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原发性陆结肠炎、特发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远端结肠炎和血栓性结肠炎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及粘液血便,多伴有里急后重等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下愈。与中医的“久泄”,“久痢”、“休息痢”等病证帼近。
  [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起病缓慢,以急性发作开始者极为少见,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记忆起病日期。以病程长.反复发作为其特点,发作的诱因有饮食失调,精神刺激.过度疲劳,或感受寒凉和继发感染等.
  1。消化道症状
  (1)腹泻: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轻者每天腹泻2--4次,鸭溏便,混有血脓和粘液.重者每天腹泻可达10.v30次,粪便往往呈血水样.甚至大便失禁。有的患者在腹泻时伴有里急后重感,有的患者多在清晨和饭后腹泻,有的患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腹痛。以下腹部为甚,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以腹泻时最为显著.排便后绞痛缓解.转为持续隐痛.
  (3)其他: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饱满撑胀,部分患者在左下腹能摸到腊肠样条索状块状物,这是由于结肠增厚或痉挛引起的“腹块”。
  2.消化道外症状
  消化道外症状多见于急性期或重症患者,缓解期和轻症患者少见.消化道外症状主要有:发热(多为低中度发热),消瘦.脉数,肝脏肿大,或见关节疼痛.皮肤病变等.
  [诊断要点]
  ①有腹泻,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持续或反复发作等临床表现。
  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确诊本病的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一环。粪便检查(包括常规,沉淀积卵、孵化、寻找阿米巴和致病菌培养等)是诊断本病必要辅助手段.
  [病机分析]
  外邪入侵,或饮食不节.或情志抑郁,或气滞血瘀、痰饮.均可损伤脾胃,酿湿生热,下注大肠,导致腑气不通.气血壅滞,蒸腐化脓,而见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腹泻日久,正气损伤,脾肾阳虚,以致引起遇寒则甚,清晨必泻.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等临床症状。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法,据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上讨论通过的分型标准,一般分作一卜述证型,辨证论治.
  1.湿热内蕴
  腹痛泄泻,反复发作,粪便中夹脓带血.里急后重,身热.肛门灼热.胃痞纳呆,大便秽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当清热利湿,佐以理气止痛。常用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白头范汤加减,药如: 白芍、黄芩、黄连、大黄、当归、槟榔、木香.肉桂、甘草。葛根、白头翁、秦皮、败酱草、生苡仁.冬瓜仁、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刘寄奴,石榴皮,鸡冠花,马齿苋、槐花、田三七,焦山楂、红藤。白芨、地榆、丹皮、枳壳、侧柏炭等。必须指出:病属湿热.固以清热利湿为主,但ui不句过用寒凉。长期大剂量应用苦寒蓟物,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损伤脾胃阳气,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加之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也多有脾虚;佝因素存在,所以在清热利湿时注意顾护脾肾阳气十分重要.
  2.气滞血瘀
  症见腹痛拒按.下痢脓血或帖液,泻不下爽,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肠鸣腹胀.嗳气少食,胸胁胀满.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治当行气活血,佐以健脾益气。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药如:小茴香、干姜,延胡、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焦山楂、三七粉、丹参,泽兰、刘寄奴、乌药.
   在治疗此型时,要理气活血并用.温药凉药并用,疏肝健脾并用.因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活血必兼理气、本病长期迁延不愈,必累及脾肾阳气,故要用温药以补脾肾之阳,而过于热燥又非本病所宜,故要温凉并用。疏肝健脾并用.
  3。脾肾两虚
  症见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粘液,腹中隐痛喜按,腹胀肠呜,五更泄泻,形寒肢冷,遇寒则甚,食减纳呆,少气懒言,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当健脾温肾,佐以涩肠止泻。常用四神丸、理中肠加减,蓟如: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蔻,五味于、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木香、诃子、赤石脂.
  4.阴血亏虚型
  症见泻痢不止.长期不愈。便下脓血,腹中隐痛,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当养阴补血,佐以益气固肠。常用生脉饮合六君子汤加减.药州: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山药、赤石脂、天冬,乌梅、芡实、生地榆、仙鹤草.
