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 ---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作者:林崇德
推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导读领航
  当前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向基础教育倾斜,振兴基础教育要靠中小学教师。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总结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科研经验用“心”为中小学教师写就的,揭示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道理。
  与一些教育通俗读本相比较,本书最大的特色是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学术性强,需要静下心来边阅读边思考。但其内容并不晦涩,非常具有可读性。因为它是实践的产物,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作者13年中小学教学实践,以及对其领衔主持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众多实验班的跟踪调查,并结合众多优秀教师经验共同铸就的实践与科研的结晶。
  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它为培养众多中小学教师骨干,搭好了一座理论与实践间的桥梁。运用这本教师工作的指导全书,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必定更上一层楼。

  2.作者背景及该书影响
  林崇德,1941年2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13年中小学教师生涯之后,回到母校重操心理学旧业。1984年3月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心理学博士,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时兼任26所大学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专著1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曾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师德标兵”的称号。
  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教育家本杰明-斯波克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本书于1999年初版,三年内重印9次,发行了18万册。接着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两种文字的版本。到2002年,该书被引用了246次。同年,北京师范大学为作者向教育部申报了第3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过半年的评审,本书最终荣获一等奖。2005年再版,书中内容更加通俗化,增强了可读性,更加贴近中小学教师。

  3.内容梗概
  本书共有十二章。
  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分别论述了教育的功能、教师素质的提高、智育与智能、建构各种学科能力(附有中小学生数学与语文能力结构的例举及剖析表)、非智力因素、德育及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班主任工作、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丰富,论述科学而生动;同时紧跟现实,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阅读此书,有利于增强理论水平,工作不再盲目。

  4.教育案例或教育模式分析与建议
  (1)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技术加艺术
  林崇德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其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他们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于课堂教学,他领衔的课题组提出:“教无定法,选有定则。”意思是鼓励教师去创造自己的教法,因为别人的教法,对自己可能不适用,甚至会是负担。所以,不提倡固定的具体教学方法,但是教育与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师要上好课,就得讲究讲课的艺术。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这就是讲、写、作、画、演。这五个方面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我们仅以“作”为例,谈谈讲课的艺术性。
  作,即动作。集中表现在教态上。教态既表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姓郑的老师来上初二年级的几何课。当全体学生起立时,他笔直地站着,问学生:“我姓什么?”对于教了两个月的老师如此提问,学生们都感到惊讶,但还是回答:“郑!”当吩咐大家坐下时,他也装出一副“坐”下的姿势,又问:“我姓什么?”同学们更惊奇了,又是一个“郑!”老师假装一个回头板书的动作,问:“我背朝大家该姓什么?”老师双手一合,装出一个睡觉的姿势问:“我姓什么?”对老师的问题,同学们一声声不耐烦的“郑、郑、郑”字道了出来,甚至怀疑老师那天有病。突然,老师严肃起来,“我站着姓郑,坐着姓郑,背着你们姓郑,睡觉时还是姓郑。对吗?”然后老师拿起了直角板,比划出“
”、“
”、“
”、“
”、“
”、“
”六种图形,分别问“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们从齐声回答到回答者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低。郑老师说:“昨天,我出了一道题,问上述六种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可是……”“请问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一名同学举手回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它是直角三角形。”然后郑老师说:“以后千万别把趴着睡觉(
)和仰面睡觉(
)的直角三角形排斥在直角三角形之外啊!”
  郑老师的教态动作,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变式”,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林崇德说,这是他43年前当初中生时听到的一堂几何课,至今记忆犹新。以至多年后同学们聚会,仍有老同学用手比划着问:“这是什么三角形?”可见,郑老师当年的教态及其效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何等深刻啊!
  除了“作”这一项,其他诸如讲、写、画、演的教学基本功,同样重要。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条件之一。“基本功”怎么样,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决定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程度,因此,教师不能忽视这“五字”功夫。

  应用建议一:课堂教学要提倡多一份灵活性。讲课决不是生搬备课的内容去“照本宣科”,而是提倡有教学机智,灵活运用。除了对教学内容要事先计划安排外,也要在实际讲课中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应用建议二: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2)重视非智力因素
  林崇德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试验点学校的调查研究,结合心理学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且与非智力因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少年时代的智商,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 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可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却都是十分惊人的。
  对创造性人格的特征,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八条: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能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林崇德则强调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于是,近年来,我国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和成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才不是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统一,教师可以尝试根据这个设想来进行创造性教育。

  应用建议一: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最好能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发展创造性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逐步成为创造型的教师。
  应用建议二:从快乐教育入手,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好学生的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学生产生智力活动的自觉动力和追求探索的倾向。
  应用建议三: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勤奋的习惯。因为勤奋对智力与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教师参加教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参加教科研”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林崇德率先提出的。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中小学校教师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广大教师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业务水平都有待提高。我们仍然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很多,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作者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试验点所从事的教学实验研究,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一场带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
  在这方面有成功的例子。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小学原属于水平偏低的一般学校,周边环境差,生源差,原先的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也差。后来在几任校长和主任带领下,学校投入教科研,奋斗六年,彻底改变了后进面貌。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获奖项目多,举办了展览会,形成了良性循环。全校教师普遍地投入科研中去,教师素质迅速提高,不少人开始著书立说。
  中小学教师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筛选经验、科学论证,实现着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这样,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就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本身角色的模式也由“教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
  教师在教改实验的指导思想或理论构想上应坚持: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突破口;数学能力和语文能力是中小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基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融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法改进为一体,提倡教师参加教科研,以此作为完成这“三位一体”的基础,特别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这是提高教与学质量的关键。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科研,各自有自己的课题,也必然有自己的理论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理论指导的教科研是不会成功的,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研究。

  应用建议一: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根据一年或一轮教科研的工作总结,写出一篇教科研的论文。写教科研工作总结,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丰富与发展教育科学理论。
  应用建议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方法,可以是经验总结,即把成功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也可以是教育实验,即观察、谈话、问卷等方法来投入实验研究。

  5.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启迪
  (1)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化
  要突破学校的围墙,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化。三教实行口径统一的教育,全面考查学生。首先要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成长的原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以使其获得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家庭访问、家长访校、家长会议、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形式上多下一些功夫;学校也应该在联系校外教育机关、文化娱乐单位、宣传部门、甚至专政机关等渠道多下一些功夫。
  (2)校长带头承担课题,带领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教科研要面向实际,重在应用。这种教科研不同于专业人员科研,它的课题来自教育实践,是直接为教育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

  6.精彩语言辑录
  (1)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其校长人格的扩展。
  (3)教学是一个智育的过程而不是“知育”的过程。
  (4)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5)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6)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7)一位中小学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
  (8)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
  (9)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10)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身边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
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中小学教研工作
校本研究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