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闻窗】念好养猪“四字经”~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人均两头猪,吃穿全不愁”。作为传统产业,浙江省衢州市的养猪业让农民的荷包逐渐“鼓”了起来。2012年衢州生猪饲养量曾达到最高峰,突破760万头,农户养猪量平均达10头以上,衢州因此而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猪调出大市。


然而与此同时,生猪排放的COD和氨氮量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比重也逐年“升”了起来。散、小、多、密的养殖方式,让许多河流沦为垃圾河;尤其是病死猪随处乱扔现象,给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拉响了生态警报!


“一手抓生态、一手抓转型。我们要努力把衢州打造成美丽浙江的重要生态屏障。”衢州市委书记陈新的话掷地有声。


如何既保住生态,又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衢州市委围绕“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的畜牧业转型升级目标,念好生猪养殖“减、提、促、转”四字经。近两年来在缩减200万头生猪的同时,还实现了3万养猪户的减产不减收,探索出一条适合衢州的生态养殖新路子。

“减”:两年调减生猪饲养量200万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当传统畜牧产业与生态水环境之间出现冲突,哪个更重要?答案无疑是生态。


然而,畜牧业是衢州农村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减少生猪饲养量,谈何容易?


衢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祖堂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衢州各县(市、区)都制定了禁限养区划分方案,并具体细化到乡(镇、街道)、到村,禁养区严格禁养、限养区调减总量、宜养区种养平衡,治理目标明确,治理措施刚性。


当然,拆除猪栏并非是闭着眼睛搞强拆。“在拆除之前,都经过和养殖户不断的沟通协调。”在采访中,龙游县农业局局长吴建明说,在龙游,拆掉的基本是养殖散户,保留的则是规模经营户。“拆除猪栏不是目的,引导农户规模生态养殖,在增收的同时也能保住生态才是根本。”吴建明说。


一项项法规政策的出台,使猪舍拆违和生猪减量提质变得有理有据。截至今年9月底,衢州市已调减生猪饲养量198.07万头,同2012年相比,削减幅度为26.01%,提前完成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调减15%以上的省定目标。


尽管生猪总量有所减少,但衢州也一直在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譬如龙游县龙珠畜牧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之间通过抱团合作,在起伏的市场中努力抗击风险、实现盈利。这个由50家养殖户(企业)组建的生猪生产经营联合体,设立了担保基金,并成立了供种供精、饲料配送、兽医诊断防治、排泄物收集处理和肉制品加工等五大中心,为养殖户提供统一供种供精、统一配送饲料、统一疫病监测诊断、统一环境控制和统一屠宰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融资、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市场营销等难题,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无害化处理不留后患

“死猪漂流”曾一度让病死猪问题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病死猪该如何妥善处理?衢州市以龙游县为生猪转型试点县,探索出了“集美模式”这一无害化处理新模式。


10月初,记者跟随一辆冷藏车来到龙游县龙游街道岑山村景阳养猪场。当地人保公司现场查勘人詹汝林一下车,便招呼养殖户介绍养殖场病死猪情况,测量每头死猪大小规格,接着让养殖户出示身份证,签字、填写《养殖业险赔案快捷处理单》……半小时后,该养殖场的数十头死猪被装上了冷藏车,运送至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集中统一处理。


衢州市畜牧局局长程鸣告诉记者,目前,衢州市4个生猪养殖大县(市、区)都已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并投入运行。


为避免养殖户随意丢弃病死猪现象,今年3月1日龙游县在国内首创建立了以生猪政策性保险全覆盖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联动的“统一保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运行机制,龙游生猪保险取消了免赔头数,将10公斤以下生猪纳入统保范围;简化理赔流程,实行按猪长度分档次理赔方案等。生猪统保保费由农户承担15%、各级财政补贴85%组成。将饲养过程中的病死猪纳入保险范围,作为理赔依据,保险公司按病死猪数量给养殖户赔偿,病死动物处理中心(集美公司)按病死猪数量从政府财政得到补贴,这样既可避免农户随意丢弃病死猪,又可防止病死动物处理中心虚报死猪数量。


