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伯益之殇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7.15 湖南

关注

             伯益之殇     

             易律夫撰

上古先圣伯益是尧舜禹三朝元老,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维护卫冕古禅让制政治,与夏启实行的世袭继承帝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其历史的评价是很高的。

什么是古禅让制呢?古禅让制就是经过认真思虑后善意推举贤能,自己自行退让其职权。就字面上说,禅、让字义各有所不同。下面,为了正确理解古禅让制政制形式,这里就禅、让二字先进行训释。

禅字的本义是一种祭祀。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禅,祭天也。”东汉应劭《风俗通》云“正失禅谓之墠。”西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传》云“禅始于衍。”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云“禅,祭地于梁阴。”后来演化成退让。如古《尚书.尧典》云“遂禅之。”西汉司马迁《史记.惠景间诸侯年表》云“禅五世。”西晋陈寿《三国志.文帝纪》云“帝尧禅位于虞舜。”禅还有传授、授予义。如战国《庄子.寓言》云“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又《庄子.山水》云“而不知其知者。”西晋司马彪《注》云“授予也。”又通“继承”,如清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云“禅其家学。”又通殚尽,如汉辑《周礼.春官》云“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汉郑玄《注》“殚也。”又通擅,如战国《韩非子.说疑》云“善禅其主,以集精微。”禅还是佛道重要的悟修术语。在梵语中,原为“禅那”,意译为静虑、思维、弃恶。唐末惠能《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认为“外离相即禅。”并进一步解释道:“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即是禅”“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随着佛道参禅论道的普遍,解释禅意义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禅者,心也,心中有禅,时处是禅,人顿悟,得禅意。有人认为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并无隐藏的东西。禅法有多种,如十二门禅、三种禅、九种大禅等。禅还有禅学、禅师、禅道、禅宗、参禅、修禅、禅坐、禅杖、禅院、禅曲、禅歌等词语组成。

以上我们分析了禅字,再来分析让字。让,其本义是推让。许慎《说文解字》云“让,相责让也。”西汉佚名《小尔雅》云“诘责以辞谓之让。”三国魏张揖《广雅》云“让,责也。”南梁顾野王《玉篇》云“让,谦也。”宋司马光《类篇》云“让,退也。”明梅膺祚《字汇》云“先人后己谓之让。”古《尚书.尧典》云“允恭克让。”战国(一说西汉刘向)《左传.襄公十三年》云“让者,礼之主也。”《左传.文公元年》云“让,德之基也。”战国《国语.晋语》云“让,推贤也。”古《礼记.曲礼》云“退让以明礼。”古《诗经.小雅》云“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封禅书》云“进让之道,何其爽欤!”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总的来说,让,就是推让、谦让的意思。故禅让,概起来说,就是一种有道德的礼仪授予谦让行为。这也是古禅让制长期受到历代儒士仁人的高度赞誉与百姓群众普遍怀念的缘故。

古代的伯益是古禅让制政治的唯一忠实卫冕者。伯益,就是古《尚书》中的益,亦称燕伯,即夏诸侯国有易氏君主。祖属东夷部族,或北方今河北地、或西北古雍地、或西南古益州地。作为大臣的伯益,本尧帝时期益部落酋长,历尧、舜、禹三朝。古《尚书.益稷》等有专门纪载伯益的治政事迹,如舜帝时期官臣为管理山林鸟兽的朕虞,与大禹一同治水、奖赐“玄圭”,劝大禹缓征三苗、后以仁德克之,首开“王田居中”井田制并以《易经》理论“占岁”等。伯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以德治国”的原始部族首领,因此在中国政治管理史上,无疑当具有一定的地位。伯益即益部落本为黄帝颛顼之后裔,或如南宋罗泌《路史》、清马骕《绎史》载说为“古天子国大庭氏”。《左传.昭公18年》载有“大庭氏之库”,唐孔颖达《注》云“大庭氏,在黄帝前。”因此,益部落或可追溯到古伏羲氏女娲氏时期。而尧帝时期的羲和、羲仲、羲叔的晷天纪日,当是益部落重视天地日月阴阳变化天象规律的表现,首创了日月阴阳变化的“易”理论,并最终完成六十四卦《易经》典经理论总结辑。羿射十日,嫦娥奔月、女修治政、简狄吞玄鸟重鸟图腾的商部族等,俱是演绎古益部落及其相关部族观察天地日月天象变化规律的故事。

