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期持有是奢侈品

大A股连续下跌三年,熊冠全球。熊市中谈收益是一件奢侈的事儿,但聊收获却是靠谱的事儿。人性总会在坏的时刻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几年持续熊市的经历让三元更深刻的理解长期持有到底有多难。

一、认知之难:

长期持有的基石是所持有资产的长期价值,而所持有资产的长期价值取决于其未来创造的自由现金流,这意味着长期持有的基础是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未来有千万种可能性,最终却只有一种可能实际发生,这意味着对未来做正确判断的难度极高。形成正确的认知很难,人总会存在局限性、偏见、主观性等约束,因此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调研等来丰富视野、减少偏见、降低主观性,价值投资者通常需要超越投资本身广泛且深度的阅读。

形成认知不易(排除无知者无畏),认知接受考验更为不易。当市场反应与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时,如何判断是自己错了还是市场错了?跌得少时许多人还愿意相信是市场错了,一旦跌得多了,自我怀疑的想法将不可避免的出现。

许多投资者抄老唐作业买入洋河,跌得少时不少人越跌越买,总觉得市场先生在给机会,跌得多了买的人却越来越少,质疑洋河基本面的声音却越来越多。当然,抄作业者不用自我怀疑,质疑老唐就够了,这也是抄作业的好处,不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甩锅可以使自己快乐。

在对中国中免的认知上三元遭遇了同样的问题。2021年中免股价高企时,三元提出中免疫情后的逆势高增长是代购导致的虚假繁荣,但当时市场上没有几分看空的声音;2023年下半年开始,在严打代购的背景下中免业绩逐渐回归真实,三元认为中免的真实业绩在变好,然而股价却一路下挫,市场上几乎不再有看多的声音。三元的认知与市场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谁对谁错,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检验。

如何应对自我认知与市场表现的分歧?如果将自我认知的评价与市场表现挂钩,心中必然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锚”,因为价值锚随波逐流;而如果不将自我认知的评价与市场表现挂钩,又容易出现风险的过度承受,甚至可能坚持很长时间后最终发现自己认知是错的。

所以,长期持有难,首先就难在认知形成之难、坚持之难

二、人性之难:

2021年一次三元茶会上,有小伙伴分享说身边的价值投资者越来越多了。的确,在2019年-2021年初,三元也能感受到价值投资者的增长,一些既往的技术派开始走进三元的价投课堂,群里也多了许多将老唐视为价投引路人的群友。

也是在这次茶会上,三元分享说,反人性的价值投资永远不会成为市场主流,现在走进价值投资的人大多是因为2019年至2021年初的白马股大牛市,他们信仰的不是价值投资,而是价值投资的赚钱效应。但是再好的票也不可能一直上涨,当白马股开始下跌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这群人里到底有多少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两年多时间过去,三元的预言一语成谶。这两年,“价值投资都是骗人的”、“中国不可能有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比我做短线亏得还多”等言论又在曾经的“价值投资者”中广为流传。

最近一年多我又看到了一群将长江电力视作成长股的新价投,无他,在几年熊市里,长江电力不仅未跌,还逆势上涨,高股息似乎又成为市场的王道,吸引着新的投资者加入。

有一张图最能说明价值投资之难。

长期持有的过程并非坦途,需要投资的人儿在困境中坚定与忍耐,在大多数时间里默默等待,然而趋利避害、急功近利才是人性的常态,坚持二字谈何容易?

更何况,涨涨跌跌中的患得患失、眼看他人风光时的落寞、身边不时冒出良机的诱惑……这些种种还会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让人心痒难耐。

长期持有之难,难在需要与顽固的人性相抗衡,难在越是艰难的环境这种对抗越是激烈。

前段时间一朋友跟我说扛不住了,他说他知道自己在犯错误(坏的环境里因恐惧而卖出),但心理层面已无法承受,只能做出非理性的决定了。这位朋友几乎与我同时踏入价值投资之门,他的决定令我不胜唏嘘。

三、流动性之难:

