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渴汗症(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排汗异常)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消渴汗症(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排汗异常)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1)有明确的消渴病病史。
(2)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或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可伴气短乏力、口干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懒言等症。
2.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汗腺疾病》2010年)。
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相应临床症状和特点及功能检查进行临床诊断,为排他性诊断。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精神紧张时汗出过多;进食时汗出过多;睡眠时汗出过多,醒来自止。
(3)辅助检查:无特异性理化检查指标。
(二)证候诊断
(1)营卫不和证: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半身或局部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2)气虚不固证:自汗为主,动辄加重,气短乏力,神疲懒言,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3)气阴两虚证:自汗或盗汗,或两者兼见,气短乏力,口干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4)阴虚火旺证:盗汗为主,口干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营卫不和证
治法:调和营卫,固表敛汗。
推荐方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合仙鹤草汤加减。桂枝、白芍、龙骨、牡蛎、仙鹤草、浮小麦、生姜、大枣、炙甘草等。
2.气虚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收敛止汗。
推荐方药:①玉屏风散(《医方类聚》)合仙鹤草汤加减。防风、炙黄芪、白术、仙鹤草、浮小麦、炙甘草等。②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仙鹤草汤加减。炙黄芪、白术、党参、茯苓、仙鹤草、浮小麦、炙甘草等。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固表止汗。
推荐方药:生脉散(《医学启源》)合仙鹤草汤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仙鹤草、浮小麦等。
4.阴虚火旺证
治法:清热生津,滋阴敛汗。
推荐方药:增液汤(《温病条辨》)合仙鹤草汤加减。玄参麦冬、生地黄、仙鹤草、浮小麦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三)穴位低频脉冲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自汗者,取合谷、复溜穴。盗汗者,取太溪、三阴交、内关穴。
(四)穴位注射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取合谷、复溜、太溪、三阴交、内关、阴郄等,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进行穴位注射。
(五)脐贴疗法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重症患者,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制,贴敷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阴虚热盛型患者,取黄柏适量,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制,贴敷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
(六)外敷疗法
1.轻粉方:川芎、藁本、白芷,滑石粉,上药为末,过180目筛,用绢袋包裹,将皮肤擦干后,将此粉适量扑于汗出较多的体表。用于汗出过多者。
2.红粉方:麻黄根、煅牡蛎、煅赤石脂、煅龙骨,上药为末,过180目筛,用绢袋包裹,将皮肤擦干后,将此粉适量扑于汗出较多的体表。用于自汗过多者。
(七)内科基础治疗
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稳定血糖。必要时可选择胰岛素治疗。
(八)护理
1.生活起居调理:消渴汗症患者极易着凉感冒,在治疗期间,起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本病患者宜在阳光适度,空气清新,整洁安静的环境下活动,出汗时应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情志护理:情志失调是消渴汗症的病因之一,患病之后,患者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等情绪,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者应对其多加关心,经常与之谈心,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3.饮食调护:消渴汗症患者宜食清淡、富含营养之品,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口渴甚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淮山药、葛根等煎水代茶饮;气虚不固者宜饮红枣乌梅汤;阴虚火旺者宜饮生地玉竹汤;气阴两虚者宜食山药枸杞粥;盗汗日久,阴损及阳者,可食用韭菜鲜虾粥。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以汗出及伴随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汗出等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计分降至0分)。
显效:汗出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计分较治疗前计分减少≥70%)。
有效:汗出等症状减轻(治疗后计分较治疗前计分减少≥30%)。
无效:汗出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后计分较治疗前计分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进行评价。
症状
主要
症状
自汗
重度体力活动后汗出明显增多
中度体力活动后汗出明显增多
轻度体力活动后甚至静止时汗出即明显增多。
盗汗
入睡已深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醒后方觉全身或身体局部有汗出。
入睡不久即有汗出,醒后汗止,甚则睡装湿透。
入睡不久即有大量汗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止,可浸湿被褥。
次要
症状
气短乏力
日常活动中偶有
介于两者之间
稍有活动即感气短乏力
神疲懒言
日常活动中偶有
介于两者之间
稍有活动即有
五心烦热
偶有(每周1~2次)
经常(每周2次以上)
反复(每天都有发作)
腰膝酸软
偶有,不影响活动
较明显,活动减少
症状明显,不欲活动
头晕耳鸣
偶感(每周1~2次)
经常(每周2次以上)
反复(每天都有发作)
口干多饮
自感口干、多饮,饮水即解
自感口干、多饮,饮水可解
自感口干、多饮,饮水不解
舌象
舌质
淡、红、暗红少津(若有打钩)
其他(如实记录):
舌苔
薄白、少苔、无苔(若有打钩)
其他(如实记录):
舌体
胖大、边有齿痕(若有打钩)
其他(如实记录):
舌下脉络
青紫(若有打钩)
其他(如实记录):
脉象
脉象
浮、细、细数、弱(若有打钩)
其他(如实记录):
注:主要症状积分方法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次要症状积分方法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集』治疗消渴汗症的四大中药祖传秘方
●李小荣医案治疗糖尿病 作者:李小荣
微博
然谷穴---升清降浊、平衡水火的首选穴位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火旺”辨证之分型
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三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