    二

中国在上古,其政治制度是古禅让制,主要是产生于原始部族血缘家族关系社会。而在伯益时期,由于黄帝战炎帝、蚩尤,尧舜殛鲧、南征共工三苗欢兜等,都是战争手段,故其时实行的古禅让制实际上已经不纯粹了。由此而来的伯益之时,虽有尧舜禅让、舜禹禅让美谈,因为上述原因,只能说是“后禅让制”时代。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欠发展,土地财富分配不均,自然灾害等问题,社会上下多在蕴酿政治制度的改革变化,以适合社会现实情况。所以,当时的古代中国,是处在社会大改革的前夜。政见不同者,比比皆是。如中东部的鲧部族,即是不满当时尧帝政策的,故有“九载,绩用弗成”(见《尚书.尧典》)等现象发生。而大禹之子启,为了为其祖父鲧报仇,企图实现家天下世袭帝制的政治制度目的,在其父大禹的先行策划下,纠结其伙党,威逼已经实际摄政的三朝老臣伯益。其情况十分危急。据后来的古小说称,当时天下域内虽总有八百余诸侯,居然有四百余诸侯赞同夏启的政治改革,几占半数。宋罗泌《路史》载夏启有40余诸侯拥护夏启,西汉司马迁《史记》则载有13家。实际上,那时的国家部族已经分崩离析。伯益在这紧急关头,笃执以往的现行政制,遵受古禅让政制规矩。虽然禅让政制是保守的旧政制,但是却是当时的现行社会政治制度,且表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原则,符合当时社会总体发展形势要求。夏启虽是新式的改革,但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落后的世袭制专制帝制,搞的是家天下,其推行的奴隶制社会,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甚有号召力的尧舜禹三帝已死,摄政的伯益年纪已大,加之要求社会政治改革的力量不断在增多,致使当时的社会一时散乱无规,诸侯部落之间意见纷纭,出现征伐连连现象。为了改变旧制,各诸侯欲脱离伯益等禅让制统一的约束,纷纷拥护夏启的所谓新政。由于伯益准备不充分,可能也因为年纪身体等原因,疏于天下国政,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而夏启却因大禹的积极培养,早攫取了朝中部分权力,在下面大肆联系人脉,多数诸侯因而反对禅让制,拥护夏启而反对伯益。战争最后,由来已久的古禅让制被废除了,代之以世袭继承帝制,摄政的伯益以失败而告终。

禅让,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就是部落酋长领袖在公推民意的情况下,结过反复权衡思考后,退出原位,推举新任。其表现形式与今天国际上通行的选举甚至竞选政制,多有相同的地方。应该承认,这是一种较高级文明的政治体制。它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政治形式,也是颇为公允的职权任用方式。当然,在具体实施这种政制时,多少有些差异。如推荐制则是由有德人物直接推荐上来为政,这是一种。还有选举制,或由天下百姓群众公推,进行选举竞选,最后选取大家一致公推者,这是一种应用了竞争机制的政治体制,如现在的欧美各国普遍实行的政治体制。如果有人占着位置不动,不准备下台,而某人认为自己行,就发动支持自己的力量,进行竞争斡旋,获胜者上。最后一种是战争。由于某些在位的大势已去,无德无能,但没有自知之明,赖着不动,并不推荐能人,也不实行选举方式等,那就只有实行武力战争形式。采取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一般社会表现形态。这是一种不得不实行的方式,因为战争本质对人民群众是没有好处的,结果终是灾难死亡。如古代中国黄帝战炎帝榆罔,就是一例。但是,由于使用了战争手段,这就不是人尽称之的高级文明的禅让制了。

家天下的世袭继承制,其结果是:捉鬼放鬼都是他、好坏贵贱都是他。这就明显不合理了,实不能与禅让制相比。为什么在已经发展了的社会里,却实行一种落后的政治体制,这只能从社会历史人们内部找原因。世袭继承制,在中国实行了很长时期,人们吃的苦头不少,问题矛盾丛生。简单说来,世袭继承制的嫡长制 ,在生理生育上就有明显的问题存在。假如生的子女聪明仁德,尚好说;如果相反呢,那就麻烦大了,大家就只好跟着吃苦。而如果又没有子嗣,因某种原因不能生育,或子嗣早死,那不是群龙无首了吗?一个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大家都在进步,盼望进步,而由于人们认识原因,不慎落入一个倒退专制的社会时代,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而这时的其他国家部族,由于用上了文明政制,发展上去了,与人家的差异大了,明显地你的国家就会吃大亏。