前段时间受到一位朋友的指点,准备着手研究银行,于是找了几本银行股投资的书籍来看。其中有一本是雪球大V招行谷子地的《看透银行》,书中有一段论述是关于不同客群对银行活期存款的态度。普通人都知道定期存款利息比活期存款高,都知道存余额宝收益比活期高,又可以T+0取款,为什么高净值客户还要在活期账户里放存款呢?是因为有钱任性不在意吗?原因在于金额越大,能够满足流动性的工具越少,而高净值客户对流动性的要求通常高于普通人。

这一段论述带给三元许多思考。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元认为分红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等都是毫无价值的产品,价值投资就是解决理财需求的最佳工具。现在回想起来,颇似芒格所说的“锤子倾向”。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不同理财产品存在的价值。投资理财不能只追求收益,确定性、流动性也应是考虑的重点。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的投资者追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会有形形色色的产品供其挑选。

比如活期存款侧重点在流动性,定期存款侧重点在确定性与一定的收益,这两年盛行的增额终身寿险则在保证确定性(保险公司有政策兜底,保险产品成为资本市场硕果仅存的刚兑产品)的同时,以牺牲流动性(通常6-7年锁定期)为代价换取相较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年复合3%-3.5%)。价值投资也并非万能,其本质是以牺牲流动性、短期确定性为代价换取长期确定性及收益性

价值投资本身缺乏流动性,然而生活中的必要开支、负债等却是刚性支出的,价值投资并不能解决生活费问题,并不能覆盖负债成本,如果没有流动性支持,长期持有的基础甚至会非常脆弱。

从这一刻开始,三元逐渐意识到长期持有是一件奢侈品,除需要投资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对抗脆弱的人性之外,还需要做好合理的财务安排,减少生活中不确定性事件对投资的影响。

四、风险规划之难:

最近一个做价值投资的朋友找到我,说他想卖出一些股票,与我探讨卖什么票更好。这位朋友与我神交已久,经常交流对投资的理解与心得,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应该不是因为对行情悲观绝望而选择卖出股票。于是我询问了朋友卖出的原因。原来去年朋友家里一位老人患了比较严重的疾病,急需要用钱,朋友的大部分资金都在股票账户里,他不愿意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卖票,所以先找了其他亲朋做资金周转,但时间又过去大半年,不仅没看到起色,股票账户市值还继续缩水,眼瞅着亲朋周转的资金逐渐到期,纵使心中千万个不愿,他也只有卖掉一部分股票。这个过程中朋友很难受,既有资金受损的心痛,也有理想碎裂的无奈。朋友跟我说,还是太自信了,按照以前的经验持续下跌三年再怎样也会有个像样的反弹,谁知反弹未至,跌势却仍在持续。

在惋惜朋友遭遇的同时,我也心生一丝愧疚。解决朋友所遇问题的最佳工具是保险,三元曾在保险行业工作超过10年,从事过专业的风险审核(核保)、保险赔付(核赔)以及培训等工作,对保险公司的运作流程、产品等均有深入的理解,专职从事投资后却极少做保险理念的推广。如果我早与朋友交流保险产品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作用,这次他遇到的困境或将不会发生,他也可以更从容淡定的坚持自己的投资道路。

朋友的遭遇让我意识到,做好人生风险的规划也是长期持有的基础之一,保险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为不浪费自己在保险方面的专业性,也为帮助更多投资者在践行价值投资的道路上提前做好风险安排,在未来的公众号中,三元将增加分享保险相关的内容,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交流。

我们需要清醒认知,价值投资是以牺牲流动性、短期确定性为代价换取长期确定性及收益性,获得长期确定性及收益性的基础是能够承受代价。我们需要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投资,合理运用更多的投资理财工具。

长期持有之难,难在获得正确的认知,难在对抗人性,也难在对流动性的保障,对突发风险的风险安排,看似简单,实则娇贵,需要精心呵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还是投机?盈利才是真理
(2)[转载]保险理财并非“高收益”,而是“稳健收益”
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2017上半年全国人民花23140亿元买保险,赔付5785亿元,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为什么我们一般不止损?——浅谈胜率和赔率
在不确定的市场赚确定性的收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