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

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具备 个主症以上,或 个主症、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

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 年)标准,

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3.-手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缪鸿石、朱镛连等,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

疗,华夏出版社,1996 年)

1)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

2)手指屈曲受限;

3)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

4)多发生在脑血管病 1月内。

(二)证候诊断

1.气虚不运,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按之凹陷疼痛,皮色晦暗,肌肤甲错,

木痛或不知痛痒,身倦乏力懒动,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2.痰湿阻络,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沉困,按之凹陷,皮薄色多晦暗,肢体

沉重懒动,局部发凉,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头身困重,口淡粘腻不渴,面色晦黄,

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3.阳虚寒凝,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按之疼痛不移,色青,局部发凉,且

疼痛较甚,常在夜间加剧,遇寒凉时更甚,喜以厚衣物裹之,畏寒喜热,舌暗色紫或有

瘀斑,脉沉涩。

 

 

 

 489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4.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颜色发赤,自觉有灼热感,抚摸时亦

有局部发热,喜接触凉物,舌质绛或有瘀斑,脉数或细涩。

(三)肩-手综合征分期(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1.期(急性期):肩痛,活动受限伴同侧手(包括腕关节、手指)出现红、肿、

热、痛、血流增加等血管运动性反应。手指多呈伸展位,屈曲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

痛,手及肩部 线片可见局部骨质脱钙。

2.期(营养障碍期):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和手肌群萎缩明显,手指

关节活动受限日益加重,有时发生萎缩样掌筋膜肥厚。

3.期(萎缩期):手部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关节完全挛缩。X

线显示广泛的骨质疏松。

二、治疗方法

(一)预防

目的在于避免所有引起水肿、肩手部损伤的原因。

1.良肢位的摆放,包括卧位、坐位等各种体位。

1)卧位:仰卧位时,用一软枕垫在患肩胛部,前臂用另一软枕垫在前臂部,身

体略显小角度侧卧状。侧卧位时,用一软枕放置于患者胸前,患者自然放置于软枕上,

手指自然伸开。尽量避免对肩关节进行过度牵拉。

2)坐位:患侧肘部、腕部和手应有良好的支撑,避免患侧上肢向下脱垂,以及

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屈曲,避免对肩关节进行过度牵拉。

2.正确的体位转移,以免在转移过程中造成肩部、手部损伤。

3.适当主动运动或主动辅助运动。

4.避免手关节的过度牵拉。

5.避免不正确的偏瘫上肢负重练习。

6.避免在偏瘫手上做静脉输液。

7.宣教:教导患者良肢位摆放、主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日常生活中防肩手部损

伤。教导家属帮助及监督患者良姿位摆放、体位转移等。

(二)康复治疗

除早期预防,注意正确的姿势与体位以及避免不正确的处理所造成的损伤之外,对

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按照疾病的不同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

1.中风后肩痛期的康复治疗: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活动受限,立即治疗常可

控制病情的发展,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490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1)良肢位摆放、可使用小型腕上翘夹板避免手腕屈曲。

2)减轻水肿:适当抬高患肢;轻柔向心性按摩;压迫性向心缠绕;

3)针灸治疗

电针疗法(常规选择)

取穴:肩三针、肩髃、肩髎、外关、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健侧卧位,取 0.25×40mm 的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后用提插捻转手

法得气后留针,接电针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辅以电磁波照射肩

部,每天一次,次为一疗程。

火针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取穴:阿是穴

针具:采用专用火针及毫火针。

操作方法:寻找最疼痛的患部,做好标记。将火针针具烧至通红,迅速刺入定位好

的阿是穴,并迅速出针,用跌打镇痛油涂擦针刺部位,用无菌纱布敷盖,做好保护。每

次操作穴位不超过 个穴位,每周一次,周为一个疗程。

腕踝针治疗(常规选择)

