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的伯乐鮑信:名气上一直很低调,但水平上却从来都高端在线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气不大但水平很高的大咖,比如司马错、李左车、蒯通等等,本文的主人公鮑信也是如此,在璀璨的三国史上,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更遑论和诸葛亮、司马懿、荀彧、周瑜等家喻户晓的风流人物相比较了。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个人的水准是当时顶级的存在,至少是天下前十的存在。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把一个声名不显的人抬到这么高的位置有点夸张了。不要急!耐着性子把下面的内容看完,就明白到底是夸大其词还是实事求是了。

一个人的智慧觉醒其实有四个层面:不知不觉、后知后觉、亦知亦觉和先知先觉。这四个层面很好理解,根据字面意思来就可以了!比如董卓就是不知不觉的层面,这个老匹夫玩了一辈子权谋,到死也不知道权力游戏应该怎么玩!比如诸葛亮就是先知先觉的典范,人家隐居南阳的时候就把天下大势了然于胸,对何去何从心知肚明。

鮑信其实也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他识人明事都是超越当前、高于常人的,关键是每次都能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这没有相当高的水平和能力是做不到的。下面就让我们来见微知著,从鮑信并不饱满的一生来看看他究竟有多厉害!

鮑信短暂人生的几件事

汉末的天下,其实是士族集团的天下,鮑信也是士族集团的一份子,只是家世没有“四世三公”的袁绍那么显赫而已。但是人家还是凭实力进入了京圈,和袁绍、曹操等时代翘楚一起进入了时任大将军何进的幕府。

在袁绍袁大导演一手策划那场惊天汉末崩塌大戏的紧要关头,鮑信被大将军何进派王兖州募兵去了。等到鮑信辛辛苦苦募集了一千多兖州兵回京时,大将军何进却死于非命了。鮑信只好找士族集团的青年领袖袁绍报到。

这个时候也正是董卓率领3000西凉铁骑进京的时间节点。当时已经稳操胜券的袁绍被董卓这个X因素搞得有点懵逼了,咋突然多出了个这玩意,我不是命令他们只能在洛阳外围喊口号,谁允许他们进京了?人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总是会习惯性地惊慌失措,袁绍一时间也不敢贸然对董卓采取过激行动。

这个时候,堪称人间清醒的鮑信上线了,他对袁绍说:“董卓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他突然杀进京城就是想浑水摸鱼,咱不能等他站稳脚跟了,得出其不意就把他收拾了。理由有的是,毕竟你是大将军何进死前任命的司隶校尉,还假节,按违背军令、擅自行动处理董卓就行了。”

事实上,袁绍当时手握一部分兵力,他弟弟袁术又是禁军中郎将,再加上鮑信手里这一千多人,干掉董卓那3000多人应该是问题不大!但是,袁绍却想让子弹再飞一会,他想彻底收编何进、何苗那一部分兵力再出手收拾董卓。结果又出了大Bug,那帮人感觉到被袁绍忽悠了,于是在董卓的弟弟董旻的穿针引线下,彻底倒向董卓了。随后,董卓还抢先一步兼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形势反转,袁绍就此失去斩杀董卓的机会。

其实袁绍这种玩心态的行为也不能说完全说不过去。毕竟手握优势的人往往都不太着急,猫捉耗子,气定神闲的永远是猫。只是这个世界除了常理还有意外,从而让结局变得无可预料而已。

鮑信在袁绍拒绝他的建议后,当机立断,立马出京,没有一点留恋,也没有一丝犹豫,真是一个干脆利落的聪明人。

鮑信出京后,便回到了老家兖州扎下了根,静观其变。不久便当上了济北相。

后来,全天下都嚷嚷着要去讨伐董卓那个缺德鬼,鲍信也参与了, 带了两万部队、七百骑兵、五千辆车的辎重,实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次联合大作战其实就是一场光打雷不下雨的闹剧,但是对于鲍信来说,却有不一样的意义。因为他在这次讨伐行动之中,看中了一个希望之星。这个幸运儿便是当时还是袁绍身边小马仔的曹操。鲍信眼光独到地认为曹操比当时风头无两的袁绍更有可能成为乱世终结者,所以在曹操要往汴水跟董卓拼命时,他是唯二出手资助曹操的人,另一个是曹操当时的挂靠老板张邈。

