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楷书简明书法工具书之三

楷书一般有两个含义:

其一指广义上的楷书,即具有法度,可做楷模的法书。楷,指楷模。唐代张怀瓘《书断》卷上“八分”说,所谓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故凡有法度者皆可称为楷书。这种概念有点像游泳运动的自由泳,自由,即任何方式都可以。楷书,可作为楷模的书法都可泛称为楷书,所以在狭义的楷书形成前,西汉时,篆书、隶书也都可以称为楷书,所以后来狭义的楷书,又被称为今隶或楷隶。清代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载:“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汉北海敬王睦善史书,世以为楷,是大篆可谓楷。卫桓《书势》云‘王次仲始作楷法’,是八分为楷也;又云‘伯英下笔必为楷’,则是草为楷也”。所以广义上的楷书,是可以作为楷模的法书。

其二,就是我们如今意义上的楷书,又名真书、正书,古时又名楷隶或者今隶。从历代的一些书法书籍(不一一列举了)中可以看到楷书是从隶书和隶草演进而来,根据因革损益的规律,楷书就书法的形成由隶书、隶草演变是很明显的。再从汉、晋木简中探讨,那些字体和笔法已经在隶草中渐次具备了楷书的雏形。

汉代没有楷书的遗迹。现代所见到的较早的楷书遗迹,有魏代钟繇,又有吴之谷郎碑,字体笔画已接近楷书。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流传最古老的书家墨迹之一)还是章草笔法,由此可见楷书在西晋初依然不甚通行。即使是出土的晋代木简也是和“平复帖”相接近的写法。到了东晋,才是楷书和行书流行最盛的时期。

楷书,产生于汉末,系汉隶省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至魏钟繇、晋王羲之改变体势、创制法则,隶、楷遂完全分流。历代皆以钟、王为楷书之祖。明代张绅《法书通释》曰:“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盖即隶书也(此处的隶书是隶楷),但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所以如今我们所说楷书、正书、真书都是一个意思。当然与隶书相类似,也有人认为真书和楷书应该分开,如同隶书与分书应该分开一样,但是,其理由与考据都较为太过,我们一般都不太区分。

南北朝书法的南北派。

南北朝书法分南北两派的说法,始于清代的阮元。他认为:钟繇、卫瓘是南北两派的共祖;他们之后,王羲之为南宗,索靖为北宗;南宗长于书牍,北宗长于碑版。这种分门别类,贴标签的做法,是明末开始盛行的,其中的说法,难免有牵强附会的感觉,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未见这种说法,可见此种分派的见解是后人的总结整理。

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怀帝在平阳遇害,在长安的晋愍帝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的共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竟抗命不遵,并迁都建业(今南京),史称东晋,也开始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这个时期的书法也随之出现了不同的风格。

南派的代表书家:王羲之(东晋)(书圣,我们会专门介绍)、王献之(东晋)(王羲之子)、僧智永(陈,王羲之七代孙)等,北派的代表书家:索靖(晋)、崔悦(后赵)、高遵(后魏)、赵文深(北周)。

阮元说,南派长于书牍,北派长于碑刻。又说,江左风气,比较疏放;北派继承中原古法,比较拘谨拙陋。但是如今我们看,北派兵舞书牍流传,南派虽因为禁止立碑而少流传,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晋、宋、齐、梁都有碑刻留存。南派系指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书牍而说,事实我们如今看,南朝既有碑版,而且也不尽是南派书法。北派多继承汉碑遗法,故魏碑结体和用笔多存隶法。南北两派可谓各有所长,在书法上正是表现出丰富多彩。

隋唐,在书法史亦可算中兴时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都是隋末人。这些书法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楷书的两大体系:唐碑和魏碑

在很长一段时期,唐碑占据书坛。唐人的书法承隋代余绪,又多取法魏晋、追迹钟王,兼有新的创造,他们都讲究字体结构,精求形貌,又各自成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各创一体;其余名家如欧阳通、薛稷、徐浩、苏灵芝、魏栖梧、张旭等等。

其后的宋、元、明三朝,就楷书而言,则比较不如唐人。宋元明的书家更加偏重帖学而疏于碑版,于书法上讲求意致,更喜爱江左的疏宕而遗弃了北派的方严。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行、草的造诣都高于楷书。元赵体也更加偏向于行楷。明代的楷书名家有李东阳、文征明、董其昌等,李东阳的楷书风骨端凝固,但是终以颜体为限;文征明总脱不出黄庭坚的范畴;董其昌虽成一派,但是稍显绵弱缺少骨力。

到了清代,由于二百多年的科举,以书法取士,趋时应试的结果,馆阁体的书法大为流行,当时的很多大卷如同算盘子一样,死板而毫无生气活力,于是包世臣、康有为大声疾呼来提倡北碑,也与清代碑学的大行其道有关。北碑是书法的一座宝库。一般来说北碑都有汉隶笔法,结体严谨,笔画沉着,传世碑版也很多,蔚为大观。康有为曾评魏碑有十大美。学习书法,可以从中探讨隋唐以前楷书的结体和笔法,对于打好书法艺术的根基,是必不可少的。

与南北派的说法类似,唐碑与魏碑也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在书坛争论不休,甚至出现以一偏之己见任意褒贬,或是专崇唐碑,或是尊魏卑唐。魏碑与唐碑都是前人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在书法艺术上也各有特点,各有好处,都是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艺术,还是有各人喜好的,一味的以一种审美标准来要求大众都是不合理的。至于大家如果想入手练习,那么首先要选自己喜欢的,自己都不喜欢,练习便事倍功半。

我们来看一些上面提到过的书法名家的楷书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楷书津梁》之一
书法四体指什么? 真草隶篆四种书体的合成而已
方笔是魏碑笔法之魂——论魏碑方横之书写
碑刻墨迹与敦煌书法
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书者必读)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2017年5月16日——丁酉年四月廿一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