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值耗材置入手术编码|第一话: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你都编对了吗?(下)

// 高值耗材置入手术编码//

第一话

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你都编对了吗?(下)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目前广泛使用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及其编码,今天我们将对那些更“时髦”的新技术展开探讨。

随着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理念从传统的栓塞动脉瘤转变为载瘤动脉的血流重建,包括热点技术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和近年来新出现的瘤内扰流装置,那么这些栓塞新技术如何编码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病例来看看~

具体病例

病例1

患者发现脑动脉瘤1周,门诊以“脑动脉瘤”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血管瘤位于右侧颈内动脉C5段,约11.5mm*6.5mm,颈宽,后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主要手术经过如下:全麻后平卧于造影台上,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8F动脉鞘,6F长鞘带5F导引导管在超滑导丝导引下,支架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放置于大脑中动脉远端(以备释放支架用);经支架导管置入血流导向栓塞器械(耗材贴单型号:Pipeline支架贴壁血管封堵动脉瘤口,再次造影脑动脉瘤内血液滞留,远端分支显影良好,结束手术。

解析: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通过输送系统把支架释放到动脉瘤颈部位进行栓塞,治疗动脉瘤并同时重建载瘤血管,是目前动脉瘤器械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它通过改变血流方式来减少对动脉瘤腔的涡流和冲击作用,能够恢复动脉瘤部位血管正常的生理结构,适用于复杂难治动脉瘤。EV3公司的Pipeline支架、Balt公司的Silk支架,以及中国微创医疗公司的Tubridge支架均为密网支架。本案例中,根据手术记录,该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方式为经导管Pipeline支架置入,根据编码规则,应编入39.72头和颈部血管内修补或闭合(不包括弹簧圈栓塞),最终编码为39.7203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编码结果:

主要诊断:I67.100x015  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

主要手术:39.7203  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其他手术:88.4101  脑血管造影

病例2

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5天,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主要手术经过如下:全麻后平卧于造影台上,右侧腹股沟穿刺并置入6F动脉鞘,5F造影管经动脉鞘在导丝指引下上行全脑血管造影,造影示右侧颈内C6段动脉瘤,大小约3.4 mm *3.1 mm *4.0mm;在导丝引导下植入6F长鞘,将支架导管头端在微导丝引导下上行至右侧颈内动脉,越过动脉瘤颈并超选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1端;将微导管塑形后,在微导丝指引下上行并将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腔内;在密网支架(耗材贴单型号:畅医达血流导向装置辅助下填入弹簧圈(耗材贴单型号:加奇生物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至动脉瘤填塞满意,造影示动脉瘤不显影,余血管显影同前,结束手术。

解析:随着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关研究发现仅置入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可能存在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因此出现了血流导向装置结合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式,置入血流导向装置后填塞疏松的弹簧圈,可有效阻挡血流冲击和加快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进而降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本案例中,根据手术记录,该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方式为经导管密网支架辅助栓塞弹簧圈置入,结合术中高值耗材条码单,该患者使用的是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和可电解脱裸弹簧圈。根据上篇讲到的支架辅助弹簧圈编码规则,辅助支架不需要单独编码39.72,只需编码弹簧圈栓塞,最终确定编码为39.7500x001经导管颅内动脉瘤裸弹簧圈栓塞术。

编码结果:

主要诊断:I67.100x016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主要手术:39.7500x001  经导管颅内动脉瘤裸弹簧圈栓塞术

其他手术:88.4101  脑血管造影

病例3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胀痛一天,伴恶心呕吐。外院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转我院行CTA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4.8 mm x4.1 mm x2.8mm,急诊以“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主要手术经过如下:全麻成功后平卧于造影台上,右侧腹股沟穿刺并置入6F动脉鞘,5F造影管经动脉鞘在导丝指引下上行脑血管造影示前交通动脉瘤;支架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C4段;在微导丝指引下上行并将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腔内;通过微导管顺利释放瘤内编织扰流装置(MeshCoil装置),装置规格为5 mm x3.5mm,释放后造影见动脉瘤瘤体几乎无显影,瘤颈处造影剂明显滞留;余血管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束手术。

解析:瘤内扰流装置是目前颅内动脉瘤最前沿的介入技术,适用于治疗颅内血管分叉部和宽颈动脉瘤。它可以干扰动脉瘤瘤颈部的血流进入瘤内,并加强动脉瘤壁强度,患者不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克服了传统血流导向装置可能诱发瘤内血栓的弊端。动脉瘤内编织扰流装置WovenEndoBrige (WEB) 是目前最成熟的瘤内扰流装置之一,此外国内微密医疗科技公司研制的MeshCoil动脉瘤封堵装置目前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案例中,根据手术记录,该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方式为经导管瘤内扰流装置(MeshCoil)置入,根据编码规则应编入39.72头和颈部血管内修补或闭合(不包括弹簧圈栓塞),最终确定编码为39.7203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编码结果:

主要诊断:I60.201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隙出血

主要手术:39.7203  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其他手术:88.4101  脑血管造影

       至此,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技术就分享完了,我们总结了颅内动脉瘤栓塞编码的思维导图:

       从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血流导向装置、瘤内扰流装置这类新技术,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国家临床版、医保版手术操作编码库中均未扩展专用编码,只能编入39.7203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这类含义广泛的编码;此外,血流导向装置辅助栓塞弹簧圈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目前也只能编入39.7500x001经导管颅内动脉瘤裸弹簧圈栓塞术/39.7601经导管颅内动脉瘤生物活性弹簧圈栓塞术,不能与普通支架辅助栓塞弹簧圈进行区分。这就造成了关键信息的丢失,为临床准确检索这些新技术带来巨大不便。

       因此,我们建议已开展这些新技术的医院在院内编码库中进行相关编码的扩充,并做好各版本编码库间的映射,既能满足医院数据的完整性、精细化需求,又确保了数据的行业互通性。

结束语

当现有编码库无法满足新技术的发展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值得思考和探索。我们从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出发,分析高值耗材置入手术的编码以及如何处理新技术带来的编码挑战,希望通过此次讨论能给各位读者一些启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其他高值耗材的置入编码展开讨论,敬请期待吧~

— —参考资料

第九版《外科学 神经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人民军医出版社.

赵振心, 刘道志, 罗七一,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器械的现状与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 15(12):6.

杨新健, 张鸿祺,等.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 36(5):13.

王奎重, 顾玉梅, 卢培刚.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新器械:瘤内扰流装置[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 19(8):4.

浙二神外周刊. 利用WEB瘤内扰流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一例. http://www.medtion.com/info/16483.jsp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视界: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
柳暗花明·第88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弹簧圈的选择——第二十五回 复发性动脉瘤问答(中)
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治进展(BBA)
黄清海教授: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动脉瘤效果确切
弹簧圈、密网支架和WEB型栓塞系统
干货 | 现代脑血管动脉瘤治疗技术创新(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