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学习笔记(13)——地形制图与分析

互助、共享、学习

一共十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坐标系统、第三章矢量数据模型、第四章栅格数据模型、第五章GIS数据获取、第六章几何变换、第七章空间数据准确度和质量、第八章属性数据管理、第九章数据显示与地图编制、第十章数据探查、第十一章矢量数据分析、第十二章栅格数据分析、第十三章地形制图与分析、第十四章视域和流域、第十五章空间插值、第十六章地理编码和动态分段、第十七章最小耗费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第十八章GIS模型与建模。)
第十三章地形制图与分析
本章概览
用于地形制图与分析的数据
地形制图
坡度和坡向
地面曲率
栅格和TIN对比
绵延起伏的地形是GIS用户所熟悉的现象。如,等高线、晕渲法、分层设色、三维透视图。地形定量化科学和地貌量计学。
用于地形制图与分析的数据介绍内容为:数字高程模型(DEM)不规则三角网(TIN)
地形制图与分析的两种常用输入数据是:基于栅格的DEM和基于矢量的TIN。
数字高程模型(DEM),
DEM表示高程点的规则排列。DEM的数据源包括地形图、航空照片、卫星图像(包括主动和被动系统)、激光雷达和无人机系统基于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所采集的数据。不管DEM的来源如何,为了进行地形制图与分析,基于点的DEM数据必须首先转化成栅格数据格式,把每个高程点置于高程栅格的像元中心,因而,DEM和高程栅格可以相互转换。
不规则三角网(TIN),
TIN是指用一系列无重叠的三角形来近似模拟陆地表面,从而构成不规则的三角网。高度值(z)连同x、y坐标一起存储在节点(node),再由这些节点构成三角形。与DEM对比,TIN是基于高程点的不规则分布。
DEM通常是经转换过程来编制初始TIN的主要数据源,但是TIN还可利用其他数据源。外加的点数据可包括实测高程点、GPS数据和雷达数据等;线数据可包括等高线和断线,断线(breaklines)是表示河流、岸线、山脊和道路等陆地表面变化的线要素;面数据可包括湖泊和水库。
最大z容差(maximum z-tolerance)算法是从一个高程栅格选点来构建一个TIN,要求达到:对于高程栅格上的每个点。以初始高程与TIN的估算高程之差小于指定的最大z容差为选点依据。该算法采用迭代过程:首先,构建一个候选的TIN。然后,对这个TIN的每个三角形,计算每个栅格点与闭合三角形面的高差。该算法确定最大差值的点。如果差值大于指定的z容差,算法就对该点标记为加到TIN的点。在当前的TIN上每个三角形都被检测以后,用选上的附加点计算新的三角形。该过程反复进行,直至栅格里所有点都在指定的最大z容差之内。(德朗奈三角测量法,由该算法形成的三角形具有以下特征:所有结点(高程点)与最近相邻点连接构成三角形;三角形尽量等角,或尽量密集。)
地形制图介绍内容为:等高线法垂直剖面法地貌晕渲图分层设色法透视图
本节介绍5种地形制图技术。
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是地形制图的常用方法。等高线将高程值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等高距表示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基准等高线是开始计算高程的等高线。等高线的排列和模式是地形的反映。
等高线的自动绘制需要遵循两个基本步骤:1、检查等高线与栅格像元或三角形是否交叉;2、通过栅格像元或三角形绘出等高线。
怎么用高程点转等高线啊?
垂直剖面法
垂直剖面表示沿一条线的高度变化,如远足小道、道路或河流。手工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在等高线地图上画一条剖面线;
2、标记等高线与剖面线的每个交叉点,并记录其高程;
3、提高每个交叉点的高程的比例;
4、连接这些高程点,绘成垂直剖面图。
垂直剖面的自动绘制的步骤相同,只是用高程栅格或TIN替代等高线地图。

地貌晕渲图
地貌晕渲图(又称阴影地形图)是指模拟太阳光与地表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地形容貌。面光的山坡明亮而背光的山坡阴暗。地貌晕渲图有助于看图者更好认识地形要素的形态。地貌晕渲图的更普遍用途是作为地形或专题地图的背景。
以往地貌晕渲的制作均由有天赋的艺术家完成,现今计算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晕渲图。影响地貌晕渲视觉效果的因子有4个: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坡度坡向。太阳方位角,是光线进来的方向,变化范围为顺时针方向0°-360°。一般来说,默认的太阳方位角为315°。当光源由地貌晕渲图的左上角射入时,地物阴影投向观察者,这样可避免反体效果。太阳高度角是射入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90°。坡度变化范围为:0°-90°,坡向为0°-360°。
分层设色法,
分层设色法用高程描绘地球块体的分布。分层设色法(hypsometric tinting)是用不同颜色符号表示不同的高度分区。选用搭配合理的颜色有助于显示高程的渐变,这点对于小比例尺地图尤其突出。分层设色也可用于强调特殊的高程分区。
透视图,

透视图是地形的三维视图,(如飞机上某个角度所见的地形容貌——鸟瞰图等)三维视图容貌受以下4个参数控制:

(1)观察方位,自观察者到地表面的方向,变化范围为顺时针方向0°-360°。(2)观察角度,观察者所在高度与地平面的夹角,总是在0°-90°。(3)观察距离,观察者与地表面的距离。(4)Z-比例系数,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的比率,又称为垂直缩放因子。

ArcGis的3D Analyst扩展模块提供了用于设置观察参数的图形界面。具体如何打开3D扩展模块请参看:什么是 ArcGIS 3D Analyst 扩展模块?

