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胎息口訣
一篇胎息口诀抄自服气经,是确实的孤本原文,相信坊间没有,纵有也是绝版之收录印本,抄录它是要提供给网友参考,说明拙作中提到的「胎息」实有所本源,不是完全由我自己凭空所编造想象而来,但拙作中的口诀,实际上与真正胎息法并不尽相同,某些部份是我自己经想象仿真出的意境,这一点必须明确提出,以免网友误解,而真确的胎息法如下,网友可以比较一下,看看其中的差别。
此文并非专文,乃是集新旧胎息诀要而写的精要,所以有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及五脏六腑的练法,是道家长生气功的法门,但此文并不能代表完全的胎息长生法门,气功诀法有服气、炼气、调气、行气、委气、闭气、咽气、六气、食饮调气……诸多法要,有六甲玉女法,有食气辟榖法,有食黄气法等等,与枕中记诸般禁忌避忌,实非短短一篇胎息口诀可以涵盖。
这里所抄录的文句,我已做了批注,并加上标点符号,原文是没有这些的,所以您也可以将之消去,自己标注,我不敢保证自己划分的标点断落一定正确,所以先声明:纯供参考,网友最好别照着练,一旦出了问题或无功效,别来找我。
最后面加一则御气法,与抱朴子、玉云张果老、陈希夷胎息诀,作为引证。
※序:
序曰:在胎为婴,初生曰孩,婴儿在腹中口含泥土,喘息不通,以脐咽气,养育形兆,故得成全。
是以脐为命门,凡孩或有初生尚活,少顷辄取不收者,但以暖水浸脐带,向腹暖三、五过即苏,则知脐为命门,信然不谬,道长欲求胎息,先须知胎息之根源,按而行之,喘息如婴儿在腹中,故名胎息矣。
乃知返本还源,却老归婴,自有由矣,绵绵不间,胎仙之道成焉。
故先序经纪体用兼明备矣。
[page]
※胎息口诀:
凡欲胎息,先须于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支节,两手握固于两腿上,即吐纳三、五过,令无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脏叶舒展,讫,还,徐徐放着实,即鸣天鼓三十六通,漱满华池。
然后存头戴朱雀、脚履玄武、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却入两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宫(注一),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披朱褐、执绛简。
次存中丹田(注二),中有神人,亦披朱褐。
次存下丹田(注三),中有神人,亦披朱褐。
次存五脏,从心起首,遍存五脏六腑(注四)。
存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及三丹田中,素云合为一气,于项中出,焕焕分光九色,上腾可达三丈余,想身在其中,此时即口鼻俱闭。
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顺气平还,依前用心为之,以汗出为一通,亦不限过数,如体热闷,即心存气,遍身出如饭□(注五)中气,此名满息,久久行之,入玄寂中,出妙默中,再明洞观形中五脏六腑及大小腹胃,受膏散如黄土色,脾长一尺二寸,在胃上前后磨动不停,停则不和,饭食不消,即是不磨矣,当须闭气以手摩腹一百下,即自然转磨矣。
次存心,心似红莲,华未开,下垂长三寸,上有九窍,二窍在后、正面有黑毛,七叶,长二寸半。
次存肺,肺似白莲,华开五叶,下垂,上有白□(注六)膜在心上覆心。
次存肝,肝在心后,七叶,紫苍色,上有黄□(如注六)膜,从左边第三叶下,胆在此也,其胆色青黄,长二寸半。
次存肾,肾状如覆柸,黑色,却着脊去脐三寸,上小下大,左为上,右为下。
遍观一形三十六位及三百六十骨节,皆有筋缠,骨青白如玉色,筋色黄,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之中,皆有鲜血,如江河池潭也。
及见左脚中指第二节,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日一夜,绕身三万六千匝(注七),至右脚中指第二节,则化尽,所以人若睡必须侧卧拳局,阴魄全也。
亦,觉即须展两脚及两手,令气遍身,阳气布也。
若如此修行,即与经所言动善时之义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颈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常在颈中,水底坐,经十日、五日亦可矣,若行此事,功效如前,若觉得真,更须修道,此事乃是一门不可不作。
注一:也名泥丸宫。
注二:中丹田,心也,亦名绛宫。
注三:在脐下二寸半,名紫微宫,又名气海也。
注四:此原文为「府」,为求通解,兹从新写法于文,后继之亦同。
注五:计算机无此字形,很难写,只能解释即汗出遍身如煮饭电饭锅上的蒸气水珠,比拟热气蒸腾、汗水淋漓之意。
注六:此字左「月」右「永」,计算机打不出来。
注七:原文为上「一」下「巾」,乃古简字,计算机无法打出,取意而改为「匝」,循环也。
[page]
※御气之法:
上至泥丸,下至命门,二景相随,可救残老矣。
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使神、气相合,则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胎气内结,永无死矣,成功之后,男子聚精,女子结婴,虽动于欲,不能与神争,是谓真,返精为神也,此者乃是上清玉真修息之诀,日能行之,自得其味,渐得太上真道。
注:此处所用之「气」,原文为上「无」(简写)下「火」之字,相信常看武侠小说的便知道是何字,但此计算机亦无法打出,气字虽然同义,总觉得差了一点,以下诸文,皆如是也。
※抱朴子胎息诀:
