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基础”

(so:这是市县领导参阅934文章。)

事业单位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也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程。笔者以西部某山区县为例,对事业单位现状进行剖析,以求事业单位改革之道。

事业单位,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定位于公共服务职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具有明显滞后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并且日益暴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事业单位已经成为县乡难以承受之痛,改革迫在眉睫。

1、单位类别复杂,数量之多。

据统计,该县有各类事业单位255,其中医院、学校、农业、水利、畜牧、体育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事业单位。

但有更多的事业单位,是挂靠在县级各部门名下,以县级各部门的行政权力而生存的,这些事业单位,恐怕很多人都不知晓。

如:县农业局在机关下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种植场、园艺场等事业单位,在每个乡镇,还设立乡镇农业服务站;

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要内设10多个办事机构。这些事业单位不论单位性质如何,都属于县农业局代管,其职能完全可以由农业局下设的股室承担。在基层一个县,基本上每个县级部门,都设有这样的事业单位,且机构数量多。

在乡镇一级,事业单位多为县级部门的延伸机构,如:劳动保障站、农业服务站、水利服务中心、畜牧站、农机站、交通管理站、养护管理站等等,名目众多,五花八门,隶属关系复杂,数量更多。

如:A镇在编制部门登记的事业单位有13个,未登记的但在开展工作的事业单位有5个。目前,很多县级部门,还在拼命争取人事编制部门的支持,准备在乡镇设立自己的事业单位,势必造成事业单位,数量上更快的增长。乡镇机构设置,过多过细和过份分散,既浪费资源,又不能形成规模优势,更不利于管理。

2、人员急剧膨胀,负担之重。

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后,事业单位成为许多人理想的就业窗口,成为了人员急剧膨胀的重灾区。据调查,在人员数量方面,该县事业人员高达3000多人,是公务员数量的5.5倍,每年支付工资和各类补贴,超过1亿元,县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要拿出40%左右来养活这些人员

在编制设置方面,个别单位的数量太多。如:B镇农业服务中心,管辖人口多达6万人,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即农业人口仅占20%左右,但在编制设置上,仍然按总人口的比例设置,明显不合理。

同时,在全县事业单位中,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占90%以上,意味着只有不到10%的事业单位,没有吃财政饭。事业单位由于实行财政供给制,常常是只管事业投入,不管事业产出和效果,长此以往,县乡财政供给不堪重负,政府背负的债务,也愈来愈重,即便所有的经费,都花在“人头费”上,都显得捉襟见肘。

3、机构重复设置,体制之差。

在县一级,除了机构设置数量庞大外,机构重复设置情况也比较严重。在事业单位设置过程中,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而只是考虑政府本部门的特殊需要,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事业单位,大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自为“事”,以本部门的利益放在首位。

如:县科协和县科技局,分别隶属党委和政府序列,他们在职能职责上大同小异,但两单位均下设有同一个名字的事业单位,承担相同的工作,只是人员和经费独立而已,这样的机构设置明显错位。

又如:在乡镇设置的公安派出机构、交通管理所、安全管理站、农村养护站,都具有交通安全管理职能,到底该谁管,没有定论,实际上谁也不管,互相推诿。同时,这些重复设置的机构也使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绞在一起,导致政府和政府部门下的事业单位,那种“裁判员”和“运动员”关系,经常错位,使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好,不该管的事又管了。

4、岗位设置失衡,人事之乱。

近年来,人事部门推行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以岗定编、定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

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够合理,职务层级比例失衡,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明显偏少。

城乡分布比例失衡,乡镇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城区相比明显不足;如: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重低下。

行业分布比例失衡,高级职称者基本集中在教育、卫生两大行业,乡镇下属事业单位及林业、水电等单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如全县水利行业有工作人员215人,但具有水利高级职称者仅1人,中级职称者不足20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偏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如:某乡除学校和医院外,有事业人员37人,其中管理人员高达25人,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2人,事业单位负责人,均是非专业人员,即外行多,内行少,而且往往是外行指挥内行,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5、体制机制滞后,效益之低。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数量和人员在增加,事业单位级别在改变,但高度计划的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改变,运行模式行政化倾向严重,对资源缺乏合理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不够紧密。

大多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养尊处优”,经费靠财政,发展靠推动,管理按机关模式,运行远离市场竞争,机制不活,体制不顺,管理混乱自是“情理之中”。

特别是乡镇事业单位,即所谓的七站八所,其人员由乡镇代管,业务由主管部门管理,实行双重领导。这种管理体制的结果是:乡镇把这部份人当成政府工作人员,来突击政府中心工作,感觉“力量加强了”;县级部门又抱怨“网破了、线断了、人散了、管不了”,站所工作人员感到“技无所用,不务正业”;农民则反映“反正他们是政府的人,哪个来都一样”。

6、利益错综复杂,改革之难。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导和调整,并在一些地区或行业,进行了试点,但由于国家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法律、制度保障,没有明确的依据和目标,改革步骤欠周全,缺乏统筹规划和明确的总体目标,效果并不明显,改革只是一个形式,只停留在表层改革,缺乏深度、广度。

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上级要求必须设置的,有本级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置的,有行业部门按行业发展设置的,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过渡来的,造成设置原因五花八门,利益错综复杂。

而改革就是利益触动,所以谁也不想失掉利益,谁也改不动谁的利益,如果中央和省级没有明显条框,事业单位改革很难推进。如:乡镇水利服务站,是按照水利行业要求,设置的基层主管水利的事业单位,如果要进行撤销、归并或权利收放,必须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如果主管部门不同意,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上级主管部门也不会同意。

(有删节,第二三部分略)

【继续看?添加本号,回复数字】

71: 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过去与未来;

224: 回家与事业单位考试

——七年公务员之路(13-2);

691: 县级事业单位摸底

——以东部V县为例;

811: 事业单位的胎病

——以西部v县为例;


加本号:【xyjj0002

长按可复制

回复@,据目录点读;

转发=收藏=分享

官网http://www.xyjjlt.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利部门如何改革,县乡水利职能如何划转,下属事业单位如何设置
考上乡镇公务员,很难调到县级以上单位,是这样吗?
宁夏职称评审新变化: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直评直聘!
河南省全面推进“减县补乡”改革 已有2万名县直事业单位人员下沉乡镇工作
关于对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划改革与路径依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