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寒水稻早春润笔续写奇迹

原标题:高寒水稻早春润笔续写奇迹

近日,查哈阳农场今年购置的雷沃轮式拖拉机到达农场农机服务中心,为春耕生产增添了生力军。郝占林摄

背景链接

查哈阳农场坐落在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右岸的诺敏河畔,地处北纬48度的高寒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处大面积种植水稻并且平均亩产超千斤的地区。参加“中国北方农垦水稻会议”的专家们对查哈阳农场种植水稻赞叹不已,誉为“一个奇迹、两个典范”,即,在北纬48度线的高寒地区创造了种植水稻超国际水平的奇迹;高寒稻作机械化创高产的典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稻作实现“两高一优”的典范。1996年,查哈阳农场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国家首家绿色食品大米基地。目前,农场已经拥有绿色水稻面积64.5万亩,2012年,粮食总产量突破了10亿斤大关。

查哈阳农场始建于1948年,总土地面积126万亩,其中耕地101万亩,农场水资源非常丰富,属东北四大自流灌区之一,以盛产水稻而闻名,有鱼米之乡、塞北江南之称,并被评为全国首批32个产粮大县(场)之一。今年,查哈阳农场播种面积101万亩,其中水稻68.5万亩。

□ 王庆海 庄则 本报记者 井洋

3月13日,农历二月二。记者坐火车、换汽车,来到垦区西部最大的农场——查哈阳。汽车开进场部,豁然开阔的马路让人眼前一亮。整洁,大气,繁华,只是缺少了想象中的“年味儿”。随行的场宣传部长介绍,现在正是备耕的“节骨眼儿”,农户们都在地头忙呢。

万事俱备

只待回暖

在金光管理区第五作业区,农户刘盛忠两口子忙了一天,扣完了最后一个大棚。老刘告诉记者,还没出正月十五,他和爱人就从场部搬回到管理区的老房子里,为的就是到地里干活方便。清雪、扣棚,做好育秧前的各项准备。“今春的温度比往年同期都低,每天都到地里看,想干干不了,急啊。”老刘说。

已经种了二十多年水稻的刘盛忠,早已成了种稻能手,去年,他家承包的13公顷稻田,种植的龙粳31每公顷收获9500公斤,收入可达十二三万元。从上周开始,刘盛忠两口在管理区和作业区技术员指导下,对秋后自留的部分种子进行发芽前期试验,把精选的种子统一送到管理区的浸种催芽车间。

金光管理区党总支书记曹忠良介绍:“去年9月开始,一直下雨,雨没干又开始下雪,一场接一场。往年100%秋整地,去年完成不到10%,今年春天的备耕压力特别大。为了抢前抓早,农场春节前就对备耕作出部署,新建了中型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车间11处。目前机车、化肥和种子全部到位,只等气温回暖进行本田耙地。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盼东风了。”

针对今年春整地压力大的实际,这个农场不等不靠,全面掀起备春耕的高潮。为降低秋水大的不利影响,农场的农业、农机、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合作战,形成了一支气候监测、土壤墒情检测、河道蓄水量预测的水、陆、空“多兵种”抗涝保种团队;为了解决春整地任务重的难题,农场制定了多种方式春整地方案,即翻旋结合,宜翻则翻,宜旋则旋,推广水整地、带水旋耕、打浆平地等;农场还要求各管理区、作业区提前积极联系外援机车,鼓励职工购置春耕机械,做到逐地号落实机车和责任人,必须保证按农时完成整地任务。

场长李云生告诉记者,目前,全场通过采购、外引,共有700台大马力机车整装待发,春雪融化后,力争10天完成全部整地任务,为实现今年商品粮12亿斤目标夯实基础。

绿色备耕提升品质

去年,金光管理区1.1万亩A级绿色水稻核心示范区,通过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农艺措施、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建立绿色生产体系、统一销售,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每吨粮可为农户增收200元。今年,在20个种植协作组的基础上,成立种植合作社,绿色有机种植将辐射全管理区的其他4万亩耕地。

为了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农场加大了发展绿色水稻和有机水稻的力度,从去年秋收后开始,筹划实施了 “5>50的绿色水稻工程”。即农场在金光管理区种植5万亩有机绿色水稻,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产品实行单收、单放、单加工、单销售,同时,运用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种植、管理、加工、存放的安全可追溯,通过质量和价格优势,最终使5万亩的效益大于50万亩。

为了打造好5万亩绿色水稻工程,查哈阳农场掀起了打造农家肥的高潮,过去为了搞环境建设,把大量的猪粪、鸡粪、牛粪从村屯和奶牛小区清理出去后集中堆放,经过多年的发酵后,是上好的肥料,目前农场已积造优质农家肥3000余立方米。

整合加工促农增收

农户黄贵男去年种植的8公顷龙粳31水稻获得了丰收,他与附近的双李制米厂约定,近80吨水稻全部由米厂收购,保底价为每斤1.38元,可随行就市,啥时出售农户说了算。通过与加工企业的对接,农户的效益被锁定,也避免了个人一家一户储存带来的风险,也缓解了企业收粮的资金难题。

查哈阳农场共有24家稻米加工企业,每年加工量在20万吨以上。为给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农场出面担保,责成经贸委与各大银行取得联系,每年都为米业提供低息贷款一亿元左右。还为米业公司提供晒场,出台政策鼓励米业公司自筹资金建设仓储设施。去年秋天雨水大,水稻含水量一般都在20%左右,共7家稻米加工企业上了烘干设备,每家投资200余万元,烘干水稻10万吨,加快水稻的销售,为职工增收1000余万元。

农场还积极为米业公司扩大宣传、提供商机,在哈洽会、绿博会等商贸活动中,都为其争得一席之地,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农场的帮助下,查哈阳的24家稻米加工企业已与北京、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的商家建立起了固定的销售网络,农场的大米还走出国门,远销到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家。

2012年,“查哈阳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垦区目前唯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此为契机,查哈阳农场正在积极运作组建股份制米业公司,逐步整合农场现有24家米厂,形成“统一品牌、分散加工、集团销售”的绿色稻米产业集群,推动我省西部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加工物流集散中心的建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侧深施肥一当家,稻农心里乐开花!
【致敬40年】从“改革先锋”到“发展尖兵“,天下第一场谱写北大荒发展辉煌
丰收北大荒 中华大粮仓〡十大“醉美”稻田画邀您来打卡!
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之一:安徽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
拜耳的“江湖地位”,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之十七: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四娃圆梦家庭农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