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

一.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继11.7求索栏目)

PART-4

(四)梦幻

       在诗歌当中,能够产生陌生化效果的是对后者的抒写。在诗歌中凸显非理性的梦幻有两类:一类是写诗人内宇宙的,另一类是写诗人人外宇宙的。前者如舒婷的《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枝映山红

······在脆薄的寂静里

做半明半味的梦

后者如李钢的《在远方—梦见我的祖先》:

在远方

一群汉子卧在浓密的胡须里

他们土质的皮肤裸露着

怪舒坦地被太阳的蜂刺螫着

一群汉子卧在胡须里,在远方······

当人在清醒时,思维会表现出整体性和合理性;然而在睡梦中人的大脑对事物的分析与记忆出现残缺,将一些毫无关联的片段信息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荒诞离奇的梦境,这是在诗歌中对梦幻描写的心理基础。要使诗中的梦幻产生陌生化效果,就需要诗歌中的梦幻描写与现实拉开距离。

PART-5

(五)远取譬   

   远取譬必须拉大比喻的喻本和喻体之间的距离,是赢得比喻的“第一个”的“诀窍”之一。以江河的《我和太阳》,更见别出心裁:

你在黎明时分的薄雾中找我

像是刚刚醒来的渔家姑娘

在海洋一样的天空中

撒下闪闪发光的网

其中将太阳比喻成“渔家姑娘”(阴阳交换),使陌生化效果不同凡响。

使诗歌产生陌生化的创作技巧不止上诉五种,此外还有夸张、反讽、抽象与具体等等。此处强调指出,“陌生化”是有一定限度的,是有迹可循的。如洛夫《金龙禅寺》一诗中的三四五行: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一个“嚼”字将“羊齿植物”进行了拟人化,赋予了生命力,而“白色的石阶”出现在充满生机的春天,看似反常实则是让读者产生陌生之感,有无限遐想空间。诗人使诗和读者产生“间离”,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但最终目的是消除间离,将陌生化转变为累累收获。

二.陌生化效果审美机制的合成元素

PART-1

(一)生理元素

  从生理上讲,人的感官以及感性是容易疲劳的,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

李泽厚强调指出:“感性的东西与理性的东西不一样,它可以疲劳,需要休息、变异,需要新鲜的刺激,它才能获得继续生存的生命力。”而诗偏重于感性是其特有的素质,需要能引起读者陌生化效果的刺激,更新知觉,使诗赖以生存的人的感性,从而获得生存的生命力。

PART-2

(二)心理元素

  所谓心理定式,指大脑在接受外界信息之前,因以往审美经验的积累,使神经反向形成固有的习惯性的准备态姿,并影响亦或决定后继的审美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

对于诗人来说,就是要创造出新鲜的刺激,注入读者的审美心理图式,使之达到新的建构,这是诗的陌生化效果的心理需求。

PART-3

(三)脑机制元素

  诗人创造出诗的陌生化效果,是对读者思维惰性的冲击。它突破了读者的旧有感性,使习惯于就有规范的感性一开始不能把握住,从而使读者由新的感知所带来的陌生化效果而感到惊愕、困惑以至产生难以理解的欣赏的痛苦,但是一种“审美痛苦”。

诗的陌生化效果给读者带来的虽是难以理解的欣赏的痛苦,却顺应了人体的情感的活动规律,当读者在更高一层的审美阶梯上熟悉了一首诗的陌生化,难以理解的欣赏的痛苦随即消失,读者因而体验到更高一层的审美愉快。

本期编辑:陈延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讲 现代诗“陌生化”的美学意义
文学语言“陌生化”资料汇编
除了个人艺术修养外,意象摄影还有一些拍摄思路和具体方法可寻
意象的定义、解释、流派、起源及在诗歌散文中的作用(九年级)
中国诗人为何轻视思想创新
论诗歌的意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