鲍信当时派弟弟鲍韬带着队伍去帮曹操,结果在革命青年曹操的英勇指挥下,鲍韬死在汴水了。但鲍信格局打得很开,一点都没有介意曹操得不周到之处,依然对曹操推心置腹。

后来,袁绍巧取豪夺得到了冀州,鲍信又先人一步看出袁绍不是一心一意想匡扶汉室,而是把自己得私人公司做大做强,所以对当时还依附着曹操说:袁绍和董卓是一类货色,你赶紧别跟他混了,河北就是块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赶紧过黄河来河南静观其变吧!”

果不其然,袁绍在得到冀州后,不久就陷入了“人人喊打”的困境。

鲍信看问题看得准,对曹操也是百般呵护,但当时的曹操还不具备杀伐果断的条件和能力。他要啥没啥,给养、地盘都是指望老大哥袁绍赞助,能风风火火走四方吗?到了河南,其实也是先依附兖州大佬,既然到哪里都是抱大腿,何必换来换去呢?

总之,曹操拒绝了鲍信的一番好意,选择与当初和他一起偷新娘子的本初哥哥生死与共。然而,傻人有傻福,曹操被袁绍安排出兵东郡了。因为四面受敌的袁绍得指望孟德弟弟帮他守住东南得黄河渡口,免得黑山贼以及南面的诸侯势力趁机捅他的屁眼。为此,袁绍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妻儿都送到兖州刺史刘岱那里当人质了。对外:孟德弟弟进东郡这件事,我罩定了。对内:孟德弟弟,为了你我可是连老婆孩子都扔出去了,你千万要帮我顶住哈。

曹操出兵东郡,一路顺流而下东推,打跑了黑山贼兵。很好地起到了给北方正跟公孙瓒进行界桥之战的本初哥哥站岗放哨的作用。

原本,若没有意外的话,曹操会慢慢晋升为袁绍的顶级马仔;原本,若是曹操有点小心思的话,进入东郡的他有很大的机会和兖州势力混成一家,因为与东郡接邻的是济北,济北相鲍信又是全力支持他的,手握东郡、济北两郡的本钱和兖州势力谈合作共赢简直是水到渠成。

可曹操终究是选择了一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同怀以视之”的道路,他选择和他的本初哥哥背靠背地战斗在一起。所幸,他们都赌赢了。

192年的春夏之交,兖州刺史刘岱在作战中被青州黄巾贼给杀了。

这帮青州黄巾贼在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就是一伙流动作案的悍匪。对付他们要么直接像公孙瓒那样用骑兵冲杀,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的胆子给吓破了;要么就坚壁清野,让他们折腾半天捞不到什么好处,粮食尽了就只得换地方去抢劫了。

在兖州刺史刘岱要拿这帮青州黄巾军的人头给自己的军功簿添上一笔时,大明白人鲍信就劝过他,说:千万不能打,这伙贼跟往常的黄巾贼不一样,规模太大了,百姓震恐,卒无斗志,打不过啊!我观察贼众拖家带口的军无辎重,肯定是沿途一路走一路抢,现在咱们应该坚壁清野先固守,断他粮后等他自我溃散,随后再派精锐打他们!”

