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风五丈原:历史上最感人的谢幕演出,亦是丞相人格升华的终极点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不朽之名和千秋之功的丞相,其实只是主政了蜀汉12年;

也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大家反复咀嚼的丞相六出祁山,其实仅仅是发生在丞相生命中的最后七年;

还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丞相五次北伐,每次都功败垂成,但丞相每次都能够顺利地把蜀汉子弟带回家,谁敢追击谁就要倒霉;

更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刘备去世后,蜀汉的符号和寄托就是丞相一人,丞相在,曹魏便如临深渊,在丞相北伐期间,曹魏一反常态,谁能挡住丞相的进攻步伐便是大功一件,曹真、司马懿等人皆因此被“区别对待”。

公元234年,事必躬亲的极致实践主义者、伟大的正道卫士、光复汉室的忠诚斗士诸葛亮终于感觉累了,他要歇息了。秋风五丈原,一别便是永世。

丞相一走,三国的精神气就散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世无诸葛亮,三国少精神。

丞相谢幕的大致过程

公元234年初,丞相组织了生命里最后一次北伐。动员了十万大军,是历次北伐中出兵最多的一次。那些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的朋友醒一醒,丞相一生没有打过那么富裕仗,蜀汉也没有那么丰厚的家当。

为啥这次丞相会动这么大的手笔呢?或许是他有所感应,自知时日不多,想毕其功于一役。

丞相在战前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放弃了祁山、陈仓这些之前已经试过了的路径,而选择了走褒斜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即沿汉水支流褒水及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河谷而行,长四百七十里。

这条道之前介绍过,因为少了“天池大泽”那个蓄水器,水流浅且急,正常情况下是没法作为水路运输通道的。

但是,天纵英才的丞相却总能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他针对性地发明了适应特殊河道的“流马”做物流工具,为褒斜道行军创造了条件。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这样一来,丞相又能打曹魏一个出其不意了。因为曹魏方面认为你根本不可能逆天而行去走褒斜道的,这是常人的惯性思维。

四月,丞相来到了最后的战场。听闻消息的曹叡都快精神崩溃了,咋我一上位就碰到这么一个大魔王呢?次次打得我们心惊胆颤的,还特么防不胜防地次次来打我们。都说我曹魏名将多,到了我这,是不是名将就一个标准:就看你能不能把对面那位诸葛大爷给熬退兵。

咱没夸大其词哈,曹魏朝堂的反应是有记载的:还没开打,就担心司马懿顶不住,马上增派两万人去支持司马懿。

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

坐镇西北的司马懿得知情况后又是啥反应呢?又在哪里装神仙!他对诸将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那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咱们就没事了。”历史第一事后诸葛亮的名号不给司马懿,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咱们看看上面的地图,丞相能东去武功吗?东去武功进而威逼长安,那有个毛用?因为长安不好打。斜谷口那个运粮生命线还要不要?人家把斜谷口一封,不就名副其实地关门打狗了吗?人家丞相只会西上五丈原,这样能兼顾斜谷口。

司马懿同志为什么要这么故作高深呢?因为他是三国的套路之王,他这么神一下鬼一下就能在下属面前显摆一下自己,又能增加己方的信心。你看,诸葛村夫果然选择了一条死路,咱们放心盘他就是了。

司马懿套路完了他的下属后,就开始开战略分析会,诸将建议司马懿在渭水北岸列阵。为啥,因为早已被诸葛亮打怕了呗,越靠北越安全呗。

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

司马懿不怂吗?人家在上次就怂了!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大局观比一般人还是要强一些,即便是怂了,也知道什么是不能轻易放弃的。他表示要保护广大渭南居民的人民财产,孔明要是得了渭南的辎重我就更没法把他耗走了!

