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问小议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物质生长化收藏,地球人类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规律,地球上一切的变化是由太阳能量引起的,地球获得太阳能量的变化规律是由星球的运动规律决定的,在地球上研究星球的运动规律,唯一的变化就是阴阳变化,阴阳变化可以通过立杆测影的立杆影子的长短变化进行数理表述,这就是中华先贤研究地球获得太阳能量变化规律,研究地球自然变化的唯一正确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通过阴阳变化回答了地球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阴阳能夠表达地球物质的变化规律,那么阴阳就不只是一个概念的问题,而是代表了物质和运动这两个方面。

图1  形与气的关系图

从物质方面理解,阴代表物质,阴表达的是有形的,运动速度相对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可以感知到的。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地球上的万物,因此阴也就地球的代名词。

阳代表能量,是高速圆周运动的来源于太阳的能量波,阳表达的是无形的,运动速度快的,是空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其变化也是可以感知到的,真正的空(气)是温度极低的,含有粒子的大气层的空气是有温度的,人就可以感知到温度的变化寒和热,古人用风寒暑燥湿火六气来表达。

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太是长久的意思,阳是化气的概念,太阳表达的就是长久化气的星球。现在我们称之为恒星。我们现在认为永久燃烧的太阳,古人认识到太阳的燃烧是有极限的,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太阳的燃烧与熄灭是周而复始的。古人用太极阴阳图表示。

                       

图2 太极阴阳图

太阳燃烧的极限古人通过观测地球的自转,月球绕地球的旋转,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获得的如下数据:《周髀算经》云:“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

这就是我们使用的历法的来源。同时也告诉我们太阳燃烧的极限时间,告诉我们太阳燃烧熄灭是周而复始的阴阳变化。也就是太极阴阳图的来源。

从运动方面理解,阳代表的是化气,阴代表的是成形。阳化气,阴成形。

现代科学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单向自旋转运动,地球上无单极子的存在,粒子之间的连接是正负电子的关系。构成微观物质的基本单元是量子,也就是波和粒子(波粒二象性)。

古人从形和气的相互转化论述了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的演变和形成。都是地球获得太阳能量的变化。都是阴阳的变化。表述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构成了黄帝内经.素问》九九八十一篇文章。

——积阳为天,地球吸收太阳能量波化气形成大气层。大气层外冷内热。古人把地球在大气层内的位移六等分进行量子变化的论述。

天地关系图

——积阴为地,太阳之气和地球之气结合生成有形物质,太阳之气减速为粒子称之为阳离子,地球之气减速为粒子称之为者阴离子,阴阳粒子是不稳定的有形物质,相当于现代我们认识的夸克、中微子、光子,阴阳粒子结合生成有形物质,相当于我们现代认识的中子和质子,中子和质子是稳定的物质,是有南北磁极的有形物质,中子和质子通过南北极正负相吸生成有形物质,我们称之为原子,原子是有南北磁极的有形物质,原子与原子通过南北极正负相吸生成有形物质,我们称之为分子,同理分子与分子通过南北极正负相吸生成更大的有形物质,这就是积阴为地的概念,是微观物质构成宏观物质。

微观构成宏观,形和气构成了整个宇宙,有形星球之间充满的是能量波(气),气才是联系整个空间的连续的物质。同理人体细胞之间也是充满了能量之气,这个能量之气就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间质网络,支撑和连接整个人体,这就是古人讲述的人体之气,这个间质网络充满了整个人体,人体就是有弹性的,人老了,这个能量之气减弱了,人体看起来皱纹就多了。

            4 正负粒子构成物质示意图

——是一个自化气系统,自化气由五脏六腑组成,五脏六腑和人体的胸腹腔(外壳)构成,统称为三焦腑,也就是人体燃烧化气的地方,是饮食转化为人体能量的地方。人体就是由有形形体和无形之气构成完整的人体,人体之气系统就是人体的能量系统,人体的有形物质接收能量之气而发热化气,能量之气和人体的脏器之气阴阳结合生成人体新的形体,人就从婴儿长大成人。人体的能量系统除供给人体生长外,还要抵抗大气层能量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因此人体的自化气一部分从体表排泄,这部分称之为卫气。人体的血液系统和气系统统称为经脉系统,血管内运行的是有形物质血液,血管壁间隙内运行的是无形之气,二者运动方向相反,互相生化,互相推动。