鲍信每次都说得对,但每次都没听。这支青州黄巾军的辎重早在冀州时就被公孙瓒全给缴了,确实攻不了城,刘岱要是按鲍信所言,那就稳操胜券了。但是,刘岱错误地主观觉得,公孙瓒能够办到的事情,他也能够办到。而没有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和公孙瓒之间至少还有一支幽州突骑的差距,非要主动出战,结果死在了乱军之中。

兖州一下变成了群龙无首了,曹操在东郡东武阳征辟的当地士族人员陈宫(这个陈宫大家要记住,这个人是解读三国历史真实底色的一个重要人物,到时候会专门来解说他的)赶紧建议他说,现在兖州无主,王命断绝,让我去当说客迎您牧兖州,凭它成霸王之业。

后来在陈宫、鲍信等士族代表的各方游说之下,兖州群雄一致同意由曹操来当兖州一哥。大家是不是觉得那个时代当个地方一哥咋就这么容易是不?其实没这么简单,兖州群雄的心里其实是看中了曹操的军事能力,希望他能站出来挡枪,把让他们大为头疼的黄巾军问题摆平。所以,曹操当兖州一哥也是需要纳投名状的,你不把黄巾军的问题解决,是坐不稳这个位置的。

曹操为了把握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决定实施诱敌歼灭计,以自己为诱饵,把黄巾军主力引至包围圈,然后一举剿灭。

但是,曹操和鲍信等高级官员与骑兵跑得太快了,后面得步兵没跟上,而黄巾军却速度挺快,把兖州的领导们给包围了。也正是这一战,鲍信为了给曹操创造逃生的机会,死死地顶住敌人的进攻,最后死在了乱军之中。

鲍信死后,曹操十分伤心,曾与黄巾贼交涉,想赎回鲍信的尸体好好安葬,但却找不到了。最后曹操只能用木头刻成鲍信的身形来安葬鲍信。

鲍信这一辈子总体上就干了几件事:劝袁绍、劝曹操、劝刘岱再加上最后以命换命救了曹操一命,其实把这几件事浓缩一下无非就是一件事:逐步把他选择的救世主曹操慢慢扶上正轨。他对曹操的恩情其实比郭嘉等人要大得多,所以曹丕这小子最后不听劝诫杀了鲍信的儿子,确实是有点不厚道。

鲍信的人物分析

很多朋友可能对我如此推崇名气不是很大的鲍信有点不大理解,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法正、荀彧、鲁肃、程昱、庞统、沮授等等,哪一个拎出来不比鲍信的履历要光鲜亮丽得多?

没错,上述那些人确实都很厉害,但不代表鲍信就比厉害。这位同志其实身上有双重属性,既然单干又能当谋士。他对很多事情见解之深刻、判断之敏锐、决策之果断、立场之坚定,甚至是袁绍这样得绝代枭雄都比不了的。

咱一件一件地给大家梳理一下,看看鲍信究竟有多厉害。

董卓突然杀入京城,当时的袁绍正在准备打扫战场了,面对这一匹突然杀出来的黑马,其内心有点犹豫不决其实是人之常情,刚刚赶回京城的鲍信却能当机立断地劝说袁绍要快刀斩乱麻。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鲍信原来是何进的手下,他突然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给袁绍直截了当地提建议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职场之中,关系不到位,千万不要去和领导讨论他的核心利益的事情,背后原因大家自己去想。二是鲍信也是刚刚回到京城,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并不清楚,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捋清事情的因果,切中事情的要害,直接指出董卓就是虚张声势,要趁其不备地干掉他,不能让他喘过气来添乱。这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是根本做不来的。

袁绍拒绝他的建议后,他为什么掉头就离京了呢?留在京城看看热闹、看看有没有什么顺手牵羊或浑水摸鱼的机会不才是普通人的思维吗?说明鲍信是一个干脆利落的聪明人。京城之乱从头到尾我就没怎么参与,我给你袁绍提了建议你又不接受,说明你们只是把我当成了局外人。跟自己没有多大干系的游戏,赖着不走干啥?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有多少喜欢看热闹的小鬼因此走上了不归路?