帝曰:"百姓集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

所以,司马懿最终率军驻扎在渭水南岸。

然后,一个一直被严重低估的大神郭淮又提出了要抢占北面山区制高点的建议,认为诸葛亮战略意图很明显,还是要断绝陇道。

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郭淮这些年都被丞相按在凉州那个泥潭里了,所以一看见丞相,就觉得丞相对凉州有想法,这特么都成了条件反射了。

但实际上,丞相是不会去断陇的,因为断陇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关中和陇右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打陇右,断陇很有意义,但打关中,断陇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陇右提供不了多大帮助。丞相没必要为此去分兵(可后来丞相确确实实攻打了北原,用意后面会说的)。

司马懿同意郭淮的意见后,郭淮在北原的营垒还没筑成,汉军大部队就强渡渭河而来。郭淮靠着先手的事先准备,惊险击退汉军。

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

丞相的目的是啥呢?是为了占领北原高点并截断渭水,将司马懿的东、西两军隔离各个击破。

司马懿在西边部署了军队?是的,不信请看:

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

总结起来,司马懿的战略布置就很清晰了,就是东、西、北立体阻击,防止你诸葛亮到处乱窜,只要你不乱跑,我就可以心安理得跟你干耗。

无从下嘴的丞相,便开始在司马懿的眼皮子底下屯田,做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样子。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丞相一边种粮食,一边各种挑战司马懿。司马兄弟,我曾在上邽抢了你们的粮食,现在我的粮食也快要成熟了,你们也来抢呀!我们在你们的地盘种粮食,感觉真的不要太好!你们出来切磋一下吧,我保证不把你打得像上次那么惨。

但是,忍者神龟司马懿就是不给面子。

丞相最后没办法,叫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高档女装。这在那个时代,是对一个男人顶级的直接侮辱。

然后,有意思的一面又出来了。还记得上次鏖战祁山时,曹魏大将各种请战,各种骂司马懿是缩头乌龟,这次呢?完全没有电视中那种义愤填膺的表现了哈。这些人早已被诸葛亮打服了。人家诸葛亮嘲笑的是你司马懿,我们气愤个啥?真实情况是司马懿自己受不了了。

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

司马懿不是人送外号不生气吗?怎么突然因为这事跟诸葛亮生气了呢?这背后还是表演套路!你司马懿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对方都这么公然羞怒你了,你不生气是不行的。你不生气,你的下属以后没人会看得起你,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你以后也没办法士气高涨地反攻。明白了吗?该表态的时候一定要表态。

套路之王司马懿为了挽回自己的公共形象,恰到好处地生气了,然后宣布要好好教训一下诸葛村夫。但是,不玩点套路,那都有点对不起他那套路之王的头衔,他觉得这种大事必须要走流程,于是上表给曹叡去请示意见了。我滴个神,这一来一去,得请示多长时间呀!司马懿心里在得意地笑:时间是最好的消音器。

帝怒,表请决战

曹叡这小子比他爹曹丕的水平高多了,一看到司马懿的请示报告就知道情况不对。这司马懿老奸巨猾的,啥时候做过战前千里请示意见的事?当初他拿下孟达可不是这么干的。再说,临阵拒敌这事,根本不要请示呀!这个糟老头子肯定是拿我来当挡箭牌了,他不想打又不好说,说了也没面子,想我帮他说出那句“不准打”,然后好就坡下驴。多说一句,曹叡这孩子真是英明。

想明白了的曹叡,赶紧派人去传旨,为了增加这道旨意的分量,还特意挑选三朝元老辛毗去传旨:谁都不准动,老老实实给我拖垮诸葛亮。

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

假设司马懿遇到的是李牧、赵括的赵王,那会怎么样呢?

辛毗到了以后,姜维对丞相说:唉!司马懿是跟咱打不了了!丞相也一语道破了司马懿那点小心思:他但凡有一点把握能赢我,会千里请战吗?