根据龙游最新的生猪保险政策,猪农的可繁母猪和生猪参保,龙游县财政承担保险金的大头,每头母猪、生猪农户只需交6元和4.05元。集美公司介绍人员指着电脑上闪烁着的红点告诉记者:“由于病死猪可以回收,并且价格可观,所以每个村子都会主动联系我们去收集。”


据悉,目前龙游县已有7万多头母猪140万头小猪参保,保额600多万元,为全县142万头生猪系上了价值9亿元的安全带。

“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月17日,记者走进龙游红润家庭农场,350多亩的红心蜜柚种苗正在接受沼液的喷灌。农场主告诉记者,这沼液则来自于龙游开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针对猪粪无处去的难题,开启公司打开了一扇生态循环农业之门:猪粪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沼液再次发酵生产液态有机肥,沼渣则生产固态有机肥,有机肥回到田地里用于种植农产品,实现了“沼—电—肥”联产。


开启公司最早是养猪的,3万头猪一年的排泄物污染周边环境。遭到多次投诉后,公司老总朱有标决定将猪粪变废为宝,对禽畜粪等进行厌氧消化、沼气发电。沼气发电项目每年可消纳年存栏3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的粪便污水。


如今,开启公司自己养殖场的猪粪已不够用,公司每天派出8台全密闭车,到周边60多家养殖场收猪粪,一天可发电2万千瓦时,养殖场发展成了能源公司。


发酵剩下的沼液沼渣,开启公司通过有机肥生产线加工生产液态和固态有机肥,每吨卖到600元。在生态循环农业日益壮大的同时,沼气发电二期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届时,每年可消纳存栏60万头生猪的粪便污水,发电量翻番,产生的有机沼肥可满足2万亩土地的需要。”朱有标说。


为更好地促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衢州以与中关村合作为契机,引进北京嘉博文公司猪粪资源化清洁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150万元,年处理2万头生猪养殖排泄物规模,该项目已在常山县落地。


截至目前,2013年,全市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猪粪总量约20.75万吨,沼液总量70万吨,沼气工程大出料3.66万立方米,出沼渣4万吨。


“转”:积极引导养殖户转产专业

“下游要喝水,上游要吃饭,丢掉养猪这个‘饭碗’后,我们怎么办?”如何让养殖户无后顾之忧地拆猪舍?如何让农民退猪转产能增收?


面对这些问题,衢州市制定出台促进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的扶持政策,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引导、整合项目,统筹近亿元资金支持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截至今年9月底,衢州1.92万个生猪退养场(户)共3万多人实现转产转业,找到了生态富民新路。


乌溪江地处浙江省钱塘江源头,是衢州市区及下游群众唯一饮用水水源地。该库区4个乡镇全面实施生猪禁养后,当地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探索“以菇换猪”、“以药换猪”等产业转换模式,引导库区3000多名生猪退养户发展生态型特色产业,发展山地蔬菜面积2100余亩,种植元胡、白术等中药材600余亩,种植黄栀花5000余亩,发展各类家庭农场46家,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500多人次。


县级市江山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依托生态引导生猪养殖户向区域性优势产业转型,仅碗窑水库库区的塘源口、张村、碗窑三个乡镇就有173个生猪退养户组成山里人土蜂专业合作社,养殖中华蜜蜂,新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2000多亩、油茶300多亩。


柯城区专门出台了促进禽畜养殖户转产专业的十项政策意见,统筹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发展猪棚换大棚、猪棚换菇棚、猪棚换厂棚、养猪改养生的“三换一改”等养猪户转产专业新模式……


今年以来,衢州市超过80%的生猪退养场(户)实现了转产转业,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1.5%、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等家庭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0.6%,确保了生猪退养户转产不减收。


衢州市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打响了“突出猪围”攻坚战的第一枪,今天的衢州人正开足马力,在生态发展、生态富民的“绿道”上奔跑起来。



文章转自农民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猪粪开始的财富之路
点赞!“土专家”生猪年销售额高达17.8亿元,一文读懂陈忠洪!
北大才子养猪记:一年卖出10个亿!秒破“猪周期”咒语! 2016-11-23 00:08:22
这一年,关于猪的财富故事
猪肉有多香,养猪的生意就有多火爆?
“金猪快列”追风逐电,“种猪”这张行情票你要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