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的成长个案研究
作者:方健华时间:2005-6-26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
著名特级教师、尝试教学法的创立者邱学华先生,江苏常州人,1935年7月生,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任小学、大学、中学的教师和师范学校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华师大兼职研究员、南师大兼职教授。由于创立尝试教学法的特殊贡献,1984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988年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编著和主编200多本著作,在国内外教育杂志发表了500多篇论文。
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全国,作了500多场有关尝试教学的学术报告会,听众达到30多万人次,有60多万教师参与实验研究,受教学生达3000万,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兴起尝试教学改革热潮。他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和方法赢得了海峡两岸教师们的一致欢迎,在海外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
虽然邱老师有着一段坎坷的过去和辉煌的现在,但他的人生和事业毕竟经已经有了一段“历史”,因此要想揭示出邱老师真实的过去,把握他的现在,就必须进行一番回顾,“追溯”其“所来之径”,尽量“还原”其真实人生。
对邱学华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因素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企图找到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各种因素。通过研究,我们判断在邱学华的专业化成长历程中,下列因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与职业理想
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一番漫长的奋斗过程,演绎出的成功人生也需要经过刻骨铭心的平凡。有人教了一辈子书,循规蹈矩,四平八稳,脱胎换骨离不开一个“匠”字。而邱老师则常教常新,无论是做小学教师,做中学教师还是做大学教师,乃至成为全国著名的学者,他依然如此,不断地有教学思想产生,他的尝试教学理论也就日臻完美。个中原因主要是他的全身心投入,对成功人生的无止境追求,他坚信尝试能成功的那种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与立志要成为中国教育家的职业理想是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总有自己的独特信念体系。邱老师的教育信念是从他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起来的,而且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在访谈中,我们曾经谈及关于西方学者桑代克“试误说”的评价,邱老师很自豪地介绍说:“我的理论是尝试成功,与桑代克的理论截然不同,我要让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成功!我坚信,尝试成功!……”在邱学华的言谈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他对从事尝试教育研究的一种坚定教育信念。
当然,他的这一教育信念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邱学华走上教育道路绝对是一种偶然。年轻的邱学华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但是生活迫使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访谈中邱老师这样说——
当教师对我来说是个很偶然的事。当时我家里经济很困难。从省立常州中学回来,没工作。后来,我 姐姐的一位朋友的学校缺老师,问我 姐姐愿不愿去当代课老师。姐姐不敢去。我在旁边就说:“我去试一试。”
正是这“试一试”,使邱学华迈开了成长为名师的第一步。带着一种倔强,第二天下午,年仅16岁的邱学华,就带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常州市,从码头乘轮船到武进,再步行近一个小时,到达了塾村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恰恰是这种“偶然”,邱学华给自己的未来人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从此以后,就在这样一条道路上,邱学华不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成功。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提到第一次上课的情形,邱学华老师表现得依然很激动,他津津乐道:那堂课他大胆地上成了“故事课”,也许应该是他大胆尝试的第一次成功。他凭着聪明和胆识,在无意识中把第一堂课尝试上成了精彩的故事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就认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寻求表现自己的方式,不但显示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而且力图另辟蹊径、与众不同。”也许正是这第一次的“试一试”,奠定了邱学华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风,也充分展示了邱学华勇于挑战、勇于尝试的个性。也许正是这第一次的“试一试”为邱学华的教学工作开了局,也激发了他积极地投入了教学活动,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邱学华虽然有过不少的磨难,都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热爱的小学教学,直到现在68岁了,仍坚持上讲台,亲自给小学生上课。也许正是这第一次的“试一试”的成功,从而坚定了他尝试成功的人生信条。我们在梳理邱老师的成长轨迹时,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邱老师一生本就是尝试成功的一生:从第一次“试一试”当老师到尝试设计出“中国第一个口算表”;从大学生时期尝试编写适合国情的第一本《算术教学法讲义》到下放在茶亭中学尝试开展的“三算结合”实验研究;从上山下乡搞实验种出36 斤的大南瓜、10多斤重的大白菜到带领学生尝试活学活用数学知识发明“粮囤储粮量估算法”;从尝试创办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设想到尝试教学法的产生再到尝试教育理论的建构,从通过学术研讨会进行教育扶贫,到以68岁的高龄参加人民教育编辑部组织的“名师西部义务讲学”……无不体现出一个名师尝试人生的成长轨迹。
