,且是一个曾经对刘邦露出獠牙的虎狼之辈。(就是要挟刘邦封他为魏王那一次)

人性的一粒灰尘,落到某个不谙人性的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块要命的石头。彭越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当初不懂事,做了一件自己想做且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的事而已。但是,在刘邦心里,他会觉得彭越曾经想出轨,这样的人是万万不能与他白头到老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究竟明白刘邦为什么要杀彭越了吗?

一个人在他啥都没有的时候,或者在他还没有稳定利益局面的时候,他看问题一般都会从收益的角度出发。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能给他带去某种利益和价值,他大抵会一白遮百丑,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伤害和侮辱选择忍受。

但是,当一个人处于利益链的顶端时,他看问题的心态会随之发生改变,会时时刻刻拿着放大镜去寻找风险和漏洞。这个时候的他,不再渴望得到,而是害怕失去。一切有可能损害他的利益的因素,在他眼里都变成了绝对无法容忍的沙子。

我为什么说很多时候刘邦在政治上还不如他老婆吕雉成熟,诛杀彭越一事其实就说明了一切。

因为刘邦和彭越两人最后的利益诉求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时候,要么选择互相包容,要么选择你死我活,像刘邦这样不讲武德地把彭越揍个半死,其实是不可取的。你要么依然把他当兄弟看,要么把他当敌人踩,你想又当又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会后患无穷的。

又有人会说,彭越都被流放千里了,又哪来的后患无穷呢?

这个不多解释了,一句话,被拔了牙齿的老虎依然是老虎。韩信不也是被剥夺了兵权了吗?他为什么还能凭借汉军军神的威望策划一起造反呢?

再说,兔死狐悲,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循环在继续。这种事你刘邦只要做了,你的人设就崩了,千万不要想着还保留什么人设。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要是彭越子子孙孙记得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就是要跟老刘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跟你死磕下去,你怎么办?

最后,解释一下前面说过的一句话——彭越成也项羽,败也项羽。因为没有项羽,他不会因为跟项羽死磕而成就一番功业,但项羽死了之后,彭越已经丧失了对刘邦的价值,注定难得善终。

如果我们一个人想做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那就一定要记得,一只老虎要么占山为王,要么乖乖趴在笼子里,否则,只要这只老虎想悠闲自得地走在大路上,不管它有没有伤人之心,周围的人都一定是想弄死它的。

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这是自然规律,不一个人主观意愿而转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秦浪潮的时候,彭越为什么不加入项羽?
如何对付比你强的人,看看刘邦对彭越的做法,够狠,但一招致命
彭越的简介 彭越是谁 彭越为什么会被杀
梁王彭越:被做成肉酱的诸侯王
【读通鉴】彭越有眼无珠,竟然相信了她!
陈平“六出奇计”第四计:兵不厌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