图5人体血管循环示意

图6 人体气血循环示意图

——时间是周而复始的阴阳变化过程,时间是一个表述运动的概念。地球自转一圈为一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从木火土金水五星连珠甲子起始60年又回到五星连珠的状态为一甲子60年。从木火土金水五星连珠加上日月合璧,立春这一天确定为甲子年起始的岁首,4560年又回到五星连珠、日月合璧、立春的这一天为一首。从太阳燃烧至太阳熄灭古人称为一世,一世等于七首为31920年。

研究阴阳把一年的阴阳变化分成分成两等分,称之为阴阳或者两仪。分成四等分,称之为四季或者四象。分成五等分称之为五行,分成六等分,称之为六气,分为八等份称之为八卦,分成十二等分称之为十二中气,现在是公历的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等分,称之为二十四节气等等。(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7一年阴阳(太阳晷影)与四时对应关系图

——声音是人对自然能量变化的感知,不同的量子态发出不同的声音。《心经》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五气木火土金水对应五音角徴宫商羽。

——指的是自然变化的规律,是客观存在。古书中也经常有五音六律、五运六气之说,指的还是阴阳变化规律,律吕调阳的规律。自然变化规律要成为人类共识的规律,需要的是人类对自然现象长期的感知,同时对感知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形成长系列的观测的系列资料。通过长系列的阴阳变化以及对人类及其他生命的影响,通过人的分析、研究总结成人类共识的定律,这就是律,这也就是人类的智慧。

——星指的就是星球。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获得能量的源泉。发射的是能量波。

现代天文学使用望远镜观测星球,我们直接看到的是星球球体,而古代先贤由于没有望远镜,直接用肉眼观测,看到的是星球发射的能量波在大气层内能量波减速形成的光子焦点。

张衡说:“星也者,体生于地,精(单向运动的粒子、光子)成于天。”外太空的能量波受地球的阻挡减速而化为光子,天空之星是大气层内的产物。

《说文解字》对星的解释;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阴阳学说的研究路径是,太阳发射的是能量波,地球在太阳能量波作用下发热散气形成大气层,大气层内是明亮的,外太空是黑暗的,外太空能够发射能量波的星球在大气层内都会形成一个光子聚焦的影像,这些星空的影像与地球的相对关系都可以通过立杆测影的方法进行精准的测量。研究地球获得外太空的能量就可以通过研究大气层内星星与地球相对的的光影关系获得。

古人所指星是外太空发射能量波的星球在大气层内形成的光子焦点。光子是能量波在大气层中减速运动的产物。

从地球上观测,古人通过立杆测影的方法获得一年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图8。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在旋转,是太阳不动地球动,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我们又可以获得如图11。图11告诉我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轨道为椭圆轨道的原理是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导致地球南北半球各受太阳照射半年,太阳照射南半球,南半球化气膨胀,北半球成形收缩,推动地球向北移动。太阳照射北半球,北半球化气膨胀,南半球成形收缩,推动地球向南移动。清楚的告诉了我们地球在大气层内移动的原理。这也是浑天仪制作的理论根据。

地球上在周地(冬至日太阳照射的极限位置)观测太阳不同的日道(单位:万里)

图9 太阳在大气层内影像与地球(十二地支)相对位置图

图10太阳在大气层内的影像与地球(二十四节气)的实际位置图

图11地球一年在大气层内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12地球赤道坐标与黄道坐标及二十八宿对应关系图

——风是含有形物质的水分和热能混合的流动的大气,由于人类是生活在地球表面,人最能够感受到的大气的变化也就是风的变化了。因此风的变化实际就是指大气压力、湿度、温度的变化。风正常的变化称为正风或者是当时之风,比如随四季变化的春风、夏风(热气)、秋风(金气、燥气)、冬风(寒气)。不当时的风称为邪气。