明确肩部疼痛最严重部位,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患侧取穴,进针定位点在腕部横

纹上 横指,手指同身寸。常规消毒,采用 1.5 寸毫针在相应点进针后皮下浅刺,针尖

指向病所,针刺过程中应避开血管及凹陷处,进针后不得有酸、麻、胀、痛感觉或其他

不适感,若有,即进行调针。调针完毕后用小胶布固定留在体外的针柄,留针 60120

分钟,每日一次,天一疗程。

4)新肩三针穴位注射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选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袖损伤压痛点、肩峰下滑囊处的压痛点,运用醋酸强的

松龙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次,连续针刺3周为一疗程。

5)中药外敷及薰洗疗法(常规选择)

以活血化瘀、通络药组方,如桂枝、苏木、艾叶、当归、红花、透骨草、川芎各 20g

加水 1500 ml,煎后药液倒入盒中,同法第二煎,合并药液后加醋 50 g 自上而下趁热熏

洗患肢,每日 次。

6)耳穴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可取肩、肘、腕、指等穴位,最多不超过 个穴位,采用专用耳穴贴,适当用力按

压,以刺激穴位,隔日取下,天一次,一周 次。

7)通络止痛推拿治疗(常规选择)

取穴:肩部痛点、阿是穴。

 

 

 491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手法:揉法、点法、拨法、滚法等

操作方法:以下推拿操作方法均在无牵拉患肩的前提下进行,视患者的病情及耐受

程度,可选择以下不同的手法。

滚肩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取坐位或弓步位,辅手握住患手上臂部以固定患肩

部,操作手用滚法施术于患肩部前部和外侧部。直至患者肩部皮肤略泛红止,约 35

分钟。下一步:患者健侧卧位,用同样的操作手法施术于患肩后部,直至患者肩部操作

部位皮肤略泛红止,约 3分钟。手法宜轻柔。不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

点穴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取坐位,用点法由轻到重分别施术于患者部肩髃、

肩髎、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不宜过强刺激,以

轻刺激量为主。

拨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坐位,标注好患肩部最疼痛的部位,用拨法由轻到重、

由浅到深的拨动,注意患者的反应,尽量不产生剧烈疼痛。

搓揉法:用轻搓揉法操作。动作宜轻揉,以患者感觉舒服为佳。施术时间约为 5

10 分钟。

以上推拿疗法,每天一次,次为一疗程。

8)物理因子治疗

超短波治疗(常规选择):采用超短波治疗仪治疗,剂量为无热量或微热量,治

疗时间为 15 分钟,每日一次,次为一疗程。

干扰电疗法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采用神经干涉治疗仪治疗,治疗剂量以

病人能忍受为宜,治疗时间为 20 分钟,每日一次, 次为一疗程。

肢体气压治疗(常规选择):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治疗,将袖套套至患肢腋部,

气压压力以患者感觉较为舒适为宜,治疗时间为每次 30 分钟,每日一次,次为一疗程。

激光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采用超激光治疗仪治疗,治疗剂量以患者能忍

受的热度为宜,治疗时间为第次 20 分钟,每日一次,次为一疗程。

超声波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采用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治疗热度以微热度,

治疗剂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治疗时间为 分钟,每日一次,次为一疗程。

冰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水和碎冰的比例为 13,将患手浸入水中 次,每

次浸入之间有短暂间隔,治疗师手一同浸入,以确定浸泡耐受时间。

9)运动和作业疗法(常规选择)

关节松动术(级):患者仰卧位,肩胛骨处于前伸位,上肢稍外展,前

臂及肘、指关节伸直,大拇指外展,掌心交替上下;患者坐位,双手分开如肩宽,平放

偏瘫治疗床上,肘伸直,治疗师用一只手保持偏瘫臂的位置,另一只手引导患者肩外旋,

 

 

 492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伸肘、伸手指,矫正肩的位置。

站立位结合张力实验,患者偏瘫侧朝向墙站立,患手放在其稍后的侧面墙上,治

疗师一手保持患者臂伸直并外旋的位置,指导患者正确活动健侧手臂,然后通过旋转躯

干向前运动手臂触墙,脚保持不动;另一手防止患者肩运动时因张力增高而被拉向前,

治疗时循序渐进,每日 次各 2040 分钟。

神经促通技术:由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神经促通技术的康复治疗,注意纠正肩胛骨

的下沉、后缩及肱骨的内旋、内收,以减轻肩带肌的痉挛。治疗师对患侧上肢进行被动

活动,每次 1015 分钟,以上治疗每日 次,14 天为 个疗程。

上肢功能训练:加强被动及主动的功能训练,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10)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合并肩关节半脱位的辅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

