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思城镇化:农民已不屑于当市民?
确实有相当部分农民为自己转不成市民而苦恼,但也有很多农民已不屑于当市民,城镇化概念本身需要做一些反思。


作者 | 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有三方面问题需要重视。


首先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一方面农民土地征收问题诟病非常多,征收范围过宽、补偿过低、过程不规范,对农民利益伤害很大,对此中央正在积极研究改革并试点;另一方面城市土地不合理利用对农民负面影响也非常大。


当前城市土地利用中突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企业的用地比重过高、价格过低,从而导致了土地市场和机制的扭曲。很多城市除基础设施外,占地比重最大的就是工业用地。上海城市工业用地的比重超过30%,更不要说中小城市。


在多年运行中,各地都采取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的方式招商引资,导致工业地价非常低。最新公布的全国平均工业地价是750元/平方米,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是其7倍,写字楼商贸用地价格是其9倍。在这种畸形的工业地价体制下,很多企业囤地发财,甚至涌出很多僵尸企业,一去就收不回来了。城市政府难以进行二次开发,于是不得不更多去征收农民的土地,更多从农民那里压低价格。


二是企业寿命并非很长,但批租给企业用地的周期却长得多。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依据2012年全国企业情况公布数据显示,存活期不到5年的企业占59.1%,存活期5-9年的企业占24.9%,84%企业的存活期不到10年,接近13%企业存活期是10-19年,存活期超20年的企业只有3.2%。上海四级工业园区企业的存活期通常不到9年,但工业企业批租的土地是40年,很多企业对自己经营如何不关注,关注的是地价升值,据此囤地生财。


三是城市建设用地用途相互机械割裂,不能配套使用,造成非常大的浪费。经常有一些地方被称为“鬼城”、“空城”、“睡城”,建了几十万户住宅但没有产业支撑,给老百姓造成非常大的生活成本。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了大批工业园区,但鉴于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园区只能用于生产性建设,没有任何生产服务和人民生活的土地,于是企业的成本高,老百姓生活非常不便,生活成本也提高。




第二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如何真正转为市民这个问题实践到现在,已经看到难在公共财政给予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支付的不均等。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不均等,造成了一道无形的墙,让农民没有办法进城。


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要注意“硬件”建设,同时要把更大力量放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软件”建设上。如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问题不解决,进城农民只能被边缘化、只能是“二等公民”。


第三个需要关注的是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怎么办的问题。我回忆起五年前去上海世博会参观,当时一个宁波郊区村庄设的馆,打出口号“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个口号让很多人觉得口气太大了。五年时间过去了,这句话可能没有说错。


中央最近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村形成新的产业链,已经初有成效,越来越多农村通过发挥自身的自然景观优势、人文历史优势都发展很好。仅仅乡村旅游,去年统计数字是全国到乡村旅游人次达到12亿,超全国旅游总人次的30%,给农村带来收入3200亿,带动农民在乡村旅游方面就业达3300万人。目前全国农村有200万家以上的农家乐,还有10万个以上的特色乡村。


未来农村发展未必会像过去想像的“空心化”,即使城市化达到70%的比例,还有30%的人在农村,至少4亿多人在农村生产生活,不建设好讲不过去。现在各地发展很不平均,确实有相当部分农民为自己转不成市民而苦恼,但也看到很多农民已不屑于当市民,他们觉得自己那里的生活比城市好。正是这样,结合世界经验和自己实践,城镇化概念本身需要做一些反思。


本文整理自陈锡文10月17日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发言 原文来自中国经济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改革和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的思考
确权登记小产权房“没份”
国有土地只转不征与只征不转是怎么回事
韩俊:“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大误区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研究综述
陈锡文:城镇发展不要在农民的土地上打主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