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精华
一)阴差阳错
邓恭《地理知本金锁秘》说:“凡阴差阳错之处,则分不得金,立不得向。自古至今,知者不多其人,可痛也。”
分金立向是指罗针定向,其中阴见阴为差,阳见阳为错。实际上就是指月亮运行中的潮汐变化,阴差阳错是潮汐涨落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八次停顿处,它说明引力变化的规律。见图4——4。


“阴差阳错”是人们平常的一句口头禅,当事物发生阴差阳错的时候,于是产生了差错、失误、错误、错过的过程,总的是动机不对而产生了种种过失。
这是说,空间事物变化中要把握时间变化的重大意义,阴差阳错本身就是时空体系变化,它也是道家的重大理论。
马王堆西汉帛书《黄帝四经》中说:“其时嬴而事绌。”、“其时绌而事嬴……圣人不巧(朽),时反是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天予毋取,究数而止……” 嬴绌变化,反将其拖。
道家从月亮盈亏和潮汐的观察,他们才领悟出来空间事物运动所产生了差错的停滞现象。时空变化中的时间机遇是多么地重要,人们要重视时间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千万不要发生什么阴差阳错。
所以,《黄帝四经》给我们带来了可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圣人深观阴阳消息的理论吧。
(二)阳腐阳焦
《黄帝四经》说:“在阴不腐,在阳不焦”。
《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就是说,阴是静的,静止也就会产生腐烂,阴又是水,水太静止而不流动就会产生腐败现象,所以事物必须要运动,死水一潭就会出现腐烂。流水不腐,运动不滞。
阳也就是动,运动又是升华,阳又是火,火的升华运动就会烧焦,旺火成堆就会烧焦,所以:文火不焦。
《淮南子》说:“入火不焦,入水不濡(腐)。”又说:“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合。”
那么,水中积累的物质越多,它就会产生出腐败或者变质的沉淀。火中积累的温度越高,它就会产生出升华或者热量飞失,任何事物总是走向否定自己的反面。只有阴而阳之,阳而阴之,才能达到和谐的环节。
(三)阴刑阳德
阴为刑杀,阳为德生,这都是从月亮晦明的道理而衍生的。
《黄帝四经》中说:“极阴以杀,极阴以生……春夏以德,秋冬为刑……刑德皇皇,日月相望……是以有晦有明,有阴有阳……不谌不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阴谋不祥,刑于雄节,危于死亡,守弱节而坚之,胥雄节之穷而因之……我不藏故,不挟陈,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谬,我有所周……贵阳*阴,达阳穷阴……师阳役明,言阳默阴。”
那么,春夏为德生,秋冬为刑杀。从日月相望,月借日光,在绕地球之中产生了晦明,这就是公元前几千年,中国道家早就已经领悟到了的自然现象。晦就是刑,也是虚(绌),明就是德,也就是实(赢)。不管阴阳理论的发展如何,但是它们最后都最于太极。阴就是刑,如果刑于雄节,就会死亡或失败。所以,要守弱胥雄,吐故纳新,*阴贵阳,役阴师阳,默阴言阳。以后专门研究刑德的百家学派就是以此为基本理论,而且他们把刑德理论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去。
《淮南子?天文训》说:“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阳气为火,阴气为水……阴阳后刑德,有七舍。何谓七舍?室、堂、庭、门、巷、术、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徒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则刑在野,德在堂,则刑在术;德在庭,则刑在巷。阴阳相德,则刑德合门。”
《协记辨方》说:“阳为德,阴为刑。阳之为德也,在不化乎阴,而阴之为德也,在弃其本位而从乎阳。”
那么,除了春夏为德,秋冬为刑以外,另外,德中有刑,刑中有德。冬至为刑,阳气萌,所以冬至为德。同理,夏至为刑。阴阳刑德,这就是七个划分的范畴。以十二月冬为刑,冬至为德。因此,德在室,刑在野。德在堂,刑在术。德在庭,刑在巷。阴阳气均,日夜分平,称为刑德合门。所以,冬至始从刑中生德,夏至始从备中生刑,孤阳不长,孤阴不生,刑德有内外之分,它有室野之别。阴阳两气相当,称为刑德合门。这又是进一步探讨了刑德互根的结果。
(四)阴阳互根
程大昌《易原》说:“阴阳之交,有互体相入者焉。凡曰:相错、相杂、相易、相荡、相推、相摩、相资、相感、相攻、相建、相悖,是皆合二,以成其互者也。”