——古人把中国分为九州,也称为九野,表述的是地球获得太阳能量的不同区域,用九宫格表示。同时还把江、河、湖、海等等称为野,准确的说野就是指中国的地理、地形、人文、物产、气候等等的总和。

地球上的一切变化都是接受太阳能量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太阳熄灭和燃烧的极限变化是引起地球地应力剧烈变化的根源,是造成地球新构造运动(版块运动)的根源。

理解了阴阳的变化,知道了太阳能量波对地球的微波加热效应,同时我们也就找到了地球的演变(板块运动、地震)的能量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初形成的地球,是一个完全由海水包裹的球体,地壳是完完全全的沉积岩。根据太极阴阳图告诉我们的阴阳变化规律,当太阳熄灭,地球整个球体慢慢冷却,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整个地球体积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挤压应力。也就是说太阳熄灭的阶段,会给地球留下伤痕。当太阳燃烧,太阳光波对地球微波加热,地球内部的温度较地表的温度上升的快,地核溶化,地球内部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地球的地壳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薄弱的地方就会隆起,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岩层的背斜和向斜构造。有裂痕的地方会发生错动移位,导致板块的运动形成现在不同的大陆板块。挤破的地方岩溶会喷发出来,形成我们今天的火成岩,地球经过反复多次的阴阳的变化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由高山、湖泊、河流、海洋组成的地形地貌了。这样地球就具备了大面积产生陆地生命的条件了。根据地层化石考古发现,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开始的。在此之前地球上只存在海洋生物。

我们现在认识到,地球地表看到的植物、动物、森林、河流、山川、湖泊、风能、水能、植物能,无一不是太阳能的作用造成的,因此大地上的一切都是阴阳变化的结果,这就是野要表达的主要目的,不同的地方地球获得太阳能量不同,具有不同的化气能力,因此万物的生成也各不相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地球大气层能够产生生命的一个重要物质是水,水的气化是地球生命的主要物质,总之地球的高山、湖泊、海洋、河流的形成是阴阳变化的结果,江、河、湖、海的水的循环依靠的也是阴阳的变化。是野要表达的意思。野的形成也和地球万物一样也是阳化气,阴成形的结果。

总体而言,我们的经书要表达的是地球上的客观存在,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无一不是阴阳变化,能量变化的结果。研究地球获得太阳能量的变化规律,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说必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诛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最终获得的结论就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综合所述,黄帝内经所认识的人体遵循的运动功能是符合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机械力学原理,把人体当作一台机器,消化系统把原料提纯(气化)为人体的精微能量物质,通过经络系统向人体全身输送,心血管系统为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统管着人体的阴阳(温度)的平衡,阳化气,阴成形,温度高,化气强,损伤人体的津液,温度低,导致人体物质交换速度变慢,造成经络系统的阻滞。都会造成人体的疾病。人体的五脏六腑协调工作,确保人体能量供应和温度平衡。人体是一个由无数个气缸组成的集合体,因此人体之气就充满了人体有形物质之间的每一个间隙。人体的活动机能和肌体的生长及正常维护依靠人体的能量之气而工作,人体的细胞间充满了能量之气。肠胃系统生化之气称为胃气或者脉气,是能量之气。五脏系统生化之气称为形气。能量之气一方面濡养人体的正常机能,另一方面推动人体运动而做功,做功完成的废气变成汗液排出体外。人体五脏所化之气推动人体的喜怒悲忧恐,体现人的精神面貌。人的说话,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都是人体之气推动的。人体失去了气,那就是“岐伯曰:荣气虚卫气虚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人体这么一个阳化气,阴成形的器皿内的气和血液的运动受宇宙一切磁场及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古人用精确的观测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影响地球生命的主要星球是木火土金水五星。地球上万物的生化就是九星悬朗,七曜周旋的结果《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因此人体的气道通畅则人体就是健康的,气道受阻,就会产生人体的不适,这就是疾病。这就是用现代科学知识理解的黄帝内经所讲述的人体模型。

