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15”国际家庭日特别策划:家,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柏燕谊 赵刚 梅瑜 李玖菊
编辑:李津 何欣洋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作家托马斯·莫尔曾说:“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等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对孩子来说,在家庭里,他们将感受到什么是亲密的情感,什么是自我的感受以及如何表达。但遗憾的是,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关注家庭问题、重视家庭氛围、构建幸福家庭,用心用情用脑陪伴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

自1994年起,联合国宣布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2023年5月15日,我们迎来了第30个“国际家庭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本刊采访了4位婚姻家庭领域专家,和他们一起探讨家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才能给予孩子非凡的养分。

01

家是成长的原动力

文:锦鲤

良好的家风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拥有探索世界的内驱力和奋斗的原动力。

受访专家 | 柏燕谊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孩子在探索世界方面会受父母的共同影响。父母的婚姻状态是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如果父母天天吵架,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牵引,无法专注自身的发展。

父母的人格特质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孩子会观察父母是怎么处理问题的,并潜移默化地学会。父母是积极、阳光、自信的,还是自卑、怯懦、抱怨的, 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

如果妈妈爱抱怨,传递给孩子的可能就是人生太过艰难,自己很无力,容易让孩子形成畏难情绪。如果爸爸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容易让孩子产生特别强烈的自卑感。

人生难免遇到难事,这时父母是否乐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家里遭遇困难,父母总说:“怎么这么倒霉?老天真不公平!”“都这么难了,你就不能让我们少操点儿心吗?”孩子的感觉就会是:生活中千万别出事儿,出了事儿就是灾难。这样的孩子会很害怕出现问题, 甚至形成焦虑人格。

我有一个叫林纳的好朋友,她和丈夫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大家借鉴。

当年,林纳和妹妹先后怀孕,她顺利生下儿子,妹妹却因为难产去世,妈妈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病倒了。妹夫长年在国外工作,帮妹妹抚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林纳肩上。她哺育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妈妈,负担很重。但林纳的丈夫特别理解支持她,努力挣钱,主动承担家务。

林纳本身也是积极乐观的性格,夫妻俩齐心协力,相信困难一定会过去。而且他们非常坦诚,对孩子的身世没有任何隐瞒,他们觉得,灾难不是羞耻的事,不需要遮遮掩掩。

在对待两个孩子时,他们永远是就事论事,奖罚分明,不会让弟弟必须听哥哥的,或者哥哥一定让着弟弟。在这样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成长得特别好,先后考上了重点大学,阳光开朗。

我觉得林纳的家庭就具备良好的家风,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相爱相携,彼此理解,有着承担困难的责任和勇气,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不遮掩也不过度补偿。这就是一个好的家庭,有内在的力量,也会使用恰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林纳夫妻身上的乐观、坚韧、勇敢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继承了这种品质

良好家风的基础是父母相爱、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孩子就能有安全感地待在孩子的位置上茁壮成长。反之,就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妈妈特别强势,整天贬低爸爸,爸爸只能唯唯诺诺。孩子很容易有一种混乱感:我得靠近妈妈,不然会和爸爸一起被妈妈数落, 但又觉得爸爸很可怜。这样一来,孩子内心就会有愧疚感,长期处于纠结之中。

想让孩子茁壮成长,除了良好的家庭环境,还要有父母有效的陪伴。有效陪伴不仅包括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陪他做不同的事,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果时刻都想做完美父母,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就会产生愧疚感,从而在陪伴中用力过猛。还有些父母陪伴的目的性太强,比如陪孩子下棋、画画,总想让他学出成绩来。产生这种心理的本质是自卑,内心不够强大。

想要获得稳定而强大的内心,需要父母一直不断地修炼、成长。父母把自己打造得越好,把家经营得越温馨,孩子发展得就越好。因为美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温暖的港湾。

想象一下,在落日的余晖中,船只静静地停靠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家,要让孩子感到舒服、温暖、感动 ;家,就是那个在外面遭受惊涛骇浪之后,可以让你停靠的地方。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就要让他拥有开辟天地的勇气和有路可退的安全感。

02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文 | 如风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终身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受访专家 | 赵刚

(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一方面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需要按照未成年人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和培养,这些规定对于家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强调,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

把家庭教育写进法律,进一步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的初始教育与生活化教育与学校专业化的教育互补势在必行,因为家庭对孩子的养育功能,对孩子的个性化支持和生活能力的培育,不是学校可以替代的。

现在很多父母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培养了不少“只会做题,不会做饭”的孩子。我们都知道,人生有两件大事 :成家和立业,学校传授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将来寻找职业,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就忽略了对孩子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指导,这样就很难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幸福的人