翻开教育史,凡是为人类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教育家,诸如我国的陶行知、梁漱溟、陈鹤琴等,国外的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洛扎诺夫等,他们都是通过实验和尝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尝试,是一种永恒的教育精神。邱学华正是用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用脚踏实地的实干,走出了一条教育研究的成功之路。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立志要成为名师。”邱学华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志气,是能干一番事业的。重要的是要不断在自己面前树立新的目标,时时自勉,不断奋进。”他的成功人生当然也可以用人的行为规律来解释。人的行为产生,是外界客观刺激引起了人的需要动机指向某种目标的结果。但是,最准确的解释还是邱老师自己在访谈中所说的“职业理想”:没有实践中的尝试、摸索,就只能当理论家,我搞尝试教学法试验,就是要立志做一个中国教育家,而不是空头教育理论家。
2、挑战自我,锻造非凡,追求卓越的成功智力
除了信念与理想之外,成功教师的智能因素也是其专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邱学华的成功个案而言,其挑战自我,锻造非凡,追求卓越的成功智力是其成就事业的重要智能基础。
刚当上教师的邱学华,深知自己的知识基础薄弱,为了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每次回常州都要到书店买几本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晚上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默默地学习。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邱学华在窗外听老教师上课。一站就是个把小时,把一招一式记在心里,反复地揣摩。
邱老师曾经创造性地设计出可以组成万道题的口算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他也因此一下子成了全区小有名气的数学教师。很快就当上了学校的教导主任和中心小学校长。他并未感到满足,在认真做好行政工作外,仍一心扑在自己心爱的数学教学上,坚持搞数学教研。然而,他痛切地感到自己理论基础太差。于是,他决定报考华东师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大学时代,他的生活没有一般同学的浪漫与洒脱,大量的时间泡在华东师大的图书馆里和以学生的身份为系里主编“算术教材教法”和为华东师大附小搞教改。事隔二十多年后,原华师大校长、邱学华的恩师刘佛年教授在给邱学华的著作所写序言里也对其当年刻苦钻研的精神、大胆创新的勇气和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教育睿智给予了高度评价。
应该说用传统智商理论来看,邱学华是相当聪明的,他的思维极具有创造性,所想出的点子总是独特、新颖的。而且,事实上后来他发现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并萌生出尝试教学思想火花的起因。也正是他对自己所钟爱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经常而深刻的思考,借助他自己独到的创造性思维和想像所获得。但是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对数学教学研究的情有独钟,矢志不渝,即使是他身处逆境,穷途潦倒的时候也没有轻易放弃。这也许是其成功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吧。
当然,邱学华除了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智力和分析性智力外,高明于他人的还在于具有丰富的实践性智力,他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办法,然后付诸实施。访谈中他曾多次谈到自己身处逆境而得其乐,继续进行自己的实验,而且每干一样还都干得很出色。
他说:“文革中我为了家庭调到常州农村一所中学时,一般人一定很懊恼,难以承受。我没有!在农村我很安心,一边教书,一边研究,还研究种地。种南瓜,我曾种出了一个36斤重的南瓜(用手比划),那么大,村里人都感到吃惊。当地人不会种黄芽菜,我从常州买了黄芽菜籽和种菜的书,试着种菜,种出来的菜一棵10多斤。当地人都说:‘下放佬,种地也不错。’我在任何逆境下不气馁。还有,我觉得我自己勤奋,能干,也能吃苦(露出一丝欣慰)。”
听到他自己讲述的这些生活故事,我们一开始钦佩于他的乐观主义生活态度。后来,我们才悟出这不正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智力基础---实践性智力吗?邱学华正是用他非凡的实践性智力来解决了尝试教学的实际问题。
在早年学习前苏联普乔柯的《算术教学法》的过程中,邱学华就发现其并不适合我国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于是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一本中国的《算术教学法》。在华师大附小搞教改时,邱学华一方面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把数学与政治思想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以练习为主,精讲多练。并且大胆尝试,先让学生练习,教师再讲解。这时的教改已经孕育了尝试教学思想的萌芽。
作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化教师,邱学华有着胜人一筹的教学业务素质。关于这一点,原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导主任、高级讲师梅仁蕊老师曾作出过专门评价:
