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生完孩子,就找不到工作”:想要职场逆袭,三本书给你答案

无论您远走何方

01

80后的职场女性,压力一点都不比男人们少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30岁以后的人,可以随便骂,因为他们不敢辞职。这句话道出了很多职场人的辛酸和无奈。对于职场女性来说,这份焦虑和压力会更大,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多。


前几天,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道出中生代女演员接戏难的尴尬;大S也在前段时间的综艺节目中,吐槽自己因为年龄大,只能接妈妈戏,而带小孩的年轻妈妈戏很少,演青年人的妈妈戏,自己没那么老,太尴尬。


在往前翻,姚晨早在去年,星空演讲中就谈到,自己在事业巅峰时候,怀孕生子,等到生完孩子重新想大干一场时候,发现尴尬和困惑越来越多。

她的尴尬是:“适合我这个年龄段演员的戏越来越少。”

她的困惑是:“这些年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没有人问我先生同样的问题。”


这些女明星遇到的事业瓶颈,也可以看做是职场女性的共性问题,更多职场女性也像姚晨、大S一样,承受着更多压力,像海清一样越来越焦虑,她们同男人们一样,不敢离婚,不敢病,更不敢辞职。

02

职场女性的压力和焦虑来自哪里?

女性更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容易给自己造成压力和焦虑

严歌苓和蒋方舟在《圆桌派》谈到大多数女性会在意别人评价自己,她们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客体评价和主体评价问题。

客体评价是指来自社会、亲人、朋友、同事等对自己的评价;主体评价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女性更多在意客体评价,忽略了主体评价。

尤其是女性结婚生子后,在职场角色上,又增加妻子、母亲角色,就要背负更对的客体评价。

现在社会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高度、家庭的幸福品质都由女性素养智慧决定。

而这些评价只能让女性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好职员,忽略了自我感受,其实再多标签,都是建立在自我认可、自我接纳的基础之上。

还记得,网上流行的那段话吗?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生理功能决定了事业的断层

今年年初,《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男女员工的平均薪酬相差23%,并且在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仅占18.7%。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大因素是女性的生育问题。

相对结婚,怀孕生子让职场女性频频出现尴尬:怀孕期间上班,身体辛苦还得咬牙坚持,依然不招同事领导待见;生孩子,至少工作有几个月的中断,而重回职场往往物是人非。

7月30日林依晨,宣布停工,准备怀孕生子,据经纪人透漏推了好几部戏。


姚晨也说,自己当时有三部戏要拍,结果发现自己怀孕了,经纪人也怀孕了,一切都中断。等到三年后,她准备重回事业大干一场时候,只有经纪人,其他员工都走光了,而自己接戏已经不能像三年前那样得心应手了。

当你生完孩子再回到职场,发现你的精力拼不过刚入职的小姑娘;发现你上班再也无法集中精力,而时不时要牵挂家里宝宝的吃喝拉撒;发现自己即使什么事都没有,脑子里也会盘旋着孩子的好几件事情,等着你处理。

结婚生子后的女性,再也没了洒脱和任性,一个生命在自己身体里孕育,从经历分娩阵痛的那一刻起,孩子成为最大的牵挂,事业有了更多妥协。

“27岁定律”是禁锢职场女性事业之路的魔咒

很多人都知道职场女性有一个“27岁定律”。就是说,在27岁时候,你觉得自己正是干工作的黄金年龄,即使你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可是公司却会因为27岁年龄产生很多顾虑。

用人单位会觉得,27岁的女员工,可以一眼看到未来几年的事情都不会和工作有关。结婚生子是迟早的事,这样以来,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公司培养,会出现中断和阻碍,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会犹豫,选择放弃录用。

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同龄的男性,或者孩子已经生完孩子的妈妈。

除了用人单位的顾虑和选择倾向,对于女性来说,在工作和孩子之间,很多女性会选择牺牲工作,怀孕生子,开始全职生活,甚至放弃自我追求。

女性因为多重角色都被强调和交织在一起,加上在意客体评价、结婚生子,还有27岁定律这些因素,让职场女性产生的危机感和焦虑,比一般人更多。

03

那么,如何找到解决焦虑问题的方法,走出职场逆境呢?

