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半年,调味品上市公司哪家最会挣钱?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调味品企业都在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和运营方式来应对这场挑战。《调料家》通过梳理了十五家调味品上市企业2020半年报,发现涪陵榨菜毛利最高;千禾味业、天味食品为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两家企业.......

“小菜”毛利不小,酱油依然高光

由表格可见,2020年上半年,涪陵榨菜以57.4%的综合毛利率排名第一,高出千禾味业近10个百分点。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涪陵榨菜产品单价低,消费频次较高,佐餐开胃功能突出,具有良好的居家消费特性,因此在疫情期间属于“受益品类”。

数据显示,近10年间,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销售毛利率整体处于上升状态。其中,2017年度涪陵榨菜的销售毛利率已经上涨至48.22%;2019年已上升至58.61%。

仅从销售毛利率数据看,从2013年开始,涪陵榨菜的销售毛利率甚至一直在海天味业之上。

由此可见,涪陵榨菜作为榨菜品类的龙头,享受了品类规模发展的红利。而这种红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规模化、品牌化竞争中具备较强的护城河优势;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及终端上具备了充分的议价权。

涪陵榨菜在市场上的龙头地位,也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020年上半年,涪陵榨菜毛利率为57.4%,而2010年仅为32.36%;2019年净利率33.8%,2010年仅为10.23%,而盈利能力提升的原因主要来自提价、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毛利率提升以及规模效应下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

据统计,2008-2019年,涪陵榨菜提价了12次。涪陵榨菜在上下游的话语权均十分强势,一是依托于公司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公司的资本实力能够掌控供应链。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产品包装全品项铝箔化,产品升级全面完成。15g系列、30g充氮系列、38g邱氏菜坊系列、150g脆口榨菜(PDQ量贩)、180g泡豇豆、800g团餐产品、乌江榨菜酱油等战略新品先后投产入市。

换句话说,将产品小包装化,也是一种“变相提价”,但同时也丰富了如餐饮、外卖等消费场景,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上半年,酱油版块也维持着高毛利。

由表格可见,综合毛利排名前六的企业有三家都是主营酱油产品的企业。分别是千禾味业(49.7%)、海天味业(42.9%)、中炬高新(27.48%)。

海天味业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海天味业旗下酱油实现销售收入66.29亿元,同比增长10.71%,占到总营收的57.17%,产销量连续二十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并遥遥领先。

而厨邦酱油母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炬高新”)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增加6.78%;实现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增加24.31%;更能体现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为4.42亿元,同比增长27.48%

对于营业收入的增加,中炬高新表示,随着二季度疫情的缓解,其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子公司美味鲜的调味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3亿元

同时,千禾味业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实现7.99亿元,同比增长34.53%,净利润实现1.57亿元,同比增长79.85%,为上市以来同期最高。其中酱油营收占比在整体营收中占比提升,使得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净利润提升明显。

海天味业、阜丰集团、安琪酵母为净利最高三家企业

从上半年净利数据分析,海天味业(31.66亿元)、阜丰集团(14.69亿元)、安琪酵母(6.69亿元)为这十五家企业中净利最高的三家企业。

对于上半年业绩表现,海天味业表示,疫情初期交通运输受阻以及餐饮消费长时间停顿,导致公司产品出货量受阻,随着国家采取果断有效防控疫情措施以及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渐回正轨,二季度公司产品的出货量也回复常态,生产经营良好的发展态势迅速恢复。

 

从另一层面看,餐饮渠道占比领先行业的海天味业业绩之所以能够在疫情之下“逆市”上扬,与其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也是密不可分的。根据财报,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增至6433个,较2019年增长627家,仅在今年二季度,就净增326个(第一季度末的6107个)。

同时,海天味业近几年一直在尝试聚焦调味品领域多元化布局的战略。海天味业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收购的镇江丹和醋业有限公司(持股70%,收购金额4027.10万)和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持股67%,收购金额16,917.5万),分别实现净利润893.23万元和净利润506.14万元。

而根据海天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燕庄在去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28亿元,但净利总额却为亏损4685万,净利润为亏损2733.14万元。换句话说,海天收购之后,仅用3个季度就让燕庄扭亏为盈。

并且,上月海天味业开始尝试推出火锅底料,已开始铺货。

上半年虽说疫情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同时也加快了部分调味品企业线上的布局,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极。

安琪酵母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42亿元,同比增长1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54.85%;基本每股收益0.8724元,上年同期0.5634元。其中,线上渠道营业收入为9.1亿元

虽然安琪酵母没有明确表明线上渠道的具体增幅,但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增的原因中明确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家庭消费业务、电商业务增长迅速。

四家企业盈利负增长

从上半年净利来看,阜丰集团、安记食品、老恒和酿造、日辰股份盈利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和其产品属性分不开。这四家企业主营产品对B端销售依赖更强,疫情之下自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其中,老恒和酿造盈利下滑最为明显,毛利也由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1.3%减少至2020年同期的45.7%。

老恒和在公告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更大众化的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中低端产品的销售占比增加所致。

