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道墙 | 走访山西明长城~了解山西长城,从大同开始

提到山西明长城,很多人知道山西有内外两道长城。其实,山西还有一道明长城,它是位于山西东部太行山上的长城,这段长城最有名的非娘子关莫属。明朝史料中一般将长城称之为边墙。所以,为了加强大家对山西明长城的认识,拙文取名三道墙。

牛帮口是山西镇与蓟镇长城的分界

寻访牛帮口长城

聊长城,我们先去大同。

公元1368年,这一年是元朝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公元1368年,这一年也是明朝明太祖洪武元年。

这一年正月,朱元璋称帝,改元洪武。八月初二,攻取元大都,改名为北平,元朝灭亡。

拿下元大都之后的八月十五日,朱元璋便命令徐达、常遇春进攻山西。明右将军冯胜、偏将军汤和、平章杨璟等率部随同出征。这与当年日本攻占北平后随即进攻山西何其相似乃尔!“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朱元璋知道,日本人也知道。

大军兵分两路,徐达常遇春为主力,常遇春为前锋下保定、中山(今河北定州市)、真定(石家庄正定县),徐达率大军继后。冯胜、汤和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沁阳市),度太行,攻泽(山西长治)、潞(山西晋城)。

冯胜、汤和攻下泽(山西长治)、潞(山西晋城)后,与元军在晋东南鏖战。徐达乘机率领大军从井陉进攻太原。在太原城下与元朝王保保军相遇。徐达听取常遇春建议夜袭元军大营,元军大败,王保保仅率十八骑北逃,十二月一日徐达攻克太原。

来源《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十四册·明朝》

这一招是中国历史上打山西最常见的做法——主力从河北经井陉进太原,偏师从北京攻大同或下河南克泽潞。从中原打山西的套路实在是太简单了,就这么个选择,没有其它。

占领太原后明军即分兵进攻山西晋北晋南各地。霍州、平阳、绛州以及晋东、晋东南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于十二月先后被明军占领。

洪武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明军将领常遇春率军攻取了晋北要地大同。常遇春拿下大同,标志着明军山西战事的结束,也标志着自五代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之后,大同再次回到汉人的统治之下。

大同,中国北方重镇,山西第二大城市。自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长达433年,终于再次回到中原帝国的怀抱。期间曾为辽金两朝的西京。

大同的辉煌,恰恰都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时,鲜卑的北魏、契丹的辽、女真的金。它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见证,造就了今天大同人的豪爽与大度。

明朝,开始了对大同的再一次营建,这次,大同的历史使命又是什么呢?而明朝刚刚占领后而大同又是什么状况?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月,大将军徐达遣都督同知张兴祖(汪兴祖)“将宣武、振武、昆山三卫士卒守大同,”这是史料中查询到明王朝在大同设置的最早驻军。宣武、振武、昆山三个卫,由大将汪兴祖统领。这是明朝这个时期拿下北方重镇后常见的做法。比如北平,由大将孙兴祖、华云龙驻守。

洪武三年六月,明廷“设陕西、北平、山西行都督府”,“都督同知汪兴祖为晋王府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同知”。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元璋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但这个时候朱棡仅仅十二岁,按照山西人的习惯才刚刚圆锁。一直到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才就藩太原。代王朱珪的出生还得再等几年(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生)。

所以,我们这个时期的大同,是明王朝初期大将守边的时期。实行的是明初的卫所制,卫是这个时候大同的最高级别军事组织。由都督府派大将汪兴祖提督。

这个时期虽然山西设有行都督府,但是这个行都督府并不是正式的建制,实际就是都督府的派出大将,边镇正式的建制要等到下一年开始设置的都卫。

这个时候大同的管理机构一个是大同府,一个是卫所。大同府本为元朝大同路,洪武二年改大同府。这时的大同所辖范围变动较大,和军事征战有关。因为这时与元朝势力的征战还在持续,辖区域并不稳定。这个时期大同虽然设府,但是知府往往受制于驻守的大将,实行的基本是军政合一的制度,驻守大将说了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愚者昏语||为何洪武年间不设慕田峪关?慕田峪长城真是徐达所建吗?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大规模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
明朝政府移民的历史记载:
文史浅解||明朝移民简况
山西印象—太原 大同
山西大同:大同周边明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