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 痉证
  36    痉证


    痉证是由于神明受扰,筋脉拘急挛缩引起的以颈项强急,四肢抽搐,头摇,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相当于“高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晕厥抽搐症”。

    36.1   诊断依据

    36.1.1   多突然发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主要证候特征。

    36.1.2   发病前多有热病或内伤虚证的发病史。

    36.1.3   或可发现颈项部肌张力增强,以及可引出克尼格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等病理反射。

    36.1.4   测体温、血压及血常规,必要时做脑脊液检查。

    36.1.5   须通过CT等检查以与脑部肿瘤相鉴别。

    36.2   证候分类

    36.2.1   邪壅经络: 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甚则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脉浮紧。

    36.2.2   阳明热盛:  发热口渴,汗大出,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36.2.3   肝经火旺: 壮热头痛,手足躁动,口噤   齿,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

    36.2.4   瘀血内阻: 头痛如刺,项背强直,形瘦神疲,四肢抽搐。舌紫暗,边有瘀斑,脉沉细而涩。

    36.2.5   气血亏虚:  素体虚弱,或失血,或汗下太过,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目眩,神疲自汗,心悸气短。舌淡红,舌苔薄而少津,脉缓细。

    36.2.6   真阴耗伤: 形消神倦,手足蠕动,时时发痉,心中澹澹大动。舌干绛或光剥无苔,脉虚数。

    36.3   治疗方案

    36.3.1   辨证施治

    36.3.1.1   邪壅经络证: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方如羌活胜湿汤加减。

    36.3.1.2   阳明热盛证: 清胃泄热,存阴止痉,方如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36.3.1.3   肝经火旺证: 清肝泄热,通络镇痉,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36.3.1.4   瘀血内阻证: 益气化痰,活络止痉,方如通窍活血汤加减。

    36.3.1.5   气血亏虚证: 益气补血,缓急止痉,方如圣愈汤加减。

    36.3.1.6   真阴耗伤证: 滋阴复脉,熄风止痉,方如三甲复脉汤加减。

    36.3.2   其他疗法: 火甚发痉或温热致痉者可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心丸等清热镇痉类中成药;高热神昏谵语者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热开窍类中成药;肝经热甚者可选用羚羊角粉等平肝熄风类中成药;瘀血内阻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气血亏虚者可选用十全大补丸等大补气血类中成药。

    36.4   注意事项

    36.4.1   并发症处理

    36.4.1.1   呼吸障碍: 严重缺氧时,应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用吸引器吸痰,必要时用呼吸兴奋剂。

    36.4.1.2   抽搐: 抽搐持续不止,应配合镇静剂,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

    36.4.1.3   感染性休克: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加强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36.4.2   在紧急治疗的同时,应尽快明确原发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36.5   疗效评定

    36.5.1   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

    36.5.2   好转: 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

    36.5.3   未愈: 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病情恶化。

    36.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22条,第2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痉证
牙关紧闭口合不开中医的病名是什么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痉病】
『痉证』肝经热盛型痉病
打卡96天|中医内科学07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症表格(下)
中内背诵——痉证、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