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不懂诸葛亮,反复阅读三国历史也枉然,他代表了那一抹正道之光

人性这两个字,只要大家反复去琢磨,其实是相当有趣的。荒诞、复杂、矛盾、武断等等,几乎所有的元素和画面都能在这两个字中得以包含和体现。

比如,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善于学习,要精准对标,要学会汲取榜样的力量……但是呢?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应该跟谁学习?学习什么?不知道的优质榜样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榜样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有效的力量?

都说悲剧更能震撼人心,但世人喜闻乐见的还是喜剧;都说勇气可嘉、精神可贵,可有些人大多时候都更加关注结果;都说自己看重的是人品和修养,但觊觎的通常是外貌美色;都说自己追求的是价值和意义,实际上一直在争名夺利……

人,很多时候都是这么矛盾而又迷惘地活着的。比如,很多人喜欢看历史,却始终只是看了个热闹,在真正的历史大门外与人争执不休、自我臆想和满足。别的不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位流芳千古的历史偶像,很多人就没有读懂。

简单介绍一下诸葛亮的生平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今山东临沂)人,虽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但三岁丧母、八岁丧父,日子过得有点苦逼。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过得如履薄冰的诸葛亮,又恰巧碰上了大发神经的曹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曹操徐州大屠杀,诸葛亮家所在的琅琊郡是重灾区之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诸葛亮随着堂叔诸葛玄兜兜转转来到了荆州。因为荆州大佬刘表曾是诸葛玄的老领导,且荆州暂时相对要太平得多。

但是,没过两年,诸葛家最后的守护神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就此在隆中隐居起来了。这一隐居便是十年,直到207年,在刘备三顾茅庐诚挚相邀之下,他才正式出山。

总而言之,诸葛亮在27岁之前,是过得比较苦逼的。但需要解释一下,诸葛亮苦逼的日子只能用清贫去形容,而不能定性为寒微。人家即便是荆州的外来户,却是士族出身,家族、家庭和个人的人脉圈子是不一样的。他虽未入仕,但是在荆州的人脉还是相当牛逼,荆州老大刘表、荆州地头蛇蒯家和蔡家、名士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等,都与他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公元207年,经过“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双向选择后,27岁的诸葛亮终于正式入职了刘备的草创团队了。

当时的刘备要啥没啥,基本上就是一个到处打临时工的保安队长,自然也没法给诸葛亮提供什么广阔的舞台。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刘备,其实主要就是愿意为理想和情怀买单,是觉得刘备的人格和魅力值得自己去付出,没有太多的功利性,这一点很重要。

诸葛亮在刘备的保安队当了一年内部会计之后,208年被迫跟着老板刘备再次流落江湖了,因为北方的大魔王曹操要南下荆州了。

刘备南逃的本意是去投奔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江夏刘琦,没办法,原始资本不够的刘备只能不断地借鸡生蛋。但在当阳败退之后,刘备一行碰到了江东集团最杰出的战略规划师鲁肃,鲁肃的统战意识是十分清晰和明确的,北方曹操大势已成,其余的游散势力必须要精诚合作才能争取一线生机,最后在鲁肃的牵线搭桥之下,穷途末路的刘备集团和蓄势待发的江东集团结成了联盟。

这次战略结盟,刘备方的项目负责人便是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所以,那些信口开河地说刘备压根不信任和器重诸葛亮的人,应该可以闭嘴了。如果不信任和器重,刘备会把这种生死攸关的项目交给一个刚刚入职一年的伙计吗?

