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松涛|七十年代的送亲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人文/村落/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史迹

七十年代的送亲

李松涛

送亲在我们当地也叫送女,就是女方亲友随男方迎亲队伍将出嫁女送到男方家。

七十年代的送亲是有讲究的。女方亲属有两个已婚女的伴随出嫁女不离左右,叫陪女的,基本上是平辈或长辈。其余送女的都是男的。送亲的人多说明娘家人多势重有实力,在婆家有地位。送亲的队伍中不能有两囗子同时参与,女的陪女,女的丈夫就不能送女。一般女方除父亲外,能去送亲的男的都去,无年龄辈份之分。

女方的陪嫁摆在花架子里,被单捆在木箱上,叫嫁妆,也叫陪方。男方来人搬陪方,女方要安排送亲的男的押陪方,防止嫁妆丢失、损坏。嫁妆要摆在娘家和婆家门囗供人赏看。陪方代表女方的针线活路手艺和娘家的经济实力。

一般陪方就是花架子装零碎,箱子捆被单。那时讲究的是陪嫁了多少床被子。还有经济好的陪大板柜、大衣柜、半截柜、自行车、缝纫机的,这毕竞是少数人家。一般女方嫁妆是给亲戚摊派的,根据陪方物件种类摊派不同关糸远近的亲戚,也就是陪方是由女方亲戚团共同置办的,显示女方亲戚族人的经济实力及娘家人的德为。那时候,人们常说娶媳妇嫁家女亮家当。

男方搬陪方的人都是村里劳力美,灵醒的聪明人,要保证陪方的安全,镜子等易损品不能损坏,损坏是不吉利的,也是大家忌袆的事。陪方走在送亲队伍的最前列,下来是新娘新郎,后是送亲的庞大队伍。

女方为了折腾男方搬陪方的人,常在大板柜里放石头或胡基,显示陪嫁实物重东西多。那时搬陪方十里八里都是人抬,沿途各村人都观看的壮观局面,有大件陪方的还要安排换抬的人,离男方村不远时,半路有人接应。搬大件陪方的人跑的很快,摆脱押陪方的人,撬开柜锁,取出内藏的石头胡基,减轻自己劳动量,并将内放的一包点心分吃,解个馋。

送亲的人都是步行,有时路远有大人骑自行车,转运送亲的小孩。小孩是送亲队伍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人多活跃有气氛。小孩最关心的是几个糖块和坐席的好饭,叫吃席面。

到男方家后,那时是吃两顿饭。第一顿是四碟凉菜一壶烧酒,先喝酒,再上臊子面。那时是用木盘上菜上饭。第二顿饭是正席,除上喝烧酒的凉菜外,主菜是八大碗和馍,喝的是稠酒。坐席用的八仙桌和长板凳。主席饭菜过事都一样,酒席好坏,关健看抽的招待烟酒,和八碗的油水多少,就是浑菜肥肉放的多少。这时是小孩最高兴最活跃的时侯,刚上一盘过事的小礼馍就被洗劫一空,装到衣服囗袋内,装满后上的馍才开吃。囗袋装的馍回家后给家里不能送亲的女孩吃,和同村发小不是门族的小孩吃,也是一种荣耀。那时人普遍可怜,难得能吃一次白馍,平常黑面馍都没得吃。

那时迎亲的男方办酒席,桌凳、木盘、烧酒壶、稠酒壶、盆碗碟刀等用具都靠在村里借。帮忙知事过事借用的东西是一件大事。厨师也是村内或门族带手艺的人帮忙。其他妇女帮忙蒸小花馍,摘菜洗菜。还要垒地垒和高灶子,高灶子的锅也是借的每家做饭的尺八小锅,底面地灶是一个二翻锅。用来炖菜熬菜。加工肉菜叫捞桌子,那是大厨干的事。迎亲办酒席也不容易,亲戚门族中人也跟着粘个浑。

正席开席时举行婚礼仪式,由村里平常看客的主持。那时没有主席台,在靠墙一角放上一个桌子,桌子铺个红锻子被面,桌上放点供品,墙上挂张主席像,毛主席去世后挂华主席像,有的同时挂两个主席像。主持人讲段毛主席语录及序子话,一对新人先向主席敬礼,然后念结婚证,再向父母行礼,就结束开席。那时没有其他人讲话。仪式很筒单。

那时女方送亲的人吃完席,男方客才开始坐席。带队的人叮咛出嫁女几句,告别婆家人返回娘家复命。有时路远,返回娘家也天很黑了,到了晚上。

那时娶外地媳妇,就是媳妇事前到婆家。媳妇从婆家火炕出发,迎亲人抬着花架子,门中小孩紧跟其后作为送亲娘家人的在村里转一圈,再进门到媳妇的新房子,也就完成了送亲的过程。迎亲送亲都是婆家人。但这送亲的过程必须走。

那时也出现了几次改革活动。有一年不许抬花架子,陪方嫁妆用架子车拉。迎亲送亲程序还是一样。

动磕最大的一次是取消了送亲活动。那年公社在暑假轮留将订了婚该村的媳妇集中起来,敲锣打鼓带大红花到未来婆家走一遍,婆家准备糖和茶水招待。公社干部到每家都要讲话,供销社在婆家门囗给未过门媳妇送一个铁铣或锄头,就走了。事后借国家大的节日公社将当年计划结婚的媳妇集中一起举行集体媳礼。都在男方公社举行。事先男方将媳妇从娘家领到自己所属公社,举行完集体婚礼,带回婆家就完事了。这个运动持续时间很短就过去了。风头一过,部分重新补办了送亲迎亲婚礼仪式。

现在举行送亲迎亲的婚礼仪式很隆重,也很复杂,有专门的婚庆公司操办。送亲人员也没有过去那么多讲究,男男女女都可去,待客范围也很广,交通工具很方便,酒席比过去丰盛多了。不是专业服务队就是在大酒店待客。送亲也不用步行,车接车送。这也是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有大的改善的结果。对七十年代自已亲历的送亲回忆,也不一定很全面,只是自己的一点零星片断印迹,仅供大家了解过去,品味过去生活,和现在做一比较而己。

李松涛,网快乐人生,蓝田陈沟岸村人。毕业於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曾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党务领导工作多年。现在农业统技术推广部门任职。


投稿文责自负,要求300字以上,【投稿前请仔细完善作品段落,字词引用,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作品原创首发请注明作品如有抄袭永不录取作品一周内没有发表请另投别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迎娶、拜堂 贺喜句
婚俗
《乡党应酬》【之贰】
鲁西南农村婚嫁习俗概览
瑶族的婚礼习俗
独特的满族婚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