夏启实行的世袭继承制政治,在整个中国已经有37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3700余年的历史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有人认为,夏启实行的奴隶制社会,比原始社会要高级,这是极端错误地理解了革命导师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史观原意的。总的说,原始社会的政治体制要好于奴隶社会,由于政治体制的正确运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是谐调的,总的会发展上去的。而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奴隶制社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但这是就生产力阶段方面说的,与政治体制不能对比。而又由于奴隶社会出现了落后的世袭继承政制,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将越来越不一致,总的社会趋势将呈下降趋势,并且直到其终结。其实,原始部落氏族社会,也是一个有天下家国制度的大同社会,与封建诸侯分封制度当是相似的,只不过血缘家族宗法占主导,且是一个相当松散的联盟,尤其是在原始社会初期部族制里,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而这个松散形式,为调动各诸侯国的积极性,还带来了相应积极条件。所以,当时的原始部落制,实际也是国家制,只不过是以血缘氏族为主罢了,同时,人身是自由的。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人身没有自由权,完全在奴隶主。故就政治体制而言,原始禅让社会要好于奴隶社会。作为一个天赋人权的人本身来说,谁愿意做奴隶?不自由,勿宁死,这已是今天人们的永恒信念。所以,奴隶制社会总的是落后的,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管由于时代自然在发展的原因,奴隶社会在某些方面要高于原始社会,但就政治体制来说,怎么说也是完全错误的。世袭继承帝制世在后来的中国表现有:封建分封,中央郡县集权,假禅让真专制,假选举真独裁(如国民党时期)等。世袭继承帝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某些个人极端自私行为的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在今天的国际社会,家天下世袭帝制还是专制恐怖的温床,是一切恶行的总策源地。现在谁在搞家天下世袭帝制,谁就是天下国际社会的公敌。所以,中国在上世纪初就由国父孙中山等人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消灭了封建世袭帝制。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有些国家还在实行王权世袭,但权政不在王室,而在政府首脑。如英国、日本、新加坡等。现代国际发达国家还采取了政府、司法、立法三权独立,并予以宪政、选举公正等维护国家正常运转,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符合现代国家管理大趋势。所以,家天下的世袭继承帝制,在今天的国际社会里是行不通的,不得人心的,不符合国际潮流天下大势,是一种落后愚昧专制的政治体制,应该坚决予以取缔。

伯益作为既定天下领袖继承人,且亦实际摄政。但是,未能打败新兴的政敌,没有能够阻止住中国历史上这次世袭继承帝制的政治大倒退,其终或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年事已高,是三朝元老,不能身体力行,比不上年轻人。其二是某些诸侯国受了夏启之父大禹的招呼,早已决定不拥护伯益了;而大禹所谓的推荐伯益,也只不过是一道骗人的幌子。其三是当时的社会人心在思变,希冀改革、实行新政。而夏启作为新手,当然不了解各诸侯的旧态,且为了夺权,还先有私下许诺;而伯益就不同了,伯益是老大臣,那个诸侯的毛病不清楚?其四是伯益是禅让政治的忠实守望者,多以德治服人,不去积极主动争取帝权,尤其是没有能够大用战争手段,甚至在拘拿夏启后,不马上杀掉他,心慈手软,动作迟缓。其五是以伯益三朝老臣的政治敏锐感,对夏启的倒行逆施,应该是早有察觉,早有准备的,但是准备得不够充分,工作没有做细致,未能联袂好相关力量,受到的支持力度不够。基于以上原因,故伯益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

司马迁《史记》和战国《孟子》等认为伯益是甘愿放弃权政、自我隐退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作为三朝元老的伯益,政治上应该是很清楚的。对夏启的相关倒行逆施行为甚至大禹的态度,也是十分清楚的。伯益心里知道,夏启搞的是家天下世袭帝制,否定前代早定的老规矩,夏启说“余君帝之子也”,目的是报尧舜二帝联合殛杀祖父鲧之仇的。伯益或先也只是一般的劝解,认为夏启如此这般的行为,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重要性。或者尧、舜二部族有意不帮助伯益,采取中立的态度,而伯益也认为“殛鲧”是尧、舜帝之事,与自己无甚干系,所以当初也不认真进行布置和加以阻拦。而鲧部族是个不小的部族,虽然被殛了酋长鲧,但很快又任用了鲧之子大禹,说明尧舜部族害怕报复,依此来进行平衡。伯益,还有伯夷、伯翳等,虽然有力量,由于尧舜部族的不作为,也无法完全打击夏启领导的鲧部族及其在禹帝时期就已经先作按排了的各诸侯国人马。一般来说,如果三朝元老伯益为帝,威望极高,某些诸侯国的毛病又早被伯益抓在手里,那有不恐怖为乱的?故夏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造成的。比如说,尧、舜二帝禅让甚至舜禹禅让本在唱戏,还如杀其父鲧、又任用鲧其子大禹,完全是引诱益部族上当,尤其是用伯益与大禹一同治水大用民力以及殛鲧、迁征三苗欢兜战争等,得罪部族过多,以伯益来当挡箭牌。然后又用大禹为帝来打击伯益部族。而由于地理环境相近,鲧禹部族应该与伯益部族有些关系,使二部族相互斗争,自相残杀,暗中实行打击益部族使其弱势。并在此趋势下,杀鲧但用其子禹为帝并提升禹子鲧孙夏启的力量以为后来打击伯益部族,如此的“周瑜打黄盖”之计,是完全明白地冲着伯益等部族的。伯益也只是以为殛鲧等事与我无关,没有认真分析其中险恶的层层连环计阴谋,那有不败之理呢?