随后,抱团取暖的孙刘联盟打赢了名震天下的赤壁之战,刘备趁机收复了荆南四郡,算是艰难地捞到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桶金。从此以后,刘备集团不再是一个空壳公司了。

刘备拿下的第一片市场区域是交给谁去打理了,没错,还是诸葛亮。诸葛亮正式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总理。

可是,荆南四郡即便是在荆州,也基本上属于边角料子了,想借此来争霸天下无疑是痴人说梦,因为很难有什么战略延伸空间。所以,刘备便开始向东吴借荆州,其实就是借江陵城那个黄金码头。

江陵城的战略价值太大了,向北可以进取整个荆州,然后直入中原,向西能够溯江而上,拿下巴蜀之地。得不到江陵城,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刘备对江陵城势在必得。

孙权最终还是把江陵借给了刘备,他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扶持盟友发展,一个是借刘备打外围,帮他顶住抗曹第一线。

好事成双,在刘备借来江陵后,一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著名的“张松卖蜀”发生了,这对刘备来说可是求之不得呀。最后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串谋下,刘璋引狼入室,成全了刘备占据益州在图谋中原的战略美梦。

之后,一直到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永安托孤前夕,历史似乎都没有给诸葛亮太多的镜头。他是在刘备集团销声匿迹了吗?怎么可能?人家只是在勤勤恳恳给刘备这个到处需要修补的草创公司当裱糊匠而已。用修真里面的话来说,就是在帮刘备的公司筑基。

那些年,刘备满世界开火,是谁给了他支撑和底气?正是诸葛亮。没有太多的赞美之词,但“足兵足食”这四个字足以说明一切,每一个当家之人都应该能体会这四个字的分量和价值。

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哭得稀里糊涂,因为他陷入了深深的悲哀。隐居多年等到的明主走了,理想和事业进行到一半,牵头人没了。一切似乎都回到原点,甚至状况还不如以前,以前虽然百废待举,但毕竟还有一帮斗志昂扬、壮怀逸飞的老同志在,还有那么几个志同道合的可用人才,而夷陵之战后呢?蜀汉根基尽毁、信心尽失,俗话说,哀兵必败,诸葛亮是深感自己独木难支了。但正因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谁都可以放弃和消极,他诸葛亮不行,他必须用逆天改命的方式去打造一个新的神话,来续写这一段历史传奇。

在诸葛亮跪在刘备的病榻前,痛哭流涕地说“臣敢不尽肱骨之力”时,他的命运结局已经大抵被注定了。

临危受命的诸葛亮痛定思痛,既当爹又当妈,既主外又主内,凭借一己之力争分夺秒地抢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蜀汉集团,给它续命,给忠汉人士保留希望。他是大汉最后一个旗手,孤独、悲壮、勇猛地保证大汉旗帜继续飘扬。

诸葛亮化腐朽为神奇地帮蜀汉慢慢恢复元气的各种操作,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反正是,农业、工商、法制、民生、文化、教育、军事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他用了五年时间把濒临死亡的蜀汉集团起死回生,然后从227年开始,继承先帝遗志,在生命中的最后七年里六出祁山,仅以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地,提精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使得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打得曹魏朝堂重新定义军功:谁能挡住诸葛老头谁就是魏国的大英雄;打得同时代另一个大神司马懿宁愿被下属讥笑也不敢迎战……

公元234年,这位伟大的季汉丞相气竭力尽,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可即便如此,人家还是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身后事(全是国家大事,没有个人私事),还能确保蜀汉子弟能够从容不迫地安然撤退,还是能让蜀汉政权依靠他身上余温延续三十年……

深度解析一下诸葛亮的一生

有一个写作者说了一句非常诙谐的话:历史是你用救护车送到医院去进行抢救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同理,不管多少搅屎棍想要把历史这摊水搅浑,历史终究会真相大白的,因为公道自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经常对身边的人,如果你们读历史,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都要无端去质疑和指责,那你们就根本不要去读历史了,因为你们心中早已住进了一个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魔鬼,读啥都没有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亮的一生有多么传奇和感人吧。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前遗命要将自己埋在定军山上。为啥?因为他想继续看到后人北伐建功。

诸葛亮死后,刘禅罕见地在臣子死后的第一时间就给了诸葛亮谥号。啥谥号?“忠武”!历朝历代的谥号都是非常有讲究的,通常有三种:文谥、武谥和通谥。诸葛亮的“忠武”就是通谥。也就是说,诸葛亮既能享受文谥又能享受武谥,所以给了个通谥。那诸葛亮的“忠武”是啥级别呢?自诸葛亮之后,“忠武”谥号便约定俗成为人臣的最高级别谥号。

