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岁孩子中秋拍月亮成经典,小学生获得科技大奖,你焦虑了吗?
绀珠教育
你有故事,我来写
原创不易,就请在文末点个赞,稀罕稀罕
(此文3383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你在干什么?只知道送祝福,吃月饼?还是今天恰好是教师节和中秋节同天,你顺带问候了一下孩子的老师或自己的老师,也或者是手机拍月亮,说道今年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果然十五圆啊,等等。
你用你的手机,或相机拍了太多月亮,自觉得还不错。可一位5岁的小女孩,拍了一张明月的照片,一下就出圈,火了。
这张照片,很不简单,一是拍得很清晰,二是拍到了一架飞机正好飞过月亮的精彩瞬间。时机抓得好,想象力也很妙,而这一切却是出自于一位于岁小女孩之手,自然是赢得了一片掌声,更是被《国家地理》杂志所收录。
在中秋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看到这样的新闻,自然会对这个小女孩点赞,也一定会看看自家孩子,往往会生出一个疑惑,为什么优秀的总是在别家。好家伙,这下好了,于是在中秋节,教师节双节同庆之时,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一下就成了热门,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新力,如何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家长们在“双节”之时,不经意间就内卷了起来。但是细细看这个新闻,我们就会发现另一些东西,比如,这个5岁小女孩能拍出这样精美的照片,一般孩子做不到,而且是一般家庭也做不到的。
因为孩子拍月亮的这套设备价值50万元,这不是一般摄影爱好者能够玩得起了。后来背景一调查,孩子的父亲很不简单,是央视《天马浴河》的摄影师,还担任航拍中国的无人机导演,擅长拍摄动物。于是一切都有了答案,首先是家庭条件好,能够支撑起孩子的这个爱好。这平时几十万的设备随便玩,拍个月亮算什么,以后说不定业余爱好就能够拿个什么国际大奖,然后借着父亲这个资源,玩出卷,出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先天条件在这里,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周边环境,对于孩子在这方面的成长,都起到了助攻的作用。有很多网友质疑,5岁女孩能够拍出这样的作品吗?这不会是父亲之作,冠以孩子之名,正容易出名吗?毕竟如果是一个大人的作品,就没什么特色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几年前一个新闻。2020年,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论文,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而作者竟然是昆明市某小学一小学生。
有专家指出,小学生研究的课题可能是一个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也难以出成果,这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的。这个新闻当时很轰动,谁家的孩子这么优秀?但很快,小学生的背景被否扒出来了,原来,父母是中科院昆明研究所研究员,是生物学博士,而恰好,这个孩子获奖的作品就是有关生物学研究的。难道就这么巧合吗?有没有父母的功劳?最后这个事件的结果,其实也是不了了之了。但是无论是业界对其中的质疑,还是对于孩子的拔苗助长,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张照片,之所以引发广泛热议,总是同我们对于孩子培养的期望有关。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也正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年份,也是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整治和化解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年份。各地开展联合执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从意识灌输来看,让大众知道校外培训,特别是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危害性,从一定形式上震撼了这些从业者们,对于他们的肆意扩张有了一定的约束。但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那就是其实家长并不买账。在全国各地的暑期专项整治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一起“躲猫猫”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江浙一带,竟然爆出了家长组团在外地酒店开房,请老师给孩子补课的新闻,一时让人瞠目结舌。
教育内卷到了如此疯狂的地步,家长的教育焦虑程度尤其可见一斑。为何如此这般?有一段时间,作为一个行业作者,我对此很是疑惑,难道一定要逼着孩子这样学习吗?不是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成长吗?直到自己的孩子进入了这个内卷的圈子,只到我每天也会为了孩子的学习而感到焦虑之时,才知道了,我们集体进入了一个内卷的时代。五年前,我到武汉,看到了一个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你来,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培养你孩子的对手。”一时让人恐慌的一批。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是越来越高。从幼儿园开始,租房陪读,到了高中尤胜。我有一个同学,家就在县一中附近,走路大约也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可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节约几分钟,每年一万多的费用,在校内租了一套房子。然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孩子妈妈干脆就不工作了。今年有一个名词很火,那就是“小镇做题家”,指的那些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网络上也成为了一个热词,可后来在讨论中,却渐渐变成了对于小地方,或是家境条件不是很好家庭孩子的一种戏谑。对于很多一般家庭来说,学习的投入,可能拼不过财力,只能是努力,可是这种产出,会更为艰难,痛苦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而身边更多的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特别是学科类的教育投入更让人目瞪口呆。租房,陪读,还有越来越高的补习费用,成为70,80后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有朋友笑称,看到了教育的内卷,谁还敢生二孩?