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及其父太史公虽是正统太史官,但立场仍是当时汉皇朝家天下世袭继承帝制的牺牲品。为了掩盖伯益与夏启之权政争斗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认为伯益是自我隐退的。其实这场重大政治分歧是出了大事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社会分野,今著名学者易中天在《易中天中华史》里认为这是中国文明与非文明分界点。持此观点的还有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吕思勉等等。夏启的所谓新政即夏启抗争,显然是为了为其祖父鲧的死去报仇的,当时在位的自然受影响,伯益亦不能避免。由于尧、舜部族为保存自身实力,或者各种国事战争就是为了终取伯益部族,因为伯益部族是上古中国民族正宗,许多古藏均在伯益部族。彻底打败伯益集团,尧舜好以此来壮大自己的部族,夺到所谓的宗属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古代的斗争就是如此残酷。如此一来,伯益部族哪有不败之理?

伯益与夏启之战,肯定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伯益捆住了夏启,只是没有马上杀掉他。后来夏启跑了,带兵回来杀了伯益。其间的道道甚多,诡秘莫测。又如伯益部族的有扈氏(著名考证家王国维考证为有易氏)见夏启实行家天下不轨行为,与之发生了激烈的战争。有扈氏又说与夏同宗,但是是支持伯益方面的,首先打响了反对夏启的正义战争。这个部族的正义举动及英勇行为,很值得褒赞。在这个战争中,夏启发了一个很毒的誓言即古《尚书.甘誓》。伯益没有对夏启下狠手,曾放走了夏启,夏启的行为却奇狠无比。可见,夏启报仇之心深切。其实,鲧违政令,尧帝初不敢杀鲧,是碍于鲧部族的实力,后禅位于舜,邀舜部族参与,联袂方殛杀了鲧。鲧是禹之父、启之祖父,由此引起了鲧部族的不满,后来不得已任用鲧子大禹为政,骚乱方稍止。伯益部族可能还不赞成如此殛杀鲧,因为鲧部族与益部族尚近,都在长江以南流域,有相应的关系存在。所以,后来伯益还与大禹一起治水,帮助大禹,并有颇大的成就。同时,伯益还实行仁德政治,感化了南方三苗氏。但最后,伯益保护仁政传统,以德治国,为朕虞,治洪灾,身体力行,却深受其害,不得其终。真是活见鬼,见活鬼了!当然,伯益辅助大禹为政,但或不同意任用大禹之子启,也是实情。伯益,虽然还有伯夷、伯翳(也有说是同一个人)等,势力不小,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失败了。但是,伯益维护正义,精神可嘉。此后,其后人或在南楚,或为印欧残部,或远徙北美。

至于以司马迁《史记》为首的史书文载,为何避开伯益与夏启之争的重大问题,大做好好人,认为伯益是自我隐退的。其目的只不过是出于排除禅让政制、支持家天下世袭帝制的思想表现,或者说他们都是夏启奴隶制派的人。由于这些人不得人心,总有人要说实话的。如唐房玄龄《晋书.束晰传》载云:“益干启位,启杀之。”虽然此言还可断句为:“益干启,位启,杀之。”但不管其意义表现如何,斗争是很激烈的。因为禅让是正道平和的,家天下世袭帝制是邪道政制,实行的方式是残酷杀戮,故斗争战争不会不是激烈残酷的。当然,由于各种情势,正道政治倒是失败了。结果是:邪道政治家天下世袭帝制统治中国历史达3700余年之久,其中的得失只有今天中国人心里知道。由于3700余年的家天下世袭继承制,中国社会各领域得不到全面正常发展,至今仍在痛苦挣扎。总的形势是严峻的,如果不铲除家天下世袭帝制的政治余孽,吸取中国古已有之的古禅让政治体制,包括推荐、选举、竞选等,实行公开公平公正,顺应全体民意,向国际政治文明看齐,跟上全球数据网络快时代,恕我直言,前景难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传说中的古蝌蚪文图(百度)


   (纪元201856日农历戊戍春旬易律夫撰,此文初为《伯益之殇》提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帝制之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中国历史上有个虞朝你知道吗?震惊中国历史第一次政变发生在虞朝
上古的一次重要饭局:浅析夏启“钧台之享”后的华夏政治版图
“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他功不可没,从此中国开始“拼爹”
第七节 帝位之争
大禹家天下之夏朝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