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图

  太极拳的缔造者,当之无愧地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中国传统的主要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有着超常的理解认识。
  自远古以来,道家通过对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大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体悟,建立起了天人整体观,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发现了世界万物普遍联系、演变、发展的深刻规律,并把其中核心的部分--阴阳的对立、统一、消长、和谐,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成功地将这一哲学思想浓缩于太极图中。
  道家的这一哲学思想,也普遍存在于西方的各哲学流派中。比老子晚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以他《逻辑学》的整个第二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即:本质论来论述“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这一哲学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被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来论述的。所不同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教科书中,在承认矛盾的同一性时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这一积极进取的观点,在极左的年代被错误地夸大和利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而我们的祖先,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感悟中,在认识到世间万物无不存在着矛盾对立的同时,强调了对立中的统一、和谐。这一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艺术、医学、农商、处事为人等等,更被历代太极拳的大师们所深刻理解,将之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行功、推手、散打及太极拳文化中,并以此来指导修习者的实践。当然,诚如道之所言“物极必反”,如若不能无过无不及地把握适度的原则,不能于统一、和谐中适时地激发出对立的睁峡来,则将由于缺乏生命的张力而归于平庸。
  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太极图是画在平面上的,就像我们所赖以立身的地球被展开在图上一样。而实际上,"太极"是一个浑圆的球体,理解这一点,对太极拳的整个修炼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些人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这种浑圆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意识还是建立不起来,一说气沉丹田,就是肚皮向外鼓鼓的,而命门至尾闾、会阴,包括带脉一圈既无气更无意,更不知如何将丹田的意、气向四梢、周围扩散。
  拳以太极命名,就决定了这个拳从立意上是浑圆的矛 盾集合体:无处不矛盾,又处处协调;无处不对立,又处处统一。体悟到了这一面,就应意识到潜在的另一面的存在;找到了另一面并刻意修炼,反过来还要看这一面是否与之相适应。
如何理解矛盾对立?气沉丹田与顶劲头悬是矛盾,气敛人骨与支撑八面是矛盾,松沉直竖与对拉拔长是矛盾……拿用意来说,既要全神贯注,又要无拳无意;既要有对周身各处的细微体察,又要有周身浑然一体的意识朦胧……而与人对抗时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就更不用讲了。练太极拳就是要把这无数的矛盾在自身统一协调起来,在与人搭手、散手中统一协调起来。
那么又应该怎样理解统一协调呢?内外三和是众所周知的协调;“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都是描述高度协调后形体、精神所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从高度协调中求得太极拳引进落空,轻松发放时所需的神、意、气、力,以及雄沉的穿透力、爆发力。在协调申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不失矛盾对立。
  自身的高度协调统一容易被人理解。要求在推手与搏击中与对手保持高度的协调统一,就难以让大多数人所理解了。即使理解了,也难以丢掉多年的争强习惯,以至数年纯功不能运化,就是不知太极拳的胜利,是从与对手高度协调中求得的。“舍己从人,不顶不丢,沾粘连随”,就是对竞技中与对手保持和谐的最高要求,真正能做到的当是屈指可数的高手。
高手在与人搭手时,接触点有如羽毛般轻柔。往来推荡,千变万化,这种轻柔的感觉不可改变。比这稍重,即犯顶;稍轻,即犯丢。“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感觉非磨炼到如此细腻、轻灵、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状态,则不可能在与人动手时有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趣味。先得有了这种和谐,才谈得上在运动中捕捉战机,等待对方错误的发生,诱使对方发生错误,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神明境地。
  散手中要击中和击倒对手,同样要先与对手取得高度的协调。不顶,顶了是走得不够,会结结实实地挨一下,对方也不会有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不丢,丢了是粘得不够,会失去战机,不能在对方撤回或短暂停顿的刹那,将力量扎扎实实地打进去。在双方快速运动中凭空接手,顺势借力,则更需要高度的和谐一致了,歼击机飞行员伸手抓住飞射的子弹,不是枪弹的无力,而是速度方向的高度一致。在运动中避实击虚,攻其所不能守,守其所不能攻,乘机乘势,造机造势,都离不开精神、意念、气力、身形、技巧等与对手的和谐一致。
  散打中的沾粘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双方肌肤相触不脱,而更多的是神意与对手沾粘,不顶不丢,古时剑道讲“剑走轻灵”即是此意。不接来手,让过分毫,击其虚处;高度警觉,快速反应,但这种状态实在难以用笔墨形容,非亲历亲见不能领悟其奥妙。曾见一组散打:一方避开直拳,在对方收拳撤身的同时以中平拳将劲力喂进去。后撤避锋,前进重击,先是与对手保持了等距离同速度的运动、落点加速度出拳,这一拳打得很漂亮,腾挪和沾粘的意思都有了。
  理解太极图,把握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由和谐中激越出峥嵘对立,由峥嵘中谋求和谐统一,挖掘和遵循中国古老哲学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贯彻始终的指导意义。遵循此道,则太极拳的修为可望有成,背离此道,则可能步入他途。为弘扬太极拳的精神,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致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徒留其表,望同道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指导哲学
太极拳有这么多文化价值,还不快去拜师?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作中的体认
太极图的形成注定太极拳的产生
太极拳不神秘,它与辩证法息息相关
文始经启示录134: 所谓对立面 是自己另一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