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类风湿因子过高就是类风湿吗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在评价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典型和肯定的类风湿病人的RF阳性率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阳性率较低;

  2、RF阳性也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牛皮癣、结节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麻风、矽肺、膀胱肿瘤、白血病等;

  3、正常人群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阳性率可达20%左右;

  4、类风湿因子多见于具有关节外病变的类风湿病人,如皮下结节、血管炎、心肺损害等;

  5、类风湿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现越早,则病变越可能向严重方向发展,故RF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由此看来,把RF阳性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绝对证据是不对的,而有些人看到RF阳性的结果时忧心忡忡,以为自己患了类风湿,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这一切都是“类风湿因子”这一名称造成的误会。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IgG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IgG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只见于类风湿病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和抗O
类风湿因子(RF)与假阳性剖析
检验项目 | 风湿三项及其临床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