这其实不是一个玩笑的话题。当教育失去了本来的教化人的意义,而成为分化阶层的手段之时,我们就应该反思,教育应该向何处走的问题。家境决定孩子的视野,平台决定成长的空间,人家5岁孩子拍照片拿大奖,小学生弄出了博士科研成果,你的孩子在做什么?当这些呈现,只会让家长相互比拼,最后是力不从心,和孩子一起两败俱伤。
教育能够做什么?“减负”,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而这么多年来,我们仍然津津乐道,难以破局。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的确难办,牵扯到的问题方方面面;另方面也说明,大家很关注,涉及每一个家庭。减与不减,这的确是个问题。从孩子的个性成长来说,要让其童年快乐,以及整个学习的过程都要轻松,对于健全的人格,还有体魄,都很重要,所以学习要减负。“减负”成为一个顽疾,人人知道它是毒瘤,想人人诛之而后快。但你不租房陪读,别的家长陪读,你孩子就会容易浪费时间,感觉会少睡一分钟,少一做一两题,分心;你孩子不补课,人家孩子补课,就问你心慌不慌;而当同学的孩子考上985,211,你孩子考个200分,你会是个什么心态……这些年,做教育心理课题研究和高考志愿填咨询服务,见到过太多的家长各式心态,也逐步共感了教育焦虑时代的大众恐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孩子的就业市场,其实就是家长无尽的攀比以及残酷现实的无奈。
谁不想孩子轻松点,可是现在轻松了,以后他进不了体制,找不到体面高薪的工作,那会更痛苦的;现在我们虽然累点,但是为了孩子的明天,就不算什么了……曾经有一个代表委员总提到过:“以后家庭困难的学生就不要上大学了。”当时看到这个建议提案时,很是气愤,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农民子弟越来越少的比例能够进入北清,即使凭着自己的勤奋,进了名校,但很快就会呈现出差距,比如人脉,视野,思维训练等方面,就会呈现出不足。虽然不乏优秀者,可是这个比例有多少,真的难以具有说服力的支撑。
所以,这样看来,对于教育焦虑的化解,其实并不在于我们外部力量是如何地对某种行为进行约束,而更重要的,是对于人才培养观的矫正,这才是根本。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县城中职教育的稿子,(合作融通“双轮驱动”  就业升学“两翼齐飞”——安陆中职探索多元育人新路径)引发了很多朋友的转发。在精英教育成为公众认知方向的时候,中职教育包括整个职业教育体系都被歧视和误解,认为孩子读中职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孩子上高职高专,作为父母就会感到丢人。因此,教育的内卷,事关的是就业市场,事关的是人才的成长通道拓宽的问题。中职学生也能上本科大学,985毕业的学生不一定就是精英。而更重要的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能够受到尊重和重视,对于孩子的高期望值,教育焦虑,就有可能降温。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的课文上,学习了掏粪工人时传祥的事迹,当时有一句我还记得,“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360行,样样要人干,样样有人干。只是岗位职业不同,没有什么分别。干喜欢的事,健康快乐就好,树立这样的职业观,这样的价值导向,你说,攀比,内卷,焦虑,是不是就要好一些呢?这需要一个环境, 以及一起的努力。今天,你焦虑了没?不现实的目标、不必要的悲观预期,以及不恰当的教师鼓励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没能完成自身的两大任务——给予每个人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以及发掘人才。然而,从某些方面来看,提高高质量的教育变得越来越艰难。——阿比吉特·班纳吉 《贫穷的本质》
精彩导读
《隐入尘烟》:冷漠乡村里的卑微爱情,情怀只是用力过猛
信仰是伟大的情感——教师节,致敬最美教育新闻人
合作融通“双轮驱动”  就业升学“两翼齐飞”——安陆中职探索多元育人新路径
是唱衰还是破局?走过老家学校,乡村教育观察
你逃离得了这片土地,是否能逃得过乡愁和身体?乡村读行笔记
偏居一隅,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文字的力量,却自在我心
绀珠教育写作沙龙,只为写作者守候
你也可以在作者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凤凰自媒体”“新浪博客”“简书”“新浪看点”“UC云观”“恰年家”“北京时间”“企鹅公众平台”“网易云阅读”“虎嗅网”、“砍柴网”、“淘达人”等平台阅读作者更多自媒体文章。
喜欢此文请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性看待教育内卷,家长孩子都该了解。
内卷并不等于竞争——教育内卷化推动力量揭秘
比成年人“996”更窒息的,是《小舍得》中的小学生内卷
虽然教育内卷,但请不要成为田雨岚这样的母亲!
关于鸡娃和内卷,会在开学季,让一些家长感到焦虑、后悔
《小舍得》爆红:除了逼孩子,家长还能做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