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板桥“难得糊涂”探源
    郑板桥“难得糊涂”探源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有一年,郑板桥到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大书法家郑道昭的上碑,中碑在平度天柱山,下碑在南京),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这老人称自己为糊涂老人,他谈吐高雅,举止不凡,与人交谈起来十分融洽。
    老人的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人请郑板桥先生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先生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这砚台有方桌一般大小,郑先生写过之后,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于是郑板桥先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任何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乡试第一,省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先生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顿感自身的浅薄,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与厅堂之中,作为处世的警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得糊涂”探源
引用 郑板桥书法欣赏 - 陶农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郑燮写"难得糊涂"横幅的故事 蒂尕字汉阳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由来
姓氏文化探源——郑姓
【分享】为你辗尽一池墨香——板桥题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