《类经图翼》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
《淮南子》说:“所谓道者……背阴而抱阳,左柔而右刚,履幽而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
《老子》说“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地理知本金锁秘》说:“阴生则阳成,阳生则阴成,阴阳二气,相为终始,互为胚胎,未尝相离也……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在阴中阳逆行,阴中阳中逆行……阴阳合德而卦生。”
这就是说,阴阳是相互地纠缠的,它们都以对方为自己生存发展的条件,阳嵌入阴,阴含于阳,它们成为相赖生存的根源。阴仰阳俯,背阴抱阳,履晦载明,阴生阳成载阳生阴成,互为胚胎,若即若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男有女性激素,女有男性激素,反其逆行,冲气以合德,这就产生出了卦象,这就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规律。
(五)阴消阳息
《地理知本金锁秘》说:“但阴阳之消长,必以其渐,既长矣,党与盛矣,而未得居中用事,彼权虽在握,则时尚未到……党聚于内,敌已退于外,时乃当可,天下事势如是。扶易者,时势而已矣,未睹其时势而能成功者,鲜矣……大而元会运世,小而岁月日时,与夫世道治乱,国家盛衰,人事兴废,天象升降,以至潮水上落,花草开谢,莫不本此消息……阳消阴息,阴消阳息,不消不息,乃消乃息。”
《史记?历书》说:“独有邹衍……乃散消息之分。”
《周易》说:“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易讳》说:“盈则消损,虚则增益,为天道循环之理”
《史记?历书》说:“正义云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
《诗含神雾》说:“推到三光,建分八节,以应气,凡二十四消息。”
《庄子》说:“盈虚消息。”
阴阳消息是把事物发生发展看成了不断运动和质量转化的时空体系,它们又是在新老关系中出现的突变的现象。它们是从消息盈亏的原理之中,以观察日、月、潮、水、草、木、社会历史事物等等一切必然发展和新生衰亡的规律。
但是,阴阳消息还有一定规定,它首先规定了“元“。
《春秋内事》说:“乃消息祸福,以制吉凶,始合以为元。”
《乐叶图微》说:“时元者,受气于天,布之于地,以时出入,万物者也,四时之节,动静各有分次,不得相逾,常以度行也。”
《乐动声仪》说:“上元、戊辰、夜半、冬至、北方水……中元者,人气地……下元者,地气也。”
元是时空的起始,具体来说,就是历法的不同规定。天元就是天统,人元就是人统,地元气就是地统。
《前汉书?天文志》说:“十一月……故黄钟为天统……六月……故林钟为地统……正月……故太簇为人统。”
天统就是天正,十一月建子为周正,地统就是地正,六月建未为商正,人统就是人正,正月建寅为夏正。
另一说,地统建丑为商正?这怎么分析呢?
徐发《天元历程》说:“分野实出地统,地统之意,冬至之半,太阳日躔皆9。”
《河图括地象》说:“天左舒而起于牵牛,地右辟而起于毕昴。”
那就是说,以天动左起于斗牛,为天统起算点,地右动起于昴毕,以毕9度为起算点。
那么,天统建子起于斗,地统建未起于毕9度。天统、天正、天元为黄钟、地统、地正、地元为林钟。人统建寅起于营5度,人统、人正、人元为太簇。
《淮南子》说:“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
有时以地统十二月建丑,有的以六月建未,可以研究,如果日躔毕9度,为芒钟。张培瑜在《汉初历法讨论》中说:“汉初历法……选夜半朔旦芒种算起”。这是否有什么关系?可以讨论探讨一下。
《诗含神雾》说:“天不足西北,天无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精以往,以照天门中。”
天门起阴阳消息,天门即天关,都是日月五星出的地方。天门起算元始和“际”
际也是边际、边界、条件。以亥为天门起点,以起消息。
《诗讯厉枢》说:“建五始,五际。而八节通,卯酉之际为革改,牛亥之际为革命。神在天门,出入候听。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柔芑也。亥,大明也。然则亥为革命,一际也。亥又为天门出入倾听,二际也。卯为阴阳交际,三际也。午为阳谢阴兴,四际也。酉为阴盛阳微,五际也。”《翼奉》云“闻五际之要……须日食地震之效,昭然可明。”际为边界,为太极阴阳之际可分又不可分。见图4——5。
五际是可以知道日食地震人事预测的变化,这无疑是从粗线条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