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若四威仪中常如是,决入真道,必着诸境,虚心实腹,最为妙也。
但澄息心定,心定则气寂,气寂则神静,神静则境空,境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既入逍遥,则无量自在,得做神仙,自然五行总聚,六气和合,八卦配偶成于内丹,身形永势不坏矣。
※玉云张果老胎息诀:
夫胎者,受生之宫也,息气纳于元海,在母脐下一寸三分,名曰丹田,受真精成形,纳天地之气,一月如珠,二月如露,三月如桃李,此名淳和之气,朴也,子在母胞之中,母呼则呼,母吸则吸,至于十月,气足而生,六情转于外,岂于返视元初?不守内息,故有生死,故圣人云:「我不纵三尸。」,六情常息于丹田,守而无退。
凡修道之人,先修心静之门,又云:「了心修道。」,则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修道者返费功而无益,先了心源,然后自定,自然龙虎伏,观仙道必成矣。
夫丹田者,在脐下一寸三分,是元气之宫位,管三百六十坐精光神,守护元气,内有神龟一坐,吐纳元气,往来呼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皆元气于口鼻中泄出,故引入邪气所侵,而生病也。
丹田者,生气之源,一名丹田,二名精路,三名气海,四名守宫,五名大源,六名神室,七名元藏,八名采宝,九名戊己,十名本根,皆是太和元气居止之处,若存精气于丹田,则得长生久视之道,凡修行之人,行住坐卧常含纳真息于丹田,则得元气成实,久练而成仙矣,斯乃真人之胎息者也。
※陈希夷胎息诀:
夫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万物,气化生灵,精化成形,神、气、精三化练成真仙,故云:「存精、养神、炼气。」,此乃三德之神,不可不知。
子、午、卯、酉四时,及是阴阳出入之门户也,定心不动,谓之曰「禅」,神通万变,谓之曰「灵」,智通万物,谓之曰「慧」,道元合气,谓之曰「修」,真气归元,谓之曰「炼」,龙虎相交,谓之曰「丹」,三丹同契,请之曰「了」,若修行之人知此根源,及可入道近矣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与大家共享
要打明白拳 太极拳要返璞归真 太极拳练功二、三法则  “悟”拳【转】
浅谈四十二式太极剑独立步中的阴阳平衡
太极拳身体重要姿势注意 郑曼青口述拳决 太极“开合拉气”
“松肩坠肘”与“沉肩坠肘”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王西安太极拳论  解秘“太极十三势”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  论“气沉丹田”
太极拳 的“无极”“太极”“阴阳”
体悟太极拳的“力道”
太极拳高层次的修炼--意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太极拳有优异的运动效果
太极拳延年益寿
楊振鐸(楊式太極拳 傳人) 杨振铎:练好太极拳 健身养性延年 学练心语 杨少侯谈体用要诀 作者:杨少侯 杨澄甫注《太极拳论》 杨澄甫宗师话太极 作者:杨澄甫  论太极推手(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  杨澄甫宗师话太极 作者:杨澄甫 推手三十六病-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 扬斑侯传全体大用诀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名词解释 杨健侯  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 杨班侯太极——全体大用诀注解 杨式太极拳练习谈 太極拳法歌解--楊澄甫 武禹襄拳论解释义---陈固安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杨澄甫大宗师注释 杨澄甫宗师所言 太极拳说十要-杨澄甫 杨澄甫传抄太极拳谱 杨少侯谈练拳要诀  杨班侯乱环诀释义 作者:杨班侯
推荐下面更多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最全的太极拳明师论文总汇
最全的太极拳教学视频总汇最全的名师演练太极拳视频总汇
最全的摄影技术知识大汇集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photoshop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photoshop文字教程专辑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会声会影视频教程总汇
博客技巧总汇 博客代码总汇
电脑技术总汇
相学占卜大全
健康养生视频讲座大汇集
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总汇
沙画艺术集锦 电子图书珍藏
交谊舞蹈教程 音画作品欣赏 美图动图欣赏
音乐素材总汇 flash时钟日历大汇集
百家讲坛视频总汇
竹简字画总汇 古玩字画总汇 收集最全的动画歌曲总汇
美食/烹饪专辑 中外美景奇观专辑 民间艺术作品欣赏专辑
极品音画总汇 国外摄影艺术专辑
美景摄影照片专辑 美图秀秀视频讲座:全攻略  花卉知识课堂
 Ps 基础教程:大师之路文字教程  人体经络穴位知识文章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秘旨
古代胎息论集锦
元气论
胎息法不分男女(摘自百度气功吧,守道存神传授)
诸真圣胎神用诀
胎息诀浅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