一些人容易在婚恋、家庭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和小时候生活教育的缺失相关。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想养育孩子,甚至不想谈恋爱。其实他们并不是对情感没有需求,而是觉得这些事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可能和他们小时候家长过分关注成绩,一切为学习让路而忽略生活教育的教养方式不无关系,这种教养方式引发的负面影响容易让人在面对生活、面对未来时有一种虚无感。

现在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网络信息化促使很多新行业诞生,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友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育不改变,就不足以让孩子应对未来。

人们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的准备严重不足,青少年的很多极端事件都是这种综合矛盾的具体体现。职业与家庭分离的时代渐渐远去,网络化、智能化让工作可以足不出户,家庭在未来很可能重新成为生活的轴心,家庭教育会愈加重要。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事情无从参考,所以需要每个人都学习、提升,和孩子一起进步,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乐观地面对未来。

03

家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文 | 玄圭

养育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除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还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父母如何做,才能有效引领孩子建立正向、积极、丰富的精神世界?

受访专家 | 梅瑜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华语新人奖获得者)

常常有人问我,父母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建立正向、积极、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以身作则。

看书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休息方式。孩子小时候,我买了书,和他一起阅读 ;孩子上学了,会随时告诉我,他的同学在读什么书,他认为好不好、有没有趣 ;孩子上初中后,我们会彼此推荐自认为好的书,聊一聊各自的看法。

儿子高中毕业后去曼彻斯特大学留学,也会定期向我推荐他所学专业方面的书籍,最近就向我推荐了《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虽然我对这个领域完全不熟,但还是很好奇地读完了,也感谢他为我打开了另一片天空。

二、理解孩子。

儿子五六岁时,我们全家去郊外踏青。在路边休息时,儿子捡到一根树枝,开心地拿在手里把玩。爸爸喊儿子去喝水,他把树枝郑重地交到我手里,说“妈妈,您帮我拿一下。”那其实是一根很普通的树枝,上面挂着两片同样普通的树叶。儿子喝完水,我郑重地把树枝还给了他。他很开心地说了“谢谢”。还记得旁边有人看到我们的“交接仪式”,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一根小小的树枝在大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珍宝。不要总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因为每个大人曾经也是孩子呀

三、像朋友一样交流、沟通。

我们一家在吃过晚饭后或外出时,经常会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自发表看法和评论。3个人有时各抒己见,有时互不相让。客厅里、餐桌边、马路上都可以成为我们交流沟通的场所。

我们不用说明,但孩子会知道,在这个家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见解,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一起想办法面对和解决。

四、鼓励孩子,发现他的优点,扬长避短,激发自信。

有一次活动结束后,一群孩子围住我,不停地问这问那,其中一个男孩高举着一个小本子,让我看他用铅笔画的漫画。虽然画很简单,但看得出来,孩子画得特别认真用力。

我告诉他继续画,并且要把这些画都保存起来。男孩的眼睛亮亮的,不住点头。我在想,也许对于大人来说只是简单的一句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确认和肯定,说不定这句话可以成为他追逐梦想的巨大动力。

体育好的孩子,是赛场上的焦点;文笔好的孩子,会写出让老师惊叹的好文章;有乐感的孩子,说不定就是学校艺术节的主角……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天天盯着孩子的不足,我们要做的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

那么,如何塑造孩子的精神世界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拿我来说,我觉得应该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去阅读,去欣赏。一个人无法体验各种生活,也无法了解整个世界,但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和借鉴,读书永远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音乐也是,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听或唱,都能让人的情绪有一个出口,有一个依托。

还有一点,让孩子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白先勇先生曾写过《十七岁的寂寞》,其实我觉得,7岁的孩子也有寂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感受。小区里,经常可以听到有孩子在叫他们的小伙伴下来玩儿。他们仰着头,朝楼上高喊,希望得到朋友的回应,他们需要陪伴,希望有现实的互动。

网络发达的今天,小小的孩子也在接触虚拟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真实的朋友和互动,是虚拟的网上互动无法替代的。

走出去,不一定非要走到天涯海角。家门口、楼下小区花园都有好风景,田野里、湖水边,都能感受真实的世界。大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色彩、声响、风儿拂过面颊、花香若隐若现……这些看似平常,却是从久远年代就已然形成的,能真正塑造孩子精神世界的大师啊!

