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7年,毛主席发三A加急绝密电报,刘伯承邓小平看后立即烧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从古至今,志同道合的人总能一路相随,或许是心中总有那么一份默契,亦或许是志气相投。1947年初夏,刘伯承与邓小平刚刚完成了鲁西南战役,二人终于可以在百忙之中歇息一会儿,调整一下紧绷的神经。即使在简陋的村落院子里也感觉格外的轻松。

然而就在此时,一封千百里加急的密报让这轻松的氛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这封电报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页面上清晰的标注了三个大写的字母A,代表着最高等级的军事机密,并且十分紧急,刻不容缓。刘伯承和邓小平二人接过3A级的密报后思虑忡忡,面色凝重,这秘报上的简短文字背后,乃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艰巨任务。为了不走漏风声,二人立刻点燃烛火将此密报燃烧为灰烬。

扭转局面的战略计划

在国共两党内战的全国大面积正式爆发之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改变战争局势,化被动为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和行动路线,刘伯承邓小平二人接到的密报上的指示,正是这一系列作战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那么此封密报为什么要如此急迫紧急呢?因为这是一场巨大而惊险的军事行动,刘伯承和邓小平虽然立即响应了上级的指令,已做好准备迎接战争。但这个计划在当时也引来了不少革命同志的阻拦和反对。

这次的军事行动就是著名的千里挺进大别山,大别山之所以遭到很多同志的反对,是因为大别山是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的重要领地,而且距离南京非常的近,国民党怎么可能允许敌人进入自己的核心领地呢?肯定会引来敌人的大力围剿和反抗。

粟裕以及彭德怀等领导人认为此举极其危险,几乎很难进行下去。首先国民党军队一直有美国的支持,军事武器先进枪炮弹药充足,而且人数甚多,另外前进到大别山途中要经过艰险的河流山地,环境恶劣,地势险要,实在是难上加难。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毛主席仍然坚持要将队伍领进大别山,这可能就是一代伟人的软件,具有前瞻性和未来性,那么如此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是如何让邓小平和刘伯承下定决心的呢?

毛主席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独立自主权放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手里。毛主席考虑到此次军事活动的艰难性和特殊性,提前预料到了行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如果事事都要请示批准,那么肯定来不及传达,就被敌人堵截了。因此他把决定权放到了邓小平和刘伯承二人的手中,完全信任刘伯承邓小平二人的魄力。

千里挺进大别山

此行虽险,但也是基于当时的国共内战局势作出的不得已的决定。国民党野心勃勃,不肯答应和平协议,一心想独自称霸,有了美国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尤其狂妄。轰炸机,陆地坦克,海上军舰的亮相,让多数人觉得国民党胜券在握,海陆空武器装备全面覆盖。

我军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和追捕,因此经过领导人商讨决议,一定要改变战略计划,变被动为主动,化守为攻,不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和控制。

挺进国民党反动派的核心腹地,还有一个间接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引起双方的战火,将战场向国民党的巢穴引进,改变之前的战争局势,发起正面挑战。毛主席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将自主决定权放任给邓小平和刘伯承,是因为这两个将领拥有充足的领兵经验,军事才能高超成熟,智勇双全,值得信赖,而且二人关系很友好,能够紧密配合,他们是此次行动的最佳人选。

确定好作战方针之后,邓小平和刘伯承立即召开会议,将行军路线和攻守方案详细落实。期间邓小平和刘伯承都听到过将士们的议论,但他们以军令如山这简短而不可阻挡的四个字回复了他们。没错,作为一名军人,听从上级命令是雷打不动的职责,不管前方是怎样的境遇,只管服从命令,完全信任上级指挥。

刘伯承和邓小平鼓舞将士整顿队伍之后,立即指挥军队出发。这个战略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军速度,如果半路遇到国民党军队,要以跑代替打,抓紧一切时间赶路,停留时间越长就越危险。蒋介石得知共产党的计划之后,立即作出指示,命令国民党军队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阻止共产党的解放军渡过黄河,就算开闸放水,水淹七军也在所不辞。看来国民党蒋介石对共产党感到害怕,生怕共产党夺取他的军事要地,连开闸放水这种损害民伤的办法都准备好了。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穷追不舍,从全面出击以来,我军连续遭到打击,损失惨重。据当时的将士们回忆,途经的黄泛区,除了水就是沼泽地,贫瘠而荒凉,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过沼泽,十分艰难,双脚经常陷入泥泞当中,幸好人多力量大,相互帮忙,否则越陷越深。蒋介石看到共产党军队意志力惊人,威胁和压迫感越来越强烈,于是蒋介石挽起袖子,亲自上前线指挥。

刘伯承的那句著名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在跃进大别山的途中说出来的。刘伯承邓小平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在汝河相遇,双方火力全开僵持不下。为增加行军速度,减少被敌军包围的风险,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将队伍分成三个部分,各自独辟蹊径,无论如何也要有共产党的部队进入大别山内部。

共产党队伍的速度和兵分三路的作战计划令蒋介石措手不及,他提前计划好的突袭,都没能成功围堵共产党的核心部队。共产党的军队早就趁机绕过关卡,当蒋介石发现其中的玄机后,早已为时过晚。

此次行动的影响力

关键时刻,兵行险招才能扭转局面。进入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队伍引来了敌军的围堵,然而国民党忘记了,山里的险要地势正是国民党的劣势,在山中进行战斗,共产党可是拥有十足的经验,再复杂的地形都不要紧。共产党军队痛击国民党军队,成功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步,把根据地建在了蒋介石的心腹之中。

这次的战略成果让全体人民对共产党的实力刮目相看,这次的行动也改变了国共两党的战略格局,共产党不再以防御为主,主动进攻国民党腹地,全力夺取战争的胜利。这次的进攻成功缓解了中原地区的防守压力,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我军损失了很多兵力,但此次战略的成功是解放战争史上的奇迹,显示出了共产党的不平凡思想力量和军事实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7年,一封三A级绝密电报,牵制住了一半国军,改变解放战争格局
1947年,刘邓接到伟人密令,惊出一身汗,看完立即将密令烧毁
邓小平打仗如何?军事才能被低估!毛主席、林彪、刘伯承这样评价
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行
UC头条: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行
刘邓大军被围,毛主席3次握笔都掉落,见一人进屋后大喊:我没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