“他给我的印象,第一,邱学华是中国教学法的发明家第一人。他独创了尝试教学法,在中国影响很大。他编制的小学数学口算表,至今人教版教材仍然采用。他主持编写了《小学数学教学法》,今天的师范教材仍然参考它的体系;第二,邱学华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到处推广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曾有几个之最:办过全国最大规模的观摩会,最大的一次在广东佛山,近5000人参加,在体育馆里,报告中全场鸦雀无声;一种教学法能够为海峡两岸的教师所接受,在中国是第一个;他是年纪最大的老师给小学生上公开课;公开发表的研究性文章最多,实验时间最长。这些一方面说明尝试理论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与邱学华广泛宣传、发动分不开;第三,邱学华是一个演说家。他能写、能讲、能上课。印象最深的是特别能讲,能连做几场几个小时的报告,站着讲,很有鼓动性。他上公开课也很特别,所问的问题特别能吸引小孩子,这里有个教学素养问题。
3、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永不放弃的尝试个性与教师人格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除了其成长与发展受到有利环境因素之外,关键还在于他们具有一般教师所不具有的人格特点,正是这些个性特质,才使他们从一般教师中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优秀教师,我们越是走进他世界,揣摩他的思想,领悟他的人生,我们也就越明显的感受到这样一个名师身上透射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质。
首先是邱学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邱学华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全国著名的。五百多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二百多部著作,更有不知多少次的国家级、省级科研奖项,令人咋舌,但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从走上小学数学讲台的第一天开始,邱学华就隐隐地感觉到传统教学的某种不合理性,课堂上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对学生的束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发挥,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能不能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学,然后老师再教?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从此就萦绕在邱学华的心头。
在常州市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1980年,邱学华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邱学华一边编写讲义,一边讲课,同时以研究班为基地,组织学员搞实验研究。当时,邱老师明确提出了“先学后教”的设想。但这个想法大多数老师都难以接受,学员中只有勇于革新的常州劳动中路小学教师徐延春愿意进行实验。于是,邱学华一有空就来到徐老师的实验班,制定研究方案,设计教学方案,然后上课,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就这样边实验、边总结,从而产生了尝试教学法理论。
访谈中,当谈及邱老师为何以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致力于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和推广时,他自己这样解释:
“尝试教学法应该让大家掌握,有的人为了写一本书,一篇文章,职称评上了,就算了。其实教育科研也要转化为生产力。我搞教科研的目的是使大家都能接受,使中国教育水平都能提高。通过推广可以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研究新的问题又能推动实践。这是教育科研的路子。”
在邱学华的努力下,尝试教学法实验由小学数学教学,延伸到了小学语文、常识课程,又发展到了中学、大学,并从普教发展到了幼教、特教。这些说明尝试教学法已不仅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育理论。由于邱学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理论两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孕育而成的,融合了实践、植根于教学生活的理论,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1996年,“尝试教学理论研究”正式通过了由中央教科组织的“8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鉴定小组的鉴定。1999年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其次是永不放弃的尝试个性和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一个教师的职业动力系统包括其职业价值观、职业成就需要和职业成就动机等成分,它内在地决定了教师从事教学行为的动力和方向,是其工作积极性的源泉。这一点,在优秀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当然,大多数教师不能成为名师,我们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成长中的职业倦怠。但是经历了人生历程中风风雨雨的邱学华却从来没产生过这样的消极心理和行为。他总是保持着一种非常执着的精神,从不轻易放弃。他的一生许多事情表现出其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意志与毅力。邱学华对待种种不顺心的事和别人的讽刺打击、受的冤枉气自有一套“养身之道”:“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要学会心理平衡。”邱学华是幸运的,即便有过磨难,但没有迷失自己,没有荒废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研究者所拥有的勇气,还有他那似乎总是挥洒不尽的创造才情。
邱学华曾经说过:“我深知构建一种教学理论艰难复杂。我经常问自己:‘我行吗?’有时也会胆怯。但是有一股力量鼓励着我,这就是为祖国的教育理论走一条创新之路。翻开近现代的教育历史,先学日本的,后来学美国的,解放以后又‘全盘苏化’学苏联的,没有我们自己的体系。难道就不能在教育理论的研究方面走一条创新之路,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吗?我是憋着这股子气而排除困难,发奋工作的。”他把全国各地的大量实验材料进行了梳理,对其中的教育现象进行了理性思考,对尝试教学理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从不倦怠,这里折射出其多大的职业恒心和毅力!