04

家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文 | 云帆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每个人在前行的路上都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家庭的疗愈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让孩子成为一棵不惧风雨的大树,父母就必须帮他养成坚固的根基。

受访专家 | 李玖菊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 副主任心理治疗师)

从心理角度,健康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步入亲密关系的能力。

先从人格说起。当一个生命来到家庭里,会一天天长大变得强壮,他的心理也在一步步地建构着。在与妈妈相连接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会储存很多信息,并形成一种身体记忆。这样的记忆慢慢形成一种非常稳固的模式,最终形成性格。

在相对好的养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与外在世界相链接的方式是鲜活的,时刻具有创造性。


比如,孩子对吹风机很好奇,这份好奇心会驱使他探索里面的奥妙,所以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把吹风机拆开去研究。事后在父母那里慢慢知道了界限和规则,父母让孩子了解界限和规则的方式是温柔而坚定的,而不是通过恐吓打骂,让孩子时刻处于恐慌和忏悔中。

这样孩子不用压抑自己的好奇心,依然可以在自己内在活力的驱使下用他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世界的规则,不会因为害怕惩罚而压抑自己的兴趣,服从父母的规则。

这份生命力也让孩子遇到各种挫折时,不容易被打垮。就像一棵小树苗,来一场狂风暴雨可能就死掉了。但如果它已经长成一棵大树,即便来一场大暴雨,也可以承受得住。健康的家庭就是在为孩子筑牢幸福的根基。

和小朋友玩游戏时,在健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以随意自如地切换自己的角色,在人际关系中是自由的。这样的孩子可能不那么乖巧听话,但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这就是健康家庭对一个孩子性格的塑造,塑的是魂。

在青少年时期,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任务——在对抗中慢慢变得独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在健康的家庭中,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允许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有他自己表达的方式,不急于教育和指导他

举个例子,孩子觉得父母说的是大道理,不愿意听,“咣”一声把门给关上了。父母虽然很生气,但是不会跟孩子较劲,反而可能会调侃一句 :“你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烦我们啦!”

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慢慢与父母分离,走向成熟,慢慢组建自己的家庭,也有能力变成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时候,他就会像父母那样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

与之相反,如果夫妻关系不好,临床上我们常见的现象是爸爸以各种方式走掉了,比如工作忙、出差, 应酬等,留下的是一个非常无助、脆弱、情绪不稳定的妈妈来独自面对孩子。

这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孩子时刻照顾母亲情绪的状况,孩子会处于一种很警觉的状态,拼命维护家庭的完整。这种小孩看起来懂事、优秀,但精神处于死寂的状态,在关系中总是被动、服从、讨好。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没有机会表达攻击性,就可能与原生家庭很难分离。有的孩子索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沉迷手机、网游来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有的孩子会将愤怒指向自我,比如自伤自残。

健康的家庭还能让孩子拥有走进亲密关系的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始终不敢确定伴侣是否爱自己,这可能与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席有一定关系。

如果在女儿小时候,爸爸陪伴的方式能够让女儿感觉到被爱,那么,女儿的认知里就会坚信自己是值得被异性爱的。她会内心温暖,很有力量。遇到矛盾冲突,能够以平和的态度与伴侣沟通解决。孩子出生后,她也能够成为一位情绪稳定的妈妈,给予孩子足够好的爱。

男孩也一样,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的妈妈说,我对男孩喜欢玩儿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我的建议是,可以由爸爸来陪儿子玩儿,妈妈更多去做一些情感连接。每一位妈妈都有先天感受孩子的能力,因为儿子是妈妈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当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感到难过时,你一定知道如何安慰他。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知道找谁去玩儿,找谁去拥抱。

关键是,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是放松的、真实的、鲜活的,这样的家庭就是健康的家庭,就是好家庭。

05

本刊观点

没有什么像家的存在一样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家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意义深远,理想中的家是温暖的、包容的、开放的,能给足孩子自爱、自信的底气。

来自幸福家庭的孩子,即使不出人头地,也能安稳地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然而,如果经营不善,处理不当,家也有可能是封闭的、冷酷的地方,让孩子受到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让家庭为孩子的人生提供充足的养分,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暖,享受家庭最好的馈赠,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家是什么?》


有困惑找小婚家,咱们一起幸福

遇到难事儿了?找小婚家呀!

每天,小婚家后台都会收到很多小伙伴发来的在婚姻情感、家庭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小婚家和心理专家们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家有力的支持。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请记得你不是孤独无助的,让小婚家来拥抱你!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规》——暑假在家,为了孩子,请每天大声读三遍……
最感人的教育:孩子,不管你的成绩是好是坏,妈妈永远在家等你!
陈美玲从当红歌手到名校博士: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
孩子的教育从小做起
《陪你一起长大》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群父母拼了……
家长交流会经典发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