对于职场女性有四个原则可以借鉴参考:

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要有长远规划,目标性明确;

看待职场生活的态度要有成长型思维;

认可自己,接纳自我,让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因为你而精彩。

注重个人成长,提升学习能力,拥有主动生活的力量。

对于这四个原则,有三本书,能带给你更多启发。这三本书分别是:《向前一步》《终身成长》和《奥丽芙·基特里奇》。

《向前一步》建立自信,学会规划职场生活


《向前一步》的作者是谢丽尔·桑德伯格,她是美国社交平台脸书的首席运营官,被《时代周刊》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这本书中,把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分享给读者,解决职场中的困惑。

她提出女性在工作中,要学会向前一步,自信的选择创造工作,而不是被动获取,刻意内敛自己的存在。

对于女性结婚生子影响职场生涯这一点困惑,谢丽尔·桑德伯格提出了女性需要学会规划,让结婚生子和工作尽量在自己的计划掌控中,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事业处于被动。

她认为,当工作无法兼顾时候,可以选择阶段性的完成。工作可以按怀孕生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也就是说,职场女性的工作阶段可以分为工作经验积累阶段——怀孕生子阶段——事业发展阶段。

在工作经验积累和怀孕生子两个阶段,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除了全身心做妈妈,还要有目标的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认知技能。这样当自己重回职场,才有打拼的优势和底气。

《终身成长》培养成长型思维,拥有持续学习能力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影响美国一代人的经典励志书,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分辨自己思维模式的方法书。

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从事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他通过十年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和命运更多取决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

与其说是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是思维方式选择命运。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人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型思维,一类是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说,看待事物用动态眼光,认为一切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而固定型思维是非黑即白的看问题,并且只相信天赋能够成功。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随处可见,你上班要出门遇到堵车,迟到了,你会想:“真糟糕,堵车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生活就是一地鸡毛。”这就是固定型思维。

但是,假如你在路上,给领导打电话说明被堵在路上,可能要晚到。另外,找到堵车迟到的解决办法,第二天提前10分钟出门,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固定型思维容易让你产生懊恼焦虑等负面情绪,还无法解决问题。

比如,职场女性面临事业瓶颈,认为现实很无奈,也无解,这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用成长型思维来看这件事情,就会发现,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做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自己年龄、阅历的增加,可以调整事业发展方向,找到更多适合自己走的路。

就像摩西奶奶,在77岁无法再继续干活的时候,选择开始画画;严歌苓曾经是文艺兵,后来成为战地记者、作家。

你瞧,一生的路很长,一辈子能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可以让自己绽放精彩。

《奥丽芙·基特里奇》洞察婚姻生活的秘密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书中围绕女主人公奥丽芙·基特里奇的一生,用13个短篇故事从奥丽芙的经历、奥丽芙的视角看小镇上的人、还有小镇上其他人看奥丽芙多种视角,诠释了女性婚姻生活的意义和感悟。

这部小说中的13的短篇故事,既有人物和时间上的逻辑关系,又相对独立,适合职场女性利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进入婚姻后,面对生活、工作、婚姻感情以及亲子关系,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展现。

在奥丽芙的故事中,很多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经历的影子,再看看奥丽芙和小镇上人的经历,也能解开我们很多人生困惑。

奥丽芙有刻薄、冷漠,也有柔软、温暖,让我们看到一个立体丰富的女性和展示出的真实人性。在她凉薄的性格背后,她也会被婚姻中的感情伤害,也会有自己的感情温暖和亲子关系烦恼,而在晚年,她摆脱老年人的孤寂,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也让她最终遇见柔软美好的自己。

在小说结尾,奥丽芙说:“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挫败,但我还不想离开她。”

《向前一步》告诉我们,自信而不自大是女性主动生活的开始;《终身成长》告诉我们,善用多远思维积极解决问题;《奥丽芙·基特里奇》告诉我们,生活有残酷凉薄,但是也可以温柔以待。

严歌苓在《圆桌派》里坦言,自己有很多不好的方面,但是她喜欢对自己有要求。她说:“女人要学会不断成长。”

无论是职场的压力,还是婚姻生活的焦虑,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认可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做到自我成长比做好角色更重要。

成长,让你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让你对未来有所期待,也会拥有自我绽放的精彩。

图片来源:摄图网/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6种女人最容易得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
盛会:对职场女性要全方位关爱
要工作还是要娃?职场女性生育焦虑拉满
致焦虑的职场妈妈
职场干货 | 30岁以上的职场女性如何缓解焦虑破除职场瓶颈期?
郭晶晶感情也有被质疑的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