择):可使用肩带固定患者肩部、肘部、手部,以保护肩袖,避免进一步损伤。

2.中风后肩痛期的康复治疗:若第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

很快转入第期,为了把功能障碍减到最小程度,仍须积极治疗,除在期治疗方法的

基础上,加上以下治疗方法。

1)温针治疗(常规选择)

取穴:肩髃、肩髎、臂臑、外关

配穴:合谷、足三里、脾俞

操作:采用 0.3×40mm 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

用专用温针艾粒固定于针柄上,点燃艾粒,在针下周围皮肤垫一硬纸板,进行温针治疗,

每次 柱,每天一次,次为一疗程。

2)运动灸(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操作方法:将清艾条点燃数支备用,施术者用医用绷带或棉布数米,制成长 12cm

宽 12cm 的正方形布块 10 块,叠成 10 层,用自制中药浸湿布层,然后取一只燃着艾条

一端用药布包紧,以右手拇、食、中指捏紧对准穴位进行旋转揉按,力度约 12kg,灸

之穴位皮肤红晕酸麻肿胀感觉为度,每穴灸治 3次(一次以更换艾条为准)。运动灸

法由太乙神针及雷火神针演化而来,可主治多种病证,对于中风病早晚期及十二经筋病

证均可使用。

3)巨刺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取穴:肩髃、肩髎、天宗、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先针健侧穴位,后

针患侧穴位,穴位常规消毒,301.5寸毫针针刺.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起针。双

侧均先刺天宗,用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使针感向肩臂部放射,快速刺不留针。然后患

 

 

 493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者仰卧,刺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健侧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

患侧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以上针刺结束后,作刺络疗法,刺络取穴取患肢的

肩髃、肩贞及臂臑、肩前两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天1次。每穴皮肤上用75%

醇常规消毒后,用细三棱针点刺或挑刺35次,深达皮内,可见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施

闪火拔罐法,每罐令出血23ml为度,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4)穴位埋线(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取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肩井。

方法:先将埋线器材准备好,在埋线穴位做出标记,皮肤消毒作皮丘麻醉后,镊取

一段已消毒 2cm 长 号植物蛋白线,放置在 号埋线针套管的前端,从针尾插入针芯。

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过皮肤,进入一定深度,边推针芯,

边退针管,将线注入穴位肌层内,紧压针孔并用创可贴固定。一周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5)中药薰药治疗(常规选择):

采用全自动中药薰药治疗仪治疗,中药以消肿通络,温经散寒为主,如制川乌、制

草乌、麻黄、泽兰、伸筋草、海桐皮、桂枝、艾叶、透骨草、怀牛膝、鸡血藤、千年健、

威灵仙、肉桂等。治疗剂量 45左右,治疗时间 30 分钟,每天一次,次为一疗程。

6)推拿治疗(常规选择):可主要选择滚肩法及拨法。

7)物理因子治疗(常规选择):主要选择超短波治疗、激光及超声波治疗。

8)运动和作业疗法(常规选择):主要选择关节松动术及上肢被动功能训练,减

少肌肉萎缩的发生率。

3.中风后肩痛期的康复治疗:未经规范治疗,转入第期,此期常是不可逆的终

末阶段,病侧手完全失用,永久丧失运动。康复治疗除在前两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

上以下特色疗法及代偿性训练,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1)推拿手法(常规选择):在原有手法治疗的基础上,主要选择神经促通技术及

上肢被动功能训练,加大手法治疗的力度,使手法刺激达到中等以上的刺激量,松解及

减轻痉挛的程度。

2)灸法(常规选择):采用药艾条,取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等穴位、用雀

啄灸法进行治疗,每次 20 分钟,每天一次,天为一个疗程。

3)小针刀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方法:针刀治疗点选择及方法:肱骨小结节针刀点,患者仰卧,刀口与肩胛下肌