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别看司马懿平时蔫不拉几的,但是这个糟老头是真的坏得很,在诸葛亮派人给他送高档女装时,他就借着关心丞相身体为由,了解了丞相的生活状态。得知了丞相操劳过度,状况不佳的消息。

宣王见亮使,唯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

了解了这种情况的司马懿就更加心安理得地要耗死丞相了。司马懿跟他弟弟司马孚吹牛逼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得意洋洋的样子活灵活现啦。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彀中,破之必矣。

八月,诸葛亮屯田所种的小米快要成熟收割了,但丞相的寿命也即将彻底瓜熟蒂落了。

自感时日不多的诸葛亮跟后主刘禅开始交接工作了,后主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接班人问题,丞相先后推荐了蒋琬和费祎,而费祎之后的人选丞相却选择沉默不语。为啥?蜀汉人才凋敝,费祎之后,丞相也没发现可用之才了。

234年8月28日夜,丞相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享年54岁。

丞相去世后,杨仪组织汉军有序撤退,嗅到腥味的司马懿兴奋追击,结果被丞相提前布置的回马枪,吓得扭头就跑,因为这次不是张郃在追击,而是他自己,他怕自己步了张郃的后尘。

汉军入了褒斜谷之后,才正式发丧。而司马懿在汉军退去之后,参观了汉军遗留下来的军营布置,终于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慨:“诸葛亮真奇才也。”

司马懿耗死诸葛亮的逻辑分析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经过不断地去伪存真,终究会慢慢辨别出所谓的真相的。是的,司马懿是耗死了诸葛亮,并成为了问鼎天下的最终胜利者,但那又如何?你司马懿是用了什么不光彩的手段,大家都心知肚明,表面上虽然不能直说,但是用“死诸葛走生仲达”这样的段子来编排你,还是可以的。关中百姓对于那位七年内两入关中的敌国丞相,比那位可笑的本国将军更加亲近,这难道不能说明点什么吗?

世人皆喜欢以结果为导向,但很多时候结果真的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其实在文学中,悲剧的力量比喜剧的力量要大得多。

丞相以天人之姿率领弱小的蜀汉屡屡进攻强大的曹魏,虽然机关算尽而未竟其功,但是他那种坚韧不拔、牢记使命的精神却彪炳史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司马懿投机取巧耗死了诸葛亮,却注定只能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诸葛亮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力求保全而已,使彼汉家丞相来去自如!高下立判。

更为甚者,他们司马家最后在司马昭时期意欲灭蜀,却主动地搜寻丞相当年的治军典籍用来操练禁军。这种三国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实在是不要太黑色幽默。

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丞相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

但即便如此,我相信那种“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多了”的言论依旧不会消失,或者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缺少浅薄的人,而浅薄的人很多时候看不到事物的内在意义,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以成败论英雄。君不见,一个不学无术的暴发户可以趾高气扬地对一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目中无人?君不见,古往今来的笑贫不笑娼现象层出不穷?君不见,职场之中唯结果论的言论甚嚣尘上?

可一个人,终究是要面对一个终极问题的,那就是自己这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如果一个人彻底变成了一台擭取利益的机器,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个人悲哀,从长远来看,又岂不是一种社会悲哀?司马家夺取了天下政权,结果呢?能排进历史前三的民族大浩劫就发生在他们司马家主政期间——五胡乱华。

只不过,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司马懿的操作应对在实用主义方面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地方的。

司马懿最后能成功耗死诸葛亮,主打就是一个扬长避短或者叫避实就虚。我打不赢你,但我不给你打败我的机会;我能活过你,就让时间老人来帮我击垮你。

从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弱点的,当一个强大的对手站在你面前的时候,攻击其弱点或许是成本最小的获胜方式。武侠小说中那些刀枪不入的高手,往往最后是死在罩门被人偷袭。

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纵览者,很多时候太身不由己了,事无巨细,他必须亲力亲为地操劳。还是那个原因,你的先天不足,往往只能通过后天的勤奋去弥补。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劳心劳力的丞相是注定耗不过有恃无恐的司马懿的。尽管历史不容假设,但假设丞相真的和司马懿一样活到70多岁,蜀汉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还真犹未可知。

很多朋友读不懂丞相这个人,其实根本原因是他们读不懂信仰、理想、希望的潜在力量。

咱举个例子吧。在你们的小家庭中,或者在你的业务团队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不管你的眼前处境多么困难,但只要那个人存在,你的家庭、你的团队就永远饱含希望、充满斗志,尽管你们最终的结局并没有实现大逆转,但你们真的就觉得那个人不重要吗?不厉害吗?

