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修悟道:观境自在,观心自在

作者:檬梦果兔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在自为。


佛说: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起念,不染万境,真性常自在。人生,不迷心自明,不染心自净。

生活,我们观境自在,观心自在,就能把烦恼,无明放下。生活,一旦我们真正的放下就能够得自在,自在后就能够解脱。

禅宗里说:无念为宗,于念而不念,于一切境上不染则为无念。

生活,一切万物皆是由我们的心而起,为意念而造。当我们不于境上生心,与诸境上不染,就是无念。

无念不是要我们不对世界万物不进行认识,不是要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停止一切活动,而是要我们能认识外在的境界,却不被外在的境界所牵制,不在心里住相。

听过一个佛学小故事:

有一位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水流很急,老和尚见一女子过河却不又不敢过。

于是,老和尚便上前询问了该女子,然后征得女子的同意后,主动背她过了河。随之过后,老和尚继续与小和尚赶路。

虽然他们一起走出了好几里路,但是小和尚心里仍一直没有放下这件事。

小和尚一路嘀咕道:“师父是怎么了?竟背一女子过河?师父,你犯戒了。身为一位出家之人,怎么背起了女子过河呢?”

老和尚听后摇了摇头说:“我早已放下那女子,你为何却一直将那女子背在背上呢?

故事里的老和尚和小和尚面对同样的境界,却表现出了不同的心境。老和尚心不染境,所以,才会自在。

人生,我们观境自在,心不起分别,心不住相,才不会心随境转。

生活,我们观心自在,心能觉察,心能明物,心自在,人才自在。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话里“应无所住”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于相离相”;“而生其心”就是“不于境上生心。”

人生,清净心,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只是有时候,我们住了世间的某种或者多种境界相,我们住了念头,因此我们有了起心动念。

当我们净化自己的内心,便能够实现自我内在的自由。

故事里,老和尚见那名女子想过河却又害怕急速的流水,于是他起了慈悲心,在她人有困难有苦难的时候,选择了伸出援手去帮助。

老和尚的心里没有住相,没有起杂念,对于帮助女子过河这件事,他只是生了善心,慈悲心,好心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而已。

而小和尚,却住在这件事里,外着了境,内着了相。

人生,我们外不着相,心不染境,才能明心见性。

生活中,我们不起任何妄想杂念,保持冷静,保持自观,就能生清净心。

佛说:清净是内心的清净,心中的片刻安宁,人的心如果是清净的,就不会有过多的杂念,没有杂念,就不会有烦恼。

人生,我们观心,不需用力,不需刻意,自自然然去观即可。

生活,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我们的心之所以能清净,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心是空的,它不被外界所扰,不管外面的境遇里发生什么,都能随时保持冷静。

人生,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心不染境,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生活,我们调整好自己,一辈子,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静观心,人生就会自在开心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人生(五十八)
人生哲理~
放下的学问(三)
《淡定:内心强大的力量》((美)戴尔·卡耐基)【摘要 书评 试读】
参禅悟道解人生
佛儒道三家思想揭示的人生真谛:放下过去,变通当下,奋进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