文中介绍使用该模块可以很容易实现地表的旋转、漫游和近距离观察。该模块具体功能可参看:ArcMap中的3D Analyst 工具能够做什么????
坡度与坡向介绍内容为:用栅格计算坡度和坡向的算法用TIN计算坡度和坡向的算法影响坡度和坡向量算的因子
坡度是地表位置上高度变化率的量度,坡度可表达为百分数或者度数。其中,百分数坡度等于提升的垂直距离与所历经的水平距离之比率乘以100,度数坡度是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之比的反正切(Arc tangent)。
坡向是斜坡方向的量度,量纲是度,从正北为0°开始,顺时针移动,回到正北以360°结束。坡向是圆的度量。坡向10°比30°更靠近360°。因此,用坡向做数据分析之前,我们经常需对坡向进行转换。常用方法是将坡向分为北、东、南、西共4个基本方向,或者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共8个基本方向,并把坡向作为类别数据。

用栅格计算坡度和坡向的算法,
坡度和坡向过去往往是在野外测得或从等高线地图经手工获取。现今,在GIS中计算坡度和坡向共有三种办法:1、由Fleming和Hoffer(1979)及Ritter(1987)提出的,采用与中心像元直接邻接的4个像元,估算中心像元的坡度与坡向;2、在ArcGis中采用Horn算法计算坡度和坡向(1981).Horn算法使用8个邻接像元,4个直接邻接像元的权重值取2,4个对角像元的权重值取为1;3、Sharpnack和Akin算法(1969).该方法也是采用8个邻接像元,但对每个像元的权重相同。
用TIN计算坡度和坡向的算法,
假设三角形的3个节点分别为A(x1,y1,z1)、B(x2,y2,z2)和C(x3,y3,z3),标准矢量分别是矢量AB[(x2-x1),(y2-y1),(z2-z1)]和AC[(x3-x1),(y3-y1),(z3-z1)]的向量积。该标准向量的3个分量是: 
nx=(y2-y1)(z3-z1)-(y3-y1)(z2-z1)
ny=(z2-z1)(x3-x1)-(z3-z1)(x2-x1)     (1)
nz=(x2-x1)(y3-y1)-(x3-x1)(y2-y1)
影响坡度和坡向量算的因子,
影响坡度和坡向量算的因子共有四个:1、用于生成坡度和坡向的DEM数据的空间分辨率;2、DEM数据中的量测错误;3、算法的量测异同;4、局部地形。
表面曲率,
用以确定某一个像元位置表面是向上凸还是向下凹。剖面曲率是沿着最大坡度方向进行估算。平面曲率是沿着垂直于最大坡度方向进行估算。而曲率是以上两者的差值,即剖面曲率-平面曲率。一个像元的曲率值为正值,表明该像元面向上凸出;像元曲率值为负值,则是下凹;像元曲率值为0,表明该表面是平的。
栅格与TIN对比,
栅格或TIN常用于地形制图与分析。GIS允许使用高程栅格或TIN,并可将两种数据模型相互转换。
两者区别在于:1、数据灵活性:使用TIN的主要好处在于输入数据来源的灵活性。可用DEM等高线GPS数据LiDRA数据测量数据来构建TIN。还可把高程点的精确位置添加到TIN上,或者添加断线(如河流、道路、山脊线和岸线)以定义地表的不连续处。一个高程栅格的像元大小是固定的,因此无法对高程栅格添加新采样点来提高其地表准确度。假定栅格的生成方法相同,改善栅格质量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提高分辨率,如从30m提高到10m。2、计算效率高:采用栅格进行地形分析的主要优点是计算效率高。其简单的数据结构使得比较容易在一个高程栅格上完成邻域操作。因此,用高程栅格计算坡度、坡向、表面曲率、相对辐射和其他地形变量更快捷。相比之下,随着三角形数目的增加,用TIN的计算量显著增加。对于一些地形分析操作,GIS软件包实际上是先将TIN转换成高程栅格,再进行数据分析。

其他,每章最后均有名词解释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原理理论回顾以及实际操作应用)。建议课后复习题、应用可以学习实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分享|GIS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分析攻略
利用等高线在arcgis里做坡度、坡向、起伏度的分析
「GIS教程」使用ArcGIS将等高线生成DEM
ArcGIS地形分析
曲线救国,曲面建模——GIS地形模型与Sketchup的交互
3D制图教程:GeoScene Pro图层混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