咱们都真诚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吧。妈在家就在,爸在家的顶梁柱就在,这样的话其实不都很好地诠释了丞相的价值和意义吗?人家在蜀汉是真的既当爹又当妈,是他凭借一己之力给蜀汉这个濒临绝望的政权灌注了生机和希望,让蜀汉人永远相信自己能够站着活下去。

但君子通常是玩不过小人的。司马懿是一个不太喜欢讲武德的人,他不会跟你诸葛亮当面锣对面鼓地玩游戏的。他用了最简单的一招——当缩头乌龟,让你诸葛亮无从下嘴,用龟息大法来跟你耗,你又能如何?

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这一招其实也是强者制约弱者的常用招术。讲白了,就是提高门槛,让有能力但是资本有限的人无法顺利进入游戏,最后让对方自然死亡。具体的例子咱就不列举了,免得揭了某些人的遮羞布。

总而言之,司马懿耗死诸葛亮这种招术,大家尽量要少学少用,除非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因为最终会有人戳你的脊梁骨的,你终究会要为你的小聪明买单的。

一点感慨

丞相走了,蜀汉的精气神没了。别说什么姜维九伐中原,那不过是在照虎画猫而已,而且姜维的黑料太多,没办法在人格、气质上像丞相一样代表蜀汉。也更别提谯周那些打着民生幌子搞投降主义的小丑,人一旦选择跪下,就再也难以真正站起来了。唯一值得称赞的是那个临死呐喊的刘谌。

其实,很多高阶人士真的不担心低阶人士过于精致地去权衡利益。因为他们有的是办法去温水煮青蛙、去自毁长城。

我不知道那些说丞相北伐是穷兵黩武的人是何居心?但愿只是因为见识上的浅薄。没有国哪有家?丞相不北伐,蜀汉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杀,这些惨痛的教训大家都忘记了吗?没有和平,哪来的幸福安康?跪着要来的平安,哪有什么保障?没有尊严的活着,又有多大意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很多底层百姓,要求的并不高,他们勤劳善良,并不怕受苦受累,也不害怕付出和牺牲,他们真正的内心渴求是能得到最起码的尊严和认同。有人曾经问,为什么丞相劳民伤财搞北伐,益州百姓却无怨无悔地支持他、敬重他?其实原因不就在于此吗?丞相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呗,丞相维护了他们汉家子弟的体面呗,丞相是他们奋斗精神的代言人呗……

再反问一句,曹魏和东吴统治下的百姓就真的过得很幸福吗?曹操那无休无止的大迁移、孙策父子一言不合就血腥镇压,真的能让他们的子民感到幸福吗?

质疑、非议丞相北伐的人,其实和我们当下那些劝说大众躺平的人有啥区别呢?躺平是需要资格的,而且躺平通常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对那些试图挣扎的人的温柔一刀,或者弱懦者自我放弃的一种借口。

势不如人,就要放弃?这种思想有多恐怖大家知道吗?举个例子,我特么是通过做生意发家致富的人,为了维护我在某个圈子里的优越感,我通常都会对那些不甘于现状的人说,商场如战场,残酷得很,大家还是按部就班要好得多,没必要折腾。大家能说我说错了吗?没错。但这在无形之中会消磨掉很多人的斗志。

读书很累,努力读书也不一定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考上一个好大学也不一定能有一个好前途,但是大家就不应该好好学习了吗?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要你走入了这种偏见和狭隘的认知死胡同里,就真的很难翻身了。

丞相这一生为什么这么传奇?为什么这么感人?因为他在躬身示范: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应该怎样去奋斗;人,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情怀付出怎样的勇气和担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丞相北伐(四)为什么马谡守街亭而不是魏延,兼论街亭缘何失守
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完结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五十六战:秋风五丈原(3)陨赤星汉丞相谢幕归天
详解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真正的对手是谁?
千古奇冤:蜀将魏延叛蜀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