诸葛亮为什么能享受到这么高的待遇?仅仅是因为他是刘禅的相父吗?怎么可能!看看刘禅给他二叔关羽什么谥号?壮缪侯!你刘禅即便是一国之君,谥号这玩意也不是你想怎么给就怎么给的,你得过得去历史和公道那道口子。

“忠武”本不是最高谥号,但因为诸葛亮一生太传奇了,所以后人重新制定标准,诸葛亮的谥号就是最高谥号,管它叫什么名?原来是什么级别?这是啥概念?是重新定义了价值标准呀!就好比,很多时候,丞相就是诸葛亮的专用词一样。

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大咖都对诸葛亮顶礼膜拜,变身小迷弟。千百年来,历代人民都把诸葛亮奉若神明,无限地缅怀和崇拜;时至今日,川蜀之地的丞相祠依然人来人往、祭祀不断……历史和人民就应该这样去铭记偶像。

诸葛亮一生广为人知的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职业精神。但其实这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是诸葛亮伟大人格和旷世成就的一小部分。诸葛亮其实在几乎每个方面都做到极致,堪称完人。那些到文武两庙去祭拜诸葛亮的朋友,你们真的没有拜错偶像。

诸葛亮在临死前就主动向组织上交代了家底子,家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再无余财。还明言不允许刘禅在其死后给其家族子弟吃照顾饭。这种廉政精神古往今来有几人?

诸葛亮备受争议的是他的用人方面,这也是我无数次差点没忍住要骂人的地方。有些人啥也不懂,张口就说诸葛亮不会用人、识人不明、不会培养人,例证便是马谡,便是之后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没有把蜀汉的国祚延续下去。倒是反问一句,你倒是让诸葛亮手下有人才可用呀。二把手李严一心搞内卷、魏延那种稍微拿得出手的军事骨干脾气比谁都大、调子比谁都高、想法比谁都多,即便是丞相一直在培养教导的马谡一到关键时刻都敢违抗军令,把他的话当耳边风……他能放手放脚去用谁呢?

诸葛亮一生用人其实是公允量才的,除了马谡那个坑货、奇葩外,他这辈子从来没在人事问题上打过马虎眼。在他的任期,压住了蜀汉那派系庞杂的内乱苗头,拢住了所有的不同方向去集中干事业。法正那种狂徒、马良那种温润君子、魏延那种容易得幻想症的骨干、杨仪那种傲气逼人的刺头……谁跟诸葛亮相处不好了?诸葛亮在,他们谁敢乱来?最显著的一个案例,杨仪和魏延便开始互撕了,为啥?丞相不在了,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格缺陷了,要狂飙了。

还有人说诸葛亮专权,打压政敌,如果丞相真是这么气量狭窄的人,别的不说,李严那个格局极低的副手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最后,丞相报复李严了吗?有多少人能做到丞相这般光明磊落?专权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因为蜀汉是一个小国,集中全部能量还打不赢对手,根本没有条件搞分权。具体大家可以参考战争片中,在弹药有限的情况下,为什么经常会把弹药集中交给枪法最好的人手中?想想就明白了,什么叫集中力量办大事?

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报复心极强,我们的报仇期极长,我们的报复力极大。读了曾老这句话,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吾心光明。

诸葛亮这一生,其实是生不逢时的,他得其主而不得其时,一出山就是在挑战不可能。找了个实力最差的老板、定了个难度最大的目标、遇到了最难的开局、受制于最让人绝望的通道(蜀道、秦岭)、依托于最难拓展的资源(全是剩余人才)还有最为顶级的对手(曹叡、司马懿)。