归纳起来讲,人体健康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通畅,即人体能量系统的通畅,这样能够确保人体的阳化气,阴成形的正常工作,人体任何气道阻滞,影响的就是人体的阳化气,阴成形的不正常不平衡。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体的相应变化,从而造成人体的寒热的变化,而人体的经络血脉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对自然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黄帝内经讲述的就是如何解决自然气候的变化引起的经络系统阻滞的问题。这也就是后面黄帝内经.灵枢要解决的问题。

大气层包裹的地球是一个生命体,把地球当作一个细胞看待的话,大气层相当于细胞质,地球生物圈的所有生命体相当于地球细胞的细胞器,地球生物圈的一切都是阴阳互感的结果,也就是说,太阳能量作用于地球化生了地球万物,这就是天人合一。用黄帝内经的原话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大气层包裹的地球才具备化生万物的能力,天之德就是化生了人类。

人体是一个自化气形体。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从上面人体的气血运行示意图或者是血液循环示意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体的消化系统和五脏是人体产生气源的地方。当人体的脾胃化气能力强的时候,也就是阴经的气就充足,如果经络通畅,当然包括人体脏器的经络通畅,此时应该是动脉的气也很足,人体之气通过人体各脏器和人体肌肤腠理得到完全的做功和成形的消耗,人体就健康强壮。如果人体任何地方受到阻碍,人体的经气就不能完全为人体的功能服务,能量就会过剩,就会导致人体发热。因此人体阳化气产生的气体是为人体的活动机能和人体的其它一切的机能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源泉,这个过程就称为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是平衡的,就是人体健康的表现。

这个化气的过程如果出现了故障,而人体的成形过程正常,此时表现的就是人体之气满足不了人体的活动机能和人体的其它一切的机能的供气要求,这样中医称为阴盛阳虚,为阳病。反之,人体的化气能力正常,而成形受阻,人体之气过剩,多余的能量就会导致人体发热,这样中医称为阳盛阴虚,为阴病。如果人体出现了化气和成形都弱,这样就是阳虚阴也虚,那么就是脏和腑都有问题。如果人体的疾病出现在六腑,就会出现化气亢盛或者是化气不足两种情况。如果人体的疾病出现在五脏,同样会出现成形受阻或者化气受阻的情况,就是阳虚阴虚的状况。胃肠所化之气称为能量之气,中医也称胃气,为人体的活动机能和人体的其它一切的机能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源泉。五脏所化之气称为形气,也称为神气,推动人体的喜怒悲忧恐。

阴阳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的不平衡就是疾病,当然能量占主导,物质是随能量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阳主阴从。人体疾病可以通过调整人体之气的正常而引导身体机能的正常,这就是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具体的操作就是吐纳运动,因此学会深呼吸,学会运气是我们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健身方法。

人体的一切活动机能,说话,听音,做事,运动,包括心脏跳动,肺脏收缩,肠胃蠕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体之气来推动的。因此人体的肌肉包括五脏六腑的肌肉就是人体做功的气缸。因为人体的其它一切功能的工作原理与气力产生的原理是一样的。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味属于有形物质),形归气(形又可以化气),气归精(气可以转化为精),精归化(精可以化形,也可以化气);精食气(精是气化的),形食味(形是味化的),化生精(形化气首先转化为单向运动的粒子),气生形(气生成有形物质也要生成单向运动的粒子)。味伤形(味是成形物质的前一种状态),气伤精(气是单向运动粒子的后一种状态),精化为气(单向运动的粒子吸收能量化为气),气伤于味(化气要消耗能量)。

  通过上述这段话,古人把形、气、味、精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一个描述,也就是从地球物质转化为气:物质(形)——加热——味(热气)——精(单向运动的粒子)——增加能量——气。反过来:气——释放能量(热能)——精——味(热气)——能量正负抵消(阴阳结合)——有形物质。

