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血4

便 血
  便血系胃、肠络脉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可见于消化道出血。
  诊断依据
  1.血液随大便而下,或血与粪便夹杂,或下纯血。出血部位偏下消化道者多见便下鲜血;出血部位偏上消化道者,血色污浊而暗,色黑呈柏油状。
  2.可伴有畏寒,头晕,心慌,气短及腹痛等症。
  3.出血过多可见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腹部压痛。
  4.内镜、X线钡剂造影、肛门指检及乙状结肠镜、直肠镜检查,可助明确出血的部位及性质。
  5.询问有无传染病及疫水接触史,血、尿、粪病原体检查及培养,有助于鉴别诊断。
  证治概要
便  血的病位在胃与肠,与脾和肝相关。便血的颜色,可作为诊断便血部位远近的参考。一般情况下,便血色鲜红者,其来较近;便血色紫暗者,其来较远。便血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外感湿热,风毒,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过极,损伤胃肠之络所致;虚证多属脾胃虚寒,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便血的治疗包括治火、治湿、治气、治血四个方面。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夹湿当化湿利湿;气实当清气行气,气虚当补气摄血;血热当凉血止血,血瘀当化瘀止血,并根据情况结合应用收敛止血的方药。如《血证论·吐血》说:“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
  分证选方
  一、胃肠积热证
  【主症】便干夹血,色鲜紫或暗红,口苦口干,嘈杂烦渴,脘腹痞满胀痛。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泻胃肠,凉血止血。
  【常用方】 清胃散(《兰室秘藏》)。
  生地黄12g,黄连3~5g,当归身6g,丹皮9g,升麻3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原方可加仙鹤草、白及、地榆,或与十灰散、四生丸合方以加强止血之力。
  2.若大便干结,心烦,苔黄燥,脉数有力者,可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热止血。
  3.若三焦火盛,身热,烦躁不安,便血量多,可去升麻,加黄芩、黄柏、大黄、栀子,或加服栀子金花汤,以清泻三焦火毒,凉血止血。
  4.若热盛津伤,口舌干燥,小便短赤,可酌加沙参、麦冬、石斛等,以养阴增液。
  【按语】
  1.《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则清胃泻火之功更为有力。
  2.服用本方宜凉饮,以助其凉血止血之力。
  【参用方】
  1.十灰散(《劳症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栀子、茅根、大黄、丹皮、棕榈叶各等份。各药烧存性,研为极细末。用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g,每日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冷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便血、吐血。
  2.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
  上药研,为丸,如鸡子大,每服1丸,每日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吐血,便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
  3.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炒栀子6g,石膏30g,生地黄15g,黄芩15g,赤茯苓15g,姜黄连6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脾胃热毒,便血,口千舌燥,肌衄等。
  4.栀子金花汤(《医宗金鉴》):栀子12g,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9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泻火,止血。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谵语,不眠,便血、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湿热蕴结证
  【主症】 大便下血,色暗红或紫黑如赤豆汁,或下血污浊腥臭,便解不畅,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常用方】 地榆散(《太平圣惠方》)。
  地榆、黄连、茜草根、黄芩各lOg,水牛角30g,黑栀子5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
  1.脘胀苔腻者,加苍术、茯苓、山药、莱菔子、大腹皮,以祛湿化浊。
  2.腹胀明显,可加枳实、木香、大腹皮,以行气除胀。
  3.腹痛较著,加白芍、香附、甘草,以行气缓急止痛。
  4.大便不畅者,加大黄炭;大便粘液多者,加赤小豆、忍冬藤、败酱草。
  5.便下鲜血,血下如溅,为肠风伤络,可加槐角、防风,或改用脏连丸。
  【按语】
  1.湿热蕴结所致便血者,所选化湿之品不宜过于苦燥,以免助热动血。
  2.大便下血污浊,或夹有粘液者,应及时作纤维肠镜检查,注意是否有肠道肿瘤。
  【参用方】
  1.地榆散(《仁斋直指方论》):地榆20g,黄芩15g,黄连6g,栀子6g,茯苓15g,茜草根20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色紫暗如豆汁,大便不爽,腹胀,舌苔黄腻。
  2.脏连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猪大肠,黄芩240g,槐角160g,地黄120g,赤芍80g,槐花120g,阿胶80g,地榆120g,当归80g,荆芥80g,黄连40g。