  近年来,在治疗本病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如雷在彪民用银茵汤I号(银花、茵陈、广木昏、黄连、山楂肉、白头翁、莱菔子、枳壳、白芍、甘草)辨证加减治疗本病30例、治愈10例,好转20例,有效率100%;杨仁信氏等用活血化瘀汤(党参.白术、生地、归尾、川芎,赤芍、甘草)辨证加减治疗31例,有效率为96.77%;王延周等用附子厚朴汤(制附子、炮姜,炒白术、厚朴、木香、枳实、白头翁、黄连、黑地榆)治疗55例,临床治愈50例,有效4例,中断1例;陈治水氏用健脾灵片/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炮姜、 乌梅炭,孩儿茶,延胡、广木香、白芍、茅莓、黄连、甘草)治疗60例,治愈40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杨林氏用健脾敛溃散/党参、臼忙、黄芪.煅石膏.白芨、白芍.黄连、血竭、甘草、炮姜、枳壳、石榴皮、乌梅)加减治疗74例,治愈51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Q%;王兴烈氏等用益肠片(人参.黄芪、白术,炮姜.补骨脂、当归、延胡.木香、白芍,儿茶、赤石脂.甘草)治疗100例,临床治愈80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桂方虎氏用健脾理肠片(黄芪,党参、当归、炮姜,白芍、白术、延胡、赤石脂、儿茶、肉桂。乌梅、茅莓、升麻)治疗55例,治愈34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均可供临床组方用药参考.
  药物灌肠对于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作用。中医治病传统上多以口服给药为主.口服方法简单.药物经小肠吸收而发挥作用。但药物在胃肠遗被胃酸、肠液和各种消化酶中和与破坏,致使药物的部分性能丧失;同时,药物经过肝脏的分解代谢作用,也会丧失一部分药力。用中药保留灌肠.对局部病变作用直接,收效迅速,避免了药物被胃肠消化液破坏和肝脏分解的弊端。中药保留灌肠还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点,避免了对胃及小肠的刺激,从而消除了长期口服中药而带来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中药灌肠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含有脂肪、蛋白和多糖的药物不宜作肠遣给药.因为直肠不吸收这些成分。肛门感染时也不宜作灌肠疗法。
  结肠对药物的吸收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结肠的吸收部位在横结肠和升结肠,因比灌肠的胶管如能插到结肠脾区,患者取右侧位是理想的,但实际上一般达不到这个深度。临床上将胶管深入到乙状结肠,最好插入在25cm以上效果更好。
  中药保留灌肠使用的有散剂、粉剂,糊剂、合剂,浓缩剂、浸出液、浸膏剂等剂型.灌肠方法有注入、滴入和喷粉法等,用药剂量每次20,-v3010毫升不等,大多每次用100-~200毫升,药温在35。一38。c之间.寸间在每晚临睡前或清洁灌肠后进行。卧位在灌药时取臀高头低位,灌肠后取右侧卧位,药液灌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压力增大而损伤肠粘膜.灌肠器具要作好消毒,以免重复感染.