及胸大肌肌纤维平行方向,在肱骨小结节内缘进针,行纵向疏通剥离针法,然后针尖斜

向内侧,横向切 2刀。肩胛骨内缘针刀点,患者俯卧,助手向后方推挤患肩,术者

从肩胛骨内缘进针,针尖探至肩胛下肌.成扇形纵向梳理,并横向切断少量肌纤维。

 

 

 494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曲安缩松关节腔注射方法:患者侧卧位,号针头从肩峰外缘直刺,进入关节腔后.回抽

有淡黄色关节液,注入曲安缩松 20mg 加 2%利多卡因 2ml,一周一次,周为一疗程。

4)功能训练(常规选择):根据病情,可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主要维持关节活

动度及软组织柔软性

上肢牵伸

关节松动术(级)

上肢主动或主动辅助运动

上肢被动运动

 健侧手代偿性或替代性功能活动训练

5)辅助用具配置和使用练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肱二头肌长头结

间沟阻滞及痛点阻滞,可以减轻患肢疼痛。

7)物理因子治疗(依据不同条件,常规选择 2种):主要选择超短波治疗、

激光、超声波治疗及痉挛机治疗。

(三)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不运,血瘀水停证

治法:补气化瘀,行气利水。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党参、当归、川芎、地龙、

全蝎、威灵仙、海桐皮、桑枝、白芷、炙甘草等。

2.痰湿阻络,血瘀水停证

治法:健脾化痰,行气利水。

推荐方药:双合汤和大秦艽汤加减。陈皮、法半夏、茯苓、白术、枳实、滑石、防

己、当归、地龙、秦艽、羌活、海桐皮、桑枝、白花蛇舌草等。

3.阳虚寒凝,血瘀水停证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利水。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红花、淫羊藿、制附子、干姜、

制川乌、姜黄、桑枝等。

4.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利水。

方药:芍药甘草汤和六味地黄丸加减。白芍、甘草、丹皮、石斛、木瓜、当归、生

地、山萸肉、枸杞子、细辛、海桐皮、桑枝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95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灯盏细辛注射液、丹参注射

液、疏血通注射液等可选择使用。

(五)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

法等。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 年)标准。

(六)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起居有常,避风寒之邪,勿汗出当风,注意患肢保暖防寒;根据患者

病情及个体状况,采取不同的良肢位、合理的功能锻炼;防跌倒坠床、防烫伤等意外。

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每日一剂,分 次服用。

3.辨证施膳调护:根据中医证候进行。

1)气虚不运,血瘀水停证:宜食黄芪当归猪肉羹、桃仁参茶等益气活血通络之

品。

2)痰湿阻络,血瘀水停证:宜食淮山薏仁粥、冬瓜白菜粥等健脾祛湿化瘀之品。

3)阳虚寒凝,血瘀水停证:宜食当归羊肉汤、复元汤、核桃羹等温阳补肾散寒

之品。

4)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宜食山药杞子粥、黑芝麻糊、桑椹糕等滋阴清热之

品。

4.健康宣教: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康复健康宣教,教导患者良肢位摆放、主动运动、

主动辅助运动、日常生活中预防肩手部损伤。 出院时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资

料。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运动功能恢复评价:根据 Brunnstrom 运动功能恢复分期,由异常运动模式向正

常运动模式转化的程度。采用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状况,

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肌张力状况。

2.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的 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

常生活能力,即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水平的提高。

3.疼痛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变化情况。

4.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评价方法

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入院后 1天:可选用 Brunnstrom 分期、简化 Fugl-Meyer、改良 Ashworth 

 

 

 496 —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挛评定量表、改良的 Barthel 指数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状况调查问

卷(SF-36)等进行评价。

2.入院后 14 天及出院前 1天:可选用 Brunnstrom 分期、简化 Fugl-Meyer、改

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改良的 Barthel 指数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进行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技术
石学敏: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
石学敏: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
戒烟的综合治疗
引用 针灸治疗中风
一针疗法——肩周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