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适应学生差异的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教育公平、公正、质量和效益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主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初中班级的人数较多,均已超过40人,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已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如何面对这种差异,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和上课都是基于80%的学生可以听懂、掌握。因为教师们很清楚:对于有限的45分钟,既要考虑到优秀学生也要兼顾到学困生,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如何面对教学对象中出现的客观差异,在面对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切实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更好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06年6月开展了“适合学生差异的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试验,历经三年,已到结题阶段。
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课题研究小组力求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老师加深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增强教师对学生个别化教学策略的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通过教师对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善学、会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客观分析,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分层,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探索个别化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可操作性强的个别化教学体系。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某种预定效果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个别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在于:根据个别化教学的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以及引导其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步骤的策略。个别化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旨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我们学校运用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是拟在平行班教学中,针对三类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它要运用于教学全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制订教学目标、课堂训练、课外作业、测验评价等方面。
2.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差异教学思想
布鲁姆认为,针对差异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承认差异的存在,而在于怎样看待这些差异。差异教学的根本思想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根据差异的性质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提供多样的刺激形式,允许不同的学习时间、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形式多样的反馈和评价等。他在统一教学目标的支配下,实行积极的“有区别对待”。
(2)陶行知的多元和谐思想
所谓和谐,是指各种不同事物之间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承认差异和矛盾,并主张事物发展的多元化,则是实现和谐的前提。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论”,无一不是在推行“新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和问题,不断运用协调统一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创建起来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面向全体的教育与个别化教育之间的矛盾,也是教育不均衡的体现形式之一,运用多元和谐思想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指导个别化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组的统一要求和我校的实际特点,我们把该课题研究从时间方面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制订本校子课题研究方案
1.搜集整理和学习各种与个别化课堂教学研究相关的资料。
2.向学生发放两份与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并做好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为课题的完善奠定基础。(问卷一:《关于学生差异的调查》问卷二:《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调查》)
(二)个别化课堂教学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组织学习个别化教学策略相关的材料,课题核心组成员讨论开题报告的可行性,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的内容,并于2006年11月份完成我校的开题工作。
(三)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1.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活动开展的序曲
为使课题组成员对个别化课堂教学研究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准备推出一节课题组研究课,供大家探讨交流。
2.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活动的延伸
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和所教学生的特点,选取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认真记录研究过程,按照案例研究的方法,完成一个有特点的教学案例,形成个别化的探索活动。
(四)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1.推出两节体现个别化课堂教学特色的研究课。
2.收集整理一本《个别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集》
3.开展个别化教学分层作业展示活动。
4.根据课题组对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实验过程的认真记录和整理,从中提炼个别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从不同侧面体现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论文。
(五)课题结题阶段综合研究
完成一份详细记录我校实施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提炼出对我校今后课堂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完成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探索和研究初中义务阶段教育,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的差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个别化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1)制订分层要求的教学目标:
低层的目标: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中层的目标: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
高层的目标: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2)课堂训练的分层教学策略:
它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训练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一个基本原则是: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①课堂训练过程将学生分成两类,对于一类学生放低要求,在老师直接帮助下,进行学习活动(扶中有放);另一类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及要求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以放为主)。
②提问有层次性,先易后难,中差生优先回答。
③创造条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主动参与课上练习的机会。
④同一练习内容,分类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
(3)学生作业的分层教学策略:
①布置必作题和选作题。
