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长沙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第八章 保障改善民生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按照规划同步、建设同质、投入同量、管护同标的要求,全面提升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燃气、自来水、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1.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全市“四好”公路建设,实施自然村通水泥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到2020年,实现自然村水泥(沥青)路通村达组。实施城乡公路联网提速行动,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辐射乡村的快速通道,加快国省道瓶颈路段建设步伐,引导形成与城镇布局相协调、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城乡道路客货运枢纽场站网络。全面推行“路长制”,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主要农村公路设施实施网络化管理,探索引入社会资本管理农村公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统一规划功能层次合理的换乘枢纽和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向乡村延伸辐射,大力推进乡镇通公交、建制村通客车。

2.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大力提高农村节水供水和防洪减灾能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堤防及排涝抗旱设施的除险工作。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浏阳椒花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新建工程,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加强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2年农村集中式饮水人口比例达90%以上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的要求,推动全市供水规划互融、水源互补和管网互联,推进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和专业化管理。

3.提升农村能源供给现代化水平

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地区供电能力不足、电压低、线损高等问题,到2020年,实现所有自然村通动力电,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100%。建设多元化的农村清洁能源生产结构,加快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到2022年,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并网率达20%以上。统筹推进城乡燃气工程建设,推动管道天然气向农村延伸,到2022年,农村天然气普及率达85%以上。

4.推进数字化智慧乡村建设

完成光纤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进村入户工作,加强农村通信网络改造升级和全覆盖,推动农村宽带网络、4G网络设施全覆盖和乡镇、村(社区)重要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公共事务网上办理,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完善互联网、物流、邮站等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拓宽乡村就业创业渠道空间,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增收。

1.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主体作用,联合招聘单位推出更多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岗位,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基地。结合农村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鼓励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着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措施,最大限度帮扶乡村就业困难的人员实现就业。挖掘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支持创办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民宿等,降低农民创业门槛和经营成本,支持农民采取合作、联合、参股等方式发展一二三产业经营项目。

2.提升乡村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农村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乡村劳动力资源台账、用工信息台账、转移就业台账、劳动力需求台账等,加强动态管理。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模式。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企业实施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建好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鼓励涉农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3.完善乡村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完善就业服务、人才激励、教育培训、资金奖补、金融支持、社会保险等农村劳动力就业扶持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创业减税降费和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返乡创业。支持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促进就业创业。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激励乡村优秀人才发挥领头羊效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工业、休闲旅游业及其他新兴业态。鼓励引入众包、众扶、众筹、众智等新模式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创业质量。

三、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补好农村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短板,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优先改善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到2022年,乡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以上,实现农村教学点专递课堂全覆盖。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村教育事业,鼓励和支持城区优质学校到农村联合办学。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师资和办学水平,推进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深入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大名师(特级教师)农村中小学工作站建设力度,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2.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功能,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建乡村医疗机构。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市、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建立健全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针对重点人群,结合重点疾病,扩大服务项目覆盖面和丰富服务内容。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疾病、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强化优生优育,切实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全面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健全以居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多元化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机制。

4.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建立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依托农村敬老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等开展各类养老服务。对农村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引导扩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配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和各类兴趣协会建设,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养生、服饰、旅游等产业,发展老龄事业和银发产业。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健全气象监测体系,加强灾害预警预报。建立健全农村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获取和共享机制,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系统治理农村防洪、抗旱、除涝、地防、灭山火等薄弱环节,提高农村抵御极端气候、地质和火灾等灾害的能力。科学规划农民住房和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对农村住房的选址、抗震、除险等的指导,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农村综合减灾样板村(社区)建设。科学选址、统筹兼顾,逐步完善农村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从每人每月98元提高到103元
魏延安:乡村振兴需要聚天下英才
新书上架丨《湖光山色间》,十年江南乡村建设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促进城乡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专项规划
以创业缓解农民工就业难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