为细末, 炼蜜为丸,重9g。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用:润肠清热,止血通便。
  主治:肠风便血,痔疮漏疮,大便秘结,肛门肿痛。
  三、肠风伤络证
  【主症】便下鲜血,血下如溅,大便于结或为便泄。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肠止血,疏风利气。
  【常用方】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槐角5009,防风、地榆、当归、黄芩、枳壳各250g。
  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约9g),米汤或开水送下,每日2~3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出血量多者,重用地榆,酌加槐花、侧柏叶、生地黄,以凉血止血。
  2.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可酌加银花、连翘、炒栀子、丹皮、秦艽、槐花,以增凉血疏风、清肠止血之功。
  【按语】
  1.肠风伤络所致便血者,宜选用轻清宣透之品以祛风利气,温燥动血耗血之品不宜。
  2.本方药性寒凉,不宜久服。如便血日久,见有气虚或阴虚者,非本方所宜。
  【参用方】
  1.槐花散(《普济本事方》):炒槐花12g,侧柏叶12g,荆芥穗6g,麸炒枳壳6g。
  每日1剂,水煎服。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主治:肠风下血,痔疮,脱肛,属风邪热毒或湿热者。
  2.约营煎(《景岳全书》):生地黄15g,芍药12g,甘草5g,续断lOg,地榆15g,黄芩12g,槐花15g,荆芥穗(炒焦)15g,乌梅2个。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治:血热便血、尿血。
  四、脾胃虚寒证
  【主症】病程日久,便血紫暗或色黑如柏油样,脘腹隐痛,喜按喜暖,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苔自,脉细弱。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常用方】黄土汤(《金匮要略》)。
  灶心黄土30g,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黄芩、阿胶(另烊)各9g。
  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方中未入止血之品,临证可酌加乌贼骨、白及粉,以收敛止血;或加参三七、 五灵脂、侧柏叶、地榆等,以止血化瘀。
  2.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或加用归脾汤,以增加益气摄血之功。
  3.阳虚甚,畏寒肢冷者,黄芩宜炒炭用,加炮姜炭、鹿角霜、炒蒲黄,以助温阳止血之功。
  4.出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可重用阿胶,加黄芪、党参、当归、大枣,以益气养血止血。
  5.便血日久,面色萎黄,日渐赢瘦,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者,为脾肾两虚,可加熟地黄、炮姜炭、炮附子,或加用断红丸,以温肾止血。
  【按语】
  1.本方为温中益气摄血之剂,温中之力有余,止血之品稍逊,临证宜酌加止血之品。
  2.据报道:采用本方治疗虚寒型出血性疾病118例,男82例,女36例;年龄15~62岁。结果:症状消失,出血停止,1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86例,占72.8%;症状好转,出血停止,间有复发者为好转,共28例,占23.7%;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者为无效,共4例,占3.5%【l】。
  3.据报道:采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胃虚寒证113例,男82例,女3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8岁;全部病例均有黑便,其中22例伴有呕血。结果:113例均取得止血效果。其中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最短1天,最长15天,平均5.3天。
  【参用方】
  1.归脾汤(《正体类要》):白术30g,茯神30g,黄芪30g,龙眼肉30g,酸枣仁30g,人参15g,木香15g,炙甘草8g,当归3g,炙远志3g。加生姜6g,红枣3~5枚。
水煎服,每日1剂。亦可作蜜丸,每日3次,每服15g,开水送下。功用:益气健脾,养血摄血。
主治: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不止,气短乏力,神倦,自汗。
据报道:运用本方治疗消化性溃疡10例。结果:10例中3例l天便血止,6例均在3天内便血止,1例10天便血减。一般服药2~3天精神开始好转,面色逐渐红润,脉渐有力,便血渐止。观察2年以上均未见复发
  2.断红丸(《济生方》):侧柏叶、川续断、鹿茸、炮附子、黄芪、阿胶珠、当归各30g,枯白矾15g。共为细末,醋煮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功用:补肾益气摄血。主治:脏腑久虚而致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赢瘦。

  疗效评定
  1.治愈:便血控制,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连续3次转阴,X线钡剂造影或内镜检查正常。
  2.好转:便血量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或大便隐血间歇性阳性。
  3.未愈:便血及临床症状无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十、血证
失血
吐血药方
治眼底出血症秘方(方5首)
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多
【中医诊断】鼻衄的中医诊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