②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其中一或二类。
(4)测验、评分的分层教学策略:
①学生在平时的测验中有必答题和选作题两部分。必答题按100分计满分,选作题加分计分;
②制订二到三层的测验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参加某一层的测验,通过一层还可向高一层努力,特别是对于已经选择了较低层次试题的同学,在做完题后如果觉得试题难度不够,还可以自主选取较高层次试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的策略
学生学习过程档案的建立反映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努力与进步过程,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不仅仅只是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个别化教学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包含的内容:
(1)学生学习中的起始作品记录;
(2)学生不断修改的作品痕迹记录;
(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最佳作品记录;
(4)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记录;
(5)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档案的建立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档案袋”,填写成长记录本,收集成长材料,并自己保管的方式来完成。在具体操作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内容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同伴交流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在教师的全程监控和耐心指导下,学生主动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按时间顺序记录,并把相关材料有序放置,构成一个丰富的、生动的、极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档案。
3.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策略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评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需与同级的学生作相互比较,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也让教师根据评估的结果拟订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发挥其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提高与发展。
(1)及时评价:当场面批、指导,指出错误之处、及时订正。
(2)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内容。
(3)多次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实施评价。
(4)自我评价:老师提供正确答案,让学生自评、自批,自己更正,自我提高。
(5)交互评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互评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人际交往、沟通的生动局面。
研究方法: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力图以“学习——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和不断调整各个阶段个别化教学实施内容的设置,分析个别化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收集,记录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情况,以及所产生的作用等相关资料,并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情况作相应的小结,及时对实施情况作合理的调整。
2.案例研究法
开展以学生学习“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建构个别化课堂教学的模式。
4.调查研究法
通过向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研究活动。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的“教”是游离于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的,课堂上教师说得太多,不注重学生的反映,不重视学生的参与,不注重反馈、不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老师授课的“局外人”,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实验教师通过学习个别化教学理论、差异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不少实验教师已具有了“课堂是满足每一位学生学习需求”的意识,老师变得更和善、更亲近了。
地理学科张衡老师大胆进行实践,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几个方面率先进行了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展示课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衡老师《这节课题目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组织形式分层
面对四十几个人的班级体,采取了从分层到个别的教育方法,通过自己打分、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结果,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是纬度一组、纬度二组、海陆一组、海陆二组、地形一组和地形二组。纬度一组和纬度二组是两个平行组,属于低层次学生组;海陆一组和海陆二组是两个平行组,属于中等层次学生;地形一组和地形二组是两个平行组,属于高层次学生。
其次,改变教室里桌椅的摆放,体现不同的组织形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等改变座位排列方式。把课桌拼成六组,学生围坐各组桌椅周围,学生不再只是面对教师,而且可以面对同伴,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这一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更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新鲜感,也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相互交往创造了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再次,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个组员的作用,同时又鼓励冒尖,让好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榜样作用,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
第二: 教学内容分层
首先,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针对本节内容为各组准备了适合本组学习水平的学案,给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完成三个影响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学习过程中,采用不同学案,纬度、海陆和地形各组所填写表格的难度是逐级递增的。
其次,为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让低层次学生描述现象,由中等生试着解释成因,再由高层次的学生通过综合分析,举一反三,形成新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体会,促进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果。
再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水平的课堂检测题目,题目共分三个档次,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小组可在适合本组学习的题目范围内选题并完成。这样可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适应自己水平的学习。
第三:教学进度分层
整个教学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小组竞争采取记分式进行,见下表。
纬度
一组
纬度
二组
海陆
一组
海陆
二组
地形
一组
地形
二组
第1部分(描述填表)
第2部分(解释成因)
第3部分(选题抢答)
(二)促进了一批年轻教师成长
承担这次研究任务的大多数是年轻教师。课题研究让他们有了发挥自己才智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作用,有了从事教研的动力,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研讨课、论文、案例评比、教师风采大赛等活动,就是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机会。可以说,开展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对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英语老师周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在课题组中着重进行了“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的策略研究”。她根据本学科教学中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主要从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多层面的,多角度的,全面的评价。
