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永乐大典》之谜(2)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8.07 湖南

关注

                   明《永乐大典》之谜(2)

                        易律夫撰


明初敕撰《永乐大典》成书已600余年了,她作为一级特殊国宝,是华夏文明的表现之一,我们为了纪念她,特勒成此文。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追求文明文化的民族,可以说,为此它们进行了长期地不懈地努力。它们很早就发明了文字,并进行了各种各样文明的尝试。上古泰壹氏(太一氏)就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史称他“开图挺纪,正神明之位,厥后有黄帝,老子受法于泰壹元君,有泰壹氏之书传于世”(散见清吕世安《精编廿六史》);《易经》阴爻阳爻(一,--)的变化规律发现:伏羲氏八卦五行说;河图洛书的产生等等,这是中国上古文明的始端。进入原始社会,初步实行政治上的民主集中制,如部族酋领的“禅让制”,这是和谐社会与文明的基础。国家的形成,朝代的更易褫替,文化文明逐渐推进,并每有突破阶段。如夏蝌蚪文,商甲骨文,西周政治,孔儒文化,诸子百家,汉魏尊儒,隋唐融合,宋元扩疆,明清定国。现今已侪列世界,成为负责任大国之一。这是一个艰苦曲折的久悠过程,是一个民族连绵不断,继往开来的历史凝结。而表现在书著编撰上,尤其突出。明初敕成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即是典型的一例。

明代初年敕撰的《永乐大典》,成书于公元1408年冬,耗时五年,初名《文献大成》,成书时即由明成祖朱棣特敕赐名《永乐大典》,并为之《序》,书名也至今沿用。此书总计22937卷,11095册,仅目录达60卷,约3.7亿字,辑入古今典经逸籍,宋元书著达8000余种。并依明太祖朱元璋敕撰的《洪武正韵》,按韵类事,检索十分方便。它的外表颇具欣赏性。装帧华丽,丝面金泊;书法劲峻,整体划一。它还是中国最大的类书,早于西欧同类作品300余年。可惜的是,由于其历史的原因,此书终未能完整的保留下来,几散佚殆尽。正本《永乐大典》竟连一册半叶也未能给世人留下,现存的残卷皆为明嘉靖抄本副册。此书在清乾隆敕修著名的《四库全书》时,即1772年,编修人员清查明《永乐大典》,发现已缺2242卷,千余册,并遴选出500余种,辑入《四库全书》385种(后之人们又辑佚出600种),其余因陋语佻辞或辱清贬满而俱弃。后在编《全唐文》《大清一统志》二次启阅《永乐大典》。光绪元年即1875年,《永乐大典》就已不足5000册,在尔后不到20年里,仅存800册,散失严重。由于官役挟窃甚嚣尘上,加之战火,尤其是庚子八国联军,明《永乐大典》已磬尽无觅。民国政府初,总发现64册。抗战前尚有93册。新中国建立之后,进行了认真搜访。50年代仅国家图书馆藏达222册(含台湾60册)。现总存嘉靖抄本813卷,400余册,不到其总数的百分三四。且多是名人贤哲的努力,外国归还,私捐慷慨的结果。仅前苏联就归还达60余册,私捐上呈亦不少。现政府还为此出版了不少仿真影印本,新标点白文版等。如60年代国图版影印本《永乐大典》,载入内容达730卷。后有1986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永乐大典》影印本,全10册,共录入797卷,98年又加以重印。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永乐大典》17卷彩印本。此时,北京图书馆还出版了《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全164册。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影印本《永乐大典》全11册,收齐了散卷,占所存总数百分九十九。九十年代以后,还有线装书局,大众文艺版,中国戏剧版,中国书店版,华侨,九州,远方,内蒙古等出版社俱先后出版了《永乐大典》校勘通俗读本,为宣传国宝,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台湾世界书局于1977年1月出版影印本全100册,收742卷。最近台湾故宫博物院又限量出版了《永乐大典》高仿真影印本,大四开,全64册。今天,华夏上下初步形成了阅读,研究《永乐大典》,并全面推动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

那么,特殊国宝《永乐大典》的佚亡(尤指其正本),是华夏文明文化的一大损失,也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一次毁灭性浩劫。它的失佚,后果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损失很大。为此,寻找研究之,是吾国吾民的一件大事。《永乐大典》其佚散佚亡的原因何解?我们应如何应对?本人总的认为,这当是有一阴谋所在,并与火又特别有缘。

其一,明英宗朱祁镇北狩,失败遁亡。景帝无奈即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时正统14年,即公元1449年。恰逢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据载,大型类书《永乐大典》所据原稿多为古今典经秘籍,尤其是宋元孤本珍本,有的是唯一手抄件,由是大大抬高了《永乐大典》的存在价值,《永乐大典》的许多资料,因此成了唯一。而为窃取者,将来逸转又带来了诱因,埋下了伏笔。这样乘帝王交接,权力空隙,纵火乱势以达自己的私利,显然非常人所能及,必是明室宫廷权人所为。《永乐大典》此次或已烬毁于此次火灾。但被人逸转窃运,或与英宗失踪有关的因素仍占据主导。疑一。