第三是邱学华独有的人格特质。人格是一个人在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习惯系统。教师的事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师人格的职业品质。这已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教师人格对其专业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其教育教学的效能;影响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风格;影响教育理念的确立;更影响着其专业成熟的水平和进程。
分析邱学华教师人格的职业品质,我们认为他能充分地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对自己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信、乐观,并且对自己和自己的尝试教学法有着较高的期望,对自己所从事的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与推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特别是在其职业人格中表现出来的较强社会成就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不断地储备和积极探究的研究意识,关注教育理论发展的敏锐性以及在一次次讲学中获得成功后的自豪感等,是其他教师身上难得一觅的职业美德。
对其教学效果的影响:也许正是他自信、乐观、热情豪爽的职业性格,特别是他对学生真正尊重、相信和热爱的职业品质,对尝试教学法的实际效能产生了很大影响,邱学华上课学生最爱听,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效果特别好。
1992年8月,邱学华来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这时的拉萨全市小学数学平均成绩只有三、四十分,邱学华顶着高原缺氧的困难,连讲5天,每天六七个小时,推广介绍尝试教学法。从此,尝试教学法实验就在拉萨生下了根,一搞就是十多年,实验班的数学平均分已达到九十多分。
尝试教学以其简单易行、富于实效的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教师们的一致欢迎。可以说,“尝试教育遍中国。”事实上,这种巨大的社会影响强化了邱老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正是他这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多年来坚持以科研扶贫的方式关心西部教育的发展,以其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使千千万万师生受益,却从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当然,教育扶贫,这本身又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和创新。
对其教学风格的影响:他的乐观、豁达、大度甚至有些豪放的品格,使他具有演讲家的风度;他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教学思路清晰而不紊乱,主要折射出其人格的魅力。尤其是他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教学民主意识,这就内在地决定了他在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中更愿意接受建构主义的影响,较多的采用了尝试、讨论、研究的方法。
一次,邱学华在四川讲学,碰到一位小学教师不停地埋怨自己的学生“笨得像石头”。邱学华让他请个“笨得像石头”一样的学生来。学生来了,邱学华笑眯眯地说:“今天,不让你做题,你能帮我办件事吗?”说着拿出两角钱,请他去买两本作业本、两支铅笔,而且要便宜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跑了,一会就买来了本子和铅笔,还找回了4分钱,谁知邱老师说少了一分钱,孩子着急地申辩说:“本子一本5分,二五得十;铅笔一支3分,二三得六;2角钱减去1角6分,还剩4分,怎么不对呢?”他刚说完,邱学华却高兴地笑了。学生走后,邱学华对那位老师说:“你看他多聪明呀,在实际生活中能解答复杂的多步计算应用题,而且还带着小括号呢!看来不是学生笨,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大对头呢!”尝试教学理论天生就具有一种实践的品格,再加上高超的教育艺术,邱学华成功地为那位老师上了一堂尝试教学法“示范课”。
对其教育理念的影响:邱老师的尝试教育理论已由过去的尝试教学法理论发展为今天的“尝试创新理论”、“尝试学习理论”,我们认为反映的是邱老师教学理念的嬗变。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必然习惯于以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及知识经验来组织教学、评定学生学习成就、处理所遇到的教学问题,而邱学华能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真正做到“以学论教”,让学生先试后教,让学生不教而学,“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规律,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些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学思想,其所追求的正是今天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质上反映了邱老师职业人格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的特质。
(访谈记录,F指访问者,Q指邱学华先生)
F:你最欣赏的教育家有哪些?
Q:中国的我最欣赏陶行知,外国的我最欣赏奥苏伯尔。布鲁纳的发现思想很好,但操作难。陶行知“在做中学”是很值得发扬的。
F:对于桑代克试误理论,您怎么看?
Q:桑代克搞的是动物试验,用的是小白鼠和猫做试验,再类推到人,是违背人的主体精神的。我搞的是人的试验。尝试是对的,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但桑代克的结论不完整。他是尝试错误学说,我主张的是尝试成功说。
对其专业成熟水平和专业化历程的影响:客观存在地讲,邱学华的职业人格特质,特别是其“真实、坚定、诚实而又能不乏友善”的职业性格对其专业成熟可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邱学华自己的陈述——
“我胆子大,不唯书,不唯权威。结果也得罪了一些人。对我还是有些影响的。
没有实践只能当理论家。我开始搞尝试教学法试验,很多理论家反对,反对很激烈。83年,到处有人攻击我,我不怕。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他“敢想、敢说,执着、坚定”的个性和“勇于争先”的品格也曾经使他走过一定的弯路,吃过一些亏,甚至于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和打击,一定意义上延缓了其专业成熟期。
当然,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影响其专业化水平、助他获得成功的还有其职业品格中的善于反思的教学习惯。邱老师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他具有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从而使他永远站在教育思想和理论界的最前沿,保持着其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介绍
自信:走向成功的教师人生
“上下而求索”于“尝试”之路上 ——邱学华老师的创新思维与大胆实践(9)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学习的本质——尝试成功
尝试是学习的本性,反馈是精进的策略——邱学华在跨塘实小指导“尝试反馈:教学转型的校本应答”主题研修活动(跨小教改札记第5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