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省特级教师 曹伦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905    更新时间:2009-4-10
2009年第13期头版
■ 人物速写
曹伦华,1958年出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苏州市十杰校长,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兼任苏州市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1982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庄墓中学、合肥市第九中学任教,1994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2000年调任合肥市第二中学副校长,2001年受聘担任苏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
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强调阅读,重在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发展战略》等数十篇论文,并主编出版了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和教学辅导丛书。
让教育理想尽情绽放
苏州外国语学校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校园中一片红色的欧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20多个国家的国旗轻舒漫卷。曹伦华主持该校工作7年来,带领全校师生拼搏进取,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评比大赛中夺得诸多奖项,显示出学校强劲的实力。曹伦华还每年组队参加新加坡学生领袖论坛和华文辩论赛,每次学生都有不凡的表现。问他何以创造出如此骄人的业绩,他笑着回答:“为梦想而生,为理想而战!”
迷人的文化长廊
2001年开学在即,苏州外国语学校新教学楼刚刚竣工。新任校长曹伦华凝视着这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深情地说:“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要感染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没有文化特质,何谈教学魅力!”曹伦华创立的“读书节、双语节、科技节、艺术节”四大校园文化节成为弘扬学校品牌魅力的鲜明标志。
这是一条综合了世界各个国家艺术魅力的文化长廊。曹伦华是这条文化长廊的创意者。
2008年学校“双语节”,小学五年级孩子们设计的“德国走廊”赢得喝彩。曹伦华带领孩子们一起用英语朗诵德国诗人的名诗。《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些来自德国格林童话的美丽故事同样让孩子们着迷。曹伦华鼓励学生用稚嫩的画笔描述出属于自己的童话天堂。在现场,孩子们同时使用“双语”和他进行交流,妙趣横生的对话不时引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然,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到苏州外国语学校就读的金发碧眼的孩子们也不会示弱,在现场,他们用汉语与曹伦华校长展开“辩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交融在这里成为现实。
在这条迷人的文化长廊中,法国、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的文化景观也同样闪亮登场,还有专门的中英文解说员进行介绍,学生们一时之间就能“看遍世界”。曹伦华带领师生们徜徉其中,共同融入“双语”文化的氛围中。
感动校园
曹伦华说:“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感动苏外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我们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并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但他们每个人的身上却都体现着平凡中的伟大,简单中的崇高。”
2007年,“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好一朵茉莉花》的音乐声中拉开帷幕。学校特别邀请了家长代表以及媒体、公安、外企等社会各界代表出席。这时,一名男生出现在巨大的电视墙上。男孩名叫晓峰(化名),两年前患上白血病。他的家人陷入到极大的痛苦之中。曹伦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全校展开“援助晓峰”爱心公益活动,师生们将温暖的爱心传递给晓峰。在此期间,学校共为晓峰捐款20多万元,解决了晓峰的医疗费用。晓峰和他的家人在爱的阳光下展开了紧锁的眉头。晓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该上初中了,晓峰重返校园。他坚强、乐观的心态,勤奋学习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曹伦华眼含热泪登上舞台说:“我们的感动体现了一种精神,那是文明的真谛,是和谐的力量,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教育的理想境界!”
创新校长
曹伦华平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7年来,他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之中。他着手组建“海外部”,把外籍和港澳台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学,这一全新做法吸引了很多中国大陆投资人员的孩子来校就读。
2007年,经英国剑桥考试中心批准,苏州外国语学校建立了CIE(剑桥国际考试中心)班,为学生进入国外一流名牌大学开辟最便捷的通道。开办伊始,由于课程教学、外教都不到位,致使一些学生提出转学。面对项目濒临夭折的危险,曹伦华当机立断,赶赴新加坡招聘外教,并飞往英国寻求合作学校的支持。不料,上飞机前,他胆囊炎发作,只好带着吊针上飞机,机场工作人员予以阻止。他便拔掉吊针,登上飞机。到了英国,已是深夜,剧痛折磨着他,让他彻夜难眠……就这样,他的付出获得回报。在英国合作学校的支持下,CIE班的部分学生可赴英国作短期学习。
曹伦华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工作一年,他希望能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移植到中国的课堂里来。这个梦想在他创办的小学部“英特班”里得以实现。“英特班”里,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教全天候坐在教室,实行包班制。学生们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教材。课堂外教实行英语授课,给学生全真的外语环境,这开启了国内同类学校之先河。在此基础上,曹伦华又在与新加坡南洋女中的合作中,创办了“淑女班”。
“创新教育,前景无限,但脚下的路却总难免坎坷、崎岖。”他说,“要勇敢地跨过许多沟沟坎坎,才能使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一次次缩短。”
(摘编自《教育》旬刊 史欣 文)
■ 人物主张
教育需要梦想
■曹伦华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纽约探险家俱乐部成员约翰·戈达德8岁那年,祖父送给他一幅世界地图,他整天趴在地图上看。15岁时,他信誓旦旦地写下自己人生的127个梦想,这些梦想包括完成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的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山……52岁时,约翰·戈达德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
教育是用生命去感染生命的事业,其本质是为生命提升品质、丰富色彩。从事这份事业的人,如果没有梦想,就无以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也无以面对这指向未来的朝阳般的事业。
我们经常说起学校文化的构建,当今校园文化就在于它的动态性、超越性,在于它应该是一种富有生命激情、追求梦想的文化。这正如荷兰哲学家皮尔森在《文化战略》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活动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表现出一种超越性”,“文化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的取向”。
我们要让课堂轻松起来、活跃起来,让学生们更多地走上舞台,让稚嫩的翅膀有更多飞翔于天空的机会;我们要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在他们观察世界的目光里加进一分从容,加进一分精明。我们要努力打造教师成长的平台,教师要多读几本书,要积极参与教科研,要有丰富的业余生活,鼓励他们做大教师,而不仅仅是个教书匠。
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教育者就像一个张扬激情的舞者。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播种理想的种子,借助梦想的翅膀飞向更高的境界。同时,也要用踏实的脚步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我们都知道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这是蚕辛苦努力取得的成功。这种成功很现实,很功利,但是蚕却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现实而功利的“丝”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让我们学一学破茧而出的蛾,挣破自己做成的“茧”,向未来伸展开梦想的翅膀吧。
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bsitewikiW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级教师说| 沙华中 适合:双向与建构
元宵节,更加怀念诗歌
浅析名师应具备的三气
来自“特后高研班”的几点感动
成年人的绝交,都是静悄悄的
特级教师会客厅丨徐杰:在阅读中与科学结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