群雄讨董时,鲍信为何就能从茫茫人海之中别具慧眼地识别出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曹操呢?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这没错,但怎么样才能把一个人的精神和气概看出来呢?并尽可能看准呢?

其实只有相互对等的人才能相互识别。你自身的水平上不去,你说你能识别出什么大人物,那基本上也就是靠直觉在赌运气。鲍信为什么能识别曹操?其实本质上就是在以己度人,他是根据自己对世事和局势的理解,按图索骥、对号入座,通过自己内心里默默建立的标准体系在逐一筛选,曹操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气质与他的潜在标准比较吻合而已。所以,为了支持曹操,他不惜把自己的有限资源拿来帮助曹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弟弟。为有牺牲多壮志,一个英雄的觉醒是需要一定鲜血的刺激的。

再来看看他劝曹操到河南来静观其变,是不是也一切都如他所想?人家就是有那种见一叶而知秋的能力!跟特么下棋一样,你们只盯着眼前的那一步棋看,鲍信这种高段位选手却早已看到了之后的好几步棋了。人家能预判你们的预判,难道不牛逼吗?

他为什么能对袁绍的未来处境和河北局势作出那样准确的预判?说明人家对事物的演变规律早已烂熟于心,早已得心应手了。福祸相依、人心不足、不患贫而患不均等人性逻辑,他早已看透了。冀州虽好,袁绍虽能,但是在人性欲望的驱使下,他们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而袁绍当时确实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准备和应对。

黄巾军攻打兖州的时候,鲍信明显就比刘岱之流看问题要看得透彻一些,扬长避短、避敌之锋芒,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军事常识,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多人还真用不好。黄巾流民军都是一群被生活逼上绝路的人,他们不拼不搏也是死路一条,在你没有掌握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你犯得着要和他们去拼命吗?拼,怎么样都是输;不拼,怎么样都是赢。输赢,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要把对方打趴下。

刘岱一死,兖州陷入无主状态,陈宫、鲍信等人拥立曹操为兖州之主就顺理成章了。曹操可是鲍信内心早已敲定的明主,这可是他求之不得的结果了。

成功认主的鲍信最后选择以死相报,这同样是忠臣谋士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能把信仰、希望看得超越生死,把自己的性命留下,把生还的希望留给曹操,其实更是把自己的希望留下。希望自己没有看错人,希望已经慢慢步入正轨的曹操能够大有作为。这是一种何其动人心魄的力量与精神?

总而言之,鲍信是一个少有的活得极为通透的人。对于安身立命、襟怀抱负、人情世故、事理逻辑都理解和吸收得极为透彻。这样的人,因缘际会之下,是有大有可为的。奈何天妒英才,让鲍信过早地离开了历史舞台,实在是让人遗憾。

关于鲍信的现实思考

鲍信这样的人其实在任何时代都是少之又少的,我们既难成为这样的人,也很难遇到这样的人。能力素质方面的限制是一个原因,私心杂念太多是另一个原因。

鲍信这一生其实最大的成就也就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明主,然后就匆匆领盒饭下线了,把一切都交给时间老人去验证。这样的人生履历其实在灿若星河的历史长廊之中,算不得什么出彩历史人物。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能触及到其背后的行事逻辑,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太有指导意义了。

比如说,咱们就类比一下鲍信的人生,鲍信为什么能找到一个好平台?能识别到一个好老板?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总会有诸多的不如意,老感觉领导无能又喜欢瞎搞?老认为公司除了薅员工羊毛外,根本无法让员工有归属感?

咱按照鲍信的人生来一步一步顺藤摸瓜,看看我们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之中称心如意到底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鲍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是咖位很高、能力很强的人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因此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之中处于什么段位,首先就要把自己建设到什么层次?

不要觉得天上有馅饼掉下来,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出现,那也只是一种表象而已。若世界真有那么多平白无故的成功,那社会秩序早已乱套了。若不努力也能成功,谁愿意去努力?若无能也能身居高位,谁又愿意埋头苦读去学本领?