她在所教的普通班中选取了成绩较好的四名同学作为试点,对他们进行写作方面的专项辅导,以点带面,从而力求带动普通班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集体教学中抓个别化教育的契机。在前期准备阶段,她自行设计了一张表格作为模式供学生使用。首先由教师布置话题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初稿;然后,在教师的建议,以及与其他组员相互交流学习后,学生完成自己的第二稿,并同时对自己作出评价,完成修改感言,从中能够获得启示;接着,再经过小组交流,形成第三稿。所以,学生的一篇习作通常需要两三稿,甚至更多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敢于使用更多的句式进行描述,作文的内容和结构也更丰富了。
(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在课题研究初期,刘丽萍老师就对全班同学统一进行了摸底测试。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结果却相差甚远。90分以上的占5%,60分到90分之间的占20%左右,20分到60分之间的占60%左右,20分以下的占到15%。由此可见,学生差异性很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和学习的起点也不一样。通过摸底,刘老师对学生的基础有了大致了解,对在什么程度上展开教学,如何安排教学有很大帮助。其次,刘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同时每个学生制定出自己详细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最后,老师和部分学生在一起面对面地研究学习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
首先,为个别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接受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教学素材。
比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他利用大部分学生做小组活动的时候,特别为一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着重讲解了there be句型的意义以及该句式的疑问句形式。而且还特别为他们这几个学生印发了there be句型的专项练习。这样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对于排除学生的知识障碍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借助适合个别学生的辅助教育素材,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特别教育。
现在班级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是两个人的pair work。通常情况,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情况选择和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作为合作的对象。这时,老师为大家设置的共同任务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完成起来就比较有难度。所以,刘教师特别为这部分同学将给定的任务做些微调,从而让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比如,在讲授第十二单元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设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做一个调查:看看哪些学科和老师比较受欢迎,学生还希望增加什么课程和什么类型的老师,但是这个任务对于个别同学来说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老师特别嘱咐这部分学生只需要使用目标语言和给定的句式谈论自己和小组同学喜爱的科目和老师就可以了。
另外,刘老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定期总结。
通过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定期总结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程度小组。将进步较快的学生调整到程度较高的小组,将学习进步停滞不前的学生调整到慢组,以此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对实验班级初二(1)班和初二(14)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问卷调查: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很浓
学习兴趣较浓
学习兴趣一般
实验班级
72.5%
23%
4.5%
对比班级
36%
51%
13%
2.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实验研究中,教师坚持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使用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具体落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A层学生增加自信心,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还促使B层、C层的学生学习,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这意义上看,个别化教学策略的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语文学科杨玉敏老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分层进行了尝试:
杨老师认为:当前课外作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机械简单的题目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工作量大而收效甚微。②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学生对待作业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1)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于每一个参与学习的个体而言,无疑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既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差异,又要注意在这种差异的前提下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把脉确诊”,综合其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础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差等生,并按等级分为三个活动小组。然后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计划和作业设计。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增加后进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层次
基础水平
学习能力、兴趣
A层(优等生)
扎实
兴趣浓、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 ,作业认真。
B层(中等生)
有一定基础
无太大兴趣、读、写能力相对差,能较好完成作业
C层(差等生)
较差
不喜欢、基本丧失信心,听讲不认真 ,作业应付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有些教师及时调整了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即C组同学经过努力,即可编入B组,B组同学经过努力,即可编入A组,反之亦然。这样就使三个组呈一种较稳定的动态过程。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由于C 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整体安排应以侧重基础,侧重听说为起点。对于B层次同学来说,应认真巩固基础,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对于A 层次的学生 ,应提倡“竞争、合作、创新”,使学生加强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即要达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
(3)分层次布置作业
①作业量分层,做到充分练习与自由发展的统一。C组控制作业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A组减少基础作业量,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同样的生字词,学完以后,C组可能要多布置一些抄写的工作,而A组则只要听写正确就可以,B组则介于两者之间。
②作业难度分层,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首先给后进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其次,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接下来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C层作业侧重的是语文知识的积累;B层作业侧重语言运用及语言的理解、分析;A层作业侧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把握和感受。如学习了《凡尔赛宫》一课,就设计了三类作业,A、抄写生字词并会听写,摘抄文中描写凡尔赛宫宏伟的句子;B、听写生字词,收集关于世界七大奇迹的其它知识;C、以生字为原材料,自主设计作业,仿照凡尔赛宫的写法,介绍一种建筑物。 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③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例如《赵普》必做题是:背诵全文,辨析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选做题是:归纳本文的古今词语的意义、句式,赏析写作特色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习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④倡导作业自主,让学生也参与设计作业。实施开放型作业,鼓励学生自我布置作业 ,还可以设计作业给好朋友解答。如学习了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各自设计作业,然后交给好朋友解答。学生兴致盎然,设计出了填空题,问答题,阅读题等多种题型,解答的效果也很好。
