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早期建筑:陵川小会岭二仙庙

山西陵川县城西南约18公里之处,有一座宋代早期建筑——小会岭二仙庙正殿。寺庙远离村庄独自坐落在农田之中,所在的地方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小会村。

沿着乡村公路前行,远远就可以看见二仙庙,不会走错。这里因地处偏僻,访客不多,所以一般大门紧闭,不过,可以觅得电话,稍作等候,一般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小会岭二仙庙为一座四合院式的庙宇,是山西常见的大门同为戏楼的结构,有神就需要酬神,唱戏是最受欢迎的形式,百姓喜欢,神灵也喜欢。

小会岭二仙庙数字模型

源自任昆龙《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全过程设计、优化与评价》

进入庙宇,回头看,是一座二层的戏楼,底层为过道,是进入庙宇的大门,楼上为戏台,两侧为梳妆楼,两层高的建筑前面开窗后面是墙体,高耸的墙体又成为庙宇的围墙,设计精巧。 

小会岭二仙庙大门

小会岭二仙庙大门也是戏楼

小会岭二仙庙大门数字模型

源自任昆龙《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全过程设计、优化与评价》

东西各有廊房,北面一眼看去是一座三间卷棚顶的献殿,献殿之后是二仙庙的主角——宋代建筑二仙庙正殿。献殿不论从位置还是建筑手法看都是后人增设的,山西现存古建多有这样的做法,献殿紧贴正殿,也许是为方便神灵享用祭品而增设,但是很不方便今天的我们去欣赏献殿之后藏着的正殿。

源自王崇恩《HBIM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二仙庙坐北朝南的献殿

二仙庙东侧的廊屋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歇山顶),通面阔8.38米,通进深8.28米,近似方形。正面开门,其余三面为墙,门窗早毁,原状已不可考,现在所存为1993年从别处收购旧门补配,为六抹棂花格扇。柱头有普拍枋,阑额与普拍枋在角柱均出头,明显有别于唐五代建筑。殿内无内柱,四周共用12根檐柱,保留了唐五代时期小型殿宇不用内柱的常用做法。

屋顶为单檐九脊顶(歇山顶)

大殿六抹棂花格扇门

柱头与栌斗之间有普拍枋

柱头铺作为单杪单昂五铺作,第一跳偷心,第二跳跳头令拱与长长的昂式耍头相交,是山西宋代早期建筑常见的样子。在第一跳华拱与第二跳昂之间,有单卷瓣的华头子。华头子的出现始于宋代,中国最早使用华头子的实例是山西高平游仙寺毗卢殿(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唐代建筑无论是现存实物还是壁画中都看不到华头子。五代建筑中开始出现华头子的雏形,实例为山西长子小张碧云寺正殿。所以华头子的使用及其样式是古建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柱头铺作为单杪单昂五铺作,第一跳偷心

长子小张碧云寺华头子的雏形

高平游仙寺毗卢殿是最早使用华头子的实例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昂之下无华头子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斗拱昂之下无华头子

源自王崇恩《HBIM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大殿仅在前后檐及两山当心间使用了补间铺作,补间铺作的做法有两种,前檐当心间补间铺作出一组斜拱,两山及后檐没有斜拱,为双杪五铺作,耍头为蚂蚱头型。用斜拱,这是二仙庙正殿最重要的看点。当年梁思成先生认为斜拱可能始于辽构,后来延续这种看法。但是在山西有两处宋代早期建筑使用了斜拱,一处为该殿,另一处为同在陵川的南吉祥寺过殿,那么斜拱源自辽构的说法因为这两处的建筑的发现,应该打个问号了。

前檐当心间补间铺作用斜拱

西山墙当心间补间铺作为双杪五铺作

南吉祥寺过殿当心间补间铺作用斜拱

转角铺作,与南禅寺的转角还有所相似,但差异也很明显。正侧两面都是两跳华拱第一跳偷心,耍头用了和南禅寺相似的短促的批竹昂式的耍头,令拱同样为两个相连做鸳鸯交首, 做法如出一辙,但是虽同为短批竹昂式耍头,而该殿斫尖的拱头与看面起棱还是显示了它宋代早中期建筑的时代特征。特别是45度角线的一组则与南禅寺明显不同,该殿斜出的为角华拱与角昂,南禅寺为两跳角华拱,耍头的位置南禅寺同样为短批竹昂式耍头,而该殿为长长的由昂,而由昂之上又加了一层复由昂,而转角重由昂是宋初建筑共有的特征之一,这是该殿的另一看点。

二仙庙正殿转角铺作(宋早期)

 南禅寺大佛殿转角铺作(唐)

进入殿内抬头看,略显凌乱,没有早期建筑的规整,看起来已不像是原物,似乎为后人更换。六椽栿之上立蜀柱承平梁,蜀柱之上没有如同镇国寺一样的斗拱,两端无托脚。蜀柱前后两侧安劄牵,劄牵一端承下平槫,一端插入蜀柱之内。两蜀柱之间有两架椽的顺栿串。平梁之上为侏儒柱、叉手、丁华抹颏承脊槫,侏儒柱之下既无驼峰、也无合㭼,直接立在平梁背上。叉手弯曲呈弓形。所有的特征均不是宋代早中期的做法。

但里转的斗拱却又开了一个先河,是与宋早期建筑不同的做法。宋代早期建筑,因为斗拱开始使用“搭压式”结构,所以里转一般会采用增加一层铺作去承托栿,所谓的“增铺压跳杪拱承栿”,而该殿里转没有增加铺作层,同样为两跳,第一跳偷心,第二跳承罗汉枋,而在第二跳华拱与昂之间安装了一个“随昂势斜杀,放过昂身”的耍头。这个做法被后来宋代中期的建筑所采用,该殿可谓首开先河。

关于该殿的断代

该殿因没有任何重要的证据,所以难以给出确切的建造年代,如文所述,整个梁架应是后人更换,所以也并没有建造时的题字,而在寺内也没有重要的可供断代的碑刻之类的文献,唯一的是献殿内有宋熙宁四年的烧盆,烧盆之上《二仙雕盆记》载:“嘉祐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庙子李则为首率修,抄到烧财盆壹座,烧破损□□,熙宁四年八月十三日重换却烧财盆,故记……”。据此推测,该殿可能建造于熙宁四年之前,斗拱等结构也符合该时期建筑的特征,所以姑且把它定为是一座建造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的建筑吧,那么,它是一座宋代早期建筑。

(注:嘉祐八年,宋仁宗年号,公元1063年,熙宁四年,宋神宗年号,公元1071年)

关于该殿的用材:

该殿用材:21厘米*13.5厘米,约合宋代6.9寸*4.4寸,约为宋代《营造法式》 五等材,五等材:6.6寸*4.4寸,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用之。该殿为三间,基本与《法式》的规定相符。据考证,泽路地区营造尺为1寸=3.06厘米。

源自任昆龙《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全过程设计、优化与评价》

图文提供:郭静

 图文提供:王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治国保档案(八)——壶关三嵕庙
我国仅存的八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杂志精选| 古代建筑年代断定的几种方法
又是一年春风起!访山西省内唐代木构建筑,让踏青别有风味
只有四个!中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宋金建筑的孤例-陵川礼义崔府君庙(金-清.国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