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随笔 | 学生的自由精神

最近,我为初三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诗歌欣赏课,题为“为你读诗——朦胧诗欣赏”。诗人荷尔德林希望人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祝愿“人的栖居通向远方”。我们也时常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惜,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我们往往被生活的狂风裹挟,只知埋头赶路。初三的孩子更是如此,应试、升学的压力无处不在,他们似乎总是被迫向前。于是,我想让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走慢些给自己放个假。由此,上了一堂诗歌欣赏课,想要送一个诗意的远方给孩子们也给我自己

这堂课是自由的对于我——教师,我是自由的。我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交流对所读诗歌的感想。我不再受教学任务的约束,不必想着传授所谓的“技能”——用于应试的种种赏析技巧,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我无需告诉孩子们,某某是作者的想法,某某是“正确”的理解。我甚至可以让孩子们抛开作者,自由地进行“二次创作”,不受束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而不一定是作者传递的。他们终于能够作为单纯的读者欣赏诗歌。

我参考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 instruction),只是适当地提供一个“支架”scaffolding),比如介绍朦胧诗的概念以及诞生的时代背景、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等。我在学习认知构式语法时,阅读了Goldberg的最新著作Explain Me This》,她运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法进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我阅读文献时,主要关注和语法相关的问题,教学法的部分只是略读。但当自己站在讲台上,试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时,这个曾仅仅一晃而过的概念与现时的情境奇迹般地对应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看来,语文教学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不应局限于语音的掌握、词汇的积累、语法的习得,也应该关注语用,比如语言使用的功能(如传达的思想感情)、语言使用的环境(即语境)、听说双方的互动(作者的写作意图与读者的解读)等方面。不仅是语文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如英语,同样应该考虑语用的因素。我们似乎总是从说话人角度来看待语用问题(比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我以为,这样的角度略显狭隘。或许,我们应该像认知语用学的研究者那样,将听话人纳入参考范围内并将听话人视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更倾向于关注学生基于个体生活经验对诗歌的解读即学生的“二次创作”。当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理解后,他们对相关语言使用的体悟或许能更进一步。国外教育语言学研究已经蓬勃发展,比如系统功能语言学所提出的课堂教学IRF模式,“对话教学”Dialogue Teaching)等;而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许多学者非常关注学生的反馈聚焦学生。或许,我们也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思考我们的教学问题。

对学生,这堂课也是自由的。也许是我的自由终于传递给了学生,他们最终能放开自己24班的孩子更加感性一些21班的孩子刚开始有些拘束,所幸最终被诗意的气氛感染;两个班的孩子都能畅所欲言。当我分享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时,很多学生都关注顾城这首诗里的转折,即诗人十分渴望得到“彩色蜡笔”,画下他的愿景,但最终没有领到。他们认为,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由此引导他们往下读,关注诗人对这种矛盾的反应:诗人依然选择做一个“任性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乡”里。对此,我引导学生做一个选择:入世还是出世。有同学做了与顾城不同的选择,他们愿意更积极地面对世间的风雨。他们表达了自己对顾城的不认同,以及自己对现实与理想这对矛盾的看法。也有学生关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美人”的形象21班有学生认为这是顾城抒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境遇的不满。我于是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美人”意象——“美人”仅仅象征伴侣吗?我希望学生能慢慢体会诗人对理想的诗意表达。

孩子们的想法层出不穷,以至于我没能带领他们欣赏完计划中的三首诗歌。能详细探讨的只有第一首顾城的诗。但我依然是满足的,因为终于有时间让孩子们勇敢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不再局限于作者,不再走在出题人的阴影里“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已是老生常谈。可讽刺的是,我们一边批评“沉默的大多数”,一边有意无意地强行灌输所谓的“知识”。虽是无奈,但也值得反思。语文教学就如戴着镣铐跳舞。诚然,我们需要追求效率,高效地带领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科知识、应试技巧,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明媚的远方?事实证明,如果教育者能够给孩子些许时间,容许他们“野蛮”生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点拙见,敬请批评指正。

焦紫涵 2021年10月28日


李老师的话:

焦老师是跟我实习的老师。她是江苏师大的研究生,研究的是汉语言文字学。所以,她的语言素养很高,教学的感觉也很好。

她上这节课时,我并不在现场,但是我从她兴奋的讲述中感受到她教学的成就感,也可以用想象大致再现课堂的情境。我对两个班的孩子太熟悉了!他们都是很有灵气很有想法,同时又很上进的孩子。

焦老师即将登上三尺讲台,正式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此之前,她所有的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都是有意义的。在这节新诗赏析课前,她已经成功地执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她的个人基本功很扎实,课堂组织能力也很出色。我觉得她是那种有悟性的老师。

这次,她自选主题,配合近期的诗歌教学,带孩子们读朦胧诗,是很有智慧的选择。这首先是基于学情的设计,也是尊重学情的设计,还是颇有见地的设计。她能运用她的专业去解决问题,并且有胆量突破自己的“教学预设”。很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她的“突破”是源于她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她要把课堂给学生,因为她明白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我们这些“老教师”们虽然心里知道以生为本,可是现实中却往往抱着“预设”不放。不舍得给学生多一些再多一些时间,让他们慢慢思考,自由表达。

有一天,焦老师也要面临诸如考试之类的种种现实问题。我希望她依旧拥有成长与选择的自由。事实上,给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自由与考试并不矛盾,而且我相信焦老师有能力权衡。

焦老师会葆有今日这份教育初心。

我们都看好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镇涛《天上的街市》(七上20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学习《点燃学习的动力》的反思
立足语言 以生为本
优妈妈专栏-语言学习模式分析(二)
有了这五个学习理论,家长答疑有根据,教学提升有保障!
迎合每个学生对教学没有太大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