同时,老恒和正在推行新的市场渗透战略。据老恒和方面透露,他们的经销商数量保持在1250家,并已充分下沉至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级直辖市的四、五线城市。为顺应前述市场渗透策略以及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老恒和调整了产品结构,将更大众化、毛利相对较低的中低端产品推向市场。

千禾味业、天味食品净利增幅最高

由表格可以看出上半年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为千禾味业及天味食品,分别增长91.91%及97.54%。这和其C端的稳步发展分不开。

关于业绩表现,千禾味业在报告中表示主要与报告期内公司调味品产品销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等因素有关。

上半年,由于疫期工业客户订单减少,而宅家消费导致调味品在C端刚需性进一步凸显。

千禾味业也在财报中表示:“(疫情下)调味品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刚性需求极强,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行业内各企业因产品类型、营销体系、交通运输等不同因素,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规模企业凭借优越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供应端、生产端、渠道端、品牌力护城河,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展现的抗风险能力优于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更小。疫情及后疫情时代,行业品牌将更加集中,加速渠道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强者愈强”。

很显然,这场疫情事实上给了千禾味业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利润的“机会窗口期”。

调味品作为生活刚需品,疫情之下,物流受阻,传统经销商的下沉深度决定了能满足的市场广度,天味食品利润的高速增长也离不开对渠道的深耕以及对C端的把握。

据天味食品中期报告显示,天味食品经销商渠道的销售额达到了8.0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7.59%,同比增长达到了52.01%

截止到2020年6月,天味食品合作经销商达到2051家,较今年年初的1221家暴增830家。销售网络覆盖约42万个零售终端、6.13万个商超卖场和4.86万家餐饮连锁单店。

公司市场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形成了四川、河南、东北三省、江苏、陕西、甘肃、新疆、天津、北京、上海等多个优势省市以及由浙江、江西、云南等组成的快速增长区域。

虽说调味品作为传统行业,线下经销商仍是其销售的主要渠道。但互联网对于传统消费的改变也在不断深入,电商也成为调味品公司的新兴拓展渠道,天味食品也顺应潮流积极布局线上渠道,把握C端消费者。

据天味食品中期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天味食品电商崛起速度迅猛,公司电商渠道销量突破6000万,达到6549.52万元,占总营收的7.13%,同比增长132.3%。

同时,天味食品还在不断驱动品牌年轻化的战略。日前,天味食品旗下复合调味料品牌“好人家”宣布艺人邓伦作为品牌代言人,成好人家布局全国市场的又一动作。

落寞却不落魄的味精

根据表格数据,在这十五家调味品企业中,毛利最低的为莲花健康(20.1%)、梅花生物(23.2%)、阜丰集团(18%)。

而其中阜丰集团虽然是这三家味精企业中净利最高的,但同时也是净利下滑最明显的。一方面是因为阜丰集团的毛利仅为18%,为三家中最低;另一方面是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对餐饮行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也对依赖于该渠道的味精市场造成了明显影响。 

从全球供需来看,因国内规模化高度集中带来的低生产成本,目前味精70%以上的产能在中国,需求端主要分食品加工、餐饮消费、家庭消费三个领域,其中食品加工领域占需求量的六成以上。

从疫期的消费特点分析,以B端销售为主的品类受到的冲击会更明显。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成本压力影响,国内宁夏可可美停产,1-6月份国内味精产量115.9万吨,同比减少10%,因餐饮需求复苏缓慢加上6月份个别地区公共卫生事件反复,预估味精需求量同比下滑4.4%左右。

但疫情只是导火索,从整个市场层面看,与其他复合调味品相比,味精这一品类确实略显落寞。

1992年,中国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02至2010年,味精生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但到2010年以后,已经有人说,味精行业的生命周期已接近尾声。

根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来看,过去5年,味精的消耗量从2013年的114.6万吨下降到2017年的92.2万吨。未来5年,还将继续持续下降态势,预计在2022年降至78.9万吨

但味精产业也并非没有机会。2013年,为针对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提出大幅淘汰味精产能规划。自此,我国味精行业进入快速整合阶段,全国味精生产企业下降至12家,盈利状况有所好转,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经过几轮行业整合之后,味精产业形成了阜丰、梅花、伊品寡头的稳定竞争格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述三家品牌占到了国内味精市场的82.03%。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味精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已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并且由于龙头企业具备原料成本优势、规模竞争优势及较好的议价能力,伴随着餐饮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事实上味精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趋势仍然处在上升状态。


· END ·

中 国 调 味 品 主 流 媒 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仓伊利股份: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业绩高增长低估值的时代结束了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成本上行,提价落地,关注涪陵榨菜等锁定成本标的
涪陵榨菜去年实现营收25亿净利超7亿 榨菜行业有天花板吗? 3月17日晚间,有着“榨菜茅”之称的 涪...
涪陵榨菜:短期再次大幅提价不切实际,预期过高将有估值回归风险
海天味业、安琪酵母、涪陵榨菜……谁是成长能力最强的调味品企业?
仲景食品遇瓶颈:毛利下滑难解决,调味品赛道优势难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