(4)分层次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对于极个别的后进生,只要能完成作业,就给予肯定,对于一些优等生,则在肯定中寄予希望,促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拔,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后进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是以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例,初二(1)班为普通班,实验初期与对比班分数差在一分之内,初二(14)班为重点班,实验初期与对比班级分数差为5分,经过个别化教学实验,两个实验班级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低分率
实验班1班
261.29
80.56%
8.33%
2.78%
对比班级
258.65
66.67%
2.70%
2.70%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低分率
实验班14班
367
100%
100%
0.00%
对比班级
357.02
100%
88.1%
0.00%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在课题开展的后期,课题组再次向实验班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个别化教育活动干预后,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调查数字统计结果和教师的总结研讨,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开展个别化教学实验的班级的学生的自信心、进取意识、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人合作意识、学习习惯等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级的学生。
(四)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通过讲解内容和提问的层次来体现对各层学生的区别要求,尽量压缩讲解时间,每次都安排一定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分层练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鼓励小组中较好的同学要学得更好,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其他同学,才能够为小组争得荣誉。练习题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并辅以课后的个别化补救措施。学困生的心态也有所改善。实行个别化教学后,学困生对于达到分层目标的信心增强,开始主动参与讨论,并经常表现出一种争取“递进”的态势。此外,实行个别化教学策略实验后,学困生的学生习惯和人际关系都有所改善。
(五)创设了良好的分层评价环境
考虑到学生年龄、环境、心理特点,评价时,我们采用了分层评价、激励评价、符号评价、定期评价等手段;为了使使评价规范化,科学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置各学科学习评价量表,不仅反映学生学习成绩,还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情况;评价者由教师和同伴共同参与,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作业的评分上,我们一些老师做了如下改革:1、对B层学生,做对“新挑战”题,半倍加分;对A层学生,做“跳一跳”题,半倍加分,做对“新挑战”题,一倍加分。2、暂不打分。A、B层学生做错题,暂不打分,待他们真正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由于充分利用了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做作业、乐于做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六)促进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课题组的14名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个别化教学”原理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课题组中的李冬梅、范振欢、田薇、甄雪莲、刘丽萍、罗荣等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务精、能力强的教育教学骨干。课题组中范振欢、刘丽萍、甄雪莲、田薇、祁凯燕老师在全区上过示范课和公开课。课题组中8人撰写的论文、教案、说课稿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教师撰写论文获得市级、区级、校级奖励的有32篇,公开发表在刊物上的有2篇。由于我校个别化研究课题组工作卓有成效,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年会上,课题组活动情况还进行了经验介绍,刘丽萍教师做了示范课,这对此课题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参加该课题的教师被评为各级别教科研先进个人。“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活动的开展,使我们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材,扩大了影响,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五、综合讨论与反思
“适应学生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利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策略,在班级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到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通过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的问题:
1.对于学生的差异的了解如何更优化和体现科学性,对学生动态差异性管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需进一步探究。
2.个别化教学策略课题的研究是探索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当前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教学研究活动的结束,如何让课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课改紧密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对于研究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做了有关于教学目标的分层和作业分层的实验尝试,但由于没有及时提醒,督促教师保留好相关资料,使得一部分数据丢失,在结题报告中出现了研究结果可信度降低的现象。
4.如何做好课题组成员的相对稳定,以确保课题的持续开展也是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课题组成员相对稳定,才能够更加有计划的系统的开展研究工作。在我校该课题的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变化较大,使得有些方面的研究开展的不够深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周丹老师因工作原因调离了本校,张衡老师因休产假停止了课题的继续研究,课题组执行人范振欢老师在结题阶段到新疆支教,这些都妨碍了该课题在我校的有序开展。
“适应学生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三年的实验,我们课题组的教师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里包含着我们每一位实验教师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同时,科研课题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老师们参与课题的初衷。实验只是我们开展这个工作的第一步,今后我们仍然继续努力,把我们在本课题中学习到的好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运用和推广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2.赵小红、华国栋,《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8期。
3.华国栋,李泽慧,《实施差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12期。
课题负责人:黎英    课题执行人:范振欢  报告撰写人:范振欢
课题组成员名单:黎英、范振欢、李冬梅、田薇、祁凯燕、甄雪莲、刘丽萍、罗荣、陈红、迟丽娟、王欣茹、杨玉敏、周丹、张衡、李庶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枞阳教育网——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方案
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2022年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三篇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