诸葛亮最终失败了,其实是因为他所谋者非人力所及,失败是天数使然。也正是在这种深入骨髓的悲凉与无奈气氛下,丞相的行为和成就才更加被映衬得熠熠生辉。

丞相待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马上从他手中重新焕发生机。荆州如此,益州亦是如此。

丞相的很多举措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如此,蜀锦亦是如此。

丞相在生前死后都占据了百姓心中的至尊位置。蜀汉百姓如此,后世人们亦是如此。丞相去世后,蜀汉百姓自发请求丞相立庙祭祀,逢年过节自觉进行祭祀。很多人没有条件的,便在路边祭祀和怀念丞相。时至今日,武侯祠仍然香火鼎盛,朝拜人群络绎不绝。

丞相依法治国,却是古往今来把法家思想在治国方面运用得恰到好处的第一人。严刑峻法反噬大?丞相能化解,汉中之战的关键时期,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但蜀地百姓无怨言。咱勤劳善良的中国百姓真不怕吃苦受累,他们只在乎你值不值得他们去为你们付出一切。

丞相六出祁山,打得九州震动,曹魏惊慌。强如司马懿那样的大神,在兵力占绝对优势且时主场作战的情况下,依然只能依靠当缩头乌龟的方式来消耗他。

丞相文采斐然,《出师表》、《诫子书》等大作千古流传,简洁文风成为千年来干实事少扯淡的标杆。

丞相武功卓著,有南定南中、北伐中原的战绩,有《南征》、《北伐》诸多军事著作,还有“八阵图”让人叹为观止,生死之敌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后来还到处搜寻丞相练兵的秘籍。他在唐代时入选“武庙十哲”,便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丞相威望盖世,司马懿在耗死他之后,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他是盖世奇才;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当上皇帝后也曾感慨:但凡自己手下有一个丞相那样的人,他也至于活得那么累;后世桓温攻占蜀地,本来想显摆一下自己,问自己跟诸葛亮相比如何,人家直接不屑地告诉他:真是活久见,咱就没听说过有人可以跟丞相相提并论。

政务清平、法度严整、民生安乐、国力跃进、情怀满溢、信心高涨……丞相把治理国家提高了一个新的标准。

总的来说,丞相是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蓝图、有风骨、有能力、有剧本的千古完人。同时配享文武两庙的历史唯二有他,“三个半圣人”有他,后世封神还有他……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把蜀汉集团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续写到了极致是他;专权而不徇私、治人而不枉法,代替刘禅行使君权却国人不疑,朝廷不反的是他;用民尽其力而不结怨,侍奉平庸之君而成人之美(陈寿说过,有诸葛亮的刘禅是明君,后来才变成了昏君)……这个人,大家怎么夸他都是不为过的。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巴蜀人们,可以去看看李世民、杜甫等人文字。

诸葛亮究竟在教导我们什么?

我为什么老说很多人读不懂历史?因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不对呗!关注性、暴力、阴谋、苟且这些元素,能让大家真正在历史中得以成长?不可能的,这样只会带偏大家的节奏和轨道,让大家更加疯狂且迷茫在自嗨的空间中慢慢沉沦。

要真正读懂诸葛亮这个人,其实要首先要读懂他身上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先上结论:诸葛亮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正道之光,他代表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肩负了走正道、办正事的信仰和希望。

汉末天下大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是政治和利益分赃不均所产生的,皇室、宦官、外戚、士族几大阵营在长达百年的博弈之中把心态玩崩了,图穷匕见了,不得志的士族集团率先掀桌子,要重新洗牌了。

所以,大家看到三国那些前期大佬,几乎没有几个是真正为国为民的。诸侯、文臣、武将大多如此,谁把底层人真正当回事了?出身名门的袁绍一手策划把局势搅浑,但他布局谋势、拉帮结派,考虑过底层人的利益和感受吗?那些朝秦暮楚的文臣武将,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他们是为民为国吗?曹操雄才伟略,是否为国咱姑且不论,但他为民吗?屠城、盗墓、把人口当牲口一样随意迁移、扣押人质逼人卖命……他真的有远大情怀吗?