(六)扶阳抑阴
《地理知本金锁秘》说:“一部大易,扶阳抑阴。”马五堆帛书《黄帝四经》说:“贵阳*阴,达阳穷阴。”
张仲景说:“”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后世方书也说:“阳症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周易》说:“内阴而外阳……内小人而外君子。”
这就是说,扶阳抑阴是阴阳法则重要原则。阳是运动,阴是静止,一切事物变化之中总是着眼于运动之阳,而不是月光之下的世界出现了静止的一片死寂,而且也没有任何新鲜事物。
(七)阴降阳升
刘元系《素问玄机原病式》说:“冬,阳在内而阴在外,地上寒而地下暖,夏则反此者,乃真理也。假令冬至为地阴极,而生阳上升,夏至则阳在上,而阴在地中者……如冬至子正一阳升而得其复,至于巳则阳绝,而六阴备。是故得其纯乾,夏至午正则一阴生而得后,至于亥则阳复也。然子后百南,午后面北,视卦之爻,则子后阳升,午后阴降,明矣。”
这就是用地表和土壤中热梯度的温差来表示阴降阳升的阴阳消长规律。
冬至子时一阳生于足下,五阴而一阳,这就是复卦,代表了阴消阳长;夏至午时一阴生于手上(举手),五阳而一阴,这就是垢卦,代表了阳消阴长。
刘元素又说:“然子后面南,午后面北,视卦之爻,则子后阳升,午后阴降。”
这就是说,以子午线为准,东半球人们看到卦爻,卦爻是正面方向。人们看到一阳爻在足下逐渐上升。西半球人们看卦爻,卦爻是反面方向。人们看到阴爻在手上逐渐下降。这就是阴降阳升的原理,它广泛应用到中医学中去。见图4——5。

(八)阴争阳扰
阴争阳扰是阴阳矛盾斗争的原理。
《素问?阴阳别论》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
《春秋感精符》说:“阴精不舒,阳偏不施。”
《素问?疟论》说:“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阳实而阴虚……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故阳道实,阴道虚。”
这就是说,阴就是内虚,阳就是外实,阴争阳扰。阴如不舒,阳偏不施,阳于并阴,阳实阴虚;阴并于阳,阴虚阳实,阴阳矛盾斗争结果是一方战胜另一方。它们表面看起来似乎一方消灭了另一方,实际上一方现象被另一方现象的倾向所掩盖,而且包含于其中。
(九)阴厌阳修
阴厌阳移是物极必反的原理。
《春秋感精符》说:“阴厌阳移……极阴反阳,阴阳反阴。”《说文》云“厌,压伏。”阴为水海,柔伏,阳为大天,刚浮。阴为下,阳为上,阴为散,阳为聚。故北方极为水,南方聚为陆。大陆漂移,际之可与不可分。故大陆漂移,板块之际,际为边界,产生地震,阴水伏则阳陆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阳生阴长,阳爻阴藏……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这是阴阳矛盾转化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这还有纯阳包阴、纯阴涵阳的涵义,这是表面到内在的一系列事物质量转化互变的道理。
(十)阴和阳合
阴和阳合就会变化而形成另一种变态事物。
《淮南子》说:“阳阴相接,乃能成合。”
《地理知本金锁秘》说:“阴阳合德而卦生……纯阳不生,孤阴不长,此其阴阳未合其德……若刚柔有体,则阴交于阳,阳交于阴矣。三男三女,烁然成列。”
《类经图翼》说:“阴阳尽而四时成,刚柔尽而四维成……阴阳相合,万角乃生……凡万物化生,总有二气……气有不同,万物适值其气,随其受而成其性。”
《春秋元命苞》说:“阴阳聚而为云,和而为雨。阴阳凝而为雨,阴阳合而为雷,阴阳激而为电,阴阳交而为虹霓……阴阳怒而为风,乱而为雾。”
《易稽览图》说:“阴阳合而为电辉。”这不就是电学原理么?
《国语》说:“阳伏而不能出,问追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诗推度灾》说:“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阳平阴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决。”
所以,阴阳合德和平秘会产生出新生事物,它从天象到地理而以至于人事。一切事物发展的起点充满了阴阳相合,但是它们又总是走向反面,阴阳离决,它们会从新生而走向衰老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与阳
《周易·系辞传》释义
浅谈兵阴阳与天文——“刑德术”大观
中国数术学纲要 陈维辉 (部分)
河洛术数基础知识
《易经》的三大法宝、三大原则和用活后天八卦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