人体的病就是人体经络受阻,阳化气,阴成形的气机受阻导致的。是能量阴阳交换受阻导致的。古人的表述已经非常清晰明了。

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实际就是把人体阳化气,阴成形(物质(形)——加热——味(热气)——精(单向运动的粒子)——增加能量——气。反过来:气——释放能量(热能)——精——味(热气)——能量正负抵消(阴阳结合)——有形物质)的整个过程所处的位置、状态、方向辨别清楚。使用能量的五行生养,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和五行制约,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最终达到温度的平衡、阴阳的平衡。

方法也是非常的明了,邪气在体表,中医采用的就是从内到外的驱赶方法,采用辛甘发散的药物,从体表排泄邪气。邪气在内部,中医采用的就是从外到内的驱赶方法,采用酸苦涌泻的药物,从胃肠排泄邪气。邪气在中间,中医采用的就是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方法进行中和。

黄帝内经.素问》是从物质的生成,也就是无形之气如何转化为有形物质的角度来讲述生命的科学原理,是对自然变化的研究达到了格物致知(形和气)的境界的结果,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认识化气与成形的原理;理解太阳的燃烧是有极限的,理解太阳熄灭后有燃烧会导致地球哪些特殊的自然现象;理解人是地球生命体的一员,是天地之气结合的产物;理解电磁运动的原理,理解电磁场是相反方向的波运动的原理;理解气是高速运动的物质的原理,理解气是波包的原理;理解气与微粒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原理;理解粒子与粒子之间是通过气(波)连接的原理;理解能量是以波的形态传递的的原理。理解粒子与波是以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理解波加热物质又散气的原理等等。

当然阅读《黄帝内经》关键是要理解古人认识自然的方法,理解古人测量大气层的立杆测影的方法,理解《周髀算经》的数学原理;理解看不见的气转化为粒子会出现色、深、香、味、触发的象的变化等等。理解人是认识和总结自然变化的主体,理解人感知自然变化的能力就是感知地球获得太阳能量的变化,最基本的就是感知寒热的变化,而地球上导致寒热变化的唯一能量源泉就是太阳,因此古人就用阴阳代表了地球获得太阳能量变化规律的总称。通过“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诛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太阳能量导致地球上,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之间与能量的关系。最终获得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因此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先贤系统研究自然客观规律达到最高境界的科学。是格物致知的科学原理。经书《黄帝内经》蕴含的科学原理是需要大量的科学家研究的。研究阴阳学说可以解决一切现代科学的瓶颈。比如:

由于气和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太阳燃烧释放的光子进入太空,由于温度降低,压力减少很快就膨胀为空(气),进入地球大气层,受地球的阻挡减速又转化为光子,由于太空是连续的气,因此化气和成形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是量子纠缠的原理。

量子纠缠的概念就是微粒的超距作用。也就是两个关联的粒子无论距离多远,他们都具有相同信息变化。这是由于宇宙能量存在的形态决定的,要么与粒子的形态存在,要么与波(气)的形态存在。而我们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最小物质就是粒子(光子)。比如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一个光子,这个光子是来自于太阳,我们看到的这个光子在太阳和地球是具有相同信息的一个光子,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光子的同时,太阳那边同时有一个具有相同信息的光子化气,连接两个光子的中间介质是连续的能量波(气)。用图形表示如下:

               图13 量子纠缠示意图

黑洞,大气层之外是能量之气,无光子的存在,黑洞是恒星燃烧熄灭留下的球体,处于级收能量波状态,因此不能与我们地球人类发生能量感应,也就是不能与地球人类发生量子纠缠,所以我们无法看到。

宇宙大爆炸,太阳存在燃烧和熄灭的阴阳变化,因此当熄灭的太阳再次燃烧,被现在人类误认为是宇宙大爆炸。在古人眼里,宇宙是一个永恒的空间,其运动就是星空星球的燃烧与熄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暗物质,我们人类能够看到光的存在,是由于光子的存在,大气层之外是能量波,这个能量波就是暗物质。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课天人合一和阴阳
人体奥秘
中医六经辩证(2)
为什么生命诞生在地球上,而其它星球上没有生命
9、生之本,本于阴阳
何为精气,何为阴阳,读完此文你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