我们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感觉处处不如意,首先还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状态。咱得把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条件相结合,不能只盯着别人身上的外衣,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那都是幻想。你想干厂长,你了解生产流程吗?你想当经理,你懂管理之道吗?

咱没那个水平,就不要给自己那个欲望。实话实说,我们当下很多人都生活在一种错觉之中,这种错觉就是“别人可以,所以我觉得我也可以”。

大家别看鲍信一出场就那么举重若轻、睿智沉稳,人家背后全是功力和努力在支撑。他要是一介白丁,他有机会向袁绍、曹操、刘岱等人提建议吗?他若是董卓那样的粗鄙之人,他说的话能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

一个人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进入什么样的平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首先要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人,然后再抓住机会主动争取。而不是每天在那里胡思乱想或者牢骚满腹。其实这个道理古人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相信我,高处不胜寒,不要觉得上面是那么好待的,社会和生活的金字塔从来都是越往上越危险。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塔尖上的人物,人家都是经历过各种浴火重生才显得那么闲庭信步。

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有误解已经很难办了,如果对自己也有误解,那岂不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我们的各种选择都显得那么不合理,各种判断总是那么不科学,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在我们自身修为不够的时候,我们的选择空间并不大,判断精度并不高。有很多高深的功法,你没有几十年的内功打底子,怎么练都容易走火入魔。

然后,我们再来聊一聊,鲍信为什么一眼就能识别出曹操是自己要誓死追随的人?而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之中老是各种不如意?选择的领导、公司、岗位都不称心如意?

这其实还是一个修为和见识的问题。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场小白,你能判断出你的老板有没有前途吗?你判断出你的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吗?你能够想出你们公司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吗?你能预估出你自己在这个平台有没有前途吗?显然很难,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的修为和见识不够。

一个厂长识别出一个员工有没有发展前途、值不值得培养,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一个员工要想判断出一个厂长能不能继续高升、值不值得忠心跟随,却往往很难。这其实是修为和见识导致的信息不对等所造成的。你了解的东西,你厂长都了解,你厂长了解的东西,你大多不了解,你们怎么可能平等地互相识别?

鲍信能一眼识别出曹操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主要是因为他自身的修为和见识到位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不是势均力敌甚至高出一筹的人,根本就无法识别出对方的真实水准。你特么初中都没毕业,你去点评人家高中甚至大学学得怎么样?这不是瞎扯吗?

我们仔细去看看自己周围的人,是不是那些越是水平差劲的人越容易发牢骚?越是容易重复错误的选择?因为一是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就有限,二是他们自身能力决定他衡量选择利弊的门槛不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是不是很多人找工作死盯着工资看,结果上了没几天班又抱怨“工作时间长”、“管理制度太死板”等等。事实上,判断一个工作的好坏有很多维度,比如福利、晋升空间、成长机会、舒适度、自由度等等,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他有机会、有意识、有能力去进行这些高阶评价吗?

王志文有一席话:无权无钱,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无人无势,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身无铠甲,别显锋芒,藏拙才是智慧;人的生存之道就在于能忍和能做两者之间,任何人的底气都来源于经济实力。

这一段话值得大家反复品读,但个人觉得把最后的“经济实力”改成“底层支撑”会更合适一些。

所以,回到鲍信这样指点江山、高屋建瓴的人物身上来,千万不要觉得人家就是张口就来的瞎说,人家是真的做到了厚积薄发、信手拈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路诸侯82:黄巾入侵兖州刺史刘岱被杀,陈宫为首迎立东郡太守曹操
深度三国:惊天秘密之刘岱刘辟起死回生之谜!
我是曹操的贵人
兄弟被砍死后,曹操长出獠牙…
陈宫对曹操有恩可不是因为捉放曹,而是拥立曹操为兖州刺史
华夏风云五千年之汉献帝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