当然,上述这些事情在政治和权谋层面是无法避免的,咱也不过多非议。我只想告诉大家,大家平时关注的那些历史如果与自身情况不大匹配,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王侯将相那些争名夺利的事情真的跟我们有多大的相关性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乱世之中,底层百姓怎么都是无法保全自己的,万般不由人便是说的便是这个意思。所以,乱世百姓是比谁都看重希望、理想、情怀、仁义这些美好且虚无的东西的。因为现实已经很残酷了,再没有点理想和情怀支撑,就真的没法活了。

所以,大家现在能够真正明白刘关张那个草创团队为什么走到哪里都能得到民心拥戴了吗?不是因为刘备汉室宗亲的原因(刘备被官方认证为刘皇叔是官渡之战前夕的事情了),而是他们那种草根出身是能真正代表底层百姓发声的。仁义,不是万能的,但对某些人来说却是唯一的向往。

也只有读懂了这一点,才能读懂诸葛亮的伟大,他是真正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正因如此,他先避世再出世,不将就不妥协,不是正确的老板绝不选择,而且一旦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其实单论个人能力,荀彧、鲁肃等是勉强可以跟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但加入人格和情怀,他们就相形见绌了。

有时候,看到一些小朋友整天在那里争论,什么贾诩、郭嘉、司马懿等比诸葛亮厉害多了,真的感到很揪心。被人吃了人血馒头,还一个劲给人歌功颂德,如果我们都是这般觉悟,如何能自强不息呢?

诸葛亮和刘备这个团队是用毕生的心血和奋斗给我们示范,作为底层人,要怎么去奋斗,要怎么样去活得有尊严一点,要怎么样去依靠自己赚回来该有的体面……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导师。

如果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领悟不到诸葛亮和刘备这种高尚情怀和可贵精神,或许并不会造成太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大多数人都如此,那麻烦就大了。底层大面积的逆来顺受,必定会造成上层的为所欲为。我们现在很多二百五天天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喊躺平,你们首先要搞清楚,是谁在希望你们躺平?如果我是老板,我就喜欢这样没啥太多想法的员工,多好拿捏和引导呀。

很多人一辈子都搞不清“人应该怎么活着”这么个事情,但是诸葛亮、刘备这些人躬身示范了,最后还招致一些人嘲讽,是不可悲孰可悲?!

大家真的不要觉得那些历史先贤追星就跟大家现在追网红一样,人家是真正注重内涵,不是和你们一样只讲究一个眼缘和感觉。那么多人崇拜诸葛亮,怎么可能没有道理呢?

诸葛亮的伟大和他带给历史的感动,主要来源于他的情怀、人格、能力、坚韧、浪漫、忠诚,跟他最终的结局关系不大。他选择坚定不移地去成就以人为本的刘备,他就基本上成功了。然后,他后半程几乎是跪着、爬着他们共同选择的道路坚持走下去,形象再次升华了。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人无所不为;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有了希望一定要学会坚持,坚持下去自然会看到希望之光;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披荆斩棘也好、乘风破浪也罢,再大的困难,都得给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让步;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即便我们势单力薄,小国寡民,但实力的微弱不影响我们要做精神上的巨人;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我们势不如人,没有太多的好机会、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坚持把自己选择的事情做到极致。

诸葛亮才是真正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成败得失,更多的是那颗无愧、纯粹、善良的心。

……

不想说了,说多了,怕情难自禁之时,会忍不住爆粗口。最后,再苦口婆心地啰嗦一句,如果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疲倦迷惘之时,就静下心来读读诸葛亮,丞相的在天之灵会给你答疑解惑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诸葛亮“鞠躬尽瘁”精神的再认识
张佳玮 :诸葛亮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才能
屡战屡败的诸葛瑾,为什么成为孙权心腹,与陆逊并列左右都护?
司马昭父子妙悟“隆中对”一统中华
先蜀后吴,他们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更胜刘备一筹
庞统不死,会取代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丞相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