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03章 圣人之治 原文和翻译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①尚:推崇。

【翻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经典释义】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夺权位功名利禄。要注意,在老子的观点中,不包含贬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执政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

难得之货可以满足耳月之娱乐,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害处多多。首先,它们带来的奢侈、享乐会消磨一个人的志向,让人在享乐之中不断沉沦;其次,君崇尚奢侈,会给大臣、百姓都树立负面的榜样,带坏国家的风气;再者,统治者追求难得之货,难免就要搜刮百姓,浪费民力,引起人民的不满,最终失心,乃至国家。所以,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处于何等地位之上,都必提防欲望带来的灾祸,坚持简朴淡泊的生活作风。

奢侈、贪婪是人最大的错误之一,虽然他拥有整个天下,一旦被欲望所支配,生活奢侈起来,天下都将不堪重负,最终他将失去一切。商纣王初始继位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昏庸无道,历史上记载他是个很有才的人,思维敏捷,善于奔跑,力气大得可以徒手搏击野兽。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父亲才将帝位传给了他,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样一个聪慧有才的君主,一定会为股商带来复兴。然而,纣最终却成为了历史上暴君的典型,成为了殷商自己的灭亡者。

上一章,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这里又继续深化,指出如何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实际是主张“少私寡欲,见素抱朴”,他的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使人们无欲,当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不治,而是以天地大道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统治者是人民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人民的处世方式。统治者如果不喜好稀缺难得的财货,不炫耀引起人民欲望的事物,人民就会安分守己,各操其业;反之,如果统治者骄奢贪婪,到处搜刮珍宝,竭尽嗜欲,其统治之下的人民也会变得心神迷乱,争财夺利。所以,历史上有道的统治者无不生活简朴,以淡泊无欲的心态治理人民;贤能的大巨,也都知道劝谏君主远离奢侈、欲望,以天下百姓为本。

苏辙《老子解》

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见可欲,则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乱。虽然,天下知三者之为患,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未尝不用贤也,独不尚之耳;未尝弃难得之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可欲也,独不见之耳。夫是以贤者 用而民不争,难得之货、可欲之事毕效于前,而盗贼祸乱不起。是不亦虚其心而不害腹之实,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强也哉!

崇尚贤能,则人们耻于比不上别人而相争;珍视难以得到的器物,则人们不愿意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所以不择手段地谋取;见到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则人们怕自己得不到而产生混乱。虽然这样,天下都知道这三样能引起灾祸,想废除抛弃它们,这样就糊涂了。圣人不是这样,不是不用贤人,只不过不崇尚,不以贤人为榜样罢了;不放弃难得的器物,只不过是不那样珍视,不让人们觉得它是宝贝;不丢弃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只不过不让人们注意到而产生欲望。所以启用贤者而人们不相争,难得的器物、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都放在前面而盗贼祸乱不兴起。这不也就像心灵空虚而不影响生活的温饱,意志薄弱而不影响骨骼的强壮吗?

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之,眩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不以三者眩之,则民不知所慕,淡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因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现在崇尚贤者、珍视宝物、展示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就是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充实了;如果把这些都抛弃,那就是灵魂和肉体都虚弱了。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充实,人们就会相争;灵魂和肉体生活都虚弱,人们就无法维持生存了。不展示上面三种东西让人们眼睛迷乱,人们就无所倾慕、偏爱,而恬淡没有欲望。虽然有聪明机巧的人,也无处施用他的智巧了。让上面三种东西的自然地按规律发展,而不人为地崇尚、珍视、展现,就做到了无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3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63章说:为无为事無事味無味。
孝道学人“老子三章”
《道德经》中最失败的一章,我的纠正是明确的
道德经 | 03章 | 老子的“君主论”
第5讲 第3章 可是,我不想舒服地当动物【我读老子】
《道德经三百问》:209. 何人当无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