其二,明嘉靖36年,即公元1557年春夏之交,宫中无故失火,虽多潮雨,然毁及奉天门及三大殿,《永乐大典》正本几毁。很是为怪。或此时《永乐大典》已火毁或逸转,故明世宗朱厚摠于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令人抄写一部副本,皇蔵存正副二部《永乐大典》,以为虞防。但正本或已逸出,副本仅是遮人耳目,玩的不过是李代桃僵,狸猫换太子之计。抄书副本尚未迄竣,世宗薨,葬永陵,但曾久不下葬,或是为待抄本而殉之。史载,有明一代,历277年,16帝,惟世宗孝宗二人开启过《永乐大典》,可见密藏至久。孝宗仅为自己祈祀长命百寿,检选出十数帙《永乐大典》医书类。世宗则不仅赏析其装潢字体,于义理亦为之悟推。据《明史·本纪》,明世宗朱厚摠于《永乐大典》“殊宝爱之”,常常“按韵索览,几案间每有一二册在焉”。故《永乐大典》正本藏于永陵明世宗墓,可能性很大。或说今用遥感技测,永陵皇墓早已进水,故即使掘出,也已无阅用价值。疑二。

其三,明神宗万历宫火,又当是《永乐大典》的一次毁损、逸转。明万历年是个不寻常的时日,海瑞罢官即是一例。说明其政治于百姓不谐,心思用在装神弄鬼的事上去了。明神宗朱翊钧不仅重睐本国神祗,还玩起洋玩意来。如礼请耶稣传教士利玛窦、庞狄我等。故而为祈保身后安弥,将正本《永乐大典》褫换,作为自己死后的殉葬品。继效嘉靖前科,如法炮制。解放后的新中国,为寻找明《永乐大典》正本,发掘了北京定陵墓(1960年依郭沫若等学者意见),结果无藏有正本《永乐大典》。这也只不过是说明其隐藏技巧至深罢了。疑三。

其四,明室倾亡,李自成寇京,火毁抢掠,《永乐大典》或佚于此。但起义军于皇宫邃曲,宝籍秘沉,恐难一时达的。其《永乐大典》当早为明室残余逸出京外。明太祖朱元璋曾尽取元都北京百万图籍(含宋辽金)于南京,自然是重视有加的,不会轻易与人。史载,在图籍袭传上,明内廷多有内则遵之。但要运转《永乐大典》这样闻名朝野,体积重量不小的特殊国宝,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须窃运者周密布署,早作准备。概览明史杂记,内廷备要,于此则无有蛛丝马迹,可谓是密不透风,防范严密。疑四。

其五,清代明室,乾隆皇帝于乾隆38年即公元1772年,敕修著名的《四库全书》时,专为此清查《永乐大典》。发现已缺2242卷,千余册。编修人员从中辑出500种,筛选而辑入到《四库全书》达385种,其余因陋语佻辞,辱清排满原因而俱遭弃逸。后经学者多年努力,又辑佚出《永乐大典》中书著达600余种。但是此《永乐大典》全属嘉靖抄本,正本当毁于此前。乾隆帝曾派人寻找的亦是嘉靖副本。后来有人怀疑《永乐大典》正本藏于乾清宫并毁于火灾,但查之无果,可见怀疑终归怀疑。所以说,清朝时的《永乐大典》,仅是嘉靖抄本副册的戏。或逸佚,或挟窃,或火灾,或战争(如八国联军)。致使《永乐大典》嘉靖抄本,或转徙海外,或寄于民间旧肆杂摊,颇难究觅。疑五。

总之,国家宝物《永乐大典》,尤其是正本《永乐大典》,成之在明,毁之亦在明。而确切地说,为明皇朝政府行为,明室宗亲嫡裔实不可卸责。纵火毁帙,或趁权力真空及灾祸乱势,采取窃奔逸转,李代桃僵,狸猫换太子之计,窃取国宝,发国难财,是其主要手段。而清皇室于嘉靖抄本亦因拘于政治民族偏见,疏于管理,致使其散亡殆尽。是失司职,难辞其咎。本来类书的作用就有限,摘取片言只语,难失偏颇;加之正本全逸,副册罕稀,仅百分三四,实在难窥全豹,其作用功效大打折扣,价值大幅跌落。故而纵观今天的《永乐大典》,不尽快找到《永乐大典》正本的整体,察其总体内容,其运命亦终将会是不过尔尔罢了。

                   


               (公元2016年6月6日癸未仲夏易律夫初撰于易斋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巨著《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沧桑600年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正本陪葬了嘉靖帝?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副本仅存世4%,正本下落不明
为了展示《永乐大典》的魅力,持续推进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和中华传统典籍文化传播,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 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