  保留灌肠所用中药.有按辨证分型给药的;有以基本方为主,然后辨证加减给药的;有以单味药或中成药给蓟;也有以中药为主配合西药给药的。按辨证分型给药,凡各型的口服方药,均可作灌肠用。以基本方为主加减治疗本病的口服方药.也可作灌肠用。现介绍部分效果较好的灌肠方药如下:
  溃结清{王碧慧等经验):山麝香。牛黄、珍珠、血竭、枯矾、白芨、青黛,红花等组成。每次用溃结清粉12克,加白开水100毫升,调成稀糊状,待温后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2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体息6—7天。治疗33例,痊愈2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置刁:37。C的温水中混合均匀.先用温水500毫升清洁灌肠,再用此药保留灌肠(北京友谊医院经验)。
  白头翁,白花蛇舌草、救必应各30克,川黄连、赤芍,白芍各15克,煎水20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腹泻重,灌肠后难保留者于药液中加藕粉15克,调成糊状再行灌肠;便秘者加大黄。治疗30例,显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9b(岑永加经验)。明矾合剂:明矾、苍术,苦参.槐花各15克,大黄10克,煎水保留灌肠.治疗359冽,痊愈和基本痊愈299例,好转奶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80/o

  青黛散:青黛、黄柏、珍珠、枯矾、儿茶等为细末,加水混和均匀.每晚睡前保留灌肠, 2周为一疗程,同时配服中药,治疗28例,痊愈12例,基本痊愈10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徐振兴经验)。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的经验很多。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并用,可以提高疗效.最好二者同时配合应用。我们的经验是可把味苦难喝,对胃有刺激,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及影响食欲的中药作为灌肠用,而将补养气血、益脾健胃的药物作为口服用。
  刺激疗法:取关元、肾俞、天枢、上巨虚、大肠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耳穴取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神门、直肠下段、三焦,每次刺3—5穴。手法:湿热内蕴型和气滞血瘀型用泻法,脾肾两虚型和阴血亏虚型用补法,每tt针刺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不针刺。或在上述穴位上埋针,用30号或32号不锈钢丝制成的图钉型或麦粒针具埋入上述穴位,固定后留置2—3天,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在埋针期间,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按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灸法:灸的方法有多种,通常用的是蕲艾做成的艾条或艾柱。此外,还有硫姜灸,硫朱灸、阳燧锭灸,雷火针,太乙神针等灸法。所谓硫姜灸.就是将经过加工的硫黄放在生姜薄片上,然后再…同放在治疗穴位上.点燃施灸。所谓硫朱灸.就是硫黄、朱砂加工成硫朱丹(先研细末,再微火熔化,作成如西瓜籽大小颗粒+称为硫朱丹)后,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阳燧锭灸所用的药锭,是用硫黄45克.蟾酥3克、朱砂3克.冰片0.6克、麝香0.6克,白砒l。5克。分别研细.放入铜勺内在火上加热熔化,制成药锭,如西瓜子大.每用一锭,点燃施灸。雷火针所用的药条。是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蕲艾研碎后卷成的。太乙神针所用的药条,是用麝香、硫黄,乳香,没药、木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刺、细辛、川芎,羌活,雄黄,穿山甲、苍术,白芷6克,各研细末,加艾绒30兑.润制均匀,卷制而成的。一般地说,雷火针.太乙神针及阳燧锭灸法的作用较大,效果较好。
  外敷疗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根据北京友谊医院的经验,腹痛较甚者可在局部外敷活血止痛散(大黄、青黛、王不留行、乳香、没药、水菖蒲)共碾极细末,蛋清调匀,隔日换药一次。或用敷脐疗法,用五倍子,虎杖、皂剂、露蜂房.共研极细,加樟脑粉、麝香少许搅拌匀,填入脐眼,外田胶布固定, 1日或隔日换药1肉(张海峰经验)。
  药带疗法:按辨证分型使用的门服或灌肠中药粉碎后,炒热.作成药带,缚于少腹部,3—5天换药一次。或将这些药粉用醋和白酒拌匀,平铺在腹部.药的厚度约在1—1.5厘米,上用数层白布覆盖,白布上面洒上白酒(或75%的酒精),然后点燃, 用棉垫控制火势的大小和范围。若某处热度较高时.就用棉垫轻轻一压,火即熄灭;热度较低时,就停止按压.洒火即漫延此处。约经1分钟后,将火熄灭,上用棉垫覆盖,再用热水袋放在棉垫卜面以保温。约隔4—5分仲+再加醋和白酒少许,重新点火。如此反复进行五六次。每口一次,10 日为一疗程。这种治法称为拍火疗法,可使蓟物作用和温热作用渗透到腹腔内,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脾肾两虚型效果最佳。
  在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节制食物,不能吃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要过饱,也不要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即使治愈之后,这些问题仍要注意,以免复发。同寸,还耍注意劳逸适度,心情舒畅,避免恼怒,郁闷和精神过度紧张,这样才有利于恢复,巩固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齿三白汤煎剂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疗效观察
特发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经验
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1例的临床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和西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