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看电视手机的孩子,真实原因就一个,只有父母能解决,很简单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你家孩子最喜欢什么?
“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
如果家长的回答是这样,那么一定要注意了,因为,如果家长不加以干预,那么孩子对手机电脑电视,只会越来越“上瘾”。
家长不妨仔细想一下,孩子迷上电子产品,是否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小时候,或许只是看看动画片,上学后,家长控制手机,孩子就想方设法弄到手机。甚至还有孩子会和家长讲条件:“写10分钟作业,看10分钟平板。”
家长甚至都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竟然这么喜欢玩电子产品了。
有人说,是因为孩子自控能力差;
有人说,是家长太纵容孩子了;
有人说,是孩子不喜欢学习,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真的是这些原因吗?其实可能都有,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内里、真实原因,其实就一个,那就是——孩子的内心匮乏。
01 内心匮乏,现在孩子的“通病”
现代社会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经济上,都要优于过去,但是,精神上,却不一定。
小时候虽然家庭比较穷,但是很多母亲都会在家务农、照顾孩子。即便母亲没时间陪我们玩,我们还能够去草地里捉蚂蚱,去田里玩泥巴,没有电子产品,却也拥有快乐。
现在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想要给家庭孩子更好的生活,从而孩子就由老人照顾,老人给不了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父母没时间陪孩子,居住在四面是墙的房子里,电子产品是孩子唯一的娱乐,唯一的能够接触外面世界的工具。
武志红说过:被看见的生命力,才是好生命力,才能创造爱。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将会衍生出恨、愤怒等负面情绪。
对于精神世界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他们的眼里,有着星辰大海,心中会有天地乾坤。
只是,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敏感、活得压抑。这时候,孩子该如何去缓解自己的压抑呢?
电视剧、游戏、网络世界等等,这些虚拟、有大量画面内容的东西,便能够填补孩子内心的精神世界。
同样是填满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的陪伴与爱,能够传递给孩子健康阳光的世界。
而网络、游戏、电视等,与孩子而言,只是饮鸩止渴。这样的孩子,她会逐渐迷失在“网瘾”里面,觉得在这里才能收获到自由,又如何愿意去做作业、和父母交流呢?
所以,孩子沉迷于网络、电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孩子内心匮乏。
爱看电视手机的孩子,真实原因就一个,只有父母能解决,很简单。
02 远离“网瘾”,有办法可寻:父母,自己要精神饱满
找到了问题所在,那么对症下药就可以了。
父母精神饱满,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
父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时时刻刻抱着个手机。吃饭的时候玩手机,上厕所的时候玩手机,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甚至,开车的间隙,也在玩手机。
如果手机电量不到10%,或者只有1%的时候,内心就开始有些慌了,这时候可能都无法听到周围的声音。其实,这是人的一种常见的“惯性透支行为”如果家长长期以这样一种状态与孩子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你的身体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心却没有。
家长精神状态都不饱满,孩子的精神状态,又如何能够饱满。
家长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量”,那就一定要补充能量!
最好的补充能量的方式,是家长自己也获得放松,这个放松不时拿起手机,而是多陪孩子去户外,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和孩子一起玩泥巴,不要老待在房间内。
让大自然,给予父母能量。
除去大自然,家长也要注意不断给自己“充电”。
比如,要谨慎选择自己的伙伴,因为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状态等等。但一个人一直给你传递负面的信息,你的“电量”只会持续消耗,得不到任何补充;
比如,找到能够唤醒自己能量的连接,有些人是看书,有些人是回到老家父母的身边等等。
基本是,父母精神饱满了,能够高质量陪伴孩子,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差不到哪里去。
果妈认识的一个朋友,孩子网瘾2年,妈妈在家打过骂过,都没用。后来父亲辞掉工作,专心陪孩子。
孩子做作业,父亲就看书,孩子说:父亲这么认真,我也不好意思想着玩。孩子写完作业,父亲会和孩子讲他看到的书中的故事,然后让孩子分享自己的见解。
久而久之,父子俩无话不谈,网瘾也逐渐被良好的精神世界给逐渐替代。
03 尽己所能,满足孩子的精神层面
孩子的精神层面是否得到满足,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够初见端倪。
比如,孩子一个人的时候,非常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觉,不愿意离开妈妈;
比如,孩子遇到新的环境,会非常害怕,适应能力非常弱等等。
每个孩子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从孩子的状态能够看得出,孩子的精神需求,是否足够。在初漏端倪的时刻,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
果妈的侄子,就很羡慕班上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每周末都会玩游戏,而且是父母允许的。而这个同学,还是学霸。
表姐特地去人家家里“求经”,才发现两家人的教育差距是那么大。
表姐只会阻止侄子看电视、玩手机,每次侄子不听劝,表姐就歇斯底里;
但是同学的父母,每天和孩子商量好写作业、看电视时间,看电视的时候,父母总有一个人会陪着看;
表姐看到自家孩子玩游戏,就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孩子是玩物丧志,然后没收手机,换来的是孩子越来越想玩游戏。
同学的父母,允许孩子在学习安排稳妥的情况下玩游戏,并且在学业很忙的时候,父母会帮着孩子的游戏签到、完成任务。孩子虽然也玩游戏,但是,从来不上瘾。
教育的差距,直接是家庭状态的差距。
表姐每天和儿子斗智斗勇,成绩一塌糊涂。
而同学和父母,融洽相处,彼此尊重,有商有量,孩子学业从未落下、马虎,是个小学霸。
满足孩子的精神层面、父母和孩子的精神层面相契合,才是孩子精神层面能够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
孩子的正面精神层面得到满足,他会知道孰轻孰重,人生只会越走越往上。
寄语
内心匮乏,现在很多家长与孩子的通病,作为父母,比起重视学习成绩,内心的精神世界,更应该得到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做作业你干啥?90%父母都错了
孩子写作业“磨蹭”是吗?“聪明妈妈”只用这4招搞定孩子!屡试不爽!
女儿做完作业突然哭了,这个妈妈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改变孩子写作业太磨蹭的四步骤?
再好的亲子关系也过不了成绩关?
孩子看电视很入迷,一看书就静不下心?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